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理工学院2011-2012物理化学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2012川大工物理化学试题A卷期末试题及解析

一.是非题。
正确用O ,错误用x.1. 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相同。
2. 再简单低共熔系统的相图中,三相点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3. 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m 可以由m Λ对c 1/2作图外推至02/1→c 得到。
4. 在有液体接界电势的浓差电池中,当电池对外放电时,在液体接界处,离子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5. 只有在比表面积很大时才能明显的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6. 过饱和蒸汽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为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表面吉布斯函数。
7.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二.选择题2.物质A 与B 可形成低恒沸混合物E 。
已知纯A 的沸点小于B 的沸点。
若将任意比得A+B 混合物在一个精馏塔中精馏,在塔釜(精馏塔低)的馏出物是 A. 纯A; B. 纯B; C. 低恒沸混合物; D. 纯A 或纯B4. 在86.0kPa 压力下用水蒸气蒸馏甲苯,已知在此压力下该系统的共沸点为800C, 800C 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47.3kPa.欲蒸出100g 甲苯,需消耗水蒸气多少克. M=92g/mol 。
A. 32.7B. 47.3C.23.9D.1005. 组分A 和B 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化合物:AB(s),AB2(s)和AB4(s),则此A-B 系统的低共熔点最多有几个 A. 2B. 3C.4D.66.用9650C 的电量,可以从CuSO4溶液中沉淀出-----gCu 。
(M/(Cu)=64g/mol)。
A.64B. 3.2C. 1.6D. 12.8.7.同一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分别经如下两过程:(1)可逆放电2F 和(II )以一定的电压放电2F ,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 对环境作的电功w 相同。
B.两个过程的m r G ∆都等于-ZFE 。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 都相同D. 电池反应的m r H ∆相同。
《物理化学》-学年学期考试卷标准答案(王关民)

《物理化学》-学年学期考试卷答案(王关民)————————————————————————————————作者:————————————————————————————————日期:2-0-成都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 第二学期《物理化学》(第二套)考试试卷大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答案一、选择题(1×11分=11分)( A )1、某液体在恒温恒压下蒸发为蒸气,过程的△H :A .>0 B. =0 C. <0 D. 无法确定( B )2、在绝热密闭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系统终态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此过程的△U :A .>0 B. =0 C. <0 D. 无法确定(B )3、同一温度与相同压力下,同一气体物质的.Cp m 与.Cr m 之间的关系为:A ..p m C <.v m C B. .p m C >.v m C C. .p m C =.v m C D. 难以比较(A )4、理想气体在可逆绝热膨胀过程中:A .熵不变 B. 热力能增加 C. 熵增大 D. 温度不变( D )5、恒温恒压下,由两种纯液体混合形成理想溶液时,A .0mix V ∆< B. 0mix H ∆< C. 0mix S ∆< D. 0mix G ∆<( A )6、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0V U T ∂=∂ B. ()0T U V ∂=∂ C. ()0T H P ∂=∂ D. ()0T UP∂=∂ ( D )7、由水(1)与乙醇(2)组成的二组分溶液,下列各偏导数中不是乙醇化学势的有:︵ ︶得 分-1-A .1,,2()S P n H n ∂∂ B. 1,,2()T P n G n ∂∂ C. 1,,2()T V n A n ∂∂ D. 1,,2()T P n U n ∂∂ ( A )8、在某一温度下,由纯A 与纯B 形成理想态混合物。
