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探索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新路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诚信感恩厚德求真的内涵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交友之道,人与人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相互信任,社会才能稳定。
寓意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感恩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寓意通过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感染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感恩自然,学会承担和宽容,懂得珍爱生命,从而形成独特的知恩感恩的品德。
厚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寓意通过学习道德文化和加强道德实践,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恪守道德准则的人,使其健康发展。
求真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种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寓意一: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让学生学会求真知,做真人。
寓意二:追求学生活泼、天真的天性,让学生快乐学习,热爱学习,自觉学习。
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

一
尔 干 曾指 出 .若 要 为 我们 的 教育 事 业 提 供 必要 的驱 动 力 . 们 “ 我
就 必 须 努 力 遘 选 出 作 为 我们 道 德 性 情 之 基 础 的 基本 情 感 。 遘 而 选 的 过 程 即是 我们 感 恩 教育 的过 程 。 只有 学 会感 恩 . 我们 才 能 明确 责任 . 有 学 会 感 恩 . 只 我们 才 能 体 昧 真 情 . 有 学 会 感 恩 . 只 我们 才能 感 受 幸 福 , 受 生 活 。无 论 是 一 个 人 , 是一 个 民族 , 享 ” 还 哪个 不 曾施 恩 , 哪个 不 曾受 恩 。施 恩勿 念 , “ 受恩 勿 忘 ,“ 水之 ”滴 恩. 当涌 泉 相 报 ” 应 该 成 为 我 们 的 处 世 情 怀 , 为 我们 的 生 活 , 成 态 度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今 天 , 们 的感 恩 教 育 必 须 我 加 强 。 感 恩 之 心 , 报 恩之 举 , 仅要 成 为共 和 国 每个 公 民的 怀 行 不 行 为 准 则 . 应 成 为 每个 学 生 的行 为准 则 。 更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感恩之心,关心他人,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并且乐于奉献。
感恩教育教导学生明白感恩的原因和重要性,懂得感恩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将感恩融入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
感恩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一种美德。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他人的付出和社会的支持,从而充满感恩之心。
帮助学生关心他人。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感恩,还要引导学生有时或对父母、师长、朋友等人表达感恩之情,关心他们的需要和困扰。
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
感恩立志,以感恩为动力,使学生乐于奉献社会,回报他人。
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感恩的原因和重要性、感恩的方式和方法、感恩的实践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故事、名人事迹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感恩的原因和重要性。
讲述农民为我们种庄稼、父母为我们付出等事例,让学生明白一切的收获都离不开他人的辛勤劳动与付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行动去表达感恩之情。
学生可以通过写感谢信、送礼物等方式,向他们感恩的人表达谢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喜悦。
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分享感恩的经历和感受,鼓励学生也参与进来,互相启发。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感恩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或专家学者来校做主题演讲,向学生传递感恩的理念和情感。
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价值观,提升他们
的情感素质和道德水平。
以下是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事开始,培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
感受和欣赏能力。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培养积
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他
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通过感恩教育,能够
更加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努力回馈社会。
3. 塑造学生的感恩心态: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小学会感激他人的付出和关爱,并乐
于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从容面对困
难和挫折,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感恩教育,能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情感素质和道德水平。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思政课感恩教育的意义、问题及其路径

145教师讲座2020年第9期感恩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学。
感恩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弄清楚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搞明白实施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思政课感恩教育的路径是加强新时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1 感恩教育现实意义(1)感恩是教育至高境界。
教会“感恩”,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2)感恩为幸福人生奠基。
认为别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味地向父母索取,或者要求他人给予,就不可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同样,一个只知道让孩子以好分数来回报的家长,又会收获多少快乐呢?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阳光的照耀、朋友的帮助、对手的打击-----这一切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
所以,感恩的心容易感动、理解与满足,消除内心所有积怨,从而有快乐的体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
