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2024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绪论与基本概念•气体性质与实验技能•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目录•溶液组成与性质变化规律•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绪论与基本概念化学研究对象及意义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意义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化学键030201物质组成与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配平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从左向右读作“某物质和某物质反应生成某物质和某物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气体性质与实验技能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及应用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影响因素应用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氢气性质实验氧气性质实验包括氢气的制取、收集、验纯、性质实验等步骤,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实验室制取氢气方法通过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同时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进行制取。

气体净化技术通过洗气瓶中的液体吸收剂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如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等。

气体收集技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适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等。

气体干燥技术使用干燥剂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如使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等干燥剂对气体进行干燥处理。

气体收集、净化和干燥技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质软,密度较小,熔点较高。

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九上化学ppt课件

九上化学ppt课件

03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室安全与规则
01
02
03
实验室安全意识
了解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尊重实验室设备及器材。
实验室规则
熟悉实验室的规则和操作 流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 全和有效。
紧急情况处理
掌握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应 对措施,如火灾、触电、 化学泄漏等。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金属材料与金属的化学性质
总结词
掌握金属材料与金属的化学性质
详细描述
金属材料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等物理性质,同时也具有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与酸发生置换反 应等化学性质。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铜、铝等。
05
化学计算初步
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总结词
掌握化学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 义和计算方法。
玻璃器皿
了解并掌握常见玻璃器皿 的使用方法,如烧杯、试 管、试剂瓶等。
塑料和橡胶制品
熟悉并掌握常见塑料和橡 胶制品的使用方法,如滴 定管、容量瓶、橡胶管等 。
加热设备
了解并掌握加热设备的使 用方法,如酒精灯、电热 板等。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药品取用
掌握药品的正确取用方法,避免 浪费和污染。
称量与测量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
总结词
掌握实验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了解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估。
详细描述
介绍实验数据的定义、收集和处理方法,重 点讲解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 包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 关系数等,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结 合具体实验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

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决定了房 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024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2024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02
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其中
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反应的热效应。
盖斯定律
03
盖斯定律指出,在相同条件下,无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
完成的反应,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7
02 常见的化学物质
2024/1/25
8
氧气、氢气和氮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 气体,化学性质活泼,能支持燃 烧和供给呼吸。氧气在医疗、冶
键等。
2024/1/25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之间存在的相 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等。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间作用力的 变化密切相关。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24/1/2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01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表现为反应体系的温
度发生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质。
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催化剂的作用: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催化剂的特点
2024/1/25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应用:广泛应用 于化工生产、环保治理等 领域,如合成氨、汽车尾 气处理等。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不变。
22
05 定量研究在化学中的应 用
2024/1/25

芳香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 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 酚香味和弱酸性。

醇分子中的羟基被醚键取代而生 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O-R',具 有醚香味和一定的水溶性。
2024/1/25
31
油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认识
2024/1/25

九上化学ppt课件

九上化学ppt课件
通过焚烧、填埋等化学方法处理 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与能源利用
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能量 ,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 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节能技术
通过化学方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 费。
05
化学复习与提高
复习要点与难点解析
复习要点
总结九年级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质性质、化学反应、实验操作等。
难点解析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
习题解答与拓展训练
习题解答
详细解答教材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 解和掌握解题技巧。
VS
拓展训练
提供难度适中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在巩固 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
详细描述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形 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的 条件、速率和平衡等重要信息。
化学反应的类型
总结词
化学反应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等。
详细描述
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
实验器材的使用与保养
实验器材的选用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器材的保养
定期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确保其正 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 因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安全事故。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应及时、 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确 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2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_拉__丁__文__名称的_第__一__个__字__母__来表示元素。 书写时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大__写__。如_C_表示碳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大__写__,第二 个字母要_小__写__。如_A_l_表示铝元素。 【特别提醒】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用“+”、“-”和 数字标明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数目。
7
3.元素符号是采用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或另加第二个字母表 示的。( × ) 提示:元素符号是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或另加第二个 字母表示的。 4.2O表示氧元素和2个氧原子。( × ) 提示: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数字后,不再表示某种元素,只表 示几个原子。
8
【探究点】对元素的认识 观察下列图示,并探究相关问题。
9
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1)“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这种 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 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 少的含义,它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二氧化碳是 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10
(2)“一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这种说法 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它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应正确描述为“一氧化碳是由氧元 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11
(3)合作探究: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 元素吗?为什么? 提示:把握元素的概念应抓住“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判 断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不仅要看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否相同, 还要看是否属于同一类原子。 ①“类原子”既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包含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都 属于钠元素)。 ②“类原子”不包括由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或离子。如氖原子 (Ne)和水分子(H2O)的质子数都是10,但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 同的原子,因此不能判断两者属于同种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ppt课件

化学与能源利用
1 2
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分、燃烧反应及热值计算。
新能源的开发 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优缺点及发展前 景。
3
能源转化与储存 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等能源转化与储存技术的原 理及应用。
化学与材料研制
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在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能量转换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 吸收或释放,如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等。
04
身边的化学物质
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空气的组成
01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性质
02
无色无味、透明、可压缩、有弹性等
空气中的氧气
03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水的组成与性质
水的组成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的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可溶解多种物质、有热胀冷缩 现象等
支持。
实验技能及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量筒、 滴管等。
实验安全操作
掌握实验室安全常识,如穿戴实验服、戴护目镜、注意防火、防爆、 防毒等。
废弃物处理
了解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数据记录与处理
学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计算平均 值、标准差等。
非金属材料的种类与特点
陶瓷、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的成分、性质及用途。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复合材料的组成、性能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化学与农业生产
化肥的种类与施用
氮肥、磷肥、钾肥等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全册课件

