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芦笋如何高产种植?芦笋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

芦笋如何高产种植?芦笋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
防治
【导读】芦笋如何高产种植?芦笋想要高产种植,需做好以下几点:培
育壮苗、整地移植、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定母茎、防治病虫害、
换苗。
芦笋因其种植时间段、成活率高,种植效益快,种植一次可以采收十
年之久,是高效经济作物之一,在加上本身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活
血通经和防癌,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在高产种植芦笋方面,因重点抓
好以下几点。
一、培育壮苗
想要培育壮苗,第一步就是选择优良品种,其次建立苗圃地进行育苗,芦笋最佳建圃期为6月份,育苗大约需要三个月。
育苗后需起畦点播,
株行距为16.5cm×16.5cm,移苗时选择10-20条根的中苗最适宜。
二、整地移植
由于芦笋喜欢潮沙壤土,因此在移植之前需将土壤多次松土清除杂质,在充分晒白后每亩地施入腐熟农家粪肥4000-5000kg或100-150kg饼肥、过磷酸钙150kg、氯化钾30kg,在施撒肥料后进行翻犁,对于饼肥则要
加水腐熟8-10天再混合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施于沟(深30-40厘米)中覆
土后植苗。
三、合理密植
芦笋组价植苗期在8-9月份,播种后的第二年三四月份则可以采收,
植苗的株行距为25cm×160cm,在种植时需将根部理成两半后固定定植
于沟穴里,定植时鳞芽朝向畦中线,之后覆盖5-6cm的泥土,压实后浇
足定根水。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芦笋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其可食部分为芦笋的嫩芽。
芦笋原产于欧洲,属于百合科芦笋属植物,有“蔬菜皇后”的美誉。
在中国,芦笋种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已成为重要的商业蔬菜之一。
以下是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一、土壤要求1. 芦笋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6.5-7.5之间为宜。
2.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应达到3%-4%,可以通过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应避免将芦笋种植在土层过浅的地方,以免芦笋的茎易被露地的霜冻冻伤。
二、育苗技术1. 种子的挑选:选用种子形状规整、色泽黄亮、没有病虫害的种子进行育苗。
2. 播种时间:适宜的播种时间在早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的气温适宜芦笋种子萌发。
3. 育苗温度:芦笋种子的萌发温度为20-25摄氏度,可借助温室等方式控制育苗温度。
4. 种植介质:选用腐熟的有机肥和蛭石、泥炭等介质进行育苗。
三、种植技术1. 芦笋的种植方式有秧苗移植和直播两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直播种植方式比较常见。
2. 植株间距:对于直播种植方式,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整地后的菜地上,每行间距为30-40厘米,行间距为5-8厘米。
3. 深度控制:每颗芦笋种子的深度为1.5-2厘米,将种子覆土后用踩踏压实。
4. 植株管理:在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适当的湿度,同时定期除草,以保持菜地的整洁。
5. 施肥:芦笋在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可采取分次追肥的方式,一般每10天追肥一次,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追肥。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检,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可采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或人工择虫。
7. 芦笋采收:芦笋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栽培后的第二年春季,以嫩芽开始萌发时为宜,一般采用人工摘剪的方式进行采收。
四、后期管理1. 芦笋种植一般可持续栽培3-5年,栽培后的第二年开始进入高产期,第三年为高产期,第四年开始逐渐减产。
2. 减产期后,可适当进行修剪,清除老黄的叶、茎,保持菜地的整洁。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芦笋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下面就芦笋的高产种植技术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用优质种苗1. 选择强健的种苗:种苗应该外观完整,无病虫害,色泽鲜绿,无烂根和腐烂现象。
2. 种植适宜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用适宜品种,一般选用耐寒性和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
二、合理的地块选择1. 土壤:芦笋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的土壤应该是疏松肥沃的土壤,排水性好,pH 值在6.5-7.5之间。
2. 地势:芦笋的地势选择要求平坦,要保证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
