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歌词两首》重点学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5课歌词两首长江之歌》word教案新部编本 (2)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5课歌词两首长江之歌》word教案新部编本 (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长江之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4.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歌词两首我的心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歌词两首我的心

(西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课方案歌词两首—我的中国心1我的中国心一、学习目标 :1.品尝歌词语言2.领会爱国感情二、学习要点难点 :赏歌词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研究四、学习方法 :朗诵法、议论法、直观法、感情熏陶法五、教课时间 :一课时六、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导入语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 ,人们都熟习《我的中国心》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 ;凡是飘扬着《我的中国心》旋律的地方 ,人们都记着了那位戴着眼镜、衣着中山装的香港着名歌星张明敏。

是《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把亿万华夏子女的心牢牢地联络在一同 ,让我们零距离的感觉我们是骨血相连、血脉相承的一家人!下边就请同学们一同赏识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会唱的同学一同随着唱。

2.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3.过渡语 :这首歌在 1984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经演唱,它那优美的旋律、深邃的感情就深深感动了亿万听众的心,,特别是这首歌的歌词更是以其独到的形式表达了家国之思。

读来震惊人心,让人刻骨难忘 !今日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歌词《我的中国心》。

4.学法沟通 :经过师生沟通 ,明确学习这首歌词的方法——读歌词、赏歌词、联现实、唱歌曲(二 )读歌词1.明确朗诵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韵律 ;读出感情。

2.学生自主感情朗诵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密 ,但是不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固然穿在身 ,我心依旧是中国心 ,我的先人早已把我的全部烙上中国印。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 ,不论何地 ,心中同样亲。

流在内心的血汹涌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异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3.学生表演朗诵4.学生齐读5.过渡语 :经过朗诵我们已经深深感觉到这首歌词浓浓的爱国感情 ,而这类感情又是包含在字里行间的 ,下边我们就一同赏识这首歌词。

(三 )赏歌词1.析文本 :①指导语 :赏歌词主假如品尝语言 ,你以为这首歌词哪些地方写得好 ,谈谈你的原因。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精品学案第二课时(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精品学案第二课时(精编)

《古诗两首》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体验感悟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预习过程1.我能自己解释题目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据《词谱》记载,用《浪淘沙》曲名写词,创自刘禹锡和白居易。

刘禹锡这组《浪淘沙》共九首。

课文是其第一首。

2.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河南)人。

唐代文学家。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与李白齐名,并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

所作《杨柳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思想深刻,语调清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胜有情。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3. 我了解了本诗写作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赋诗《游玄都观》触怒当朝靠阿谀逢迎上来的权贵而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历夔州、和州刺史。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和宦海的沉浮。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4. 描写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了解诗人的生平,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与图片,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5.通过认真读课文,回答:⑴本诗作者是朝诗人。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歌词两首》教案 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歌词两首》教案 教学设计

5、歌词两首课型:精读课学情分析:《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是传唱已久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

通过学习这两首歌词,学生能充分体会它们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也能够了解歌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歌词蕴涵的思想感情。

2、借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以及海外赤子热爱祖国的情怀。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并掌握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程序: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的生字。

2、学习并背诵《长江之歌》这首歌词。

3、感悟长江的宏伟、壮丽,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循环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播放《长江之歌》,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由此导入新课。

二、展示地图,了解长江。

三、出示学习目标1、我要学习《长江之歌》,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体会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诵读歌词,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说说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8分钟后汇报)1、自由诵读歌词。

2、指名认读生字词。

哺育挽起荡涤灌溉磅礴烙印气概甘甜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荡涤:清洗,洗除。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清流:清澈的流水。

磅礴:(气势)盛大。

烙印:用火烧铁在牲畜或器物上烫成痕迹。

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4、概括小节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学案第2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学案第2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的意思。

2.理解诗歌的意境。

2、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浪淘沙,唐教坊曲。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

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改作平韵)。

《清真集》入“商调”,韵味转密,句
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六年级上语文歌词两首—我的中国心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语文歌词两首—我的中国心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语文歌词两首—我的中国心教案(西师大版)我的中国心一、学习目标:1品味歌词语言2体会爱国情感二、学习重点难点:赏歌词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四、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法、情感熏陶法五、教学时间:一时六、学习过程:(一)导入新,板书题1导入语: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凡是飘荡着《我的中国心》旋律的地方,人们都记住了那位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的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

是《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把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让我们零距离的感受我们是骨肉相连、血脉相承的一家人!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会唱的同学一起跟着唱。

2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3过渡语:这首歌在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经演唱,它那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就深深打动了亿万听众的心,,尤其是这首歌的歌词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家国之思。

读来震撼人心,让人刻骨难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词《我的中国心》。

4学法交流:通过师生交流,明确学习这首歌词的方法——读歌词、赏歌词、联现实、唱歌曲(二)读歌词1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

2学生自主感情朗读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3学生表演朗读4学生齐读过渡语: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这首歌词浓浓的爱国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歌词。

(三)赏歌词1析文本:①指导语:赏歌词主要是品味语言,你认为这首歌词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等都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②学生讨论、探究、回答。

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积累与应用二》重点学案

2017秋最新审定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积累与应用二》重点学案

《积累与应用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引号的其他用法。

2.积累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

2.难点: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三、导学问题
使用“”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如果让你站在国旗下,你想说些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
四、参考资料
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

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国家的人民,捍卫公民自己的根本利益。

爱国即爱。

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

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

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应该效忠自己的国家。

这就是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反抗大清帝国,但
依然被尊为爱国者的原因。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精品学案第二课时(新版)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精品学案第二课时(新版)

《秋天的怀念》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2)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无常()打()来()去()悴()出()外
()拉拉泼泼()絮絮()热烈而()()而高洁
2.课文围绕我与母亲主要写了哪四件事?
3.思考讨论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可从“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


4.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5.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词两首》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吟唱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在读歌词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浓浓的爱国之情,感悟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

2.难点:引导学生随文识写生字外,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进行想象、感悟。

三、导学问题
使用“”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还从哪里看到了滚烫的中国心呢?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主题歌,作曲,作词,首唱者季小琴。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
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全长6211.31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