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化学(人教版 上册)练习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合集下载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基础练习】1.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A【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 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

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答案】B【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

故选B。

3.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答案】C【解析】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烧杯中的热水可以提高温度,也可以隔绝空气的作用;①白磷燃烧,③红磷不燃烧可以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故选C。

4.(2021辽宁营口)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A. 吹灭蜡烛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C. 关闭炉具阀门D. 用高压水枪灭火【答案】B【解析】A、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A错误;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C、关闭炉具阀门,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C错误;D、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D错误;故选B。

5.(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B.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立即乘电梯逃生D.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答案】C【解析】A、电动车应利用充电桩充电,以免引发火灾,故A正确;B、杨絮柳絮属于易燃物,不因好奇点燃杨絮柳絮,以免发生危险,故B正确;C、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线路容易被烧毁或断电,乘坐电梯易发生触电,另外电梯运作会产生烟囱效应,会造成窒息,故不能立即乘电梯逃生,故C错误;D、下水道可能因物质腐烂产生可燃性气体,避免将燃着的烟头等物品扔进下水道,以免引起爆炸,故D正确;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课题2练习题 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课题2练习题 有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3.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4.下列探究的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5.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放出热量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二非选择题1.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2)可燃物与____________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____(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________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______________;(3)使温度降到________以下。

4.常用灭火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1.以下物质能发作熄灭的是A.棉花B.黄金C.食盐D.大理石2.以下图示标志表示〝制止烟火〞的是A.B.C.D.3.有关熄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熄灭一定需求氧气B.熄灭一定放热C.熄灭一定生成二氧化碳D.熄灭一定要扑灭4.扑灭以下各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作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B.一氧化碳和空气C.液化石油气和空气D.自然气和氧气5.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惹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

烟头在火灾发作中的〝罪行〞是A.使可燃物到达熄灭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6.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度平安教育日〞。

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在房间里放盆石灰水防止煤气中毒7.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的珍宝,以下成语都触及到熄灭的相关知识,其中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熄灭中止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熄灭补充氧气C.推波助澜——增大氧气浓度从而使熄灭更旺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到达着火点而熄灭8.为探求物质的熄灭条件,某同窗停止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熄灭需求到达一定的温度B.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D.现象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80 ℃9.往年5月12日是我国的第十个〝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是〝举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祸风险〞。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途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构成隔离带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C.把燃气热水器装置在浴室内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0.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走漏时假设处置不当,经常会酿成喜剧。

为了平安起见,最好在厨房装置报警器,假设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走漏,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A.赶忙翻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B.封锁气源阀门,并翻开门窗通风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119〞11.2021年11月18日,搭载了已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生活了30天的2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前往舱顺利着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同步测试(含答案)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同步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 ①③⑤B. ③④⑤C. ①②D. ②④2.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酒和醋的酿造B. 动植物的呼吸C. 蜡烛燃烧D. 食物腐烂3.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氨气B. 氢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 B.C. D.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A. 减少酒精的挥发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6.下列有关易燃、易爆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B. 生产酒精的车间里,只要不影响工作,个人可以吸烟C. 煤矿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D. 在有易燃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7.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 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8.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其中不合理的是()A. 钻木取火——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C.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D.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9.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 Q点B. P点C. N点D. M点10.老师为大家演示了一个兴趣实验,将一张浸有酒精的棉手帕点燃,然后甩动手帕,当大火熄灭以后,手帕完好无损,你认为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是()A. 酒精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B. 棉手帕不是可燃物C. 温度没有达到棉手帕着火点D. 手帕没有与氧气接触11.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 不慎将酒精灯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二、填空题13.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后练习题

一、实验题1. 在本学期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取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如图是大家用到的部分实验装置和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操作。

(1)甲图是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实验室中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_(选填序号),实验中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结束后,装置①水中出现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2)乙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丙实验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原因是________。

