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材分析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4篇课文。
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
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
一个“爱”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
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
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段落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四、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
在教学中切入重点,贯通全文;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感悟体验,注重朗读。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23《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它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24《孙中山破陋习》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理念:
充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条理的讲故事.
课时安排: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教时
24孙中山破陋习 2教时
练习8 3教时。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基本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基本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档旨在对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基本认识》进行分析。
该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教材概述该单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分数的引入:介绍了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形展示了分数的含义。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练,教授了学生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整数和真分数。
3. 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的方法和技巧。
4. 分数的简化和扩大:教授了简化分数和扩大分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了如何进行简化和扩大操作。
5. 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教材特点该单元的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清晰易懂:教材内容简洁明了,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更易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多样化的练:教材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练题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循序渐进: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浅入深地逐步引入分数的概念和运算,使学生能够逐步接受和掌握知识。
4. 知识串联:教材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的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分数的整体理解能力。
教学建议针对该教材的教学,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深入浅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分数概念的引入和讲解,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确保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准确。
2. 注重训练: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教师应设计一些练题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分数的运算能力。
3. 综合应用: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增强学生对分数的应用能力。
4. 知识拓展:对于研究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扩展知识,如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等,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对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基本认识》单元教材的简要分析和教学建议。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定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故事文学和诗歌两部分内容。
其中,故事文学包括《蓝衣人》、《小圣诞树》和《大碗会》等篇目;诗歌部分则包括《山下清泉》、《人参说》和《婆罗门教徒》等诗歌作品。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其语言品味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故事文学和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故事文学和诗歌的阅读技巧;•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意境等要素。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持续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文学和诗歌的基本内涵;•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特点;•运用阅读策略解读文学作品。
2. 教学难点•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运用批评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在教学开始之初,教师应对故事文学和诗歌作品的基本情节进行概述,引导学生建立整体的认知框架,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 分层阅读教师可以将故事文学和诗歌作品分段进行阅读,每段阅读后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把握。
3. 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小组合作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让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观点,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故事文学和诗歌两个不同类型的文本,通过多样性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认知空间和思维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和思维方式,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2.本单元重点:(1)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经典童话故事,充满奇思妙想,非常有趣。
展示了人物的美好形象。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介绍了宝葫芦的故事,非常有趣、想象奇特。
《巨人的花园》介绍了巨人和孩子的故事,说明了只有学会分享,才能得到快乐、幸福的道理。
《海的女儿》描写了小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小人鱼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2)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课后题有“根据已有内容创编宝葫芦的故事。
”作《故事新编》重新编一个故事,可以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可以是《狐假虎威》《井底之蛙》《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内容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26巨人的花园本文介绍了巨人花园的美丽景色,介绍了花园的多次变化。
重点理解巨人花园变化的原因。
22教学要点介绍了XXX和宝葫芦的故事。
重点是了解宝葫芦的故事,学会创编故事。
课时教学建议1.默读课文,说说XXX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2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1.朗诵课文,找出巨人花园风景美丽的句子,了解巨人花园变化的原因。
2.画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说说他让巨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7海的女儿本文介绍了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并舍弃保存的机会,摒弃损伤王子,捐躯自己的故事。
重点感受打动自己的语句。
作了解如何创编故事,如何设想故事的结局和故事情节。
重点是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
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材料组织讨论、交流。
互相提建议后修改。
语文园地交流童话充满想象的特点,重点是学会用这种方法说话或作文。
部编(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司马光》《掌声》《灰雀》和《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感受人物的仁爱之情,学会理解课文的意思。
2.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安排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的练习。
《掌声》中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英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灰雀》安排了练习“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术台就是阵地》的重点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八单元单元内容分析一:1.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我们都来讲笑话”为主题的内容。
“习作”安排了“漫画的启示”为主题内容。