(3)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失败、多少无奈,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与豁达地处理。
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在感恩的氛围里,人们会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减少许多怨天尤人。
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2 感恩教育存在问题(1)家庭教育缺位。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能读名校、考上重点大学,其他的方面都不重要,因而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家长充分孩子的保姆,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少艰辛劳动和吃苦流汗,也就不会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生活,不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懂得感恩和感谢。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特色课堂之“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德育特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是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师长、祖国、社会等方面的感恩之心,从而形成健全的个人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品质之一,感恩之心能够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感恩祖国的培养之恩,从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感恩是一种美德,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情感。
在感恩教育中,学生将学会感恩于他人的关爱,学会感恩于他人的帮助,从而形成一种宽容、友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格和情感。
3. 提高社会责任感感恩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所受的一切都是他人的帮助和恩惠,从而使他们更加关心和热爱这个社会,更加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1. 以身作则感恩教育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感受到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感悟感恩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实地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感恩之情。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深刻理解感恩之道,从而使感恩之情落地生根。
3. 融入德育课程感恩教育应该融入到德育课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感恩教育的熏陶,从而形成感恩之心。
4. 开展主题班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在班级氛围中感受感恩之情。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集中引导学生树立感恩之心,表达感恩之情,从而形成班级的感恩文化。
中学实施感恩教育以促德育建设之思考

我 国社 会发展 正 处于 转轨 换型 时期 ,基本 的 人之 常情 和道德 面 自我 ,不 在意 与 别人 的关 系 ,也 不在 意社 会形 势 的发展 ,渐 渐地 淡
忘 了人们 永远 不 可能 孤身 取得 幸福 。 经济 的快速 发展 和 生活 条件 的
和 他人 以及社 会 关系 。心 怀感 恩更 是一 种 责任 、一 种情 感 ,一种 人 临着 经济 社会 的严 峻 挑 战。现 在社 会生 活 的压力 大 ,人 们普 遍关 注
爱您 ,您辛苦 了’”等一系列 的活动展开 ,让 孩子们在 体验 中、感恩
《 妈妈 的 吻》 、 《 爸妈 妈》 、 《 爸 感恩 的心 等感恩 歌 曲 ,使 感 恩 中享 受爱与被爱 的幸福。教育学 生知恩 , 会感恩 , 父母 、爱老师 、 学 爱 歌 曲响遍 每 个学 生 的心 间 ,温 暖孩 子们 的心 田;多 向学生 讲述 历 史 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 自然、爱祖国等。 故 事和 媒体 报道 的感 恩教 育故 事 。如 明代 的 民族 英雄 袁 崇焕在 含 冤
与小 事情 缺乏 体 验 ,感受 不到 “ 恩 ”的情 绪 。在这 种环 境 下长大 持 ,共 同对 孩 子进行 感恩 教育 感 的 孩子 ,没有 机 会学着 去 为他 人着 想 、去 关心和 帮助 他人 ,也就 不 在 对孩 子 的感恩 教育 中 ,学 校与 家长达 成 共识 ,产 生 共鸣 ,共
灯 ,灯 的光 芒 足 以温暖 冰冷 的心灵 ,足 以洞穿沉 寂 的黑 暗 。 可年 迈 的他们 哪 有精 力和 能力 来教 育 孩子 。这 些孩 子从小 缺 少父 母 感 恩教 育是 教育者 运用 一 定的 教育 方法 与手段 通 过一 定 的情感 双亲 的 关爱 ,缺 少亲 情教 育和 成 长上 的关 怀 ,导致 不少 孩子 与 父母 之 间的感 情不 深 。造 成这 些孩 子不 懂感 恩之 心 ,精神 空 虚 、情感 苍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路初探——以四川理工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队为例

( I理 工学 院学 生 处 四川 四川 I 自贡 630 4 0 0) 、
中 图 分 类 号 :G6 2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6 2 1 7 ( 0 8 1 - 0 0 0 1 7 — 5 8 2 0 )2 0 9 — 2
中国是 一 个 有 着 悠 久 文 明史 的 国 家 ,优 良 的道 德 传 统 浸染 着 中华 儿 女 的奔 腾 不 息 的血 液 。 们 每 一 个人 从 小 就被 告 知 : 我 患 难 相 扶 , 恩 不 图 报 ; 人点 滴 之 恩 , 施 受 当涌 泉 相 报 。 这其 实 就 是朴 素 的 感 恩 教育 。 恩 教 育对 于提 升 个 人 基本 素 养 , 感 提高 大 学 生 的 责 任 观 和 协 作 意识 谐 人 际 关 系 . 和 引导 大 学 生 进 一 步 明确 学 习 目 的 、 正 学 习 态 度 , 党 爱 国 爱 人 民, 力 回报 社 会 等 多 方 面 端 爱 努
育 图 式创 新 的可 能 和 必要 。
观 念 , 们 根 据学 校 实 际 , 合 大 学 生 志愿 服务 活 动 , 不 耽 误 我 结 在
学 生 完 成 学 业 的前 提 下 , 接 受 国 家 奖 学 金 、 家励 志奖 学 金 、 将 国 国家 助学 金 、 广州 助 学 金 、 费 减 免 等无 偿 资 助 的 同学 组 织 起 来 学
学 金 、 志 奖学 金 、 家 助学 金 等 一 系 列 资 助 措 施 相 继 出台 , 励 国 努 力 实 现 了 “ 让 一 个学 生 因 家庭 经 济 困难 失 学 ” 庄 重 承诺 。 不 的 这本 可 以说 是 学 生 欢喜 、 德 圆满 的大 好 形势 , 会 应该 一 功 社 片叫 好 之 声才 对 。 我 们 非 常遗 憾 地 看 到 , 体 上屡 屡 报 道 受 助 但 媒 大 学 生 的 失信 失德 行 为 。 部分 受 助 学 生 的麻 木甚 至 和 “ 人 ” 恩 对 簿 公 堂 . 社 会 的 关爱 无 疑 是 一 盆冷 水 , 少 的爱 心 人 士 受 到 了 对 不 伤 害 , 自 己的 善举 产 生 了悔 意 。 的学 生 对 党 和 国家 的关 爱缺 对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社西宁1月20日专电题:“感恩教育”:探索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新路新华社记者马千里何伟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青海省一些中小学校结合实际、贴近多民族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新路子,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
一份爱心家庭作业引起反响
