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造价师一次过四科经验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一次性通过四门

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一次性通过四门第一篇: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一次性通过四门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一次性通过四门。
一级建造师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一级建造师考试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下面跟小编一起看看人家学霸是怎样一次性通过四门考试的。
学尔森小编将一级建造师考试心得:一次性通过四门的详细内容整理如下:我是工程施工单位的,而本人是学机械专业的没当项目经理的命,看着土木专业同事一个个在领导要求下去考一建,而又没人通知我去考,加上自己也懒不想多事也就一直没报名。
好像05年一建资格是国家分配的,大型国企都分有名额,一般都被那些领导瓜分了。
06年以后要正式考试,一开始的通过率据说有50%,唉,哥们反应晚了,13年才报名该考这个一建机电专业。
听着只有不到5%的通过率时本人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
辛苦的备考过程先不细表,9月份考后的感觉是发挥得还可以,三门公共科通过应该没问题,因为这标准答案是死的,不会有意外。
而实务就不好说了,标准答案不完全是你说了算的,因为你是不可能将所有的正确因素全部答出来的,所以命运并不自己手上。
加上考实务四小时又是下午,考到三个半小时我才基本写完,当时有种体力透支的感觉,感觉很疲劳,草草检查一下就交卷了。
没想到这次成绩出来时居然四门全过了,可能是机电专业没有压分的缘故,我机电实务估分108分,实际也是108分。
其它三门分别是经济75、管理96、法规95,中规中矩均在意料之中。
下面说说这次备考的心得体会,供后面的继续战斗的同学们参考。
关于学习时间的保证关于实务的学习这是个最关键的问题,三门公共课一般看过二三遍书做过模拟题通过问题都不大,而实务就不好说了。
个人建议,一定要用所有学习时间的一半以上来对付实务,学习时间决不能平均分配。
在定月计划时就应该注意这点。
实务书一定要细看,不懂的名词、工法网上百度下,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一下现场,没见过现场的同学就更要注意了。
你多了解可能不会考,但这样却能让你记住这些名词提高你记忆量。
新版一次性通过一级造价工程师四科备考经验+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高分学习笔记

对于零基础的考友们来讲,造价真的很难考,我也是零基础 (虽然大学学的市政工程,但大学里根本没好好学,天天都是吃 (bu)喝(si)玩(jin)乐(qu))。虽然有考一建的经验,但一建 和造价完全是两个概念,一建就像文科,靠背,靠记忆。而造价偏 向于理科,注重于练,理解,尤其是案例,没有题海战术,速度根
一次性通过一级造价工程师四科备考经验+学习笔记
本人 08 年毕业于一所大专院校的市政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一 个政府部门做零时工。我们单位比较特殊,整个单位 40 多个人,只 有 5,6 个有编制,剩下的都是零时工。全单位 40 多口子人,业务 骨干就那么几个人,别的也都是混吃等死。这么混了几年,觉得这 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每个月就那么 2,3000 的工资,将来娃的奶 粉钱都不够,都说女人不需要赚太多钱,但是我并没有做家庭主妇 的觉悟啊。再看单位那些有本事的业务骨干们,人家不光拿着高工 资,平时还有很多外面的人,主动找上门来,求着他们做预算。想 想,这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不能这么下去了,一定不能! !于是从 14 年 7 月份开始备考一建,由于时间关系,只过了 3 科公 共课,15 年 5 月份开始备考最后一科实务,通过。16 年 3 月份开始 备考造价师,以管理:71,计价 86,计量 63,案例 102 的成绩一次 性通过 4 科。现在每个月拿着 5,6000 的工资,每年还有几万块的证 书费用,这都是用无数个空了的笔芯、无数张密密麻麻的 A4 纸换回 来的,真的是有付出才有回报!
