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复习PPT课件(25张)

C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有关知识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
构成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和联系?用分子原子 知识会解释两种变化(如: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 么不同?)
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里面,如果小木条复燃,则 证明气体是氧气。 1)排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如果小木条复燃, 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2)排水法收集,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氧 气已经收集满。
某同学设计了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 ⑴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 试管 铁架台 酒精灯 ④ ⑤ ⑥ 。 水槽 集气瓶 铁夹 ⑵指出该制取装置(左边)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① , ② ;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没塞棉花 从酒精灯尚未点燃角度看,该收集装置中还隐藏着两处错误: ① ,② 。 集气瓶的水没充满 没开始加热就把导管伸到集气瓶中 ⑶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A.向试管内装入高锰酸钾 B.加热试管 C.检查装置 气密性 D.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E.将导管伸入盛满 水的集气瓶中 F.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正确操作顺序是 。 ⑷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⑸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 CAFDBE △ ⑹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 。 2KMnO4=; K2MnO4+MnO2+O2↑ ⑺实验完毕后,应先 ,再 防止试管内的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以防止 。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⑻右图不宜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有 。 A B 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灭酒精灯 C D 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 BD
二、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 (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网络
走进化 学世界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实 验探究
➢ 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物质的加热 ➢ 实验仪器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类型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判断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认识。 例1 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 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 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2 化学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块状固体,__质__软__,无气味,__难___ 溶于水,密度比水__小___。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_外__焰___、 _内__焰__和_焰__心__,其中_外__焰_温度最高,焰__心__温度最低。 在蜡烛的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 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二__氧__化__碳___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_蜡__烛__蒸__气__凝__成__的__小__颗__粒___。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理变化:_没__有__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形__态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有___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颜__色___变化、放 出__气__体__、生成_沉__淀___等; ②常伴随__能__量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课件(共5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课件(共57张ppt)

(2)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受压间隔变小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水净化过程 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硬水 2、过滤 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之间 3、蒸馏
分离液体中少量的杂质,或利用液体中沸点 的不同,使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1)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由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接近 的元素化学性质越相似,启发人们 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 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催化剂、农 药)
一、核外电子排布 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Na
Na+
Cl
Cl-
一、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分子
构 成
原子
构成 构成
相同点: ⑴是存在的,是构
物质 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⑵ 是不断地运动的 ⑶有间隔。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是否 可以再分
1.煮沸过的水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因为这种水中几
乎不含有( A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离子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在花园中可以闻到花的芳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H2
1、最轻 2、可以燃烧
点燃
2H2+O2
要检验纯度!!
2H2O
3、未来的理想能源
来源广泛,发热量高,没有污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要考点]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常见现象的微观解释、元素、元素周期表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 的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式的有 关计算、关于标签问题等。

4.复习课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共22张PPT)

4.复习课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共22张PPT)

A.59.3% B.69.8% C.64.1%
D.68.5%
返回
3.(粤教版九上)下列各组含氯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
组是( D )
A.Cl2 HCl
B.NaCl HClO
C.ClO2 NaC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D.KClO3 Ca(ClO3)2
返回
4.(粤教版九上)从右面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 中不正确的是( C )
返回
B
返回
7.(2020珠海香洲区模拟)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 A.硫酸铝:Al2(SO4)3 B.4个N原子:2N2 C.铁离子:Fe2+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返回
8.(2016广东)二氧化氯(ClO2)是城市生活用水的新型消毒剂,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 ) A.+4价 B.+3价 C.+2价 D.+1价 9.(2020佛山高明区模拟)氢氧化氧镍(NiOOH)是制造化学电 池的重要原料。其中Ni元素的化合价是( C ) A.+1 B.+2 C.+3 D.+4
返回
中考热点聚焦 考点一 有关水的考查(高频考点) 1.(2020汕头龙湖区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说法不正 确的是( D )
返回
A.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B.“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使用的活性 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D.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中收 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返回
(5)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9_8____。 (6)该物质中___氢_____、__硫______、___氧_____元素的质量比 为__1_∶__1_6_∶__3_2__。 (7)该物质中几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_2_._0_4_%_、3_2_._6_5_%_、 __6_5_._3_1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 复习课件(共24张PPT)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 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 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 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 A)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
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
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三个 条件;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③图1 水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是因为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所以①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①③可 以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④可以说明物质燃烧 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②③不能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变式题】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

点是( A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有响声
D.都发光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 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 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 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 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 目的。故正确; B、爆炸灭火不需水,特别是在缺水地区,是较为理想的灭火方 法。故正确;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 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7.《》复习课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PPT(共21张PPT)

