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1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归纳

语文第⑦单元复习汇总《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句意思: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青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肤浅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自实践。
字词的意思:示:教育。
遗:留下。
绝:极最。
躬:亲自。
始:才。
终:终归。
告诉我们:(1)读书学习必须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2)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形容古时候的人学习刻苦的成语: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孜孜不倦、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十年寒窗《观书有感》诗句的意思: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字词的意思:鉴:镜子。
渠:它,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
如许:这样。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为:因为。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学与问》此文是说理文。
说理文的格式是:1、提出观点2、事例证明3、得出结论中第一段就揭示了作者的观点:“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这句话把“问”比做金钥匙和铺路石,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文中用了两个名人的事例,第一个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事例,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问,这告诉我们的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而第二个事例,介绍的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的要养成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沈括的主要作品:《梦溪笔谈》他是北宋的科学家,改革家。
《大林寺桃花》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意思是农历四月时,山底下的花都凋谢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
”开花的时间为何相差那么远呢?是因为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的低得多。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告诉我们学与问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本段中用“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比作“勤学好问的习惯。
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还有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复习课件,第七单元复习

来自古诗的成语(二) 山穷水复疑无,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 才。(不拘一格)
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毛泽东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 足践之。 —刘向
有关读书的名言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 ----徐特立 读书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24.大自然的文字
课文内容
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 地两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 云朵、石灰石、花岗石 ,告诉我们从 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 了解地质变化。
24.大自然的文字
预兆:事前显示的迹象。
高耸:高高地耸立。
24.大自然的文字
作者伊林 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 《几点钟》《黑白》《不夜天》 《十万个为什么》。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没有穷尽。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读报应注意 一、先浏览,再精读; 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
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第七单元多音字
为 解
wè i因为
wé i成为 jiě解释 xiè 解医生
扫
sǎo打扫 sà o扫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4.大自然的文字
“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 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只有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才能读懂大 自然的文字。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填一填
《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这是一篇 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希望人 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充溢:充满,流露。 佳肴:精美的菜肴。 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

第五步 总结归纳
环节2 教师归纳
评选最佳师友组。
第二步 深化阅读
环节1 课内阅读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 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背诵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 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 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 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 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 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一贯,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 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 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第二步 深化阅读
环节2 课外阅读
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 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 “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在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 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逗哦 保持不变的心情那个,而且,即使一天之中也不见得会对一 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两只船",是自己的读书性 质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 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无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他都只是一种工 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 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 样才能把数独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有,正如孟子所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四步 互助释疑
环节1 师友质疑
1、师友讨论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2、师友互助,解决疑惑。
第四步 互助释疑
1、师友谈自己的疑惑。
环节2 全班交流
2、其他小组帮忙解决问题。
第五步 总结归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要点汇总

苏教六年级第七单元知识要点汇总一、会认的字。
肴(yáo)(佳肴)(菜肴)瘾(yǐn)(上瘾)(戏瘾)二、会写的字。
鉴(鉴别)(鉴赏)(品鉴)徘(徘徊)徊(徘徊)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懈(懈怠)(松懈)(坚持不懈)沈(沈阳)(姓沈)括(概括)(括号)(囊括)辅(辅助)(辅佐)(辅导)翔(翱翔)(飞翔)(滑翔)熊(棕熊)(熊猫)(大熊)耸(耸立)(高耸)(高耸入云)兆(预兆)(征兆)(前兆)三、辨字组词。
四、词语积累。
1.近义词。
喜欢——喜爱请教——求教翱翔——飞翔了解——知道寻找——寻觅迷失——迷路解释——诠释普通——平常炎热——酷热注意——留意预兆——征兆陶治——熏陶忠实——忠诚熟悉——熟知启发——启示耸立——矗立(屹立)稀奇古怪——千奇百怪五彩缤纷——五光十色无影无踪——销声匿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层出不穷——屡见不鲜2.反义词。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小学语文伟大——渺小喜欢——讨厌晴朗——阴沉强健——虚弱炎热——寒冷普通——特殊一般——特殊明显——隐晦喜爱——讨厌重要——次要茂密——稀疏迷失——认清层出不穷——昙花一现瞬息万变——一成不变九霄云外——近在咫尺3.词语搭配。
(五彩缤纷)的世界(强健有力)的翅膀(惊天动地)的新闻(回肠荡气)的故事4.词语积累。
“无~无~”式成语:无影无踪无依无靠无边无际无牵无挂5.成语盘点。
五彩缤纷日新月异九霄云外惊天动地五花八门回肠荡气形形色色无影无踪层出不穷息息相通瞬息万变稀奇古怪相辅相成五、佳句欣赏。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3.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学与问》4.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最新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归纳