造价工程师的考试经验分享

以下是一些造价工程师的考试经验分享:
制定复习计划:在备考过程中,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进行复习。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造价工程师考试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要过于追求难题和偏题。
练习做题:做题是复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建议多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注意答题技巧:在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答题技巧。
首先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不要在某个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其次要注意答案的清晰和准确,不要出现错别字和歧义。
心态调整:考试前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身体健康:备考期间需要注意身体健康,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避免因身体原因影响考试成绩。
希望以上经验分享对备考造价工程师的考生有所帮助。
造价师考试体会-一年过四门

造价师考试体会应领导要求,介绍造价师考试的体会。
以下只是个人感受,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造价师考试总体思路应以一种正确的心态按照起初制定的备考计划,如车间流水线一样按部就班的执行每一个步骤,而后考试时得到流水线的产品,也就是与之前的备考工作相匹配的考试成绩。
我们分三部分来介绍。
一、五项基本原则。
虽然具体的备考方法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能不尽相同。
但无论如何备考均应满足以下五个原则:第一原则:正确的心态,指富有热情的自信。
通常我们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然后总是喜欢做心理暗示。
这是许多人常有的做法,但我们不建议这样做。
因为这只对少数擅于激励自己的人有用,对我们多数普通人而言,作用效果一般。
虽然起码的心理暗示是有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依据的自信。
因为我们很难欺骗自己去相信自己原本不敢相信的事。
例如:让我们自己相信自己考试时能够全部顺利通过。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对造价师考试通过率较低产生的经验性认识。
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相信我们此次考试只差了几分就能通过,这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朋友告诉我们,他(她)自己考某一门的时候差几分就能通过的经历。
所以,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这次考试我就差几分就能通过,所以我必须多看一眼书,不然要后悔的。
用这句话进行心理暗示比较容易接受,也能起到增强自信、鼓励自己看书的作用,而且有与朋友聊天得到的经验性认识做为依据。
其他四个原则也是我们自信的依据(在下面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我们的自信有依据,因此,我们相信只要如车间流水线一样按部就班的执行起初制定的备考计划就能通过,我们也就有了行动的热情,即行动的驱动力。
人的驱动力分两种:趋利和避害。
这里是趋利,是人的正常本性,可以激发起行动热情。
有了热情,就犹如士气高昂的军队勇往直前,否则,我们遇到财务问题和案例的时候,就会像败兵一样,没有精神,畏缩不前。
第二原则: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时间。
时间是造价师考试最重要的硬性东西,但是对于每个上班的人而言,时间的多少显然不公平。
造价工程师“老司机”备考经验总结

造价工程师“老司机”备考经验总结首先感谢刀锋这个平台,以及群里的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我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离不开你们的帮忙。
每次不管谁有什么问题,在群里说一声,你们一定是有问必答,我很感激也很庆幸有这样一个团体。
然后呢。
说说我的情况,我是学建筑相关专业,但不是学的造价专业,毕业后由于自己是女孩。
在这行除了做资料也只能做造价了,相信很多女孩和我一样。
我毕业后就一直做的土建预算,自认为做的算不上出类但也算不上坏,平庸的一个吧。
今年是第一次考造价师,之前都没怎么看过书,我是大概从7月份开始学的,当时找工作一直不顺,索性就不找了,专职考试,想着利用这几个月一次通过的话也不算浪费时间。
我呢没孩子,也没什么家庭琐事的烦恼,所以期间每天做上七点多就起来了,简单吃点东西就开始我一天的学习了。
