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涌另一语境的渐修

合集下载

陈嘉映周濂谈为现代生活辩护

陈嘉映周濂谈为现代生活辩护

陈嘉映周濂谈为现代生活辩护发表于2015-07-05 08:54跟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聊天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那些细细密密的道理就在琐琐碎碎的对话中,依循着生活的地势和历史的脉络次第展开。

跟著名哲学家陈嘉映教授聊天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那些细细密密的道理就在琐琐碎碎的对话中,依循着生活的地势和历史的脉络次第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陈嘉映从不承诺“道理”必然会变得晶莹透明、森然有序,他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探路者,引领着我们“纵横交错地向四面八方穿越一个辽阔的思想领域”。

他会尝试告诉我们哪条道路是死路,哪条道路是活路,哪片风景值得驻足,哪座森林暗藏杀机,但是他绝不会代替你做出最后的判断,因为归根结底,哲学是一个动词,而真正的哲学家不是使人免于思考,而是激发人们思考。

需要不断辩护的现代生活周濂:您在《价值的理由》一书中谈到“虚假观念”时说:“事事都要显得合乎或明或暗的意义才是当代生活的重大疾病。

我们倾向于把平平常常、琐琐碎碎的动机欲望上升为观念。

”这是您所观察到的当代生活的一个重大病症,这背后关联到什么是良善生活的整体图景,能不能对此稍做一些解释?陈嘉映:一时也不知道从哪解释起,咱们这样先说着。

这跟我的那种观察连在一起,就是前人的生活总的说起来比较直接。

他碗里吃着饭他知道是从哪来的,他手里用的工具是他自己做的,或者他看着邻居给他做的。

一样一样东西,他从头到尾大致见着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人,基本上所使用的所有东西都是终端产品。

我从这个角度讲过现代人特有的风险感。

实际上要是从终端产品来说,我们的生活比以前要安全得多,各方面都安全得多,但是现在的风险感却比以前重很多。

我个人当然只是从一个方面解释,我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不知道它的来历,除了终端摆在你面前,其他的都在你的感知范围之外,所以你老觉得不确定。

你在感知中找不到确定性,你就倾向于到观念那里去找确定性。

观念的分量越来越重,这大概是一个原因吧。

高一上册语文第15周周清试题

高一上册语文第15周周清试题

高一语文周周清试题命题:高一备课组 审核: 时量:45分钟 总分:100分一、基础积累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乘彼垝.垣(guǐ) 咥.其笑矣(xì)其黄而陨.(yǔn) 采芙.蓉(fū) B . 犹可说.也(yuè) 于.嗟女兮(xū)靡.室劳矣(mǐ) 淇水汤.汤(shāng) C . 我戍.未定(sù) 驰椒.丘(jiāo)白鹄.舫(hú) 何时可掇.(duō) D . 氓.之蚩蚩(méng) 将.子无怒(qiāng)自我徂.尔(cú) 无与士耽.(dān)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B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C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 .契阔谈,心念旧恩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B.⎩⎪⎨⎪⎧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 C.⎩⎪⎨⎪⎧ 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 D.⎩⎪⎨⎪⎧相.见常日稀会不相.从许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遑启.居 启:开启,打开 B .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C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适:适合,依照 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自名.秦罗敷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 .岂不日.戒,狁孔棘D .交广市.鲑珍 二、默写(38分)(一)补充默写(15分)(1) ,何时可掇? ,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4)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5)明明如月, ? (曹操《短歌行》)(6)开荒南野际, 。

,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归园田居》)(7)但为君故, 。

2022年金版教程选择性必修高二语文下册通用版答案

2022年金版教程选择性必修高二语文下册通用版答案

2022年金版教程选择性必修高二语文下册通用版答案1、24.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朗润(rùn)应和(yìng)着落(zháo)精神抖擞(sǒu)B.贮蓄(zhù)莅临(1ì)粗犷(kuǎng)咄咄逼人(duō)C.侍弄(shì)分歧(qí)一霎(shà)混为一谈(hùn)(正确答案)D.攲斜(qī)侮辱(wū)难堪(kān)人声鼎沸(dǐng)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跫(qióng)音春帷(帷幕)窗扉(门)B、炫(xuàn)耀慰藉(jiè)归(回家)人C、威仪(外貌仪表)相融(róng)向(对着)晚(正确答案)D、红硕(大)霹雳(lì)虹霓(ní)3、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后在哪里高就?令郎小学毕业了吧?”他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6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由济南著名历史人物辛弃疾、扁鹊、秦琼组成的济南“吉祥三宝”之“泉城抗疫天团”一时间成了市民的热追对象,大大激发了全民核酸检测。

B.《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自5月1日起施行,法规规定驾驶两轮电动自行车拨打接听电话、未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初次被查给予口头警告,并登记相关信息。

C.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

(正确答案)D.对于奥密克戎病毒,核酸检测依然是快速切断传播途径、尽快发现病毒感染者的重要手段。

6、《雨中登泰山》的点睛之笔是()[单选题] *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一路行来,虽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兴趣盎然(正确答案)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7、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下一句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高三上学期周周清(7)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上学期周周清(7)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重庆二外高2017级语文周周清7(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

因此,文学经典的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主要针对现在而言,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

删除主要针对过去而言,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

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

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

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

”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

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

布鲁姆接着又提出另一个标准:“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又一标志。

但是,无论是陌生性还是神性和人性的爱恨纠葛,都难以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文学经典化的标准。

