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9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第9课《牛郎织女(一)》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第9课《牛郎织女(一)》课件

表现了 哥嫂的 虚伪贪
归我。”
婪、凶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
狠恶毒,
语言 描写
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
不念兄
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 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
弟之情
能走就走吧。”
牛郎与老牛
再次速读1-8自然段: 1.说一说牛郎与老牛的关系怎样。 2.找出牛郎照顾老牛的描写。想一想:这 体现了牛郎的什么品质?
知恩 图报
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 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 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
的妻子
老牛的出谋划策
织女为什么愿意和牛郎成为夫妻?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
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
形也告诉了他。
原因一:同情牛郎。
具有同情 心,善良
织女为什么愿意和牛郎成为夫妻?
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
默读1-8自然段: 1.说一说哥嫂对牛郎怎样。 2.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 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 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床 铺,他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
吃不好 住不好
活儿多
哥嫂待他很不好
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爱理不理的,彷佛 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
你见过天上的银河和两岸的牛郎织女星 吗?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今天我 们就来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故事!
10 牛郎织女(一)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 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 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代表作品有《隔膜》《稻草人》 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9课《美丽的颜色》(共5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9课《美丽的颜色》(共56张PPT)

7.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 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将镭人格化,形 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同 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 章的感染力。
8. “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 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 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 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样描写有什么作 用? 【答案】此段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 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 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 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6. 第十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 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美 丽的,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 荧光。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 今天我们就走过居里夫人的世界,感受她那伟大 的灵魂。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每一个镜头。 (重点)
【答案】“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 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句子表 现出了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 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 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重难点小结
这部分文字描写居里夫人在极端艰苦 的条件下提炼镭的“反自然”的工作和生 活,以战胜自然,战胜自我为乐。小木屋 的简陋与居里夫妇的快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人居里夫妇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课堂拓展
人要有毅力, 否则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
9 美丽的颜色
散 文
美丽的颜色
艾芙.居里
题目解读 “美丽的颜色”既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

九上语文第九课笔记

九上语文第九课笔记

九上语文第九课笔记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平凡的世界》笔记1.课文背景《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小说以农村知识分子孙少平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和人民普通劳动者的奋斗精神。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并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

2.重点内容-小说的背景和情节;-主要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主题思想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3.教学过程3.1导入环节-引发学生对《平凡的世界》的兴趣,可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

-师生共同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课文,可个人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如孙少平、高加林等。

3.3讨论与探究-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小说中人物行为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并与自己的经历和观念进行对比。

3.4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作品或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深入拓展知识面。

4.深化学习4.1文字表达-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人物形象,撰写一篇关于他们思想和成长的文章。

-学生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该场景的理解和感悟。

4.2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和情节,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鼓励学生将小说中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精神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情感表达和体验。

4.3拓展阅读-提供其他关于中国农村变革和人民奋斗的文学作品,如《红高粱家族》等,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与乡村题材相关的书籍,撰写读后感或进行小组分享,扩展对乡村题材的理解。

5.教学评价-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讨论质量等方面进行实时的口头评价和肯定。

-布置一些简单的检测性作业,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精美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精美课件
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四、强化训练
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
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
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 真正的快乐。 2.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 明确:①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
第一间,盛着我 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 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 们自身。
二、新课讲解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
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二、新课讲解
3.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 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爱和恨
打扫 让心中充满爱 (健康的小屋)
二、新课讲解
识记字音,梳理字义
1、自惭形秽(huì):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秽:形 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2、襟(jīn)怀:胸襟;胸怀;心胸。 3、广袤(mào):开阔,广阔。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 为袤。 4、驰骋(chěng):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 到处走动,漫游。 5、坍(tān)塌:崩塌。 6、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二、新课讲解
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 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 “三间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 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说课材料