中午呢除了吃饭,一般休息时间都在半个小时之内,因为午睡时间长了会犯困,还有就是学习期间不怎么看手机了,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看新闻刷朋友圈,任何的事都能扰乱你平静的心,让你没法集中精力,总是忍不住去想,所以说这也很重要。
接下来分享一个我的学习经验:1.管理:这科算是最简单的一科了,除了第四章工程经济,如果没学过财务的,可能会觉得有点难,理解不了,当时学到这章的时候连听了三遍王玲的课件,才觉得理解了,这科听个两遍就可以考试做题了,推荐朱俊文、王玲,但有一点,一定得是你觉得顺眼的,如果看着闹心效果也不会好的。
王玲总结了历年真题,按章节总结的(群文件有),特别好,强烈推荐,搞定这个,通过就没问题了。
这套题做第一篇的时候可以按开卷做,顺便在书上标记,把自己不会的和拿不准的题打勾,下次做题的时候就做那些打勾的题就可以了,因为题量毕竟很大,能节约时间就节约时间。
如果中途做到某一章节的题很费劲,总卡壳,说明这章掌握的还不够,可以再听一次课件。
接下来第二遍的时候就会省力不少,如果还有觉得拿不准的,做错的就再标记一次,留着开始之前做。
当然你也可以把第二篇放在考试之前做,这样两遍下来就差不多了,找套题测试一下,你会心里有底了。
学员一年通关造价工程师考试的经验分享

学员一年通关造价工程师考试的经验分享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备考已经开始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就能为自己的前程换来一些保障,那么,我们一定不要错过了。
虽然造价考试相对较难,但还是有很多学员能一年通关,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以下是一位学员的通关经验分享。
一、报单科还是报全科这位学员曾经考过一级建造师考试,当时因为初次备考没什么经验所以放弃了实务科目,第二年通过了三科公共科目,第二年全力备考实务科目。
但是学员反映,自己在第二年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就怕实务考不过。
所以将以大家要考一定考四门!同时学四门!早开始,早准备,做好详细的科学的学习计划,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实现一次通关的神话!小编觉得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有压力才有动力。
至于是报全科还是报单科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觉得一次性报全科,能趁着所有知识点记忆最深刻的时候把所有科目考完,也有人觉得一年报几科,复习时间更充裕,更加游刃有余一些。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二、如何利用时间每天至少保证高效的三小时,但是不要熬夜,该学员的学习时间是每天晚上的8:30-11:30。
除了晚上,白天的时候,工作不忙,一有时间就听课看书。
周末,还有节假日,几乎不休,都在学习。
因为也遇到了学了就忘的问题,所以还是要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
三、复习顺序该学员的复习顺序依次是管理、计价、案例、计量。
1.基础学习阶段在基础学习阶段可以先把三门公共课跟着精讲班的老师走一遍,边听边看书,对造价工程师的知识体系有个梗概。
案例的话,在这个阶段可先放一下,因为没有管理和计价的基础,贸然听案例,如同空中楼阁,浪费时间不说,还削减学习热情和信心。
当然了,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听完公共课可以也听一遍案例,对考试整体有更好的把握。
等把三门公共课听一遍,迅速跟着书走了一遍之后,就知道哪难哪简单,哪是自己听懂了的容易掌握的,哪是自己压根不知道老师讲的是啥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后期的学习,有的放矢。
2020年一次通过一级造价师四科经验

2020年一次通过一级造价师四科经验分享●大纲●成绩虽然估分的时候已经比较有把握,但是成绩出来以后一颗心总算放下了,没有特别激动和开心的感觉,只是感觉对自己前几个月的努力划上了一个句号。
感觉也算是自己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定了一个目标,很圆满的实现了。
●背景介绍因为参加一级造价师基本上都是在职备考,每个人的年龄、工作、家庭等情况不一样,备考前我也是看过许多的经验介绍,2021年备考的朋友们建议根据不同的经验介绍背景及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本人毕业六年,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从事造价管理工作,对造价还是有一定基础的。
工作上:今年从5月开始,不怎么加班,周末基本能双休,工作日平时一般到家7点左右,吃完饭磨蹭一下,一般8点开始看书,关于具体的学习时间,在第四大点学习时间安排上详细写。
生活上:因为和父母住在一起,备考期间不用考虑生活的琐事,这一点对我今年能顺利通过考试十分重要。
●心得体会1、关于目标感(决心和信念):2018年、2019年备考了一级建造师都没有通过,今年同时备考了一建3科和造价师4科,虽然现在一建的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是从估分来看,通过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通过这3年的备考经验,我认为,虽然时间、学习方法、学习工具、老师、辅导班等外界各种因素都很重要,但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该是目标感,也就是决心和信念。