2011-2012物理化学试卷A及答案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11 至2012 学年第2学期)物理化学试题A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Q A →B →C = a (J)、W A →B →C = b (J)、Q C→A = c (J) ,那么 W A→C等于多少( )A. a – b + cB. – (a + b + c)C. a + b – cD. a + b+ c2. 3mol 冰在273.15K ,101325Pa 下,可逆相变成水,已知冰的熔化焓fus m H θ∆=6024J/mol ,则过程的∆S 应为( )A. 66.16 J /KB. 0C. -66.16 J /KD.3.69J /K 3. 当以5 mol H 2气与4 mol Cl 2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HCl 气。
若以下式为基本单元,则反应进度ξ应是( )H 2(g) + Cl 2(g) ----> 2HCl(g)A. 1molB. 2molC. 4molD. 5mol 4.下列哪个是化学势( )A.()j n ,p ,T i n U/∂∂B.()j n ,p ,T i n H/∂∂C.()j n ,p ,T i n A/∂∂D.()j n ,p ,T i n G/∂∂5. 已知反应 2NH 3= N 2+ 3H 2 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 ,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 2+(3/2) H 2=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 4B.0.5C.2D.16. 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
此方程使用时,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 )系专业 级 班 学号 姓名 密 封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A. 大于临界温度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 ;D. 小于沸点温度 。
7. 在温度为T 时,A(l) 与B(l) 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30.0kPa 和35.0kPa ,A 与B 完全互溶且可形成最高恒沸混合物,则此二元液系常压下的T ~x 相图为 ( )8.科尔劳乌施定律(1)m m A c ∞Λ=Λ-适用于 ( ) A.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 C.无限稀释溶液 D.强电解质稀溶液9. 298K 时,下列两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Fe 3+ + 3e -→ Fe E θ(Fe 3+/Fe)= -0.036V Fe 2+ + 2e -→ Fe E θ(Fe 2+/Fe)= -0.439V则反应Fe 3+ + e -→ Fe 2+ 的E θ(Pt/Fe 3+, Fe 2+)等于 ( )A.0.184VB.0.352VC. -0.184VD.0.770V 10. 在25℃,0.002mol·kg -1的CaCl 2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γ±)1,0.02mol·kg -1CaSO 4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2,那么 ( )A. (γ±)1 < (γ±)2B. (γ±)1 > (γ±)2C. (γ±)1 = (γ±)2D. 无法比较大小11.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0.08 mol ·dm -3·min -1,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0.2mol·dm -3,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A. 1.25minB. 2.50minC. 8.66minD. 62.5min12. 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 ,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 ,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系专业 级 班 学号 姓名 密 封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A . 等于h B . 大于h C . 小于h D . 无法确定 。
2011-2012-1分析化学A卷 审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11 至2012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B (Ⅰ卷 ) 命题教师:适用班级:考试(考查) :考试 共 6 页注意事项:1、 满分100分。
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用Na 2CO 3作为基准物标定HCl 时,若Na 2CO 3部分吸水,则标出的HCl 浓度 (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确定 D. 无影响2、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 ) A.[H +]=0.0300 B.pH=10.42 C. 4.0×106 D. Mn%=19.96%3、用EDTA 滴定金属离子时若没有使用缓冲溶液,溶液的pH 将( )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与金属离子价态有关4、下列一元弱酸或弱碱(C=0.10mol/L )中,能被直接准确滴定的是( ) A. HCN (K a =6.2×10-10) B. NH 4Cl (K b,NH 3=1.8×10-5) C. HAc (K a =1.8×10-5) D. HCOONa (K a,HCOOH =1.8×10-4)5、用含有少量Cu 2+的蒸馏水配制EDTA 标准溶液,在pH = 5.0时,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TA 标准溶液的浓度,然后用上述EDTA 标准溶液于pH = 10.0滴定试样中Ca 2+,测定结果将( ) 。