二、单选题(选择题)2. 如图所示的公共标识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① 2g 氢气与 8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 10g 水② 用上图探究燃烧的条件,水中白磷与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的原理相同③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足量是为了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④ 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A.1 个B.2 个C.3 个D.4 个4.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一定是单质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D.点燃H2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所以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5. 2020年4月23日下午,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突发山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山林区域虽森林覆盖率低,但树木与灌木、杂草相间,枯叶枯草层厚,极易燃烧B.山林大火不易扑灭是因山势陡峭,地势险要,扑火人员很难直接到达着火区域C.出动无人机投放干粉灭火弹,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山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6.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釜底抽薪——燃烧需要燃料,减少燃料不利于燃烧三、填空题7.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新版新人教版及其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习题新版新人教版及其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思维导图 芒IWEI CMOTU|(1) 燃烧:通常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如 蜡烛燃烧、木柴燃烧。

(2) 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ArfWV^WMWWVMW^W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C 。

(3) 燃烧的条件① 实验探究②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a. 可燃物;b •氧气(或空气);c .温度达到着火点。

【例1】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船,纸船竟然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 A. 水能分解 B. 纸不是可燃物 C. 没有和氧气接触D. 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解析:回答燃烧的问题,一定要紧扣燃烧条件。

纸船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也接触 了氧气,故只能从温度找 原因。

纸船中装了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最高为 100 C,达不到 纸的着火点,故纸船不燃烧。

答案:D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 理和方法 清燈呵愜输 犬火方法 亦 1 ---- 1-—*答案:(1)氧气 (2)发光、放热 (3)可燃物(或空气)(7)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8)有限火火加灭火的原 理和方法燃jkk 易燃*易監 權勵的安 e 全知识火火燃姥和灭火⑷氧气(或空气)(5)着火点 (6)隔绝氧气 (9)急剧燃烧 (10)可燃性气体40 C,实验操作氧气热水 白磷现象]分析空气中的白磷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且接触氧气空气中的红磷不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达到着火点,没接触氧气白磷燃烧达到着火点, 接触氧气崖丈:迪甜是押叮撚揄与世发— 生的一型岂的刚烈的氧花昴 ' _■ 燃烧抢件:(3). (4).麻阻达別辺 基础知识培車技能la^/j L H rZWIMHjf JH h鶯」F、f ;% f.;1 •燃烧的条件 簷件;虫、出*温廈达到翌热水 白磷(1) 灭火原理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翻开抽风机B. 冬天封锁门窗用煤炉取暖C. 实验桌上大批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2.夜间发现煤气走漏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 开灯,将煤气开关封锁B. 开灯,寻觅走漏源C. 翻开一切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D. 向室内喷水,防止煤气其熄灭3.餐厅效劳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

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 肃清可燃物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隔绝氧气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依据你的生活阅历,判别以下做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依据肥皂洗濯衣物发生泡沫的状况,可以粗略判别是硬水还是软水B.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C. 厨房煤气走漏,迅速开启排气扇D. 山林着火时,要向着顺风方向奔跑,尽快分开战灾区5.以下混合物扑灭会爆炸的是〔〕A. 一氧化碳和氢气B. 面粉尘和空气C. 煤气和氮气D. 二氧化碳和氧气6. 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熄灭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 淸除可燃物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隔绝空气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7.发作火灾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档案室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B. 将森林大火蔓延路途前的树木砍掉C. 室内起火时,立刻翻开一切门窗通风D. 火灾中所处烟雾较浓时,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空中逃离8.以下平安措施不正确的选项是〔〕A. 发现房屋着火且火势较大时,立刻拨打〝119〞B. 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C.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气体,矿工进矿井时运用明火反省其含量D. 当液化气走漏时,立刻封锁阀门并开窗通风9.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熄灭得最旺的点是〔〕A. Q 点B. N点C. P点D. M点10.生活中有人经过宽放飞机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熄灭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介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扑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孔明灯升空是由于发生的气体受热,密度变小,小于空气密度B. 灯罩没有熄灭是由于灯罩不是可燃物C. 灯罩没有熄灭是由于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放飞机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11.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A. 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 使火焰与空气隔绝C. 设法阻止石油放射D. 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12.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 )A. 隔绝空气B. 便于运水C. 降高温度D. 隔离可燃物13.以下关于〝熄灭和灭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用明火反省液化气罐能否漏气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用冷水浇C. 液化气走漏,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D. 扑灭图书档案火灾可运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14.用水灭火,水的主要作用是〔〕A. 降低熄灭物的着火点B. 使大火隔离空气中的氧气C. 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D. 降高温度到熄灭物的着火点以下15.学致运用,请用所学知识判别以下做法平安可行的是〔〕A. 在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移动B. 遇火灾时翻开一切门窗C. 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D. 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停止火把实验16.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同步训练题含答案1. 以下事情中,是肯定事情的是( )A.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B.400人中有两团体的生日在同一天C.早上的太阳从西方升起D.翻开电视机,它正在播放动画片2. 平安是人类生活的基本。

