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芦笋的管理技术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芦笋是一种高产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规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芦笋高产种植的相关技术规程。
一、选择优质种苗。
1.选用无病虫害的芦笋种苗,苗龄一般为1-2年生,具有饱满的根系和健康的叶片。
2.苗期应浸泡于水中观察,无明显疾病、腐烂现象的为优质苗。
二、选择适宜的土壤。
1.芦笋喜欢生长在疏松、湿润、肥沃的沙质土壤中,土壤pH值应为6-7。
2.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控,以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三、科学施肥。
1.在芦笋的生长初期应进行基础施肥,施入有机肥3-5吨/亩,然后进行翻耕。
2.生长季节中应进行适时追肥,追施氮磷钾肥,以促进芦笋的生长发育。
四、合理的灌溉管理。
1.芦笋生长期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但要避免积水,否则容易引起芦笋的腐烂。
2.一般情况下,每隔3-5天进行一次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调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五、及时除草防虫。
1.芦笋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以免杂草抢夺养分和水分,影响芦笋的生长。
2.定期巡查芦笋田,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芦笋的健康生长。
六、适时割收。
1.芦笋一般在生长季的第二年进行割收,每年割收3-4次,割收时间为芦笋长到25-30cm时。
2.割收后要及时清除残茎和杂草,保持田间整洁。
七、合理维护。
1.种植芦笋后要定期进行土壤松耕,保持土壤透气性,促进芦笋的根系生长。
2.要定期进行施肥、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持芦笋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的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芦笋的产量,使芦笋种植更加科学、高效、稳定。
同时也能够保障芦笋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绿色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
芦笋的高产和高效种植技术是农民朋友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芦笋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一、前期准备工作1、土壤改良:选用口感鲜嫩,肉质细嫩的土壤。
如果土质过重过湿易引起芦笋根腐,可以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沙子、腐熟的稻秆等进行改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育苗:芦笋的育苗期间需要注意保温和通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可提高芦笋的成活率。
芦笋要求温度在20℃左右,特别是夜晚不低于10℃,育苗期为30天左右。
3、管理:育苗期间需要注意浇水,保证土壤湿度。
芦笋幼苗生长缓慢,需防止出现秧苗烂根,留心蚜虫及其他虫害的发生。
二、种植技术1、整地:整地要求松土、平实,留出4-5厘米左右的小块土壤,每一块土之间的间距也要有4-5厘米左右,以便于防治病虫害。
2、定植:选好苗,从育苗盘中搬出,每株间距分别为50-60厘米左右,以使芦笋可正常生长,对于长势弱的幼苗,栽植深度应略微低于其他苗。
3、施肥:一般需要两到三次施肥,应选择含有高氮、高磷、高钾元素的复合肥,可以在植株萌芽时,花后、果后进行施肥,用量应适量。
4、浇水:芦笋是一种水生植物,根部长在土壤深层,生长过程中要保持适合的土壤湿度,适当进行适量浇水,以每天浇水3-4次为宜,保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5、病虫害防治:芦笋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细菌性枯萎病、灰霉病等。
要及时查找发现虫害,挖掉虫害和病叶,保证芦笋的营养和生长。
三、收获1、收获时间:芦笋的收获时间是在第二年春季,一般从每株长出的第三四叶开始进行采收,采收期间应注意不要损坏地下部分的地根,影响季节下一年的产量。
2、收获方法:芦笋采收的方法是采用定时、定量采摘,一般采摘高于地面20-25厘米,尽量避免伤到茎部。
每两天采一次,不断摘取新长出来的芦笋,直到收割完毕。
3、保存方法:芦笋的保存期为3-4天,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保存,切勿存放在阳光下暴晒,否则易生霉变质。
芦笋栽培技术

芦笋栽培技术
4)田间管理。
⑴查苗补苗:定植1个月后要进行查苗补苗。
补苗时要浇足底水,确保成活,补栽的幼苗仍要注意定向栽植。
⑵浇水:芦笋变态针状茎如同针叶,蒸发量大大减少,所以芦笋比较耐旱,但适时浇水又是芦笋高产的必要条件。
定植后及时浇水缓苗,待水渗下后再覆土,以后视天气情况和墒情变化适时浇水。
夏秋季节温度高,水分消耗多,要确保土壤有足够的水分,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冬季封冻前浇越冬水,以利芦笋安全越冬。
⑶追肥:定植后7-10天浇1次稀粪水,以利活根缓苗。
定植初期,应采取淡肥勤施,促苗早发,施肥一般掌握在每次松土除草完毕和新茎抽生前各施1次,施肥以腐熟淡粪水为好,或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公斤。
要多施草木灰、焦泥灰等含钾量高的肥料。
随着苗株长大,用肥量要逐步增加,促使植株粗壮,根盘扩大。
入秋后追施1次秋发肥,667平方米施有机生物肥250-1000公斤,或复合肥10-15公斤,或相应的尿素和磷钾肥,到10月下旬结束施肥。
进入采笋期后增加追肥次数和追肥量,可视情况随水开沟追肥。
⑷适时留母茎:为达到周年生产,可采用留母茎的方法,一般在春季采收15-20天后,芦笋长势减弱时开始留母茎。
留母茎时要选择直径在0.8-1.2厘米的茎。
⑸除草培土:在生长期,要根据情况及时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适当培土1-2厘米,逐步增加覆土高度,至10厘米左右为止。
⑹防涝保湿:要及时开好排水沟,沟渠相通,做到雨后沟干无积水,遇连续干旱时,要灌跑马水保湿。
5。
特色蔬菜芦笋的栽培管理