三、适当的播种时间芦笋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份,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有助于幼苗的生长。
在北方地区也可以选择在秋季10月份进行播种,这样等到第二年春天就可以有收成了。
四、正确的播种方式1. 挖沟:根据地块的大小和种植密度来挖沟,沟深30-40厘米,沟宽20-25厘米。
2. 播种:将种子均匀地放在沟内,然后轻轻覆盖土壤,不宜覆盖过厚,一般以种子的直径为覆土的2-3倍为宜。
3. 排水:播种完成后需要及时浇水,但是要保持沟内土壤湿润即可。
五、科学的施肥1. 基肥:在播种前要进行基肥施用,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施入适量的熟姜或者腐熟的蛋壳粉,提高土壤的肥力。
2. 追肥:在生长期间需要根据芦笋的生长情况适时追施磷、钾、有机肥等,提高植株的产量和品质。
六、科学的灌溉管理1. 保持土壤湿润:芦笋的生长需要湿润的土壤环境,但是要避免积水,要做到及时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2. 定时灌溉:灌溉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者傍晚,避免在气温较高的时候进行灌溉,以免烈日晒伤植株。
七、合理的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芦笋常见的病害有茎干病、叶尖褪绿病等,要根据病情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病害的防范工作。
2. 虫害防治:芦笋的主要害虫有蚜虫、螨虫、蠅类等,要及时清除病虫害,避免虫害的扩散。
八、及时的整枝管理芦笋生长期需要进行适当的整枝管理,将生长不良的分蘖及时摘除,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性,促进植株生长。
无公害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无公害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芦笋是一种高档绿色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有很多益处。
无公害芦笋种植技术可以保证芦笋的质量和产量,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下面介绍无公害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1、土地选择选择沙壤土或壤土的疏松土壤,重视排水、透气和肥力的合理性,土壤酸碱度为6.5-8.5,适宜栽种芦笋。
芦笋生长要求充足的阳光照射,因此采用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的坡地为宜。
2、播种时间芦笋是一种早春蔬菜,适宜在气温回升时播种,一般在每年的2-3月之间进行。
由于芦笋的生长速度较慢,发芽期长,一次成熟期较长,一般要3-4年才能开花结果,所以要进行充分的整地条件,确保土壤肥力均衡。
3、肥水管理肥料:芦笋根系发育范围较广,要进行全面施肥。
一般可在每亩土地上施1-2吨有机肥料,加之适量的化肥,如每亩基础施粪10-15公斤,配施氮、磷、钾混合肥150-225公斤,也可以喷施叶面肥等。
水分:芦笋抗旱性较强,但缺水将导致品质下降和产量降低,而且大量的水分将使芦笋变得疏松,口感北京。
一般情况下,每隔10-15天为芦笋浇灌一次,每次用量为10-15升。
4、病虫害防治芦笋盛产期为3-6月,6月之后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防止芦笋锈病、菌核病和叶斑病等病害,以及海棠蚜等害虫。
常用的方法是多种防治相结合,既包括生物防治,也包括化学防治,对芦笋进行规律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5、采收处理芦笋在长势旺盛时生长迅速,在生长过程中要控制芦笋的高度,保证芦笋充分生长,避免过长影响食品质量。
当芦笋长到15-25厘米左右时,顶部紧密开合,应及时收获。
采收时应留下足够的茎基部,留下一定的残茎(20-30厘米),利于芦笋的再生和下一年的采收,同时也不会损失芦笋中的养分。
6、后期管理芦笋生长期是春季,采摘期是早夏季,采收结束后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后期管理。
主要是进行除杂、修剪、施肥和灌溉等工作,保持芦笋的资源,为下一年的采收做好准备。
总之,无公害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是通过科学的肥、水、药管理方法,以及科学的种植技术,全面提高芦笋的品质和产量,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芦笋种植技术和亩产量

芦笋种植技术和亩产量
芦笋是一种高营养、低热量的蔬菜,其根、茎、叶、花皆可食用。
在种植芦笋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选地、整地和施肥
芦笋喜欢生长在透气性好、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选地时可以选择经过充分日照、排水良好的土地,同时要避开高温、多风或者多雨等环境。
整地时要把土壤深耕松散,去掉碎石和杂草等杂质。
芦笋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可以在整地时施加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
二、种植和管理
芦笋种植一般分为秋季和春季两个时期。
在秋季选好地块后,需要在地里挖掘出15厘米深、30厘米宽的沟,将芦笋根茎根据均匀间距种植在沟中,并覆盖土壤。
春季种植时则需要提前将芦笋根茎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芽,萌芽后再进行移植。
种植后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松土除草,并进行适当的药物防治。
三、收获和亩产量
芦笋的收获期一般在种植后的第二年春季,收获时要将茎部割去,保留部分根部,以便下一年再次生长。