(已知:lg K CuY = 18.8,lg K ZnY = 16.5,lg K CaY = 10.7)A. 偏低B. 偏高C. 基本无影响D. 不确定6、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7、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B. 反应必须完全C. 反应速度要快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8、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A.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C.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9、将1.000 g钢样中的铬氧化成Cr2O72-,加入25.00 mL 0.1000mol/L FeSO4标准溶液,然后用0.0180mol/L KMnO4标准溶液7.00 mL回滴剩余的FeSO4溶液,钢样中铬的质量分数为:(M Cr=52)( )A. 12.87 %B. 3.24 %C. 4.29 %D. 1.62 %10、在pH 6.00的NaF溶液中,已知αAl(F)=103.5,αY(H)=104.7,在此条件下lgK'AlY 为(已知lgK AlY=16.3)()A. 11.6B. 6.8C. 8.1D. 10.311、用K2Cr2O7基准物以置换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常以淀粉液为指示剂,其加入的适宜时间是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若滴定开始时加入则会发生()A. 标定结果偏高B. 标定结果偏低C. 对标定结果无影响D. 指示剂不变色,无法指示滴定终点12、配制I2标准溶液时,必须加入KI,下列哪个论述是正确的()A.防止I-的氧化B.提高I2的氧化能力C.操作方便D.防止I2挥发,增大I2溶解度13、用佛尔哈德法测定卤素时,采用()A.直接法B. 返滴定法C. 间接法D.置换法14、以BaSO 4作为称量形式测定FeS 2时,其换算因数F 的表达式为( ) A.)()(42BaSO M FeS M B. )()(24FeS M BaSO M C. )(2)(42BaSO M FeS M D. )()(242BaSO M FeS M15、对滴定突跃没有影响的常数或变量是 ( ) A.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C Red 或C Ox B. 沉淀滴定法中溶度积常数K spC. 配位滴定法中的'MY KD. 酸碱滴定法中的K a 和C a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按有效数字规则计算:某人用返滴定法测得数据,在计算器上求算:,按有效数字规则处理其结果应为_________。
2011-2012物理化学试卷B及答案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11 至2012 学年第2学期)物理化学试题B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某体系经不可逆循环后,下列答案中不正确的是( )A. Q =0B. △U =0C. △H =0D. △C P =0 2. 当以5 mol H 2气与4 mol Cl 2气混合,最后生成2 mol HCl 气。
若以下式为基本单元, 则反应进度ξ应是( )H 2(g) + Cl 2(g) ----> 2HCl(g)A. 1molB. 2molC. 4molD. 5mol 3.TH S ∆=∆适合于下列过程中的哪一个?( )A. 恒压过程B. 绝热过程C. 恒温过程D.可逆相变过程4. 273 K ,10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水和固态水(即冰)的化学势分别为μ(l) 和μ(s),两者的关系为( )A. μ(l) > μ(s)B. μ(l) = μ(s)C. μ(l) < μ(s)D. 不能确定 5.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 )A. Δmix H =0,Δmix S =0B. Δmix H =0,Δmix G =0C. Δmix V =0,Δmix H =0D. Δmix V =0,Δmix S =0 6. 已知分解反应 NH 2COONH 4(s) = 2NH 3(g) + CO 2(g) 在 30℃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K θ= 0.000655, 则此时 NH 2COONH 4(s) 的分解压力为 ( )A. 16413 PaB. 594000 PaC. 5542 PaD.2928 Pa7. 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 ~T 曲线如图所示,则 ( )A. V m (l) = V m (s) ;B.V m (l)>V m (s) ;C. V m (l)<V m (s) ;D.无法确定 。