就像那个通俗的比喻,时间、学习方法、学习工具、老师、辅导班是0,目标感是0前面那个1,有了1,后面的0才是有意义的。
目标感是内在的东西,我十分相信吸引力法则,你内在的目标感足够强烈,然后你就可以吸引了(挤出)足够的时间、GET到好的学习方法,就会遇到好的辅导班(这个在第五大点学习方法重点介绍)。
虽然这听上去有点玄学,但是是我今年一个很深刻的体会。
目标感的建立需要一个强大的驱动力,我的驱动力是对目前工作不满意,强烈需要换一个工作环境,甚至想如果2020年通过了一建和造价师,就有底气裸辞在家休息1、2个月,虽然这个驱动力有一点负面,但是至少它起到了作用。
造价师一次过四门个人经验

造价师一次过四门个人经验本人从事铁路预算工作,只有晚上时间可以看书。
2011年买书后从没翻过,12年4月到9月断断续续看了不到100小时,只看了一遍《计价与控制》和半本《基础与法规》,10月重新看了一遍《计价与控制》去参加考试,结果《计价与控制》差2分,也使自己认识到自身水平。
2013年4月开始认真看书,期间推掉晚上的同事聚会等活动,基本保证每天学习3个小时,13年共计学习约500小时,最终顺利通过了造价工程师考试。
在此写一些本人的学习心得,不喜勿喷。
一、通过《案例分析》是关键。
像其他的经验贴一样,首先要报着一年过四门的决心,如果时间不够,至少要下决心第一年通过《案例分析》,如果案例分析通不过,即使三门基础课全部高分通过,第二年《案例分析》如仍未通过,则2年成绩清零;而如果第一年通过案例的话,即使第二年需复习3门基础课,2个月的学习时间基本能保证通过考试。
二、合理安排时间。
制定学习计划表,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考虑一定的误差,按周或者按月进行微调,严格按计划进行学习,防止中途而废,本人12年3月看了一个月书,4月时做1季度成本分析需晚上加班,中断后再也没连续认真的看书,对于我这种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制定学习计划表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三、四科复习方法。
《计价》与《管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案例》分析涉及的章节必须掌握,《技术与计量》除第五章外与案例无关,可在8月之后进行学习,以在考试前达到最深刻的记忆。
1、《计价》: 12年听的王玲的精讲班,13年听了柯洪的课件,觉得柯洪对计价这门课的整体思路理的特别清晰,建议听一下。
2、《管理》:12年自己看了遍书,看到内部收益率就看不下去了;13年听了王玲的2天一本书,划了下重点,然后做真题,对未掌握的知识点重新翻书。
3、《技术与计量》:推荐听李毅佳的基础班,图文并茂,41讲,对我这种没干过房建的,听完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大概情况,足够应付考试。
另外,第五章为重点章节,至少要看三到五遍,象王双增老师说的能背下来最好,13年技术与计量虽然偏,但如果最后一章能背下来,30分到手,通过考试还是没问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版计量科目(土建,以下同)的特点2013年新版计量教材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工程地质、构造、材料、施工技术和计量。
和09版教材中工程项目管理规划的一章被移到了计价管理中。
13版教材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书中关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相关内容的描述详细了很多,当然,增加的内容基本都是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一级建造师实务教材一字不差的拷过来的。
计量这个科目除了清单计价计算规则是案例分析最后一道大题的基础之外,和其他三门科目的联系比较少,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科目。
总的来说,本科目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点多,面比较广,但是难度不大,基本都是要求了解即可,但是对于缺乏工程实际现场工作经验,或者非相关工程专业的考证族来说,这个科目的考试难度还是不小的。
计量科目的应试策略: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被太多的知识点所吓倒,要在战略上予以藐视。
对于从事相关工程的专业人士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基本就是在科普,知识点比较肤浅,都是工程类的常识。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怀疑自己是否能过,对于这个科目来说,只有功夫下到了,没有不过的道理。
应试策略一:高度重视历年真题真题是我们了解考试、适应考试的最佳也是最快的途径,了解真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解与记忆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更要适应明天的出题方式,明锐地洞察出题的切入点,总结出命题人的命题规律。
