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2018-2019学年川教版九年历史下册第10课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法国“长城”马其诺防线年)始建,故名马 其诺防线,近10年修筑,长达700多公里。共建有大型要 塞工事44个,开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1533个。
工程总土方量1200万立方米。来自法国殖民地的大量劳
工日夜劳作,总造价高达50亿法郎,相当于当时法国一 年的财政预算总额。
1940年8月12日至10月中旬,英德空军在英国伦敦上空上演了二 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为此集结各种作战飞机2500 余架,而英国空军的全部作战飞机不过1300余架。
丘吉尔在前线视察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 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 也要争取胜利;也要去争 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 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 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1940年7—10月,德军实施“海狮计划”,对英国发动 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英国军民进 行英勇抵抗,粉碎了希特勒的企图。
盟军轰炸柏林时炸毁(一说是希特勒在1945年4月,为免德
战败会被法故伎重演,下令炸毁)。
法国人民为法国灭亡而哭泣
人戴 民高 书乐 》发 演表 讲《 告 国
法亡后,希特勒在埃菲尔 铁塔前留影
想一想
法国覆亡的原因有哪些? 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利
1940年11月7日被轰炸的英国伦敦
1938年3月14日,希特勒以德国领袖身份返回维也纳宣布 “德奥合并”,成为希特勒猎取的第一个对象。奥地利作为 “东方省”并入纳粹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
慕尼黑会议上的四巨头
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
我们赢得了 一代人的和平。
议一议
慕尼黑会议挽救和平了吗 ? 没有,反而催化了战争的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案川教版

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战争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查看《德国法西斯的扩张》《二战初期欧洲形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
【教学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39年9月1日,德军采用“闪电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国强大的攻势使西欧国家相继沦陷,辽阔的西欧大地被踩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法西斯的战车开进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巴黎,大不列颠的一些城市遭到狂轰滥炸。
法西斯势力为何如此猖狂?西欧国家为什么不堪一击?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寻吧!一、慕尼黑会议教师:1、看书p60页,说一说慕尼黑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学生:慕尼黑会议的时间:1938年9月;主要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教师:2、你知道什么是“绥靖政策”及实质吗?学生:绥靖政策:为了苟安一时,对侵略者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给予制裁,相反采取了妥协、退让、姑息的政策。
实质: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扩张侵略的姑息和纵容政策。
教师:3、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玩弄慕尼黑阴谋?学生:祸水东引:仇视社会主义苏联。
教师:4、想一想慕尼黑会议有什么恶劣影响?学生:对捷克斯洛伐克来说:破坏其领土完整,并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被德国吞并;对德国来说: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实力,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对英法来说: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
教师:5、慕尼黑会议有挽救和平吗?学生:没有,还催化了战争的爆发教师:6、想一想绥靖政策产生的影响?学生:①慕尼黑阴谋为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创造了有利条件;②使希特勒进一步看清了英、法的软弱;③增强了德国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地位,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④加深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猜疑和分歧。
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PPT优秀课件2 川教版

第10课 大战的爆发和 初期阶段
导入
一、慕尼黑会议(又称慕尼黑阴谋)
1、看书p60页,说一说 慕尼黑会议的时间、主要内 容 1938 年9月 1、时间:_____
2、与会者: 达拉第(法) 、
张伯伦(英) 和
希特勒(德)、 墨索里尼(意)。
3、内容:签订了《 慕尼黑协定 》 ,将捷克斯洛 伐克的 割让给德国 。 苏台德区
4.经济因素:波兰可以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
5、讨论:根据材料分析波兰快速灭亡的原因? 材料1:波兰军队思想保守,还停留在骑兵定胜负的时 代。波军骑兵因不懂得战车的性能,居然高举长矛和刀 剑向战车冲锋,结果蒙受极大的损失。 (1)波兰军队思想保守,武器落后。 材料2:德国侵入波兰后,英法两国于9月3日匆忙对德 宣战,但两国实际上仍是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 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在被消灭之时,西线也发 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 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 (2)英法的宣而不战,使德国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波兰。 材料3: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东方战线‛,派 兵占领波兰东部。 (3)苏联趁火打劫,加速了波兰灭亡。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为什么是全面爆发不是开始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是逐步 打起来的: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然后又 于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 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春德国又吞并了捷 克斯洛伐克。
的彻底破产
6、想一想绥靖政策产生的影响?