系专业 级 班 学号 姓名 密 封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8. 工作于600K 和240K 的两个热源间的可逆热机,其效率大约是 ( )A. 40%B.20%C. 60%D.100%9. 在质量摩尔浓度为b 的MgSO 4中,MgSO 4的活度a 为 ( )A.22(/)b b θγ±B.222(/)b b θγ±C.334(/)b b θγ±D.448(/)b b θγ±10. 298K 时,KNO 3水溶液的浓度由1mol·dm -3增大到2 mol·dm -3,其摩尔电导率Λm 将(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 11. 25℃时,浓度为0.1M KCl 溶液中,K +离子迁移数为t(K +),Cl -离子迁移数为t(Cl -),这时t(K +) + t(Cl -) = 1,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M NaCl ,则t(K +) + t(Cl -)应为 ( )A. 小于1B. 大于1C. 等于1D. 等于1/212. 对反应2 N 2O 5 → 4 NO 2 + O 2而言,当25(N O )d dt-=0.25 mol ·L -1 · s -1时,2(NO )d dt 的数值为( )A. 0.06B. 0.13C. 0.50D. 0.25 13. 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 ,水温升高,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 )A. 等于hB. 大于hC.小于hD. 无法确定14. 水的相图中s 、l 、g 分别表示固、液、气三态,a 、b 、c 、d 是四种不同的状态,则在下列选项中符合没有界面张力、只有一种界面张力、有两种以上界面张力的状态排序是( )A. b 、d 、cB. d 、a 、cC. a 、c 、bD. d 、a 、b15. 一定温度压力下,Δr G m 与Δr G m ө相等的条件是系专业 级 班 学号 姓名 密 封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 反应体系处于平衡B. 反应体系的压力为p өC. 反应可以进行到底D. 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U 0,△H 0 (选填>、<或=)。
2011-2012第一学期大学物理12(A卷)参考答案

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学物理12》试卷( A 卷)评阅标准及考核说明适用年级专业: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 考 试 形 式:( )开卷、(∨ )闭卷一、[三基类] [教师答题时间: 10 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30 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D2、B3、A4、C5、 B6、D7、B8、C9、A 10、A 11、C 12、A二、[三基类] [教师答题时间: 6 分钟]填空题(每空1 分,共 10分)1、相同,不相同;2、2cos B R πα;3、>0;4、3()22p p -或; 5、3.14s ;6、61.210m -´; 7、2(1)n e -; 8、030; 9、变小。
三、[三基类] [教师答题时间: 5分钟]判断题(每题 1分,共15分)1、√ 2 、×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得分 阅卷人得分 阅卷人得分 阅卷人计算题1图计算题2图四、计算题(共45分) 1、(8分)[一般综合型][教师答题时间: 5 分钟] 解:电流分布具有轴对称性,其产生的磁场分布也具有轴对称性,所以可以用安培环路定理来解此题。
作如图所示的半径为r 的三个安培环路。
三个安培环路B 的环流为: (1分)cos 02LLB dl Bdl rB π==⎰⎰① (2分)根据安培环路定理0LB dl I μ=∑⎰得02B dl rB I πμ∙==∑⎰ ② (2分)当1r R < 时,0I =∑,代入②式得 B=0 (1分) 当12R r R << 时,I I =∑,代入②式得02IB rμπ=(1分) 当2R r < 时,0I I I =-=∑,代入②式得 B=0 (1分)2、(9分)[综合型][教师答题时间: 6分钟]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在距坐标原点o 为x 处,取一面积元 1dSl dx = ,载流直导线在该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02iB xμπ=,方向垂直线框进入纸内。
四川理工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 出题教师: 适用班级:注意:事项1、 满分100分。
