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物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3、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4、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

5、时间测量仪器:秒表(停表)。

6、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7、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8、体积测量仪器:量筒。

9、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

10、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1、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识要点:1.国际单位制(SI):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单位: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4.分度值: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6.科学测量要点:(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2)正确操作与读数(3)科学处理数据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3)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4)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6)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度数(7)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边上(8)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9.量筒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对准液面的凹部(不包括水银)10.测量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答案:可先用小绳测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答案: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曲线的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单位:牛顿(N)是力的单位,1牛顿等于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获得1米/秒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5. 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7.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8. 重力的应用:重力对物体的运动和形状有重要影响,如自由落体运动、斜面滑动等。

二、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5.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定律在解决物体的运动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

2.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3. 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非均匀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4. 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界面时,光线会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5.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6. 光的色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光线被分散成不同的颜色。

7. 光的应用:光的传播和性质在光学仪器、光纤通信、光学显微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物质世界更加直观、理性地认识。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八班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八班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电路一、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5.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6.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7.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

(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

(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二、电流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00毫安=100000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八班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光的电磁1.光的电磁说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跟光波的一些相似性(都是横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指出,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后经赫兹实验证实;而且还从实验上证实电磁波也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其规律都跟光波的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组成。

2.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压强等于垂直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除以该单位面积。

3. 浮力和浮力条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能够浮起来的条件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4. 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挤掉的流体的重量。

5. 动能和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6. 功和功率:物体受力沿力的方向做运动时,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与所花时间的比值。

7. 运动和力:力是引起物体保持静止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单位是牛顿。

8.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力都要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与之相互作用,且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

11. 轻重和液压: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拉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液力是液体受到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高度、重力加速度、受力点深度相关。

1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守恒。

13. 热和温度: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的量度。

14. 热传递: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传递热能,传热是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运动带走热能,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热能。

15. 热量和能量转化:热量是热能的转移形式,能量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重量、质量、密度、压强、功、功率、速度等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动和力: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力的作用和大小、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等;
3.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势能、动能和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4.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机械效率的计算等;
5. 压强和浮力: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浮力的产生机制、浮力的大小和计算、浮力的应用;
6. 电路基础知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等;
7. 阻碍和利用声音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障碍物对声音传播的阻碍、利用声音传输信息等;
8.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的成像、色散和折射等;
9.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与保护、节能减排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换算关系: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

3.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读数时还要注意开始刻度是否从零刻度开始,如果不是,记得减去前面的长度。

4.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的来源: 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测量错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能够避免的。

误差≠错误5.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秒表秒表:先读小表盘分钟数,再读大表盘秒数(小表盘指针不过半格,大表盘指针读小数,小表盘指针过半格,大表盘指针读大数)。

结果=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时间的物理量符号是t ,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6.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为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相对静止:两物体以同样速度、同一方向前进(即:同速同向)。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等。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是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