绥靖政策影响:①慕尼黑阴谋为德国侵占 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创造了有利条件;②使希特 勒进一步看清了英、法的软弱;③增强了德国 军事和经济力量,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地位, 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④加深了英、法与苏 联之间的猜疑和分歧。
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教学设计

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实质、影响。
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
初期进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史实中总结历史教训,以史为鉴。
二、教学重点:慕尼黑阴谋与德国突袭波兰。
三、教学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
四、板书设计
(一)慕尼黑会议
1、绥靖政策的实质
2、《慕尼黑协定》、慕尼黑阴谋
3、《慕尼黑协定》的影响
(二)二战开始
(三)西欧沦陷
五、讲授新课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提问9课知识。
2、其余学生回忆作答。
(二)讲授新课
1、第一小组讲本课知识点。
2、其余学生作好笔记。
3、讲“西欧的沦陷”时,学生利用地图讲解。
4、教师点评讲课情况。
5、教师补充讲解:(1)德国如何一步一步践踏《凡尔赛和约》(2)英法的
绥靖政策。
(3)奇怪的战争
6学生了解教师补充的知识。
(三)小结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小结,从而巩固新知。
(四)布置作业
1、书上学习测评
2、练习册:选择题,材料题11(1)(2)小题。
川教版历史九下《战争的扩大和转折》word教案

第二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认识两次突发事件对二战进程的影响;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情况,理解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标志和意义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括导致二战规模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矛盾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过归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必然性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德国、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有关史实,揭露法西斯侵略的野蛮和疯狂;通过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一、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难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罗斯福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是如何扩张的?(课件演示《二战初期欧洲形势图》,学生回答)到1941年5月,法西斯德国已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亚洲的日本法西斯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他们并不满足,又分别挑起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了。
学习新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板书)希特勒一直妄想建立“欧洲新秩序”,实现“日耳曼大帝国”的梦想。
在征服大半个洲后,苏联成为他的最大障碍。
因此希特勒早就叫嚣“必须把俄国从欧洲国家名单中划掉”。
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三学习主题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课件川教版

综合能力提升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知识梳理 能力提升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综合(zōnghé)
◆知识梳理(shūlǐ) ◆达标演练
合能力提升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
◆知识梳理(shūlǐ) ◆达标演练
能力提升
第三十七页,共38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
◆知识梳理 力提升
◆达标演练(yǎn liàn)
第二十一页,共38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综合能力提升
第二十二页,共38页。
◎基础知识过关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 力(nénglì)提升
第二十三页,共38页。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
◆知识梳理 ◆达标演练(yǎn liàn)
◎基础知识过关
◎综合能
◆知识梳理 能力提升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guò〃guān)
第十八页,共38页。
◎综合
◆知识梳理 ◆达标(dá biāo)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
综合能力提升
第十九页,共38页。
◆知识梳理 能力提升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第二十页,共38页。
◎综合(zōnghé)
综合能力提升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知识梳理 提升
◆达标演练 ◎基础知识过关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综合(zōnghé)能力
◆知识(zhī shi)梳理 ◆达标演练
◎综合能力提升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基础知识(zhī shi)过关
◆知识梳理(shūlǐ) ◆达标演练
历史:第一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课件(川教版九年级下)

入 侵 布 拉 格 的 德 军
慕尼黑协定,并没有带来张伯伦所鼓吹的“体面的和 平”、“鲜花似的安全”。相反,英法的出卖却换来了 希特勒更为胆大妄为的行动。1938年9月15日纳粹德国 军队开进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完全吞并了。这 就是纳粹德军侵入布拉格的情景。
泪 流 满 面 的 布 拉 格 市 民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 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 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 丘吉尔