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

古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

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刘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阅读讲义:现代文阅读衔接(五)(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五升六语文阅读讲义:现代文阅读衔接(五)(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五年级(五升六)现代文阅读衔接讲义(五)班级姓名【考点解读】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如下:(1)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A、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又称卒章显志)B、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C、戛然而止,发人深省【例题精析】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节选)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作者:年玉萍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23期语言的使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样的环境,就是语境。

语境分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

上下文语境是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句子。

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涉及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话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

我们平时使用语言总是结合特定的语境来选择词语、理解意思的。

本文主要从鲁迅对语言修改的实例分析中,看看鲁迅是如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调整、选择、加工语言的,从而也可以看出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作用。

一、鲁迅对作品语言的修改:语言的应用像符合语境要求鲁迅先生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作品的语言,他那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创作实践中。

学习、研究鲁迅先生对他作品原稿和改稿的大量改笔,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修改并不是单纯地增、删、改、换字、词、句,而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活动,它往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不但观点要鲜明,语言要通顺,而且还要符合语境的要求。

语言大师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的修改中有许多佳例。

如:(1)原稿:“谁吃的母亲?世上有人吃人的事情吗?我们吃你的母亲?好!”他凸出眼珠,好像要化为枪弹,打了过去的样子。

“那里!……这……那里!……这……”青年发抖了。

(《鲁迅手稿全集》)定稿:……“那里!……这……那里!……这……”青年发急了。

(《鲁迅全集》第六卷,《写于深夜里》第504页)(2)原稿:上至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纷纷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

(《鲁迅手稿全集》)定稿:上至王后,下至弄臣,也都恍然大悟,仓皇散开,急得手足无措,各自转了四五个圈子。

(《鲁迅全集》第二卷,《铸剑》第433页)(3)原稿:他迎头就看见中央的方桌中间放着肥皂的葵绿色的小小的长方包,包中央的金印子在灯光下明晃晃的发闪,周围还有细小的花纹。

(《く鲁迅全集〉校读记》)定稿:他一进门,迎头就看见中央的方桌中间放着肥皂的葵绿色的小小的长方包,包中央的金印子在灯光下明晃晃的发闪,周围还有细小的花纹。

导与练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周周清

导与练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周周清

导与练八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周周清1、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汗涔涔cén 伺候sì虐待nuèB、怜悯lián弥补mí谛听dì(正确答案)C、沉吟yíng惊愕è固执zhíD、仆人pú烦躁zhào 雪茄jiā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或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跫(qióng)音春帷(帷幕)窗扉(门)B、炫(xuàn)耀慰藉(jiè)归(回家)人C、威仪(外貌仪表)相融(róng)向(对着)晚(正确答案)D、红硕(大)霹雳(lì)虹霓(ní)3、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毗邻/脾气绮丽/倚仗着陆/着凉B、肋骨/勒索蒿草/枯槁血性/血库C、分娩/缅怀喟叹/称谓思量/量力D、估计/窟窿礁石/樵夫划算/划分(正确答案)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慰藉(jiè)硕士(shuò)B、攀援(ài)痴情(zhī)(正确答案)C、脑髓(suǐ)城隅(yú)D、跬步(kuǐ)告诫(jiè)5、3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

B.2021年5月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

C.此次神舟十二号发射和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正确答案) D.由于《汉字规范表》即将出炉,使乱取名、取怪名的情况得到遏制。

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樯橹qiáng酹lèi 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正确答案)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创伤chuāng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樯橹qiáng酹lèi 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正确答案)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C、针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别chā创伤chuāng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8、1学习老舍写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会由衷敬佩母亲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的品性,也会为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感动不已。

深度教学理论下的语文U型学习课堂——《渐》课例分析

深度教学理论下的语文U型学习课堂——《渐》课例分析

ANLI PINGXI 案例评析-082-2019年第17期(总第165期)摘 要:深度教学的学习理论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它能够使人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反思,然后再有所创新地做出决定。

即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的过程。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渐》这一课的深度教学实践通过U型教学的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最终回归生活,探讨如何实现“大人格”“大人生”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深度教学理论;U型学习;语文课堂中图分类号:G420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082-03一、还原与下沉人的习惯性思维是由固有的架构产生的。

一个人如果保持习惯性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思考和改变。

通过观察,你开始去看外边真正发生什么了,了解你的利益相关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学会观察,开放思维,才可以看到新的东西,才能改变。

深度教学理论指出:学生首先要将书本知识还原,还原为“儿童有效率的习惯”,还原为“经验”,还原的过程即知识的“下沉”过程。

“下沉”环节是对知识进行表征化、表象化和具象化的过程。

“下沉”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背景和现象,另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起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关联性,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

大多“去情境”教学的局限性就在于去掉了知识的具象化、表征化过程。

还原与下沉的第一个环节是学情分析与目标定位。

中学语文的教学都有着整体的设计与安排。

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每一周的教学,每一学期的学习,每一学年的课程共同构成中学语文教育这个和谐的整体。

现代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整个中学散文教学来说,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已经实现了从文字过渡到文学,学生逐步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高一年级是理论意识的起点,现代散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进一步形成对散文的理性认识,领会作者更为细腻深刻的情感变化。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的教参说明也体现了高一语文教学的这一目标:“本册的教学,旨在对学生的‘感情和价值观’进行引导、诱发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