以下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作爆炸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液化石油气 D.自然气3. 熄灭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以下关于熄灭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熄灭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熄灭,一定会发作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响就是熄灭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4. 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平安知识判别,以下做法错误的选项是......〔〕A.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翻开门窗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 用明火检验燃气能否走漏D. 发作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5. 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使木柴与空气充沛接触B. 降低木柴的温度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 方便添加木柴6. 以下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 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拓隔离带——肃清和隔离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应熄灭所需的足够氧气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7. 发作火灾时,以下的自救措施正确的选项是〔〕①室内起火时,翻开一切的门窗通风②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③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④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8. 人们在任务、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作常采用一些平安措施,以下平安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锁门窗C. 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 厨房内煤气走漏翻开排气扇通风9. 〝防火胜于救火〞,迷信看法熄灭,增强平安防范看法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平安素养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由于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关于不明缘由惹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毂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防止爆炸的发作10. 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肃清可燃物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11. 熄灭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作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猛烈的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第一板块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

(约6min)1.(102;2min)(1)一般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

在这个概念中,实际隐含两个燃烧的条件,不涉及的燃烧条件是。

(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下列问题: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势烧得更旺。

2. (107;20s)爆炸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燃烧,特殊在这种燃烧发生在空间里,因此燃烧瞬间产生的热量使气体迅速膨胀而形成强大的,最终摧毁容器等物体。

3. (104;1min)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①炒菜时,锅里冒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②秸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抹布盖灭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4. *(106;15s)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1) (2) (3) (4)A.(1)(2)B.(2)(3)C.(3)(4)D.(1)(3)5. (106;20s)日常生活中的物质: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盐,⑤面粉,⑥食用油,⑦摩丝。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 ①②③B.④⑤⑥⑦C. ①③⑤⑥⑦D. ②④⑤6. (106;15s)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货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7. (105;10s)假如学校的图书馆着火了,我们最好用什么方法灭火()A.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 用干粉灭火器灭火C.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用水泼灭第二板块你能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祝你成功!(约15min)8. (107;15s)下列爆炸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气球爆炸B.高压锅爆炸C.火药爆炸D.轮胎爆炸9. (107;20s)点燃下列混合物时,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气体是()A.氢气跟空气的混合物B.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C.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D.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九年级化学练习册(上册)2(4)10. (102、026;1min)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成有浓度约为70%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

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的解释正确是()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变大11. (069;20s)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O3)。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体的是()A.CO和CO2B.金刚石和石墨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12. (104;1min)火海无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防火急救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火灾事件,死伤多人。

当高楼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鼻口;③匍匐前进,寻找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⑥跳楼逃生。

A. 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 ①②④⑤13. (104、101、016;1.5min)据报道,2005年5月12日,云南某化工厂因贮罐中的黄磷泄露自燃而引起火灾,幸好消防员及时赶赴现场,将火扑灭,大大降低财产损失和空气污染。

(1)火灾现场,弥漫白烟,消防人员向燃烧处不停喷水,这主要利用了灭火原理中的;试推断“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用化学式表示)。

(2)黄磷也称白磷,是剧毒品,通常保存在。

它在室温下易升华,磷蒸气毒性更强,因此进入火场的救援人员为保证自身安全必须佩戴。

(3)*自燃是可燃物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性燃烧。

自燃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燃烧现象,如坟墓“鬼火”的出现,草堆的自发燃烧等。

有同学对比燃烧、自燃、爆炸和缓慢氧化四种变化,小结它们的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反应速率都很缓慢;⑤温度都需达到着火点。

你认为该同学叙述正确是:。

14. (102、094、192;1min)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粗暴侵犯。

北约军队曾准备使用一种“油气炸弹”。

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的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

这时,躲在保护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窒息而死,其原因是。

15. (028、093、102、103;2min)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小陈取一段细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做成螺旋状,并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1)小陈把铁丝做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2)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

