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精品教案】.doc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和烦恼《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在快乐的感知中,培养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能力:通过所呈现的快乐场景,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能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知识: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快乐有很多种,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启蒙时期,其自我认知过程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对快乐的认识,直观感受比较多,而要深刻认识真正的快乐,还需不断接受生活的磨砺。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孩子生活环境更艰苦些,相对城市孩子而言,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释放儿童天性的快乐,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学生经历了生活的磨砺,要协助家庭承担生活的重担。
个别学生能有条件读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艰苦的生活使农村孩子无论待人接物还是给予别人帮助,都更真诚朴实。
因此,他们对快乐与付出的认识会比城市的独生子女体会更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的孩子虽然懂事早,儿童天性的快乐也会很容易释放出来,但是当他们面对困苦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也很容易羡慕和向往城市孩子的富裕生活,从而迷失自己对快乐的认识。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更多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在“感受快乐”与“快乐驿站”中体会快乐的心情。
通过交流,认识劳动与给予的快乐,在不同的快乐比较中找寻自己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通过自己的付出换来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一周心情记录卡》、调查问卷。
学生准备:记录一周内的心情;准备自己快乐时的照片或成果,以及收到的礼物等。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一〕一、活动目的1、这局部内容介绍了学生家庭和学校附近的商业场所,它们分别是菜市场、大型商场、专卖店、超市、文具店、新华书店、小卖部、农村集市、流动售货车和小货郎担,这样既考虑到了城市学生的实际需要,又照顾了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况,是比拟全面的。
学生在对这些商业场所的特点进展认识时,除了知道买什么东西应该去什么地方外,还能理解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商业场所,因此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理解。
2、老师准备教材中的图片。
二、活动设计1、谈话导课、提醒主题:〔1〕老师板书、解释“购物场所”。
先出示课本图片认识,再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购物场所的照片和名称,老师相机板书。
几种常见类型〔可贴学生拍摄的照片〕。
〔2〕衔接:多种多样〔使板书齐全〕照片〔老师可把书中图片制成大图相机贴进去〕2、情况调查:理解购置才能。
老师举出几种商品名称,让学生答复出就近的哪个购物场所能买到。
举例要多样,衣、食、文具等都要有。
三、情境创设、开展活动老师谈话:家有人来做客,需购置以下物品:盐、烟、酒、肉、蔬菜、水果、拖鞋......1、替小明说出到哪里购置,说明理由!〔活动中把要买物品制成卡片,每生一张,假设你就是小明,分别到哪里采购,把名称写在卡片反而,并想好理由〕。
2、学生交流。
3、调查:哪些商品需要到较远的购物场所购置!你建议在你家附近设置哪些商业场所,做个小小设计师,设置你家附近的购物场所!四、模拟拓展生活理论把卡片带回家,看看你写的购物场所中,能否买到这些商品,并写上价格,带回来组成“购物角”。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下册〔二〕主题目的:1、知道六一是世界儿童的节日,体会到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愿意参加各种形式的儿童节活动,并能与同伴分享节日的快乐。
3、能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的生活,并表达对不幸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调查、理解,能体会到自己的亲人和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202X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案一:主题-尊重他人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单元五《我能行》第一部分《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能够形成正确的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2. 能够运用尊重他人的原则,与他人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1. 理解尊重他人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个孩子在争抢一本书。
引导学生讨论这两个孩子的行为是否尊重对方。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尊重他人是重要的?2. 概念讲解(10分钟)- 呈现尊重他人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理解。
- 分别列举一些尊重他人的行为,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3. 小组活动(15分钟)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等。
-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列举出尊重他人的具体行为。
-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4. 游戏(10分钟)- 包装一个道具,将道具传递给下一个人时,每个人必须说出一句尊重他人的话。
- 玩家不能说重复的话,否则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5.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尊重他人的原则。
教案二:主题-友善相处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单元三《友善相处》教学目标:1. 理解友善相处的重要性,并能够形成正确的友善相处的态度和行为。
2. 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1. 理解友善相处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友善相处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两个孩子互相帮助并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引导学生讨论这两个孩子是如何友善相处的。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友善相处是重要的?2. 概念讲解(10分钟)- 呈现友善相处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理解。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木单元主要是关于学生心理品质的学习,由(1)生活中的快乐;(2)拥有好心情;(3)尝尝苦滋味这三个主题构成。
一、教学目标和设计构想随者物质水平的提高,学生容易追求一•种物质生活的满足和安逸,同时,也总是不断地希望用外在事物让自己快乐与兴奋。
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思想,总是希望别人都能满足他们的意愿,而忽视了自己对生活的投入,以及对其实生活、普通生活中快乐的感受与体验。
同时,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他人和外界事物也都有着较强的敏感性。
但是面对自己与外界在互动中所发生的困惑和冲突,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容易被动地、任性地情绪化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
这种被动、消极的生活态度,必然会影响他们健康的、明快的、和畦的生活。
针对上述问题,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
概括地讲,(1)生活中的快乐: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对快乐的感受和认识,学会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感知生活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2)拥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烦恼,学会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一个乐观的人。
(3)尝尝苦滋味: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及挫折等,明确坚强的意志、信念和行为,是克服困难、超越逆境的一个关键,争做一个有毅力的人。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快乐、乐观、毅力这三者也是相互联系和相得益彰的。
二、提示各主题学习要点1. 生活中的快乐本主题旨在说明快乐是什么。
教材中我们将生活中的快乐大概分为了三种形态:感受的快乐、汗水中换来的快乐、给予的快乐。
(1)感受的快乐:可能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个最为基本的生活感受和态度。
很多人不会从普通的生活中感知那种简单而单纯的,甚至可能是瞬间或短暂的快乐。
快乐有时就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和感受,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
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
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
