文言文翻译(定)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翻译1、无以,无从翻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如:无以为报翻译为“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回报的。
”注:文言文的翻译有三字原则:信、达、雅。
信,即为翻译的要准确真实;达,即要通顺;雅,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最好能翻译的雅致。
前两点为基本要求,最后一点可以达不到。
所以“无以为报”没有完全按照固定翻译法翻译。
2、如何、奈何、若何,翻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孔明如此用人,如何不误事?翻译为“孔明这样任用人才,怎么能不误事呢?”3、如……何、奈……何,翻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翻译为“把太行、王屋怎么办呢?”4、是故、是以,翻译为“因此,所以”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翻译为“因此,聪明的人越来越聪明,愚笨的人越来越愚笨。
”5、所以,翻译为“、所以,翻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播处世之道,教授课业,解决疑惑的”6、不亦……乎,翻译为“不是……吗?”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他,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7、何……为,翻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翻译为:“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注:一些现在也在用的成语和俗语等,可以不用翻译,这是“雅”的要求。
但事实上考试时很少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应该首先想到是否是自己理解有误。
8、庸……乎、其……乎,翻译为:“难道……吗?”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翻译为:“我是学习学问的,难道还管他的年纪是否大于我吗?”9、得无……乎,翻译为:“恐怕……吧、莫非……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为:“(古今之人)浏览事物时所怀感情,恐怕没什么差异吧?”注:在翻译时要注意把人物(主语)补充完整,这是“达”的要求。
实在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但是发现翻译后不完整,也要用代词他来填充。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整理5句并翻译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整理5句并翻译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句意: 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适别。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意: 对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
句意: 有一个吹洞策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着。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啊。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句意: 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2012年巩固提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2年巩固提高课外文言文翻译1、(80页)原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
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
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
不敢废弛。
翻译: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
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
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
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2、(80页)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
“文言文翻译”方法定稿定稿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 身立足呢?
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
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
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大家好
33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译: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借代:代酒,可译为“酒 2.沛公不胜杯杓[sháo],不力能”辞
译: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大家好
32
翻译下列句子:
委婉:发动战争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zhuān yú)。(《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2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大俗家好。
20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
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语。具体情况: 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 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 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大家好
21
翻译下列句子: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11..师师道道之之不不传传也也久久矣矣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意译 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 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
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大家好
17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
删
换
调
补
字
变
大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定)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 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 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 就会造成失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 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 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 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 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四)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 存在了。
(五)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 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 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 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 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 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 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练习:遂通五经,贯六艺。
译文: 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我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因为偏爱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我就要长久地被行家取笑了。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泳)
《劝学》
《触龙说赵太后》
丈夫爱怜其少子乎?
(男人)
日夜勤作息。
意译
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 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 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 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 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初中文言文翻译-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

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
父邕,当隋季,率里中数千人为本郡讨贼。
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
邕卒,代领其众,破剧贼张金称、杨公卿,追北数十里,自是贼不舍境,乡党赖之。
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磧口,率彀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去贼一里许,雾霁,见牙帐,驰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惶窘各遁去,靖亦寻至,余党悉降。
再迁左卫中郎将。
与程名振讨高丽,破之。
拜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
从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贺鲁,至鹰娑川,贺鲁率二万骑来拒。
定方始休士,见尘起,率精骑五百,逾岭驰捣贼营,贼众大溃,所弃铠仗、牛马藉藉山野不可计。
副总管王文度疾其功,矫制收军不深入。
于是马癯卒劳,无斗志。
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且公为大将,而阃外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理不其然!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不从。
至怛笃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贾。
”定方曰:“此乃自作贼耳,宁曰伐叛!”及分财,定方一不取。
高宗知之,比知节等还,悉下吏,当死,贷为民。
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
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
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
定方顿首请曰:“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
”帝曰:“朕为卿全信。
”乃宥之。
葱岭以西遂定。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注灌:读“”,瘦弱。
阃外: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
“阃”读" ” 堞:读“”,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宥:读“ ”,宽恕。
参考译文苏烈,字定方,是冀州武邑人。
苏定方骁勇彪悍很有胆气,十五岁时,追随父亲作战,多次率先攻入敌阵。
贞观初年,随从李靖在碛口袭击突厥颉利(可汗),率领二百名持弓弩的士兵做先锋,乘雾行进,距离贼兵大约一里,浓雾消散,看见突厥可汗以象牙装饰的营帐,骑马杀死数十百人。
拷打羊皮定案文言文翻译

拷打羊皮定案文言文翻译
《拷打羊皮定案》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译文】
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
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
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启示】
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作出不良的行为。
《大学》全文及文言文翻译

《大学》全文及文言翻译【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mò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
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亲近信任
单音词
词类活用词
双音词
活用后的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
借代、忌讳、 谦敬词
本字 今义 原意
1、(她)二十岁嫁给了我,一共过了十七年就去 世了。 2、用出嫁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家的贫困超乎 想象,可以知道了
3、她平常说话神情举止,一定和悦从容
4、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低贱而使我的心受 累,或许这是我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5、你所交往的都是当今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 这样的人饮酒而欢乐吗?
6、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用它安慰她 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
1、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机 会 2、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 人师。吾子无以韩责我。 要求 3、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 矣。 对手、搭 档
意译,遇带修辞性的、意义比较深奥的, 直译后意义不明,或十分拗口的,则采用的一 种辅助手段。(“乞骸骨”、“藩篱”)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 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达 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 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表意明确,语 言通畅、语气一致,符合现代汉语表 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 体、生动、优美。
翻译的必备意识
语 即要求我们能依据整个句子整 境 个语段乃至整篇文章所提供的语言 意 环境来判断某些字词的含义。 识
踩 点 意 识
它往往体现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实 词、虚词、语气、词类活用、特殊结 构等方面。根据文言文赋分原则,我 们一定要加以重视,否则,稍一疏忽 就有可能劳而无获。
3、时陶侃为散吏,访荐( )为 主簿,( )相与结友,( )以 女妻侃子瞻。
把文言句中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 状语后置)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汝之不惠甚矣 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主谓倒装
于明之亡无补 无补于明之亡 对明朝的灭亡无济于事
状语后置
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句1: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一:希望再捡到碰死的兔子,结果当然不能再得 到兔子,这件事却成为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译文二: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 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 言 文 翻 译 的 原 则
直译,指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 的词语相应的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 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法
总结一: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1、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 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总结二: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 善者而改之 。 2、竖子不足与( )谋
考点解析: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 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 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语法现象: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1.积累性的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 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 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 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 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农者七十余家
1、毁坏了祠堂几百座,使巫觋成为务农的有七十 多家。 2、毁坏了数百处不合礼制的寺庙,命令其务农的 多达七十多家。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 其过
贤能的人有很多的财富,就损坏他的志气,愚昧的人有很多财富, 就有益于他的过失 贤能的人拥有很多的财富,就会损坏他们的志向,愚笨的人拥有很多 财富,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 贤能而拥有多的财富那么损坏了他的志气,愚蠢而拥有多的财富那么 对你的过失有好处。 贤能的人如果有很多的钱财,那么就会磨损他的志向,愚昧的人如果 有很多钱财,那么就会增加他的过错。
宜兴市东山高级中学 邵逸雯
【考纲聚焦】 《考试大纲》规定: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因 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 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