从09版教材使用的4年真题来看,题目的分值分布非常稳定,规律性比较明显。
应试策略二:在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前面已经提到,本科目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多,且面还比较广,记忆力比较好的话单纯的死记硬背或许也能考个好成绩,但是我相信对于大多说的上班族来说,应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科目上,复习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我本人的经历来说,重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 了解相关的施工工艺与流程,在次基础上联想这一条不详细解释,对于不了解施工工艺的门外汉来说,整本计量课本无异于天书,当然不排除有过目不忘的天才,但是我想说的是您要真是这样的天才的话来考造价师岂不是很屈才么?举个例子,那基本每年都会考一次的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法来说吧,如果知道了支架现浇法是在桥下部搭设支架、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你还会担心自己不知道它的它的特点么(影响交通、整体性好之类)?2. 抓大放小并及时总结,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记忆虽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网校、讲座或者培训,但是很不幸,刨除成百上千的培训费不说,对于这门课程90%以上的讲师都是照书念,并且更要命的是他们可能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考点,基本把全书都照抄了一遍,令广大的考生门相当的痛苦。
我的观点是,这门课程的复习应该遵循“二八原则”,即掌握80%的重要知识点,了解偶尔考一次的次要知识点,全书没有出过考点的地方一点不看,不在上面浪费时间,因为这些内容即使是考也不过是几分的事情,如果80%的重点内容你能掌握其中80%的内容,不也一样及格了么?另外,关于记忆方法,我觉得这个就像穿鞋,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别人的我也不知道,我在准备一级建造师的考试过程中慢慢积累了一点,造价师考试的时候全面运用,总结了一些口诀,不多说了,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P32,空间结构常见的有膜结构、网架结构、薄壳结构、悬索结构。
总结:莫忘撬锁P338,后张法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螺杆减敦螺原,敦帮15两帮3,两敦自锚一样加,其余1与1.8先说这些吧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应该说,这是个比较不错的成绩,也超出了自己的意料。
现在谈一下这一年来我的备考与考试的经验与总结吧,希望对考友们有些帮助。
一、初识教材。
造价工程师的教材和应试指南,在春节期间,我就在淘宝上买了。
淘宝上买,除了书本便宜外,还有往年的各种课件、复习资料送。
不过很可惜,这些资料中的绝大部分,到考完试都没有看过。
跟大多数考友们一样,因为距考试时间还很久远,一直提不起精神来看书。
经常也是一翻书就困,这也导致了后面时间来不及而很被动。
这一点希望考友们吸取我的教训,尽早的开始看书。
二、选择题科目的学习真正开始打起精神来看书,那已经是5月份的事了。
介绍一下整个备考期间的经历与经验。
1、逐步加压根据以往的考试经验,我一般采用逐步加压的方法进行学习。
具体一点,也就是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强度要轻一点,每天的花时间也少一点,然后逐步增强,到考前2天达到顶峰。
因为我们都已经工作了好些年,精神状态离学校那时肯定存在不小的距离。
前面强度低一点,花的时间也少一点,就是为了让自己身心逐渐适应学习的状态。
随着状态的调整,学习强度也随之逐渐加大,直到考前一个冲刺。
2、逐步深入,多遍看书跟逐步加压相似,我的看书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遍就是大概的泛读一下。
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重点非重点,统统看一下。
这个过程只是看,没有背。
主要是对书本的内容有个印象。
一遍看完后,不要求你记得多少,主要是让你有个印象,大概了解了知识体系。
第二遍,精读。
环球的讲议上不是有重点嘛,我就是对照着这个讲义进行看书,以重点为主,同时做环球的练习题。
第三遍,听课件看书。
到第三遍的时候才开始听课件,事后想来,其实是个很大的失误。
造成这个失误的原因主要有s个:1、头一回考,没经验。
2、上班时间不方例听课件,所以耽搁下了。
3、看的第一本书是基础与法规,试听过夏老师的课件,可能是我不大适应,听的比较纠结。
所以也导致了我课件听的比较晚。
建议备考的考友们早些听课件。
关于课件,基础与法规,我听的是朱俊文,也就是学易。
技术与计量,我听的是王双增,也就是环球。
计价与控制,我听的是柯洪,也是环球的。
个人觉得还不错。