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次脚;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服……
这是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在“感恩教育”活动中为全体学生布置的一份爱心家庭作业,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16岁的撒拉族女孩马倩,是平安一中高二(3)班学生。
她选择的“家庭作业”是帮妈妈洗一次脚。
这次经历,她说会记忆终生。
“在洗脚的过程中,我看到妈妈脚上起了厚厚的老茧,我非常伤心,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我想对她说:‘妈妈,您辛苦了!’”马倩说。
马倩的同班同学马兰芳,是一名17岁的回族姑娘。
1岁时,爸爸突然去世。
11岁时,妈妈又在车祸中丧生。
从此,80多岁的爷爷成为马兰芳家三个孩子的唯一依靠。
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供姐姐上大学,一直品学兼优的马兰芳曾下决心辍学,出外打工挣钱。
2008年,平安一中的老师在家访时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把马兰芳“捡”回课堂,每年免除她的学杂费,还给予2500元生活补助。
马兰芳说,她会一直怀着一颗爱和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报答爷爷,回报学校,报效祖国。
平安一中校长齐宗平说:“‘百善莫大于孝’,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
”
“感恩教育”显现综合效应
其实,早在2005年,平安一中这个历经50年风雨的高原学校,即开始进行“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该校对学生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感恩文化”,把它作为德育
工作的切入点,并纳入学校八大形象工程,以达到明伦理、扬美德、砺心志的目标。
齐宗平说,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普遍。
有些学生变得越来越令人头痛了:厌烦学习、迷恋网络、互相攀比、胡乱花钱、顶撞师长……其中掩藏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他呼吁,对孩子们加强“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对于他们来说,感恩意识不只是简单地感恩父母,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健全人格的体现。
平安一中大力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欢迎和拥护。
“这项活动效果很好,孩子在家里表现不错,干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比较满意,孩子长大了!”家长魏克林说。
家长赵玉芳说,以前孩子总是与她顶嘴、吵架,还经常逃课,夜不归宿,但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她发现孩子逐渐变了,开始主动为她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在学校也懂得努力学习了,她由衷地感到高兴。
家长郑启海表示,通过“感恩教育”活动,自己也深受启发。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到责任,成为孩子的榜样。
平安一中高二(3)班班主任黄付萍说,学生感恩老师的辛勤教诲,并通过一些最朴素、真挚的细节表达出来,比方说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等等,这常常让她感动不已,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以后更好地教书育人。
“‘感恩教育’还促进了班级里藏、回、撒拉等少数民族学生的团结,营造了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黄付萍说。
据记者了解,青海省共有43个民族,藏、回、撒拉、蒙古等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32%,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52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48.46%。
专家指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省份,青海省在中小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很有必要。
青海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任亚丽告诉记者,目前,平安一中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已经显现综合效应,堪称全省的典范和标本,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感恩教育”点亮社会角落
2009年7月,青海省教育厅关工委给西宁市、6个民族自治州以及海东地区教育部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方案的通知》。
自此,“感恩教育”活动在青海高原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起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并成为这个省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探索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新路
青海省中小学校以具体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德育融入其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设置一种情景,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体验美德,并在此过程中健康成长,寓教于乐。
西宁市祁连路小学开展“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大队活动;海东地区平安、化隆、循化等县通过举办感恩励志报告会,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网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二中在“感恩教育”活动中将11月定为“感恩月”……
负责全省“感恩教育”工作的任亚丽认为,开展“感恩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根据高中、初中和小学学龄段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让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感恩。
同时,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构建三者合作共赢的“感恩教育”氛围。
“最重要的是,要探索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创新中小学德育的形式和内涵,通过设置‘感恩教育月’‘感恩教育周’或‘感恩教育日’等形式形成‘感恩教育’活动的特点和亮点,使之真正成为全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民生工程、和谐工程和品牌工程。
”任亚丽说。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指出,青海省突出实践特色,贴近中小学师生多民族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把“创先争优”与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感恩教育’,从中小学生抓起,青海省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取得了初步成效。
”青海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组中小学组成员李长德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完善其工作机制,建立‘感恩-回报’体系,使‘感恩教育’点亮社会每一个角落,影响社会每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