“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栏目,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2)指导学生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单元内容分析二: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单元内容分析三: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能帮人摆脱困境;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本单元课文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来组合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是一组反映中外民间文化的课文,有动人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有含义深刻的寓言《掩耳盗铃》、《守株待兔》、有感人的童话剧《快乐王子》,有优秀的神话《牛郎织女》。
优秀的民间文学,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
如《重阳节的传说》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赞扬了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打开民间文学的大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在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遨游。
课文就是优秀的范例,因此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阅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感受劳动人民善良、勤劳、勇敢的美德,憎恶坏人自私、贪婪、懒惰的恶行。
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扩大学生阅读范围,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同时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民间故事,既广泛学习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机智勇敢的品质,同时为写美丽的民间传说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八)包括五个栏目:“语海畅游”安排了认识儿化韵和学习关联语,目的是增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淀,引导学生会读儿化韵和使用关联词语把句子的意思说得更明确;“积少成多”栏目安排了读读背背唐代诗人林杰写的《乞巧》和一组歇后语,旨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积累语言;“阅读平台”安排了短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目的是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了解人类创造文字之前是如何帮助记忆和传递信息的。
“能说会道”安排的话题是“美丽的民间传说”,“笔下生辉”要求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民间传说写下来,意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能够认识汉字24个,会写11个。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检查反馈,再引导学生总结辨析容易读错,写错的汉字的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凡事都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能寄希望于意外的收获;感受快乐王子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受苦受难地穷人地伟大精神;感受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4、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
能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引导学生先在大致范围估算。
1、口算
2、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1)
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3、解决实际问题(2)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 522-438=84 三个月
438+438=876 960-876=84 三个月
4、小结
5、练习
(四)全课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关练习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960-438=522 522-438=84 三个月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计算正确
(2)全班交流
2、完成第2小题的练习
(1)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解决问题。
3、完成第3题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题4的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1)第1小题,周三、周四里程表上时间相同是因为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2)引导学生认识求小军的爸爸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时,要计算出相邻两天的里程差。
(3)交流时,引导学生认识两种解答方法。
A、用题2求出的每天里程数相加
B、周日与周一的表中数相减
(四)全课总结
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连减
850-256-288 850-(256+288)
= 594-288 = 850-544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
教 学 流 程
个人补充完善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2、计算
80-25-17 75-(17+13)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1)出示P77页运白菜图
(2)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3、引导学生用连加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
点
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灵活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完成连加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完成P75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2、指导学生完成P75练习题2
(三)巩固练习
125+483+207 36+257+175
全班齐练,二人板演,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四)全课总结
个人补充完善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连加(一)
125+483+207 36+257+175
教学反思
教学课时
第 2 课时连加(二)
教学内容
P75~76
教学目标
1、巩固连及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2、鼓励算法多样化。
课时安 排
7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 课时连加(一)
教学内容
P74
教学目标
1、探索连加的方法,并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2、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连加的方法,并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口算卡。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1、口算
2、计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P74表格,引导学生观察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你能从表格中获取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列出算式,引导估算。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4、独立练习(完成“试一试”练习题)
第四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
加与减(二)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重难点
分 析
1、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1)第1小题可能用下面两种估算方法,尽管得数有所差别,但都应视为正确做法。
(2)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计出结果说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练习题3
4、完成练习题4
5、完成练习题5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个人补充完善
作业布置
随堂练习的习题
= 306(棵) =306(棵)
教学反思
教学课时
第4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P79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计数器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7、训练运算技能时,注意习量不要太大,速度上也不要提过高要求。
教学策略
教 材
分 析
1、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加法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加和减法中的连续退位减。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 法
学 法
分 析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学生板演
教学反思
教学课时
第3课时连减
教学内容
P77~78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运用连减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
点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850-256-288 850-(256+288)
= 594-288 = 850-544
= 306(棵) =306(棵)
引导小结: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计算时要注意进位问题和退位问题
板书:连减
4、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P77页“试一试”
(2)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8页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