亩产量的多少与种植密度、肥料用量、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在2-3吨之间。
总之,种植芦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只有科学地选择地块、施肥、种植和管理,才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 1 -。
无公害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无公害芦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越来越关注,无公害种植逐渐得到广泛关注。
芦笋属于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常常被誉为“蔬菜之王”。
因此,无公害芦笋的种植和生产已受到越来越多农民和企业的青睐。
一、土壤要求芦笋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生长在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的土壤中,比较适宜生长。
最好是在既不酸又不碱的范围内,且有机质含量要较高,这样有利于芦笋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二、栽种时间由于芦笋是一种早春的蔬菜,所以在北方应该尽量选择在春季进行栽种,大约在3月到4月之间,这样能够保证芦笋在正常的气温和湿度下生长发育,不会遭受严重的病虫害。
三、基地准备在种植芦笋时,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来保证芦笋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良好。
为此,需要选择适宜的地块,对土地进行准备。
首先需要翻耕深度达到20-30厘米,一来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二来可以清除掉土中的杂草和昆虫卵。
然后要进行灌溉,爆龙头同时,给土地施加有机肥,比如郊野肥、豆渣。
统一化肥,稻草粉末等等,这些都是有机肥的组成部分,通常按土壤酸碱值地理位置来选择。
当然,地面温度和水分也需要定期监测,以确保芦笋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都在良好的状态。
四、选择衣架衣架是芦笋种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支撑和保护芦笋。
需要选择结实、耐腐蚀的钢材进行制作,可以按照地面的高度来制作衣架。
一般情况下,衣架高度应该在1.5米左右,这样可以使芦笋能够充分伸展,同时,衣架之间的距离也要适当,以确保芦笋的生长和条件都是良好的。
五、种植方式在种植芦笋时,要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常用的种植方式有分根种植和籽苗种植两种。
分根种植一般是先在温室中培育好幼苗,然后将幼苗根系慢慢拉出,布在土壤中。
种植时,只需要将芦笋苗埋到土里留住头部即可。
在种植后要经常浇水和施肥,促进芦笋的生长。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

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芦笋是一种高产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规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芦笋高产种植的相关技术规程。
一、选择优质种苗。
1.选用无病虫害的芦笋种苗,苗龄一般为1-2年生,具有饱满的根系和健康的叶片。
2.苗期应浸泡于水中观察,无明显疾病、腐烂现象的为优质苗。
二、选择适宜的土壤。
1.芦笋喜欢生长在疏松、湿润、肥沃的沙质土壤中,土壤pH值应为6-7。
2.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控,以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三、科学施肥。
1.在芦笋的生长初期应进行基础施肥,施入有机肥3-5吨/亩,然后进行翻耕。
2.生长季节中应进行适时追肥,追施氮磷钾肥,以促进芦笋的生长发育。
四、合理的灌溉管理。
1.芦笋生长期需要保持适度的湿润,但要避免积水,否则容易引起芦笋的腐烂。
2.一般情况下,每隔3-5天进行一次灌溉,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进行调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五、及时除草防虫。
1.芦笋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以免杂草抢夺养分和水分,影响芦笋的生长。
2.定期巡查芦笋田,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芦笋的健康生长。
六、适时割收。
1.芦笋一般在生长季的第二年进行割收,每年割收3-4次,割收时间为芦笋长到25-30cm时。
2.割收后要及时清除残茎和杂草,保持田间整洁。
七、合理维护。
1.种植芦笋后要定期进行土壤松耕,保持土壤透气性,促进芦笋的根系生长。
2.要定期进行施肥、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保持芦笋的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的芦笋高产种植技术规程,可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芦笋的产量,使芦笋种植更加科学、高效、稳定。
同时也能够保障芦笋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芦笋高效栽培技术

芦笋高效栽培技术芦笋是一种高级蔬菜,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实现高产、高品质、高效益的栽培,需要掌握一些高效的栽培技术。
1. 合理选择和准备土地:芦笋喜欢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