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1 生活中的快乐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教学目标: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快乐一、情景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
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
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多变的情绪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
(小组交流)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活动二:快乐驿站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找寻快乐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
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
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兴。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尊重他人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能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不尊重他人的后果。
举例说明如何尊重他人。
1.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经验。
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示尊重他人的行为。
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短文。
第二章:负责任的公民2.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责任的概念。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讲解责任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不负责任的后果。
举例说明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和经验。
案例分析:学生们分析一些不负责任的例子,并讨论如何改进。
2.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负责任的公民的短文。
第三章:遵守规则3.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讲解规则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举例说明如何遵守规则。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和经验。
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示遵守规则的行为。
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遵守规则的短文。
第四章:公平竞争4.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参与公平竞争的习惯。
讲解公平竞争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不公平竞争的后果。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公平竞争。
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公平竞争的理解和经验。
游戏设计:学生们设计一些公平竞争的游戏,并演示。
4.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公平竞争的短文。
第五章:助人为乐5.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习惯。
5.2 教学内容:讲解帮助他人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不帮助他人的后果。
举例说明如何帮助他人。
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们分享自己对帮助他人的理解和经验。
实践活动: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演示帮助他人的行为。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关爱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2.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讨论关爱他人的意义,分析关爱他人的表现。
2. 分享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3. 设计关爱他人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人,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力量。
3.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分享小组成员的想法和经历。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关爱他人计划,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
作业:1. 设计一个关爱他人的小计划,记录一周内关爱他人的事迹。
第二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分析尊重他人的表现。
2. 分享尊重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尊重他人的快乐。
3. 设计尊重他人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尊重他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尊重他人的力量。
3.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尊重他人,分享小组成员的想法和经历。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尊重他人计划,鼓励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
作业:1. 设计一个尊重他人的小计划,记录一周内尊重他人的事迹。
第三章:负责任的公民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 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勇于面对错误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学会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教学内容:1. 讨论负责任的意义,分析负责任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本文所属专题栏目是【】作者:佚名文章来源:firefly-本文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由小学名师教学网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
更新时间:2011-7-28 8:21:08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1课 (需三个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快乐》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中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成为生活的创造者。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对快乐的感受和认识,学会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感知生活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学情分析: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那些缺少快乐的学生。
这些学生感到缺少快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学生的生活环境本身缺少快乐,或近期家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影响了孩子的心情;二是学生缺少对快乐的感受力,对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令人快乐的事情视而不见。
对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可以借助同学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们找找身边的快乐。
用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和启发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教学目标:1. 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 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以达到不断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
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
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1. 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的事情告诉小伙伴们。
(小组交流)2. 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业都没有心思……)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活动二:快乐驿站1. 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找寻快乐1. 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当我们听到好消息时,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买到满意的东西和小伙伴尽情玩耍时,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到处洋溢着快乐。
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 师给生发“快乐卡片”,大家把自己往日或今天的快乐或家人生活中的快乐写下来且说一说。
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说说你找到的快乐,其他同学有类似的经历吗?(1)妈妈说,这学期期末考试只要每门考了90分以上,暑假就带我去旅游,听后我很高兴。
(2)上次,我数学竞赛得了二等奖,我很高兴。
(3)妈妈生病了,我帮妈妈做家务,妈妈高兴的说我长大了。
