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易错题12.2-6

合集下载

最新高二上学期历史错题集锦及答案

最新高二上学期历史错题集锦及答案

2015年12月26日:18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82.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什伍户籍制度183.秦孝公时,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

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3.什伍连坐法4.焚烧诗书A.1 2 3 4B.1 2 3C.2 3 4D.1 2 4184.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1.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2.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3.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4.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A.1 2 3B.1 2 3 4C.2 3 4D.1 3 4185.对北魏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B.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C.提倡鲜卑人说汉族D.在朝廷上不说汉话者免官186.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断D.汉族的反抗187.据《魏书。

文明皇后冯氏传》记载:‚(冯太皇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

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由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1.冯太皇太后聪颖惠达2.冯太皇太后做事果断,具有雄才大略3.冯太皇太后的‚登尊极‛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1 2 3B.2 3C.1 3D.1 2188.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庭。

高中历史易错点(含改正)

高中历史易错点(含改正)

高中历史易错点(含改正)一、历史概念易混淆及改正1. 乾隆与乾嘉的区别乾隆朝是清朝的一个朝代,而乾嘉则是乾隆朝的一个具体年号。

乾嘉并不表示一个独立的朝代。

2. 地方与全国两个议会的区别地方议会是指各地方政府的代表机构,全国议会是指全国性的代表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顺序正确的时间顺序应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39年至1842年,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

4. 五四运动与五卅运动的区别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的一次爱国运动,而五卅运动则是指发生在 1935年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示威。

二、历史事件易混淆及改正1.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被终结,而五四运动则是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国内外矛盾激化的爱国运动。

2.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的时间顺序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至1945年,而国共内战则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即1946年至1949年进行的。

3. 中国成立的时间中国成立于1921年,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

4.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年至1976年,主要是一场由发动的政治运动,而改革开放则是从1978年开始,是一次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历史人物易混淆及改正1. 孙中山与孙文的关系孙中山和孙文实际上是同一人,孙中山是他的字,孙文是他的名字,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革命家。

2.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区别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曾国藩则是清朝末年的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

3. 雍正与雍正帝的关系雍正是清朝雍正帝的年号,因此雍正和雍正帝指的是同一个人。

4. 刘备与刘邦的区别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而刘邦是汉朝的创始人。

以上是高中历史中易错点的一些解惑和改正,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易错题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易错题

新高考历史知识点易错题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而在考试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易错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历史知识点。

第一部分:古代历史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下列哪个事件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A. 雍州兵变B. 秦灭六国C. 战国联盟形成D.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答案:A. 雍州兵变解析:雍州兵变是发生在唐朝的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无关。

其他选项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学生们需要对这些事件有深入的了解。

2. 下列哪位是中华文明的始祖?A. 孔子B. 伍子胥C. 盘古D. 上古三代君主答案:C. 盘古解析:根据中国古代传说,盘古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文明的始祖。

其他选项分别代表了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楚国名将伍子胥和上古时期的三位君主。

第二部分:近代历史1.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一些重要事件的排序,请选出正确的顺序:A. 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C.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答案:C.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五四运动、辛亥革命解析:以下是对每个事件的简要解释:-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

-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的战争。

-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清朝被推翻,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运动。

2. 以下哪个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A. 德国入侵波兰B. 日本偷袭珍珠港C. 英法对德宣战D. 纳粹党上台答案:A. 德国入侵波兰解析:德国入侵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其他选项分别是美国加入战争的导火索、英法对德宣战和纳粹党上台。

第三部分:现代历史1. 以下哪个事件不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A. 九五计划B. “一国两制”政策C. 发展特色农业D. 建立经济特区答案:B. “一国两制”政策解析: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举措,但“一国两制”政策属于香港回归的操作性原则,并不是改革开放的直接举措。

高二历史会考试题与解答

高二历史会考试题与解答

高二历史会考试题与解答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奠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 A. 列宁- B. 马克思- C. 恩格斯- D. 斯大林- 解答:B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以下哪个事件?- A. 德国入侵波兰- B. 日本进攻珍珠港- C. 苏联入侵芬兰- D. 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 解答:A3.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 苏联- B. 中国- C. 古巴- D. 匈牙利- 解答:A二、简答题1. 解释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及其领导人。

- 解答: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

圣雄甘地是一位印度独立运动领袖,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如抵制英国商品和税收、民众示威等方式,来争取印度的独立和自由。

他的领导使得印度独立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世界范围内非暴力运动的榜样。

2. 解释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 解答:美国南北战争是因为南方奴隶制度和北方自由劳动制度的矛盾激化而爆发的。

南方主要经济依赖种植园奴隶劳动,而北方则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终,北方胜利,奴隶制度废除,美国统一。

该战争对于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巩固了联邦制度和中央政府的权威,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三、论述题论述中国的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影响。

- 解答:中国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

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国际声援。

长征的成功不仅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幸存并重新组织力量,还使得中国革命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推动。