为了确保高产,选择土壤pH值在6-7之间,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
在种植前适当进行土壤消毒和改良,以提高土壤质量。
2. 种苗选择和育苗管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以确保栽培成功。
育苗期间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可以使用种子或者分株两种方法进行繁育。
3. 适当施肥和补充营养:芦笋对养分要求较高,需要适时施肥补充营养。
适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生长期间可以使用有机肥和化学肥配合使用,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污染。
4. 合理密植和行距:芦笋适宜密植栽培,但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行距,以便于管理和通风。
一般行距在50-60厘米,株距在15-20厘米左右。
5. 控制病虫害:芦笋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位置枯萎病、霜霉病、蚜虫等。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并选择低毒、高效的防治方法。
6. 定期修剪和管理:定期修剪是芦笋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第二年春季开始,要定期修剪芦笋的地上部分,以促进地下部分的营养积累和芽花质量的提高。
修剪后需要及时覆盖有机物料,保持土壤湿润。
7. 控制衰老和休眠:芦笋往往在经过数年的高产后会出现衰老和休眠的情况。
为了延长高产期,可以采用切断休眠的方法,即在生长期结束后将地上部分修剪至地面,然后及时补充养分和灌溉保持潮湿。
8. 合理灌溉和排水:芦笋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但不能过量灌溉,否则易造成根系腐烂和病害的发生。
要注意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保持土壤湿润而不过湿。
9. 防风固沙:芦笋的地上部分较为柔弱,容易受到风的影响倒伏。
可以采取固沙措施,如栽植桑树、玉米等作为风力屏障,减少倒伏的发生。
10. 正确采收和储藏:芦笋的采收要在尖茎尚未展开的时候进行,以保持嫩度和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庄树峰时间:2010-2-3
论文关键词芦笋;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
论文摘要介绍了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基地选择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内容,从而为芦笋栽培获得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芦笋又名石刁柏,其嫩茎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高档蔬菜,在我国作为多年生蔬菜栽培,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为芦笋生产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同时,随着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芦笋成为潍坊市坊子区主要出口创汇产品,经济效益较高。
因此,芦笋生产已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行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 基地选择与整地施肥
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污染区域300m以上,基地环境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GB/T18407.1-2001的规定。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疏松、理化性状良好的土壤种植芦笋,连片面积不少于3hm2。
清除前茬作物的残留枝叶,带出田外无害化处理。
深翻土壤30~40cm,可结合施基肥进行。
宜使用机械翻耕,避免土壤压实,维护土壤结构,达到深、平、细、碎、净、墒。
施用腐熟农家肥60~75t/hm2,撒施磷酸二铵或复合肥750kg/hm2,棉籽饼或豆饼375kg/hm2。
不可施用生活垃圾、工业废渣、污泥及污泥肥等。
2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的栽培类型,选用相应的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潜在客户要求的商品性(口味、外观、色泽等)品种。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玛丽华盛顿、UC309、UC711、UC800、全雄、鲁芦笋1号等。
3 播种育苗
芦笋春播、秋播均可。
长江流域多春播育苗移栽,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夏秋定植于大田;若地膜覆盖,大棚育苗可提早到3月上旬播种,5月底至6月初定植。
华北地区一般谷雨至立夏播种,阳畦育苗则提前到2月中、下旬播种。
东北较寒冷地区,通常将播种期安排在上一年夏季,7月下旬播种,11月下旬定植。
苗床宜选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砂壤土。
播种前,均匀撒施杂肥60~75 t/hm2,翻入土壤40cm土层中,整平,做成平畦,畦宽1.2m。
定植1hm2芦笋宜准备450m2的苗床。
在地温10℃以上时播种。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泡12h,再用30~35℃温水浸泡48h,将种子滤出放入盆中,上盖湿布,置于25~28℃的环境中进行催芽。
