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最新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教案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1。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数据的代表-精选教学文档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数据的代表-精选教学文档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数据的代表第八章数据的代表总课时:4课时备课时间:第十五周上课时间:第十六周第4课时: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学难点:按键顺序教学准备:同种规格的计算器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5分钟,学生遇到困难,亟待解决) 内容:展示引例: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北京 1692.2 上海 3075.6 天津 1254.5 河北 584.4山西 420.5 内蒙古 596.2 辽宁 875.4 吉林 705.5黑龙江 746.8 江苏 1354.2 浙江 1891.1 安徽 520.6福建 972.2 江西 575.1 山东 831.9 河南 426.3湖北 582.2 湖南 685.7 广东 1065.5 广西 554.6海南 699.3 重庆 523.2 四川 538.4 贵州 316.4云南 411.6 西藏 254.4 陕西 441.0 甘肃 328.4青海 337.8 宁夏 458.1 新疆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交流)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北师大版】2019年春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北师大版】2019年春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8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8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第1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82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能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相应的数据。

难点:1.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分析。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先思考,再分小组讨论,指名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我们今天就在以前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更加复杂的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二、学习新课1.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什么运动?有同学喜欢打篮球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最上面的情境图)师:这是一名同学的投球图。

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打篮球的时候喜欢单手投球还是双手投球?你们觉得用哪种方式投球可以投得更远?(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来确定哪种投球方式可以投得更远呢?如何验证呢?(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用统计的方法。

(1)结合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师:这是已经收集好的第一个活动小组七名同学用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数据。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中的表格)师:大家觉得用什么样的表示方式可以更好地将数据表示出来?(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派代表汇报: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大小,我们应该用条形统计图。

师:很好,那么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呢?(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可以制成两个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分析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学习内容及前后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有: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图,会画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

学生已学过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

以后要学习扇形统计图及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

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3、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进行交流。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每一格代表的意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会画折线统计图。

难点:学生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分析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教材进行解析和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单元内容概述第八单元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数字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将研究如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以及如何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3.变换问题:学生将研究如何通过加减法运算实现数字的变换,培养他们的加减法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理解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数字的变换,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1.情境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动力。

2.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动画等,直观地展示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3.互动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排:1.第一课时:复数字的加法运算,引入数字的减法运算。

2.第二课时:巩固数字的减法运算,引入两位数的大小比较。

3.第三课时:继续练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引入数字的变换问题。

4.第四课时:巩固数字的变换问题,并进行综合练。

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掌握情况,我们将进行以下评估与反馈形式:1.课堂练:通过课堂上的各类练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个别测试:对学生进行个别测试,了解他们在数字的加减法运算、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和数字的变换问题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精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精编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单元教学设计与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单元教学设计与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教学设计学科分析 (数学分析)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主要研究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我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比如降雨概率,体育彩票的概率就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它为人们认识客观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描述确定性现象的数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定性思维,二统计与概率为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有效而非常实用的思维方式:统计思维(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

由于统计与概率在人类社会非常重要,所以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列为小学数学必学的内容之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课标分析在第二学段中,《标准(实验稿)》与《标准(2011年版)》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设置中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从内容上看将《标准(实验稿)》中的8条具体目标修改为《标准(2011年版)》中的6条具体目标,在本学段的课程内容中删除了“中位数、众数”和“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一些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内容,同时在表述和要求上做了调整。

二是从内容主题变化比较,《标准(2011年版)》删减了实验稿中的具体目标6和具体目标8,其他目标相互对应,次序上没有大的变化,整体容量减少。

其目的是在强调在收集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数据重要性;两个版本在具体目标1中的用词没变化。

目标2中《标准(2011年版)》更为具体清晰: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操作和实施性更强。

在本学段学生学习的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条”所代表的数量及差异‘扇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及其差异;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