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册课件PPT(精心整理汇编)

探究新知
近代化学 近代化学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近代原子学说
道尔顿
分子概念
阿伏伽德罗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成新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探究新知
近代化学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 究有规律可循。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探究新知
现代化学
东风-21中程地地 战略导弹
探究新知
化学
生产化肥和农药 ——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合成药物 ——以抑制细菌和病毒,
保障人体健康
开发新能源、合 成新材料
——以改善人类的生
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 源和保护环境
——以使人类生活得
更加美好
探究新知
想一想
1 说出你身边的常见化学制品。
化肥、农药、塑料、钢铁、电池、火柴……
化学家们还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将 人类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粒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并对其进行操作。
足球烯C60分 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 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纳米铜
探究新知
新材料的研制
现代化学
仿
棚
生
膜
荷
结
叶
构
不沾油和水
具有不易燃、防紫外线、抗风 化、自洁性和高反射性等特点。
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3000万种……
课堂检测
2. 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D )
①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②无氟冰箱与臭氧
空洞;③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④隔水透气的
高分子薄膜;⑤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
塑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氧气(共17张PPT)

实验编号 (1)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 (2) 星的木条复燃
(3)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
分析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 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 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 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 用。
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二氧化锰本身 未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在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是因为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 在实验(2)中,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加 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 这一反应可以表示如 下: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 应,叫做分解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2.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1)和(2)中木条是否复燃?发生这种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在实验(3)的重复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 无变化? (3)综合分析实验(1)~(3)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你认为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2.3制取 氧气( 共17张PPT)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精美课件

3、关注物质的 变化其过它程物物及质质?其?是现什象么 。
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
成了二氧化碳
和水
蜡烛+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活动与探究实验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气体的探究
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 不同? 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
?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五、化学的拓展——绿色化学
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 的原料
•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 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 产品有利与环境、社区安全、人体健康
化学参与的过程工业:以美国为例,在全 部生产中份额要超过30%。这还不包括诸如电 子、汽车、农业等相关工业的产值。后者都要 用到化学工业的产品。
与化学有关的中国古代发明和文明
指南针模型
蔡伦
火药—— 万户飞天模型
活字印刷
唐三彩-马俑
商代的青铜器
元代的瓷器
西方18世纪中叶的化学实验室
2、近代化学: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英国 道尔顿 科学家
意大利 阿佛加德罗 化学家 物理学家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分子的破裂和原子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1)”三不原则”: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能把鼻孔凑近去闻 药品的气味;(招气入鼻法) ③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 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人教版)

PART 01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氢气是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 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 小 。 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分子(H2)
2.化学性质
氢气具有 可燃 性, 燃烧时火焰呈 淡蓝色 放出大量热, 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交流与讨论:
(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化学变化
单质、化合物及 氧化物
定义及代表物质
随堂训练
1.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
B
B. 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C. 肥皂遇到软水易起浮渣
D. 水由氧原子和氢分子组成
随堂训练
2.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B. 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D.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物质的简单分类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物
金属单质(Fe、Cu、Al等)C等)
纯净物
稀有气体( He、Ne、Ar等)
化合物 氧化物 其他化合物
课堂小结
水的组成
水的生成
氢气的验纯 氢气的燃烧
水的组成元素中有氢 元素和氧元素
水的电解 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1
水的组成
实验3:电解水实验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常在水中加入一定 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有气泡产生
产生气泡速 度慢
产生气泡速 度较快
比较两玻璃管 的现象差异
正极产生气体少,负极产生气 体多,体积比为V正:V负=1: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元素》PPT教学课件

