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武阳中学)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驿兵变的典故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局部统一:背景: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过程: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控制兵权: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军事上)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事上)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削弱相权: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政治上)控制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政治上)2、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政治上)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政治上)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经济财政上)5、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经济财政上)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措施: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意义: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的政策实施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课件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和提取教材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活程 动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识别地图,培养学生提取教材有效 信息的能力和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定了小解,组且合通作过探影究视法剧、等读途图径对法成、吉情思境汗设的置故法事有一定的
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对 对成吉思汗人生经历与历史贡献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元 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缺乏理解,总体 上,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通过创设 情境、史料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一 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 一步思考问题。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 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
1.通过阅读教材,说 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
出蒙古族的兴起、成 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
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 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实;
3.通过阅读材料
结合材料,小组
01
合作探究元朝统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
蒙古灭西夏、灭金的 概况,观察地图指出
1.新课导入
视频 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设置问题启发并引 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激发了学习 兴趣。
2教.学新过程课教授
蒙 古 族 的 兴 起 与 元 朝 的 建 立
活动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活动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活动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活动四:课堂小结 活动五:达标检测
活动一:成吉思汗统一 论从史出,激思提升 蒙古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_精品课件1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历史图片
成吉思汗像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忽必烈像
首页
末页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历史图片
元大都平面图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A.岳飞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B.卫青
C.文天祥
D.辛弃疾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过关训练
13.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
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元)许衡《鲁斋遗书》
首页
末页
拓展阅读
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 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 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他不推行汉 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 书上详细记载,看得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 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于现在的 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合时宜了。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难点释疑
3.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是进步的,而文天祥抗 元又是正义的?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人民 安居乐业。因此是进步的。文天祥抗元是保护 南宋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符合南宋人民的 根本利益。因此是正义的。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会变化_ 精品课 件1
难点释疑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元的统一是我国封建社会在结束大分裂之后的第几次大统一?
(春秋战国)
秦
(三国)
西晋
(南北朝)
隋
(辽宋西夏金)
元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 建王朝
元朝建立历程
成吉 思汗 统一 蒙古
蒙古灭 西夏
蒙古 灭金
忽必烈继 承汗位
元朝 建立
攻入 临安 南宋 灭亡
元灭 南宋 全国 统一
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60年 1271年 1276年 1279年
七下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导入新课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 活(马背上的民族)。
度河流域。在25年里,以总数不到20万的军队,先后灭了40多个国家,征服
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过千万人,征服各民族人口数6亿。一个地跨欧
亚的蒙古大汗国形成。
成吉思汗西征路线图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 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 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拿破仑
为统一大奠定基础。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二)元朝灭南宋
事件:①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 南宋灭亡; ②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统 一全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标内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
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
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
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认识二: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
1.国家版图:由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版图最大。 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3.经 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4.对外关系:中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
期。 5.文 化:重文轻武,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异彩
本单元课标要求
课程结构与课标对应:严格遵守课标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了解辽、宋、西夏并立与北宋强化 中央集权和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 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体会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南宋的 偏安。
单元时空坐标
北
金
南金
宋
朝
宋灭
建
建
建北
立
立
立宋
960
1115
1127
蒙 古 灭 夏
1227
忽 必 烈 即 位
1260
元 灭 南 宋
1276
元 朝 灭 亡
1368
916
1038
1125
1206
1234
1271
1279
元
丹
夏
攻
古
古
朝
朝
建
建
灭
政
灭
建
完
国
国
辽
权
金
立
成
建
统
立
一
时间跨度:起于960年宋朝建立,止于1368年元朝灭亡。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七年级历史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是统编初中历史七下第二单元,主要讲述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特别是第10课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疆域的空前辽阔,同时各民族之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根据课标的内容要求,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分别对课标的要求进行阐述。
3.本课以按时间顺序、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主线,再现了蒙古族的形成、建立政权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最后特别强调元朝的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3.了解蒙古族的贡献,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认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00字以内)教学重点:蒙古政权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1600字左右)1. 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用PPT展示几张标志性照片:①蒙古包;②马头琴;③那达慕大会;④草原赛马。
提问:观察这些图片,聆听背景音乐,思考这些与哪个民族有关?预设:学生回答“蒙古族”。
拓展: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引出今天学习内容——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 …)(2)结合P48《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的发展壮大所做的贡献。
二、新知学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教师介绍: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这一节的内容,可简单叙述,只要求学生记住西夏、金灭亡的时间与顺序即可。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指导学生说出他们在课前找到的有关文天祥抗元的资料,比比谁说的最多、最准确。)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0《知识拓展•文天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重点指出两句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文天祥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情和学习他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提问:既然元朝的统 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
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 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
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过零丁洋》及《正气歌》(片段)。
在屏幕上显示《文天祥像》,启发学生思考:文天祥是怎样的人?你能用材料证明他具有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吗?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蒙古族骑马射箭图。这是哪个民族?对这个民族的生活你有多少了解?
教师归纳: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 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髙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 展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蒙古族骑马射箭图
知识目 标
图片
A
A
激趣导入
2分钟
下载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E
D
建立表象
5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法
图片
D
E
帮助理解
6分钟
下载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片
H
I
升华感情
3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教师引入):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蒙古高原上,多数过着游牧生活,被称为“毡帐中的百姓”,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豪放纯朴的民族,是我们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曾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元朝并统一全国,而且它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辽阔,那么,蒙古族是如何兴起、壮大统一全国的呢?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全过程。
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堂小结
蒙 古建立(1206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60年)—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1272年)—灭亡南宋(1276年),统一全国。
五、当堂训练
六、课后作业:
《同步导练》1—12题,13题选做
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讲述铁木真童年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归纳: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战争,克服重重闲难,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摆脱了金国的压迫和奴役,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2.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 在部 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过程与
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资料获取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教学
难点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定的。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课题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队灭亡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 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 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 ,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 234年,蒙古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