语文第⑦单元复习汇?总《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句意思: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青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肤?浅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自实?践。
字词的意思?:示:教育。
遗:留下。
绝:极最。
躬:亲自。
始:才。
终:终归。
告诉我们:(1)读书学习必?须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2)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形容古时候?的人学习刻?苦的成语: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孜孜不倦、囊萤映雪、通宵达旦、十年寒窗《观书有感》诗句的意思?: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字词的意思?:鉴:镜子。
渠:它,指方塘。
哪得:怎么会。
如许:这样。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为:因为。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学与问》此文是说理?文。
说理文的格?式是:1、提出观点2、事例证明3、得出结论中第一段就?揭示了作者?的观点:“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这句话把“问”比做金钥匙?和铺路石,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文中用了两?个名人的事?例,第一个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事?例,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问,这告诉我们?的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而第二个事?例,介绍的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的?要养成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沈括的主要?作品:《梦溪笔谈》他是北宋的?科学家,改革家。
《大林寺桃花?》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意思是农?历四月时,山底下的花?都凋谢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
”开花的时间?为何相差那?么远呢?是因为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的低得?多。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告诉我们学?与问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强化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强化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jūn fábì miǎn jú shìpì jìngyā pòpī píng xīng wàng xī shēng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搁.板(gēgé)汤匙.(chíshí)浓稠.(chóu cóu)黄焖.鸡(mēn mèn)唾.沫(tuò chuí)肿.胀(zhǒng zǒng)嘟囔.(náng nāng)沸.腾(fèi fú)三、辨字组词。
弦(______)轴(______)曝(______)锦(______)谱(______)舷(______)柚(______)瀑(______)棉(______)普(______)四、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一(____)千里翠(____)欲流(____)飘带舞群马疾(____)久立四(____)四季常(____)上面的词语中,用来形容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形容绿的范围广;“______________”形容绿的动态美;“______________”形容绿的时间长。
五、选词填空。
幽雅优雅优美1.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________)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在轻松(________)的乐曲声里,他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
3.他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________)。
惊羡惊呆惊险4.少年做出各种各样令人(________)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5.少年表演杂技的场面十分(________),观众不断喝彩鼓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细观察、深入思考、善于求教。
2014-12-28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 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 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 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 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二、讲文明, 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 油墨沾染。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要点 第七单元
新庄中心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宝升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 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刻 地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纸上得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 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 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 开豁、更加敏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背诵全诗及诗意。 4、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为:因为。 绝:极,最;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
2014-12-28
5、填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南宋爱国诗人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告诉我们知识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的道理。我们还学过他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B、“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 加敏锐”正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表达的意 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复习(1)

2.《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 ,介 绍 ,主要讲 ,希 望人们 。 3.《煮书》的含义 是 。 对于 我们要细细品读,( ) 可以用来打发时间,不可沉迷其中。 4.根据要求写名言: 多读就可以理解书中的意思,有一句名言说得好 “ ”; 读许多书,可以提高我们 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 “ ”;要获得真知, 就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由此, 你想到的名言是:( )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
第二课时
一、词语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yào shi ào mì shànɡ yǐn ( )( )( ) xiónɡ māo yù zhào Sǒng lì fēi xiáng ( ) ( )( )(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shùn xī wàn biàn ( ) ( ) yì ( )制 ( )志 ( )力 飘( ) 翻( ) 战( )
5.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不能“ ,一 心只读圣贤书”,而应该像顾宪成说的那样关心 国家大事: 。 6.补写另一句。 (1)欲知天下事, ;学了就用处处 行, 。 不能则学, ;读书全在自用 心, 。 (2)好曲不厌百回唱, ; 读书贵能 疑, 。 ,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 ; 重读好书, ( ) 。处处留心皆学问,( ) 7.写表示“学习向他人请教”的成语2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一、词语练习
jiàn shǎnɡ shùn jiān ( ) ( )
sōnɡxiè
pá ihuá i ( )
bāo kuò
(
)
(
)
jiàn shǎnɡ shùn jiān pá ihuá i (鉴定 ) ( 瞬间 ) ( 徘徊 )
sōnɡxiè bāo ku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解词:
1、“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2、遗:保留。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3、绝:极,最。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4、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5、学问:读书学习。
诗中指做学问的意思。
6、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7、少壮:青少年时代。
8、始:才
9、纸上:书本知识10、浅:有限,肤浅。
11、终:到底、毕竟
二、诗意:古人做学问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时期下工夫往往要等到老的时候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自实践。
三、课外拓展:
1、古人学问无遗力: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借光(匡衡)闻鸡起舞(祖逖)牛角挂书(李密)韦编三绝(孔丘)程门立雪(杨时)
2、A、“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
B、“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3、少壮工夫老始成:
曹雪芹《红楼梦》10年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司马迁《史记》13年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0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30年
谈迁《国榷》被盗30多年
马克思《资本论》40年
郦道元《水经注》一生
4、成语:
孜孜不倦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十载寒窗通宵达旦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5、名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有关实践的名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朱熹
2、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歌德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
4、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毛泽东
5、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古.波斯
6、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四、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一定要有、的精神,一个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五、完成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儿子子聿。
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①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
②一个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
与“实践出真知”意思相同的诗是。
《观书有感》朱熹名言:
1、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2、活到老,学到老。
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5、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6、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一、解词:
1、鉴:镜子。
2、徘徊:来回闪动。
3、渠:相当于“它”这里指方塘。
4、如许:如此、这样。
5、为:因为。
读wèi
二、诗意: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赏析:诗人在前两句将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镜般的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
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
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三、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那样,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四、练习: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
1、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2、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3、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
逝,机会失去,空后悔。
这正是: ,。
4、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