主要是精力有限,没有听其它学校的,少了对比,可能有其它老师讲的更好。
三遍后,进行总复习,复习一下做过的练习题后,着手准备整本书的模拟题。
开始做的模拟题,就是指南后面的那5套。
顺便说一下,我没有看这三门科目的应试指南,只是做了后面的5套模拟题。
一来是精力有限,二来也是书上重点,已经有了环球,没必要再多看一家。
几套模拟题下来后,基础与法规,翻一遍书只要6个小时。
计量与计控这两门,翻一遍书只要8个小时。
3、考前冲刺,突出重点也就是考试前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就是用来看前面做过的错题,辅以看书上的重点。
一本书也就二、三百个主要知识点,一般一天就能看完一遍。
因为时间比较紧了,不可能像前面那样可以仔细精读。
抓住主要知识点,稍微背一下没记住的。
4、临考休息,放松心态到临考前两天,越是重视考试的人,越会感觉到紧张、焦虑,我也如此。
那就稍微翻翻书,或者看看做过的题。
只要没有泄题,这个时候,别指望能看到什么考题,稍微翻翻书、看看题,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焦虑。
如果出现晚上失眠这样的严重状态,也别吃安眠药,这会很大降低大脑的思维能力,宁可考场上不停的喝咖啡。
三、案例科目的学习有人说,案例过了,就等于造价师过了一半。
案例的难度,大家所共知,也不介绍了。
本次考试,案例科目虽然取得的考分还不错,但整个学习期间状态却也一直不是很好。
回头想想,应该说案例科目学习过程中的教训比经验更多一点。
1、第一步,看教材。
通看了一遍教材。
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看完了一遍。
结果,基本没有会做的。
2、第二步,看应试指南。
看了一遍教材,感觉没有会的,心里真叫个焦躁。
后来就试着看了一遍应试指南。
同样花了不少时间,感觉还是不怎么样,似乎同样没有会做的。
这时候感觉这案例似乎没有考过的希望了。
3、第三步,听王玲课件。
因机缘巧合,弄到了王玲的课件。
这里我要对她的课件大加赞赏,非常适合初次考试者。
她讲的非常好,依据教材,深入浅出。
真让我后悔没有一开始就听她的课件。
建议考友们,放弃我的第一步、第二步,直接开始听她的课件。
4、第四步,听左红军课件。
很多考友们都说左红军讲的好,这激起了我的兴趣,还是花钱向别人买的。
听下来后,他的财务评价讲的真的是非常好。
第一题有困难的考友,建议听他的课件,理解了他的课件后,相信第一题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了。
其它方面,个人觉得左老师讲的也一般,不如王玲的好,听王玲就足够了。
关于指南的作者何增勤的课件,没有较强的基础,不建议听。
我也没听。
5、第五步,做题。
课件中老师一直强调了一点:限时做题。
这个方面,因为工作原因,我一直没有做到,直接影响到了考试中我对做题时间的把握。
有条件的同学还是偿试一下限时做题。
案例科目,我题做的也少,指南后面的模拟题,一套都没有做完。
历年的真题,也基本都是以看代做。
不过,王玲和左红军讲义上的题,基本都做了一遍,有的甚至两遍。
6、考前调整。
临近考试,做了几道题,状态一直不怎么好,老是不能做到满意。
眼看临近考试,已不可能再做多少基础训练。
各个学校的模拟题却陆续收到了。
谁都知道,最好是自己都做一遍。
不过说回来,都快考试了,你有多少精力去完成那么多的题。
我就选择了光看不做,练练思路,加快了好几倍的速度。
虽然不及亲自做的好,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7、常见小错误。
有一个常会发生的错误,相信很多考友跟我一样都有这感觉。
就是一大堆的数字,计算器加减乘除下来,难免会有按错的地方。
这个小错误直到考试开始,我都没有很好的克服。
也没有找到倒底是按错,还是计算机反应不灵敏造成的错。
我是伴随着这个苦恼进的考场。
四、考试情况1、第一科,基础与法规。
今年的基础与法规比较简单,做的也快。
四十分钟做完,休息一下,涂完答题卡,再复习一遍。
一个半小时交卷。
2、第二科,计价与控制。
今年的计控试卷,感觉难度较大。
做起来全然没了上午基础与法规考试时的轻松自在。
很多题都做的模棱两可,没有肯定的把握。
一般第一遍做完,第二遍复习的时候,至多两三道选择题改一下,涉及分数也不超过5分。
计控这试卷,我破天荒的改了十几分。
也不知道是改对,还是改错。
三个小时的考试,直到两个半小时才交卷。
3、第三科,技术与计量。
计量科目因知识点多、碎,基本依靠记忆,题目也趋向于边边角角上出,直接导致了难度仅次于案例。
不过,今年来了福音,基本不在边边角角上出题,难度自然也没多少。
今年计量比较简单,不少考友都拿到了比较高的分。
4、第四科,案例。
直到上了考场,对于这门课的状态也没有调整好,心里也不上不下的,没个信心。
考试中,做题的顺序,我是严格按照王清涛所说的顺序做的。
第1题:招投标;第2题:索赔;第3题:时间价值;第4题:工程款;第5题:财务评价;第6题:计价与计量。
根据往年情况,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顺序,一上来做简答题,可以缓解一下紧张情绪,又能帮助进入考试状态,也是由易入难的过程。
但今年有了特殊状况,工程款那题一改平时以“万元”计量的习惯,改为“元”,而且计算每月支付额,计算量超大。
前面做的招投标、索赔、时间价值三题,基本都花了40分钟一题。
但工程款这题做了一个小时还没做完,当只剩一个小时的时候,最后一小题,那张支付申请表也没填。
眼看来不及了,就凭着感觉大概数字填了下,也不可能深究其正确与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