当种子有10%左右的胚根露白时,即可播种。
播种时,先将畦面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开始单粒点种。
每10cm播1粒,播后覆盖过筛细土约2cm厚,耢平畦面,再盖1层地膜保温、保墒。
育苗地用种量
12~15kg/hm2。
拱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5~28℃。
待出齐苗后当棚内温度超过32℃时,中午揭开棚两头通风炼苗,以促根壮苗。
4 移栽定植
当苗高15~20cm、地上茎3根以上时即可移栽定植。
白芦笋株距30cm,行距1.8~2.0m;绿芦笋株距30cm,行距1.4~1.5m。
首先沿定植沟划一直线,然后开15cm深的沟,将经过分级的笋苗放入定植沟,使地下茎的发展方向与定植沟的沟向一致,多数根的舒展方向与沟向垂直,放好后立即覆土厚3cm,轻轻压实、整平,并立即浇水,待水渗下后,再覆1层细土。
5 田间管理
5.1 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定植后1个月内进行查苗补苗。
补苗时浇足底水。
及时中耕除草,并结合中耕覆土,每次覆土厚2~3cm,直至将定植沟填平为止。
每次浇水或大雨过后,应及时划锄松土。
定植1个月后,追1次复合肥225kg/hm2,以后每个月追1次复合肥225kg/hm2。
立秋追1次秋后肥,一般施腐熟优质杂肥37.5t/hm2,复合肥225kg/hm2。
施肥应顺垄开沟追肥,距离植株15~20cm,沟深10cm左右。
一般结合追肥进行浇水。
立秋后遇旱及时浇水,立冬后浇1次越冬水。
大雨过后及时排涝。
5.2 定植第2年的管理
早春季节,适时浇水,中耕保墒。
夏季高温多雨,应及时除草排涝,若第1年生长旺盛,可于第2年早春培土进行短期采收。
施肥量比第1年增多。
5.3 常年管理
第3年开始进入采笋期,此后管理为常年管理。
培土前清除残留枝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采收白笋的,在春季幼芽抽生前进行培土,一般垄高度25~30cm,上部宽30~40cm,下部宽80cm。
培土时要求上面整平并稍压紧,防止漏光和塌陷。
采笋期间应经常保持培土高度。
嫩茎采收后,应将培土的土垄整平,使畦面回复到培土前的高度,保持地下茎位置在土面下15cm处。
采收绿笋前,在春季幼芽抽生前,不经培土软化,只进行中耕划锄。
采收白笋的,抽生前培土可施磷酸二铵150kg/hm2,氯化钾150kg/hm2,在距植株20cm 处开10cm深的沟施入,然后培土;采收后结合撒土施有机肥75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复合肥375kg/hm2,该肥施于土垄两侧的取土沟内并覆盖,随后浇透水,促进幼芽萌发出土。
之后根据情况排灌水,同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再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75~750kg/hm2。
以后管理同第1年。
栽培年限宜10~15年。
及时摘去母茎生长点,植株高度应控制在150cm左右,防止倒伏。
对过于密集处,应适时疏枝,母枝上结的果也应及时摘除。
绿芦笋每年有2个留养母茎的时期,一是早春出笋时陆续选留粗壮新笋作母茎,一至二年生植株每株选留3~5根,三年生植株每株选留5~7根,四年生可留10根,且要均匀分布,不要靠在一起。
二是于当地初霜前50~60d,终止采笋,此时春留母茎开始枯萎,故可将此后生长的所有新笋,全部留作母茎培育。
6 综合防治病虫害
种植者应经过IPM技术培训,或在植保员的指导下按照规范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及其发生情况,根据芦笋生育期,分阶段进行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物理措施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
学农药防治。
芦笋主要病虫害有褐斑病、立枯病、茎枯病、锈病、病毒病、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芦笋木蠹蛾、地下害虫等。
首先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丰产品种,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害发生。
可每2~3hm2悬挂1盏电子杀虫灯,离地高度1.2~1.5m,能有效地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芦笋木蠹蛾、地下害虫等。
还可用性诱剂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每1hm2悬挂15个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高出作物30cm。
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对象和兼控对象,适期用药,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
为防止和减缓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应交替轮换用药,每种药剂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3次。
多种病虫混发时宜混合用药。
施药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避免对邻近作物产生要害。
7 适时收获
芦笋定植后,南方第2年、北方第3年开始采笋。
采笋时要求茎杆粗度达到0.8~1.0cm,若达不到此粗度,则第2年让其继续生长。
采收白芦笋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以免风光变色。
看到垄面有裂缝时,在裂缝处用手扒开表土,露出笋尖,向下16~18cm处割取,嫩茎放入柜中,盖潮湿黑布。
白芦笋每天早晚各收1次。
绿芦笋茎长20~25cm,粗1.3~1.5cm,色泽淡绿色,2~3d采1次。
/product.free.10018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