(3)*假如实验成功,并控制得好,可观察到铁丝下端熔化成一个红热的小球,说明铁丝燃烧伴随的能量变化。

16. (031、107、028、187;3min)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填其颜色和状态),在反应中起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若在此实验中使用含木炭粉的二氧化锰在催化剂来制取氧气,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2)除去混合物中木炭的方法是。

(3)怎样证明木炭粉已被除尽?请简要说明。

17. (081、192;3min)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竟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了一种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1)据实验现象,我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这个实验还引发我对学过的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

第三板块下面题目很棘手,你有勇气迎接挑战吗?把你的能耐发挥出来吧。

(约10min)18. (102、192、026;10min)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而乙同学则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了茶杯,一会儿,都熄灭了。

原因是。

(2)甲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乙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大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请选择)A.用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D.打开窗户跳出(你不好意思提前偷看吧!)第一板块1.(1)剧烈的发光放热、氧化;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①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②移走可燃物;③充足的氧气2.有限的、气压3.A4.A5.C6.D7.C第二板块8.C 9.A 10.C 11.B 12.B13.(1)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之下、P2O5(2)冷水防毒面具(3)①③14. 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急速燃烧爆炸,消耗了周围空气中的氧气,而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15.(1)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使铁丝燃烧更容易进行彻底。

(2)参考答案:①铁丝没有用砂纸打磨光亮;②铁丝过粗;③氧气纯度不够(3)放热16.黑色粉末、催化、2KClO3MnO2═══△2KCl+3O2↑(1)爆炸或剧烈燃烧;(2)充分灼烧或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3)充分灼热至无火星。

17.(1)2Mg + CO2点燃═══2MgO + C (2)燃烧的概念有其局限性。

燃烧的概念应该定义为:物质发生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都称之为燃烧。

第三板块18.(1)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而氧气浓度下降而导致蜡烛熄灭(2)甲:蜡烛燃烧时热气上升,二氧化碳先在茶杯的上部聚积,当达到一定量后先淹没高的蜡烛而先引起高的蜡烛的熄灭; 乙: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因密度比空气大而先在茶杯的下部聚集而引起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3)AC九年级化学练习册(上册)4(4)(下面文字不列入考试内容,能让你在放松片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开阔视野)水助燃的奥秘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水只能灭火,怎么会助燃呢?一般的情况下水与火是不相容的,如发生火灾时,人们用高压水龙头输出大量的水来扑灭烈火。

但在特殊的情况下,水却能帮助燃烧,甚至助或为虐。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在我们使用的煤炉或煤气灶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将水洒在煤炉上,这时火不但没有小,反而猛地变成了一个火团向上蹿。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水能灭火,是因为当你把大量的水浇到火上去时,水将燃烧物燃烧产生的热量夺了过去,产生了水蒸气,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同时,水蒸气又像一条毯子一样覆盖在燃烧物上面,形成了一道与空气隔绝的屏障,所以就能减小火势,把火扑灭。

但是,少量的水遇到烧得通红的较多的煤炭或煤气时,会产生水煤气。

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们都是能够燃烧的,一遇火就会立刻燃烧起来。

当然火就更旺了。

水高温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2H2O 高温═══2H2↑+O2↑。

正因如此,遇少量水的煤气灶火更旺了。

我们看到有经验的人或烧炉师傅常常喜欢在燃烧旺盛的炉火上加一些湿煤,就是这个原理。

水,有时还会助火为虐,变成为可怕的“烈性炸药”呢!曾经在英国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英国一家炼铁厂的熔铁炉底部产生裂缝,顿时炽热的铁水从裂口夺路而出。

当温度高大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水碰上炉旁一条水沟里的水时,刹那间,“轰”的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整个车间被掀掉了。

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相当于TNT炸药的威力呢?这是因为水本身是很稳定的,如遇高温加热便会产生上面的分解反应,生成可以燃烧的气体和“助燃剂”氧气,这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当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水流入水沟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了大量的这种易燃易爆气体,并且被铁水的高温点燃,所以轻而易举把巨大的生产车间给炸掉了。

正是因为水遇高温后产生氢氧混合气体的这种性质,钢铁厂里的铁水包,在注入炽热的铁水与钢水之前,必须进行充分干燥处理,不让包中留下一滴水,以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