1、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2、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 3、法国沦陷 主要原因:是因为法国统治集团长 期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另外, 还有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当。 4、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之战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 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们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 入一场战争。” ————1938年张伯伦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词来答复:胜利—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邱吉尔的演说 回答: 1.以上讲话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经过慕尼黑会议及其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 被英法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实际上是 英法为了自私目的,“阴谋”策划的结果。它是 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自私目的,出卖它国的行为, 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吹张 捧伯 慕伦 尼在 黑伦 协敦 定机 场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 觉之中。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 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这幅图画表现的正是张 伯伦在伦敦机场吹嘘慕尼黑协定的情景。
希特勒目送德军入侵波兰来自德军入侵波兰德军拆除栏杆侵入波兰
历史:第一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课件(川教版九年级下)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 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们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卷 入一场战争。” ————1938年张伯伦的讲话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词来答复:胜利—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邱吉尔的演说 回答: 1.以上讲话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 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 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 丘吉尔
1、张伯伦下台,丘吉尔组阁 2、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 3、法国沦陷 主要原因:是因为法国统治集团长 期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另外, 还有军事思想落后,指挥失当。 4、不列颠之战
不列颠之战
材料一,1938年德国法西斯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 国害怕引火烧身,继续推行绥靖政策。材料二,1940年,德军 占领北欧,西欧一些国家,已威胁到英国自身的安全。 2.他们对德态度有何异同? 异:张伯伦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邱吉尔主张采取强硬态度,领导军民抵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 同:都是为了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出卖给德国法西斯,张 伯伦所鼓吹的“和平”如梦一般消逝了。1938年9月15 日,纳粹德国军队开进希拉格,捷克斯洛伐克屈辱地被 德国法西斯吞并了。这是布拉格市民,看到入侵的德军, 感受到亡国耻辱而泪流满面的场景。
1、时间及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德国空军连续大规模轰炸伦敦。40年12月29-30日)
练习: 1、慕尼黑协定的实质是 A 牺牲别国、保全自己,纵容侵略 B 避免战争,争取和平,缓和矛盾 C 牺牲别国,保全自己,引战争祸水于苏联 D 害怕战争,纵容侵略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 德国空袭苏联 B 德国空袭波兰 C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D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3、下列关于“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德国集中强大兵力,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 B 德国、波兰力量对比悬殊 C 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军孤军奋战 D 苏联采取中立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课标要求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等主要事件学习目标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含义,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记住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概述战争初期的进程。
学习重点慕尼黑阴谋与德国突袭波兰学习难点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其影响知识链接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A.N.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东北。
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军备。
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区。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
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和《》自主学习一、慕尼黑会议1.背景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不仅使世界和平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也影响了英、法、美等国的既得利益。
为求_______________,保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政策,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办法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并妄图推动法西斯进攻________,以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2.概况________年9月底,______国首相张伯伦、______国总理达拉第同__________、__________在德国南部城市__________签订了关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协定,即《________________》,史称“慕尼黑阴谋”。
3.影响《慕尼黑协定》把英法的________________推到了顶点,并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________________,助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吞并了________________,接着又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英法的盟国______________。
英法的________政策破产了。
二、德国进攻波兰与大战爆发1.时间:1939年9月1日2.经过:9月1日清晨,德军集中强大的优势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在德国“_____________”的打击下,波军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而节节败退,国土大片沦陷。
9月下旬,华沙沦陷,波兰灭亡3.影响: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1939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材料二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打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打在张伯伦自己的脚上。