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说课材料

黄花岗起义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 的领导机关。
地点 广州
时 间 1911年4月
人物 孙中山、黄兴、赵声
经过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
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 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 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 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影响最大
革命志士的奋斗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广西起义
1907年安庆起义 1910年黄花岗起义
萍浏醴起义
时 间 1906年 人物 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
浏阳、醴陵 结果 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地位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影响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1、时间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 2、地点 湖北武昌
3、过程 谋划起义
计划泄露
士兵首义
三镇胜利
各省响应
4、经过
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 进攻 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全城——汉阳、 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武汉三镇取 得胜利——建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一、革命志士奋勇起义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影响/评价
萍陆醴起义
1906年
萍乡、浏阳、 醴陵
刘道一、蔡绍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 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 1907年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广西起义 1907年 广西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起义 1910年 广州
孙中山、黄兴、赵 声

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

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

拓展延伸
读古诗,猜节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屈原。____端__午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____中__秋_____。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节 除夕
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一览表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4月4、5或6日
遍插/茱萸/少一人。
猜一猜诗题的意思
4
同学们,九月九日是什么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 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 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 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近年来,人们对老 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疏通字词
作他乡 的客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乡,外乡。
佳节:指重阳节。
释义: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 重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 思念远方的亲人。
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 会感到孤独呢?
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 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 更添心内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 亲人了。
10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种香气浓பைடு நூலகம்的植物,古人在 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释 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 义 们)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茱萸: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有“亚圣”之称。

有《孟子》一书传世。

《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故事背景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且又有发展。

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

反对“霸道”“暴政”。

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

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

、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

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虽有局限,但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

三、文言文翻译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ɡǒu)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huàn)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注释】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舍:舍弃。

甚:超过,胜过。

故:所以。

苟: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如使:如果,假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优质PPT课件

整体感知
一箪(dān )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 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 )宫 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谓失其本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这种方法。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
这种思想
不丧失
整体感知
译文: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
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 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 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颗心(辨 别“义’’与“不义”,并保持它),人人都有这颗心(孟子认为人生 下来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没有
动词患者何不为也?
译: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
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 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通“向”,从前。 wèi,介词,为了 wéi,动词,做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壤土中豆苗生长得最快,砂质土中的居中, 黏质土中的最差。
实验结论:
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豆苗适 于生长在壤土中。
当堂训练
(一)必选题
1.我会填
(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
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的所需
的主要来源。
(2)土壤中有含氮、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
准备交流。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 1.固定植物。 • 2.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 3.为根提供空气。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实验目的:研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花盆、豆苗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
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1.问题
(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
响?设计实验研究。
2.学法指导
(1)先独立想一想,我的猜想是什么?(句
式:我认为

(2)阅读课本24-25页内容,小组合作设计实
验方案,注意:应该使哪些条件相同呢?
(3)小组长组织好交流顺序,记录实验方案,
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
______的呼吸。雨后的土壤容易
,人们及时___ ____,可增
加土壤颗粒间的
,提高土壤的
,使植物得到更多的
新鲜空气。
2.我会选
(1)( )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A.蚂蚁 B.蚯蚓 C.黄牛
茶田
稻田
含不同大小颗粒的土壤
梯田
油菜花田
卷心菜田
第九课 土壤与植物
学习目标
1.我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 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 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探究活动中,我要做到大胆想象、积极 合作交流。
3.通过探究活动,我能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不同。
(2)土壤对植物的作用有( )
A、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 B、固定根部 C、提供水和空气
(二)选做题
1.说一说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植物对土壤又有什么作用呢?
当堂训练
(一)必选题 1.我会填 (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水 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 水 是陆生植物 生命活动的所需 水分 的主要来源。 (2)土壤中有含氮、_磷_、___钾_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 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来保证__根 ____的呼吸。雨后的土壤容易 硬化板结 ,人们及时__松土_ _,可增加 土壤颗粒间的 空隙 ,提高土壤的 透气性 ,使植物得到更多的新鲜 空气。 2.我会选 (1)( A )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A.蚂蚁 B.蚯蚓 C.黄牛 (2)土壤对植物的作用有( ABC ) A、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 B、固定根部 C、提供水和空气 (二)选做题 1.说一说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植物对土壤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你的 心情怎么样?表 现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