特色蔬菜芦笋的栽培管理
1、采前管理3月上、中旬要清园除草,连同干株用火烧掉,防止病虫害传播。
结合起垄浇足底水,及时中耕松土。
初采田起小垄、窄垄,3年生时应采用机械起垄培土,一般垄底宽50cm,顶宽30cm,高35--40cm。
随着株龄的增加,培土应逐年加宽。
起垄后要及早施足催芽肥,一般10--15天即可采收。
2、采期管理定植后第二年即可采笋。
采收期间要清除田间杂草,天旱要隔行补灌,注意合理采收,加强根株培育,增施肥料,严防茎枯病、根腐病的发生蔓延。
要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初采田应在行间追施10--15kg/667平方米复合肥;成龄田一般追肥2--3次,追复合肥30kg/667平方米、腐熟饼肥50kg/667平方米,以利多产优质笋。
采期应根据株龄而定,幼龄期一般只能采25--30天,成龄田采期一般可到6月下旬。
采取留母茎的办法,可延长到7月下旬,注意加强母茎的田间管理。
3、采后管理采收结束后,要立即施好复壮肥,先在行间施入复合肥50kg/667平方米、腐熟饼肥100kg/667平方米,然后再撤垄平土,防止芽盘上升,增加养分积累,待嫩茎长出后,再浇水中耕除草,以防根系腐烂。
立秋后要重施秋发肥,一般施复合肥40kg/667平方米,再配合适量的生物肥料,浇好秋发水,促进地上茎快发稳长,积累丰富养分。
栽培芦笋的灌溉与排水技术_1

栽培芦笋的灌溉与排水技术
核心提示:芦笋是耐干旱、忌田间积水、易受涝的作物。
因此,要注意开沟排水,切忌造成田间积水。
但水供应不充足时,不仅植株长得矮小,而且会停止发芦笋是耐干旱、忌田间积水、易受涝的作物。
因此,要注意开沟排水,切忌造成田间积水。
但水供应不充足时,不仅植株长得矮小,而且会停止发芽,使之茎数少,大幅度减产。
只有水分供应充足,植株才能生长高大,茎数多,茎叶繁茂。
因此,在干旱时,需及时灌水,保持土壤见于见湿。
春季7-10天、夏季5-7天浇1次水,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为避免土壤板结,应行沟灌,切忌漫灌。
当植株形成地上茎后,应通过水分的控制,防止株丛生长过茂,遭受病害;在植株进入休眠前的2个月以内,更应控制灌水,以免植株继续发生新茎,造成同化养分的浪费。
照顾已经成熟的芦笋植株

照顾已经成熟的芦笋植株
定期给植株浇水。
芦笋将在两个完整的生长时期之后成熟。
与此同时,时刻保持土壤的潮湿。
除草。
芦笋如果必须和杂草、草或任何其他的植物争夺营养,它们就会死掉。
植株成熟之后仍然要好好照料土壤。
如果它们老化了,它们的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杂草挤出来。
施肥和覆盖植株。
春天,用液体的肥料给芦笋施肥对刺激生长很重要。
冬天,通过用稻草或者其他覆盖物覆盖植株,来保护植株免受严寒侵害。
小心害虫和疾病。
芦笋容易受到芦笋甲壳虫的影响,芦笋甲壳虫在夏秋季节以像蕨类植物的芦笋嫩茎为食。
它们在芦笋嫩茎上产蛋。
如果你看见甲壳虫或者它们的卵,弄走它们。
1。
芦笋的田间管理

芦笋的田间管理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 施肥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
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最后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 灌水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
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药剂防治可用新高脂膜800倍液配合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喷施,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用新高脂膜800倍液配合敌百虫、百菌清、溴氰菊酯、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喷施防治。
芦笋管理技巧

芦笋管理技巧
合理栽植。
栽植时间,秋栽于11月至12月上旬,春栽于3月上中旬。
采用培土栽植,栽时要把每株休眠芽头朝向同一边。
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减少植株水分蒸发,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田间管理。
定植后1-2年内不进行采笋。
第一年结合中耕除草覆土平沟,并且可与低矮、短期作物间作,第二年不能再行间作。
从第三年开始可以采笋,采收白芦笋的田块要进行培土,而采收绿芦笋的不需要培土。
入冬清除地上部枯茎后,在距株丛30-40厘米一侧开沟施肥,每年施于一侧,年年轮换。
清除后喷施护树大将军消毒杀菌,减少病菌感染和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秋季芦笋的管理技术
7月中旬,8月中旬芦笋对水肥需求量最大,芦笋全年施肥量的70%要在这个阶段追肥。
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植物电子肥。
8月下旬还要追一次秋发肥。
施用复合肥和尿素等。
芦笋生长期间,在土壤湿度低于16%时,就需要浇水保墒一般需浇3次。
不要浇”蒙头水,以免伤害根茎引起植株死亡。
追肥后浇水有利于迅速发挥肥效,促进植株茁壮成长。
在8月下旬9月初浇秋季旺发水,以防缺水,导致植株早衰。
越冬水掌握浇冻前不浇冻后,根据《农资淘宝指南》中介绍可喷施护树大将军保温防冻,减少植株冻害。
芦笋最大的病害是茎枯病。
应掌握预防为主、防病不见病的原则。
在防治上,当茎枝长到30公分以上时,每隔7-8天喷一次杀菌剂同时喷施双吉胜+新高脂膜进行防治,减少农药残留,提高杀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