——毛泽东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是指哪个国家?(2)、据材料分析,张伯伦推行了什么政策?英国政府提出上述主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3)、据上述材料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希特勒)他曾私下告诉过我,苏台德的德意志人的问题解决后,德国在欧洲就不再提出领土要求了;昨天晚上,他又重申了这一点。
……我们对于一个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无论报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不列颠帝国去卷入一场战争。
——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材料二:欧洲地图最近又一次被迫改变,对于德国非常有利。
……现在取得了捷克纸币发行银行的大部分黄金和外汇。
……更重要的是德国在占领斯科达兵工厂后,同时又得到大量品质优良的军事物资……德国不费一兵一卒,除了遇到少数抗议之外竟无阻碍地得到了一千万人口……——1939年3月19日法国驻德大使致法国外长的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张伯伦是怎样阐述对德政策理由的。
(2)材料二中“欧洲地图最近又一次被迫改变”具体指的是什么?材料介绍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是什么?拓展提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每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
操纵和会的英法等大国无视中国提出的收回山东权益等合理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继承。
这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运动。
材料二: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
慕尼黑会议期间,当事国的代表却被拒这于会议之外……。
协定签字后,英法代表只向当事国代表宣布了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
请回答:(1)材料一中缔结的“和约”指什么?引发的“运动”名称和性质各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当事国”指哪个国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英法代表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造成了什么恶劣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说说你的看法。
达标检测1.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是()①求得一时的安宁③维护其既得利益③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④维护世界公平、正义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参加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国家首脑有()①张伯伦②罗斯福③希特勒④墨索里尼⑤法拉第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3.观察右图,使德国的这一野心得逞的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4.“慕尼黑会议”说明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的实质是()A.妄图祸水东引,推动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B.大国、强国通过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方法达成的妥协C.大国、强国通过和平会议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D.大国、强国通过妥协的方式保证弱小国家的利益5.“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这段话中的“我”代表的是()A.德国人B.捷克斯洛伐克人C.波兰人D.英国人6.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恶劣影响是()A.弱国得到有效的保护B.强国利益得到维持C.加速了世界大战爆发D.满足法西斯国家要求7.照片说明:英国人在看当天的报纸,标题“波兰遭到入侵,一些城市被炸”。
这幅照片拍摄的时间是()A.1931年9月B.1937年7月C.1939年9月D.1941年6月8.在德国“闪电战”的打击下,波兰迅速亡国的原因包括()①波军武器装备陈旧②波军战略战术落后③敌强我弱,实力悬殊④德国准备充分⑤波政府战和不定,官兵贪生怕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9.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但是,谁也听进……”。
“这次大战”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B.干涉俄国十月革命C.第二次世界大战D.1929年经济大危机10.“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
”丘吉尔这名话中的“你”包括下列哪些国家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捷克斯洛伐克⑤波兰()A.①②B.③C.④⑤D.①④11.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达拉第B.张伯伦C.希特勒D.墨索里尼12.下这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国家,它们在一战中分属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一战后都参加了巴黎和会,二战中它们再次交战,请你判断,这两个国家应该是()A.英国、德国B.英国、俄国C.法国、德国D.法国、俄国13.在德国法西斯即将对波兰发动进攻的前夕,作为波兰盟国的英国领导人却公开宣称:不值得为波兰卷入战争,波兰的灭亡对英国更有利。
英国领导人的真实想法是()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毫无关系B.帮助波兰抗击侵略会消耗英国的实力C.波兰的独立存在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D.波兰的灭亡可以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以便祸水东引14.弱国无外交的现象出现在下列哪些会议中()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慕尼黑会议④万隆会议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15.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 A 》。
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千米的全部殖民地,承担2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材料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议会民主制度。
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失业人口高达800万人。
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材料三: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开始实行纳粹的恐怖统治。
材料 B 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此后希特勒得寸进尺,很快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把矛头指向波兰,并于1939年9月1日发动了突然进攻。
请回答:(1)材料中A和B处分别填写什么内容?(2)上述每则材料均包含一项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请你归纳出来。
学案整理1、慕尼黑阴谋把英法的缓靖政策推向顶峰,它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