7.《》复习课 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PPT(共21张PPT)
返回
(2)①若用蜡烛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能否达到实 验目的?__不__能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蜡__烛__燃__烧__后__剩__余_ _的__氧__气__较__多__,且__燃__烧__后__产__生__了__气__体__,_对__实__验__结__果__有__影__响____。 ②该同学取少量的白磷引燃后,放入蜡烛燃烧后剩余的气体 中,观察到白磷还能继续燃烧,说明_不__同__物__质__的__燃__烧__对__氧__气__浓_ _度__的__需__求__不__同__(合__理__即__可__)__。
返回
中考热点聚焦 考点一 燃烧实验的条件探究【教材命题点探源 人教版九 上P128实验7-1(学什么,考什么)】
返回
1.(2020东莞一模)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
论,其中错误的是( B )
A.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 件(外因) B.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C.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 关 D.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A.液化气站
B.煤矿的井下通道
7.《》复 习课 课 件人教 版九年 级上册 化学精 品PPT( 共21张 PPT)
C.农产品批发市场
D.电影院等娱乐场所
返回
7.《》复 习课 课 件人教 版九年 级上册 化学精 品PPT( 共21张 PPT)
7.(2020汕头金平区模拟)汕头市主城区内严禁燃放烟花爆 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B )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 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_水__的__密__度__比__油__大__下__沉__,水__的__沸___ _点__比__油__低__导__致__暴__沸__,油__滴__飞__溅__出__来__在__空__气__中__剧__烈__燃__烧__,使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46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46张)

◆氧气的制取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的物理方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三个原理 (2)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验满方法及检验方法
◆氧气的制取
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仪器 装置图.(填“√”)
A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B
C
D
E
◆物质的类别
1、从宏观认识物质
第四单元
• 水的组成与水的净化 • 化学式、化合价、化合价规则 •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计算
第五单元
•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第六单元
• • • • 碳的单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碳及含碳化合物间的关系
第七单元
• 燃烧与灭火 • 燃料燃烧及其利用 •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物质的变化
化学上册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 学上册总复习 课件
第一单元
• • • • •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蜡烛的燃烧 呼出气体成分探究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二单元
• • • • • • 空气的成分、污染与防治 测氧含量实验 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制取 物质的类型 化学反应类型
第三单元
• 分子、原子、离子 • 原子的结构 • 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
手握检验法 加热检验法 液封检验法
洗去碳酸钙可加入稀盐酸溶解
检查气密性
◆实验操作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先仰视读数为19mL,倒出 一些液体后,俯视读数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 体积一定( ) √ A.大于8mL B.小于8mL C.无法确定 D.等于8mL
◆空气的成分、污染、防治
1、空气的成分 2、空气中氮气的性质 3、测氧含量实验原理、现象、结论、注意事项 4、污染空气的两个方面 5、空气污染的防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2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25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考点四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题目通常以操作图的方式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解题时先仔 细看图,确定是哪种操作,然后回忆相关的操作要点、注意 事项,从而作出判断。
单元总结提升
例4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C
[解析] A中的操作容易打破试管;B中瓶塞没有倒放,会污染试剂;D中称 量物和砝码位置颠倒且移动了游码,会使称量结果偏小。
增加或减少药品,而不是移动游码或增减砝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元总结提升 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单元总结提升
我的答案:( B ) 我的讲评: 用__量_筒__量_取__液_体__时_,__视_线__应_与__凹_液__面_最__低_处__保_持__水_平__;_胶__头_滴__管_取__液_后__不_能__倒_持_ , 否__则_会__导_致__残_液__流_进__胶_帽__,_腐__蚀_胶__帽_;__熄_灭__酒_精__灯_应__用_灯__帽_盖__灭_。___________
检查气密性: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水中的导管口____有__气__泡__冒__出_____, 说明装置不漏气
界操
作 玻璃仪 刷洗或水洗
器的洗 涤
干净标志: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__聚__成__水__滴___,也不__成__股__流__下___
单元总结提升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判断变化类型的唯一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题中给出的知识背景陌生,则需要对比变化后和变化前的 物质是否相同来加以判断。
单元总结提升
例1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B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我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胆矾:“我在研钵中被研碎了,不漂亮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及 化学性质




分子 化 学 反 应 中构 破成 裂 原子
得 电 子
离子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
核外电 子
失 电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质 子 中 子
最外层电 子

微 观

相关
城市居民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3)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
,据此推测,
该是 B (选填“A”“B”或“C”)。
地壳 中
人体 中
元素符 号
与 数 字 组 合
决 定
种 类
含 量
表 示
原 子 序 数
不 同 种 元 素

化合



纯净物
混合物






②组成 元素
物质
①构成








化学式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任务2 判断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相关说 法是否正确,其中正确的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错误的说明理由。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例如,我们可以闻到 远处的花香;
(2)分子间有间隔,例如,水银温度计受热, 水银柱会上升;
(3)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质量,其实际质量 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单位是克。

②组成 元素
物质
①构成 原子

核外
电子
离子
例题 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H ,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1 ,
镁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2)钠、镁、铝均属于 金属 元素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它们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选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 阳 (选填“阳” 或“阴”)离子,其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 离子其符号是 Al3+ 。
【解答】(1)正确,再如品红在水的扩散、湿衣服晾干 等;(2)错误,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因此水银柱 的上升是原子间间隔变大的结果;(3)错误,相对原子 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 得到的数值,单位是1,因此相对原子质量并非原子的实 际质量。
决定元素的种类
分子


原子核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
分子
②组成 元素
物质
①构成 原子
离子
任务1 “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 学性质。”请你对这句话进行评价。
【解答】这句话不正确,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唯一粒子。当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 成时,原子、离子保持着这些物质的化学性 质,如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氯化钠 的化学性质由氯离子和钠离子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