……(让学生尽情地说,其他学生可以补充,生生互动)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快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发现,能不能感受到。
3. 快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家庭其乐融融,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情趣、更美好……第二课时汗水换来的快乐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有些快乐则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
活动四:汗水换来的快乐1. 出示教材,分小组选择一幅图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1)农民丰收的喜悦是如何得来的?(在田间风吹日晒,辛勤劳作换来的)(2)中国女排为什么夺冠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她们经过了刻苦的训练,胜利得来不易)(3)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是经过了认真思考得出来的)他们都是经过努力,征服自己,超越自我,达到一个新目标,由此获得的快乐。
2.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则日记,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快乐的一天?(生畅所欲言)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学骑车(在学的过程中我不知摔了多少跤,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终于学会了骑车,实在是太高兴了)(2)学滑冰,……(3)学下象棋,……(4)学剪窗花,……看来,付出努力、汗水后得来的快乐,会使我们感到更兴奋,更回味无穷!第三课时给予的快乐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一种希望……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活动五:给予的快乐1.课前,我让大家完成调查:“你做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吗?如果有,是什么事情?你的感觉怎样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我给邻居王奶奶,提过热水瓶。
(奶奶谢谢我,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能够帮助她。
)(2)在公共汽车上,我给老爷爷让座。
(老爷爷说我是个雷锋似的好少年。
(3)……2.出示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感到快乐?因为他们给了别人快乐,一份快乐给了别人,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了。
3. 让我们读读高尔基写给他儿子的信,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活动六:有感快乐让我们来做个学习总结:用一句话,或一个比喻说说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什么是快乐?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感到快乐。
当我们……的时候,我们感到快乐。
当我们……学生自由发言教材内容:2《拥有好心情》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2课 (需三个课时)教材分析:《拥有好心情》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2课。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中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成为生活的创造者。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烦恼,学会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一个乐观的人。
学情分析:学生在谈到烦恼时,可能会涉及到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也有一些属于学生自身的问题,如做作业感到烦恼,上学烦恼等。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他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感到烦恼。
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分析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形成正确的态度。
教学目标:1. 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尝试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有些烦恼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自己无法回避。
面对这样的烦恼,应该在接受现实的同时,面对现实,并寻求排解的方法。
有些烦恼则是“自寻烦恼”,如果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心理状态就可以缓解情绪,解决困惑。
教学理念: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减少那些人为的烦恼及在有了烦恼的时候如何去面对。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人都有烦心事我们都向往快乐,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
然而“快乐”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感受到快乐却不是那么容易。
活动一:坦言烦恼1. 调查统计(1)结合书中的表格,在班内或向周围的人做测试。
(2)将测试结果做简单统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2. 说说我的烦恼看来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都有自己的烦恼。
你有什么烦恼,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再一起讨论如何解决。
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烦心事无法排遣,并写出来。
3. 鼓励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烦心事。
(1)我的个子长得太慢了,我要是长得像他那么高就好了。
(2)我没有说什么得罪他们的话呀,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了?(3)妈妈一天到晚老是说我,刚刚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批评我老是看电视。
(4)……第二课时走出烦恼过渡: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教材第10页)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情境一:1.课件演示: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讨论:(1)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自己的同学总是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
(2)让学生设想如果李萌向同学解释后,很快化解误会,原谅同学,对自己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会怎样?如果为此而总是闷闷不乐,不理同学,又会怎样?3.交流,评议(说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情境二:(1)课件演示: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3)交流,评议(分析哪些情绪表现是正常的、合理的;哪些情绪表现是不合理的。
)思考:不良的心理表现会给自己、给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李萌总会遇到烦恼?原因是什么?给李萌开个药方。
活动二:诊断烦恼走出烦恼(1)请同学们来当当医生,为李萌开个“药方”。
诊断书李萌想________________,所以她很生气。
药方如果李萌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生气了。
(2)评选最佳药方。
3.给自己的烦恼开一剂良方(1)学生思考并写下来。
(2)交流。
4.总结别烦恼的方法。
A.面对这些烦恼,我们可以克服,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听听他人的建议,写出自我反思。
B.有些烦恼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却无法回避,我们该怎么做?大家一起想办法。
(自我宽慰、倾诉、宣泄、情绪转移(唱歌听音乐等)小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些走出烦恼的方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烦恼少一点,快乐多一点。
第三课时多对生活笑一笑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朝你笑;你对它哭,它也朝你哭。
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感受就不同。
活动三:多对生活笑一笑1.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1)师讲述故事:有两个年轻人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一条腿。
面对灾难,甲青年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时常摔东西来发泄,认为世界那么不公,要和他过不去;而乙青年则很高兴,他说:“还好,我还留住一条腿,我可以用它快乐地走完下半辈子。
”(2)同学们,面对同一种情况,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你喜欢谁呢?谈谈你的看法。
(3)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接受无可改变的现实呢?2.如果你也遇到了挫折,你会怎样去面对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3.结合教材12页“两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想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对同样一种情况,两个人的想法却不一样,哪种想法会使人不快,哪种想法可以使人感到快乐些?4.遇到烦恼的事,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考方式,换个思路想想,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