原子 结构 示意 图
Be B
氮氧
铝
磷
氩
S
排列元素周期表:
排列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个周期。每个周期(第 开头的是元素,靠近尾部的是元素,结尾的是元素。 (2)族:每一纵行叫一个族(其中8,9,10三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3)单元格: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数递增的顺序给 了号,叫做。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方面的信息:
尽纡朱紫佩金。银 --白居易
CuCa
铜钙
P
Ag
代表元素种 类
金属元 素
非金属 固 元素 态
非金属 液 元素 态
非金属 气 元素 态
偏旁
“钅” 字旁
“石” 字旁
“氵” 字旁
“气” 字旁
实例
备注
汞是一种
铁、铜、 特殊的
铝等
金 属,呈
磷、碳、
液态
硫等
(1)三类均 为,非金属元素
溴 (2)溴是唯 一的一种液
表示———
8 O———表示。
氧———表示。 16.00———表示。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上相等。由此,我们前面曾学 的一个相等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进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规律: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第一周期
7 第二周第一期第二
个 周
外电子数
(4)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 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1(2018,河南)下列各元素中,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 组是()
A.锰、钛B.氩、金C.铅、铂D.氦、汞
2(2017,河南)下列科学家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 周期表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全套ppt课件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课堂小结
科
学 探
蜡烛
究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蜡烛组成和 性质
燃烧的 现象
火焰的 温度
燃烧的 产物
白烟的 成分
课堂达标
1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 B.通过实验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C.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D.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勤于动手,不必记录现象
(滨州中考)
课堂达标
2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倒入澄清石灰水后, 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 二氧化碳
新知探究
熄灭蜡烛,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新知探究
蜡烛熄灭时的现象
操作方法 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
蜡烛熄灭 产生一缕白烟
新知探究
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成分是什么?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新知探究
探究白烟成分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新知探究
探究酒精的性质
酒精:无色 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能燃烧
新知探究
通过实验分析,你发现物质性质的体现方式有什么不同?
空气:无色、无味、气体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堂小结
科
学 探
蜡烛
究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蜡烛组成和 性质
燃烧的 现象
火焰的 温度
燃烧的 产物
白烟的 成分
课堂达标
1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 B.通过实验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C.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D.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勤于动手,不必记录现象
(滨州中考)
课堂达标
2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倒入澄清石灰水后, 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 二氧化碳
新知探究
熄灭蜡烛,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新知探究
蜡烛熄灭时的现象
操作方法 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
蜡烛熄灭 产生一缕白烟
新知探究
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成分是什么?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新知探究
探究白烟成分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新知探究
探究酒精的性质
酒精:无色 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能燃烧
新知探究
通过实验分析,你发现物质性质的体现方式有什么不同?
空气:无色、无味、气体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的成分课件63张(共63张PPT)

对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 对建筑物的危害
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开发清洁能源 改善燃料结构
煤脱硫处理
处理工厂废气
大力植树造林
1.污染空气的污染物有哪些? 2.目前面临的三大大气污染是什么? 3.空气被污染后的危害? 4.如何保护空气?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 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2 【中考•邵阳】实验室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3 【中考•怀化】人时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
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B )
(2)在空气中点燃①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无底集气瓶
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红__磷___
_燃__烧__,_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 _红__磷__+__氧__气___点__燃_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
纯净物:只由 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可以用 化学符号表示
氮气:N2 氧气:O2
交流与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纯净物混合物特性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如熔点、沸点等
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表示 方法
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氧气(O2)、硫(S)、
举例 一氧化碳(CO)、冰
水混合物(H2O)等
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就不能继续燃烧。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PPT课件

第三页,共66页。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 一、化学的学习特点〔科学探究 课本P 9〕 〔1〕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响物、生成物〕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 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
第四页,共66页。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 “一光二热三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
〕电子形成具失有去相对稳定结构的
〔 〕离子;非金属原子阳的最外层电子
数〔
〕个,在化学反响≥中4〔
〕
电子,形成具有相对稳定得结到构的〔
〕
离子。
阴
第二十九页,共66页。
4、说出以下符号中“2〞的意义。
〔1〕2H
〔2〕Fe2+
(3)2NH4+
〔4〕2H2O
第三十页,共66页。
二、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素必是种氧元素。素
数
种
数
第三十二页,共66页。
四、几个常用化学用语的意义:
1、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宏 观
表示一种物质 〔〔金什属么、情固况态?非〕金属〔除I2〕
和稀有气体〕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微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该元素的 观 几个原子
以“Fe〞为例说明其具体意义?
第三十三页,共66页。
A. MgCl2
B. KClO2
C. HClO3
D. Ca(ClO)2
第三十九页,共66页。
六.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参 后 就. 加生叫. 反成质. 响的量.的的守各各恒物物定质质律的的。质质量量总总和和,。等这于个反规响律
注意:〔1〕概念中的“参加〞和“生成〞; 〔2〕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 而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 一、化学的学习特点〔科学探究 课本P 9〕 〔1〕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响物、生成物〕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 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
第四页,共66页。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 “一光二热三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
〕电子形成具失有去相对稳定结构的
〔 〕离子;非金属原子阳的最外层电子
数〔
〕个,在化学反响≥中4〔
〕
电子,形成具有相对稳定得结到构的〔
〕
离子。
阴
第二十九页,共66页。
4、说出以下符号中“2〞的意义。
〔1〕2H
〔2〕Fe2+
(3)2NH4+
〔4〕2H2O
第三十页,共66页。
二、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素必是种氧元素。素
数
种
数
第三十二页,共66页。
四、几个常用化学用语的意义:
1、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
宏 观
表示一种物质 〔〔金什属么、情固况态?非〕金属〔除I2〕
和稀有气体〕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微 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该元素的 观 几个原子
以“Fe〞为例说明其具体意义?
第三十三页,共66页。
A. MgCl2
B. KClO2
C. HClO3
D. Ca(ClO)2
第三十九页,共66页。
六.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参 后 就. 加生叫. 反成质. 响的量.的的守各各恒物物定质质律的的。质质量量总总和和,。等这于个反规响律
注意:〔1〕概念中的“参加〞和“生成〞; 〔2〕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 而不能用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