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试 题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A). T ,p ,V ,Q (B). m ,V m ,C p ,ΔV (C). T ,p ,V ,n (D). T ,p ,U ,W2.H 2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与下列哪一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相等( ) (A). H 20(g) (B). H 20(1) (C). H 20(s) (D).都不是 3.由A 、B 两种液体混合形成理想溶液,则下列对该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V=0,△H=0,△S=0,△G=0 (B).△V>0,△H<0,△S>0,△G<0 (C).△V=0,△H=0,△S>0,△G<0 (D).△V>0,△H<0,△S=0,△G=04.下列两电池反应的标准电动势分别为E1 和E2 ,两个则E 的关系为┈┈┈┈┈┈┈┈┈┈┈┈┈┈┈┈┈┈┈┈┈┈┈┈┈┈( )(1))1a (HC l )P ,g (C l 21)P ,g (H 2122=⇔+θθ (2))P ,g (Cl )P ,g (H )1a (HCl 222θθ+⇔=(A). E2=2E1 (B). E1=-E2 (C). E2=-2E1 (D). E1=E25. 将固体 NH 4HCO 3(s) 放入真空容器中,恒温到 400 K ,NH 4HCO 3 按下式分解并达到平衡: NH 4HCO 3(s) = NH 3(g) + H 2O(g) + CO 2(g) 体系的组分数 C 和自由度数 f 为:┈┈┈┈┈┈┈┈┈┈┈┈┈┈┈┈┈┈┈┈┈┈( ) (A).C = 2, f = 1 (B).C = 2, f = 2 (C). C = 3, f = 2 (D). C = 1, f = 06. 同一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某物质的熵值存在┈┈┈┈┈┈┈┈( ) (A). s l g S S S 〉〉 (B). s l g S S S << (C). s l g S S S == (D). s l g S S S =〉7.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31⨯10-2min -1 ,又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1mol.L -1,则反应的半衰期为┈┈┈┈┈┈┈┈┈┈┈┈┈┈┈┈┈┈┈┈┈┈┈┈┈┈( ) (A). 1.08 min (B). 30 min (C). 15 min (D). 216 min 8、可同时称为偏摩尔量与化学势的偏微商是┈┈┈┈┈┈┈┈┈┈┈( )(A).B C n p S BnU≠⎪⎪⎭⎫ ⎝⎛∂∂,, (B).BC n p T B n H ≠⎪⎪⎭⎫⎝⎛∂∂,, (C).B C n p T Bn G ≠⎪⎪⎭⎫ ⎝⎛∂∂,, (D).BC n V T B n A ≠⎪⎪⎭⎫⎝⎛∂∂,, 9.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dm -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 ,初始浓度为 0.024 mol·dm -3时,半衰期为 600 s ,此反应为:┈┈┈┈┈┈┈┈( ) (A).0 级反应 (B).1.5 级反应 (C). 1 级反应 (D).2 级反应 10.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 在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分解平衡。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与含评分细则

⑶⑷中离子方程式书写以下情况得 0 分:写的不是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离子式表达不正 - - - 确,如 Cl 写成 C 、OH 写成 OH;方程式无等号,无加号;写无关方程式;元素符号、 分子式、离子符号等极不规范。 “=”写成“→”或“⇌” ,添加不必要的条件,配平后不是最简整数比合并扣 1 分; 【阅卷点评】 ①本题满分 14 分, 全省均分 3.52 分, 在主观题中得分率最低, 难度系数 0.25。 属难题。 ②非选择题中的第一道题,较难,门槛较高,对学生心里素质是一个的考验。 27.(15 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 温下 CO 与 Cl2 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与 CO2 进行高温重整制备 CO,已知 CH4、 H2 和 CO 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 、-285.8kJ·mol−1 、-283.0kJ·mol−1, 则生成 1 m3(标准状况)CO 所需热量为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 (4)COCl2 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 =Cl2(g)+ CO(g) ∆H= +108 kJ·mol−1。反应体 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第 10 min 到 14 min 的 COCl2 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
A. C7H16
C. C8H18
D. C8H18O