物质的变化
1 2
物质变化的类型
物质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只 改变物质的形态或状态,而化学变化则涉及到物 质组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新物质的产生、能量的释放 或吸收,以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
化学变化的规律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基 本规律,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物质的 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为化学反应提供了质量基准,是化学反应计量和计算的基础。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质量,以及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因此可以根据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
用寿命。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原则
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学生应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控制变 量、单一变量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方法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的计算,以及误差分析、不确定度评估等数据处理技术。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应了解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和格式,能够按照要求准确记录实 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化合价的确定与计算
总结词
理解化合价的概念,掌握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和计算技巧。
详细描述
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比值, 可以通过原子得失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数来 确定。计算化合价时,应注意化合物中正负
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
要点一
总结词
了解化合物的分类标准和命名原则,能够正确命名常见的 化合物。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课件全集(717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课件全集(717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 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 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 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 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 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
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 学家—阿伏加德罗
讲授新课
三 化学发展史
观察与思考
1.古代化学 (1)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 聪明而强大。 (2)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蔡侯纸”的发 明者—蔡伦
火药:万户飞天模型
中国精美的瓷器
讲授新课

随堂训练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 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九上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导入新课
随堂训练
2.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上册 课件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1、物质的组成 单质 元素 物质 离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化合物
分子 微观角度
宏观角度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小结:1、原子中: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2、阳离子的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阴离子的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3) 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常见原子团: OH直 接 构 成 PO43负电荷数 NO3CO32=原子所得到的电子数 SO42NH4+ 、HCO3等 正电荷数 =原子所失去的电子数
MnO4-
MnO42- ClO3-
离子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以及 含有铵根离子的化合物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 C-12原子的质量× 12
原子
原 少数的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 子 构 稀有气体 成 金属单质(铁、铜等)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核外电子排布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由里向外, 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四、五、六、七层, 分别命名为:K、L、M、N、O、P、Q。
a、表示某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c、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d、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的原子组成。
4、化合价
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CuSO4
HCl
NH4NO3
练习1:给下列物质命名,并说出红色部分的化合价
CaO CO2 CuO MgO SO2 P2O5 Al2O3 FeO Fe2O3 Fe3O4 H2SO4 HNO3 H3PO4 H2CO3 HCl HBr H2S NaOH KOH Ba(OH)2 Ca(OH)2 Cu(OH)2 CuSO4 Na2SO4 BaSO4 Na2CO3 K2CO3 CaCO3 AgNO3 NH4NO3 NaHCO3 NH4HCO3 Ca(HCO3)2 NaCl CaCl2
练习3、指出下列红色部分数字的含义
(1) 2He
两个氦原子 一个五氧化二氮分子含有两个氮原子 带两个正电荷的钙离子 硫化钠中的硫元素显负二价 正三价的铝元素
(2)N2O5
(3)Ca2+
(4)Na2S
(5)Al
+3
-2
练习4、用化学符号或式子表示:
(1)一个氮原子
(2)两个氯分子
(3)三个铁离子
(4)四个碳酸根离子
AgCl BaCl2 NH4Cl
FeSO4 Fe2(SO4)3
Al2(SO4)3
练习2: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
氮气、氢气、氧气、氦气、红磷、硫磺、锌、水、干冰、 一氧化碳、生石灰、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钡、
氧化铁、磁性氧化铁、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氢氧化铁、 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铵、碳酸钠、 碳酸钾、碳酸钙、碳酸铵、硝酸银、硝酸钙、硝酸铜、 硝酸铵、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氯化铵、氯化亚铁、 高锰酸钾、锰酸钾
(1)元素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a、表示某一种元素,
b、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c、表示某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式
(1)单原子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氦气(He) (2)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也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 碳(C) 碘(I2)例外 (3)双原子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氧气 O2 (4) 化学式的意义:
Na +11 2 8 1
Na+ +11 2 8
练习:请写出碳原子、镁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个,易失去 最外层电子而成为稳定结构
电子而成为 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元 素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易得到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有8个(He:2个)电子, 是稳定结构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 分子
分子
直 接 气态化合物 (HCl、NH3、CO2等) 构 成 酸类、有机物 (CH4、C2H5OH等)
H2 O、H2 O2
非金属单质
(H2、O2、N2、Cl2等)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原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原子间有一定的距离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质的方面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在何条件下 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生成物) 2、量的方面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比关系

C O O O C O
C + O2
一、初三化学知识网络图
2、物质的分类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无机 化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纯净物 物质
含氧酸
酸 碱 无氧酸
混合物
有机 化合物

二、化学用语复习
1.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蒸发、溶解、扩散等) 分子有一定的间隔; (物质的“三态”变化)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五个二氧化氮分子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遵循的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 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 与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
◇ 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配平反应式中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 配 ◇ 注
◇ 等
注明反应条件如“▲ ”“点燃”“高温” 生成物的状态“↑” “↓” 将短线改为等号
1.
原 子 、 离 子 的 区 别 与 联 系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2.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质子数)是确定元素种类的标准,
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