长征的胜利对于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重大意义。

以上是关于高二历史会考试题与解答的内容。

高二历史选择题易错题汇编

高二历史选择题易错题汇编

高二历史选择题易错题汇编高二历史周考选择题易错题汇编1、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

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D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2、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

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A A.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BA.《共同纲领》B.1954 年宪法C.中共八大决议D.1982 年宪法4、1930 年,巴黎《每日新闻报》发表社论,如果“美国佬们”通过“斯穆特一霍利法案”,设立关税障碍,“那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进行报复,而这就意味着战争。

”这篇社论主要反映了:B A.法国反对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B.法国反对胡佛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立场C.贸易自由化加剧了世界贸易的紧张局势D.法国与美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5、196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B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始终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6、中国古代某位皇帝“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他还设置了BA.参知政事B.殿阁大学士C.内阁D.军机处7.古希腊喜剧《骑士》中描写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的职位,卖香肠的人说:“我想我还不够格。

高中历史易错题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易错题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易错题总结归纳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尤其是历史考试中的易错题,更是让学生们犯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中的易错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古代文明在古代文明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常常混淆或者忽略一些基本概念和事实,导致出错。

1.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国是:解析: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传给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给欧洲的。

因此,阿拉伯数字的起源国是印度。

2. 古代文明中宗教体系的创始人:解析:常见的宗教体系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需要注意的是,伊斯兰教并不是古代的宗教体系,它的创始时间较为靠后。

二、历史事件在历史事件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容易搞混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原因和结果。

1.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39年至1842年,结果是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获得香港,并要求清政府对英国进行巨额赔款。

2. 辛亥革命的影响是:解析: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结果是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大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近代中国历史。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和中国历史进程的转折具有重要意义。

三、历史人物在历史人物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常常对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等方面理解不清,容易出错。

1. 鲁迅的代表作品是:解析: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

需要注意的是,《论语》是孔子的代表作品,而非鲁迅。

2.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受到了哪个国家的影响:解析: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杰出领导者,其革命思想主要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尤其是法国的民主宪政思想。

四、历史地理在历史地理的考察中,一些学生常常对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方面把握不准确,导致出错。

1. 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四个国家:解析:四大文明古国是指中国、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易错题集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易错题集锦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文科班历史易错题集锦(选择题部分)1.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B.平民C.官僚D.诸侯2.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梯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

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 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3.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4.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早可能出自A.商鞅B.孔子C.荀子D.韩非子(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5.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6. 有学者说,韩非子的思想“只适合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并只能暂时起到到作用,稍有不慎,常常会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在该学者看来,韩非子的思想A.与现实政治相矛盾 B.违背了历史潮流C.具有特殊的时代性 D.维护了贵族利益7.春秋战国之际,“士庶合流”使士阶层得以扩大,大批的“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了“士无定主”的游离状态的游士。

大批“游士”的出现A. 反映了分封制逐步瓦解B. 促使了宗法制度走向崩溃C. 表明了官僚政治已形成D. 导致了国家政局日益动荡8.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9.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历史会考知识点易错高二

历史会考知识点易错高二

历史会考知识点易错高二历史作为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理论。

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历史会考的知识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中也存在一些易错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二学生常犯的历史会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一、历史时代易混淆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高二学生常常会遇到历史时代的易混淆问题。

例如,明清时代和宋元时代容易混淆,因为这两个时代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段。

在答题时,同学们经常会将这两个时代的人物、事件、制度等混为一谈,导致答案的准确性降低。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同学们可以通过记忆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人物的生平和代表性制度等方式来加深对不同时代的理解。

同时,多做历史地图练习,加强对不同时代地理环境的记忆,有助于加深对历史时代的区分。

二、历史名词易错在历史学科中,大量的历史名词需要学生掌握。

高二学生常常会将一些历史名词的意思或用法弄混,从而导致答案错误。

为了正确掌握历史名词,同学们应通过多读历史教材和相关历史著作,了解相应名词的含义与用法,并加强对相关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此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构建概念图、制作记忆卡片等方式来帮助记忆,提高对历史名词的掌握程度。

三、历史事件易混淆在学习历史时,高二学生还经常会遇到历史事件的混淆问题。

例如,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两个革命事件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有所不同,但同学们往往容易混淆。

为了避免此类错误,同学们可以选取一些相似但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学习,形成清晰的对比表格,并理解它们各自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同学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观看相关纪录片来掌握事件的细节,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历史人物易混淆在历史学科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众多,有时会出现人物易混淆的情况。

例如,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同学们可能会混淆两者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贡献。

为了区分不同的历史人物,同学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们的生平、主要思想和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来加深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易错题(2013.12.2-2013.12.6)
一、单项选择题
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
()
A.春秋诸侯争霸 B.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
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
革的措施( )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
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7.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8. (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2010年高三模拟题)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B.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C.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D.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9.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