13. 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W 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 X、 Y、Z 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 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 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 Y 的单质,而 Z 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 W<X<Y<Z B. W、X、Y、Z 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 20 C. W 与 Y 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 由 W 与 X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 W 与 Y 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物理化学B (Ⅰ)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B (Ⅰ) 试作教师: 邹立科
适用班级: 材化、生工、化药09级本科各专业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 DAADC 6、CBDDB 11、ABCBB
二、填空题(10分)
1. 2,1(共2分,每空1分)
2. -276.99(共2分)
3. 热平衡、力平衡、化学平衡、相平衡(共2分,每空0.5分)
4. 75%(共2分)
5. =, =(共2分,每空1分)
三、计算题(60分)
1、(10分)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故∆U = 0,∆H = 0 (2分) 该过程为可逆过程。
W p V nRT V V =-==⎰d ln -21-2×8.314×298ln( 50.0 / 15.0 ) J = -5.97 kJ (2分) Q = -W = 5.97 kJ (1分)
12150ln 28.314ln 20.0215
V S nR J K V -∆==⨯⨯=⋅ (2分) =-29820.02 5.97G T S kJ ∆∆=-⨯=- (2分) 5.97A G kJ ∆=∆=- (1分)
2、(8分)解:(1)p A =*A p x A =245.21 kPa·x A (1分)
p B =*B p x B =47.12 kPa·(1-x A ) (1分)
p A + p B =101.325 kPa (1分)
x A =0.274 x B =0.726 (2分) 663.0325.101274.021.245A *A A =⨯==p x p y (2分)
y B = 0.337 (1分)
3、(12分)解:
(1) )()()(234g S H g NH s HS NH +⇔
起始/ kPa 0 0
平衡/ kPa p e,1 p e,1
298.15K 时,系统平衡总压 p = 2 p e,1 =100KPa (1分) ∴ p e ,,1 = 50 kPa
K 1 = ( p e,1/ p )2 = 0.25 (2分) △rGm = -RTlnK 1 = 3434.6J·mol -1 (2分)
31185.27103434.6274.6..298rHm rGm rSm T J mol K θθ
θ
--∆-∆∆=⨯-== (2分) (2)升温至328K 时,由 ⎪⎪⎭⎫ ⎝⎛-∆-=12
12
11ln T T R rHm K K θθθ=3.148 (2分) 得 K 2 =5,82 (1分) K 2 = ( Pe,2/ P )2 = 5.82 p e,2 = 241.2 kPa (1分) p 总= 2p e,2 =482.4 kPa (1分)
4、(9分)解:675℃时
k t x =-=111ln A 119341100526521031
.min ln ..min -=⨯-- (3分) x A =0.50,
t k x =-=111ln A 126521011050261431.min ln ..min ⨯-=-- (2分) T 1 =(527+273)K=800 K ,k (T 1)=7.78×10-5 min -1,
T 2 =(675+273)K=948 K ,k (T 2)=2.652×10-3 min -1
E RT T T T k T k T a =-212121ln ()() =8314948800948800265210778101135.()ln .min .min J K mol K K K ⋅⋅⨯⨯-⨯⨯⎡⎣⎢⎤⎦⎥----
=150.3×103 J ·mol -1=150.3 kJ ·mol
-1 (4分)
5、(9分)解:
通过1F 电量时,z=1
电极反应: (-)Hg(l) + Br -(aq)→1/2Hg 2Br 2(s) + e - (1分) (+)AgBr(s) + e -→Ag(s) + Br -(aq) (1分) 电池反应: Hg(l)+ AgBr(s)→1/2 Hg 2Br 2(s)+ Ag(s) (1分) 25℃时, 268.04 6.80410E mV V -==⨯ (1分) 211196500 6.80410 6.56r m G zFE J mol kJ mol ---∆=-=-⨯⨯⨯⋅=-⋅ (1分) 310.31210p
E V k T --∂⎛⎫
=⨯⋅ ⎪∂⎝⎭,则 (1分)
311111965000.3121030.108r m p
E S z
F J mol K J mol K T -----∂⎛⎫∆==⨯⨯⨯⋅⋅=⋅⋅ ⎪∂⎝⎭
(1分) 11656629830.1032406.18r m r m r m H G T S J mol J mol --∆=∆+∆=-+⨯⋅=⋅() (1分) `1
,29830.1088.97r m r m Q T S kJ mol -=∆=⨯=⋅ (1分)
6、(12分)
(1)共4分,每空0.5分
(2)两条
EF :()C s l α+(2分)
GH :()l C s β+(2分)
(3)略(共4分:每条冷却曲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