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路2013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真题——病理学技术 初级(师)相关专业知识 代码:208-2 专家猜题榜纪实

合集下载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3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3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3(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下列不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是(分数:2.00)A.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萎缩B.老年妇女子宫、卵巢萎缩√C.饥饿引起的肌肉萎缩D.骨折引起的相应的肌肉萎缩E.尿路阻塞时尿液潴留于肾盂中引起的肾组织萎缩解析:解析:老年妇女子宫、卵巢萎缩属于生理性萎缩。

2.下述各种细胞中,再生能力最强的是(分数:2.00)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C.软骨细胞D.神经胶质细胞√E.骨骼肌细胞解析:解析:神经胶质细胞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具有活跃的增生、吞噬功能。

3.关于创伤一期愈合增生和瘢痕形成正确的是(分数:2.00)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解析:解析:一期愈合无感染,但因有少量的组织破坏和出血,可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

表皮再生在24~48小时内便可将伤口覆盖,肉芽组织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很快将伤口填满,5~6天胶原纤维形成(此时可拆线),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条线状瘢痕。

4.心血管内膜受损时,促进血栓形成的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内皮下胶原B.组织因子C.纤维连接蛋白D.凝血酶E.大量幼稚血小板√解析:解析:心血管内膜受损时,内皮下胶原暴露,促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化。

而纤维连接蛋白有助于血液细胞和纤维蛋白原黏着在暴露的血管壁上,凝血酶和组织因子也参与这一过程。

大量幼稚血小板在血液高凝状态下出现。

5.随血流的异物堵塞管腔的现象称为(分数:2.00)A.血栓形成B.栓子C.栓塞√D.梗死E.血栓解析:6.下述关于梗死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双重血供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D.有效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解析:解析:大量失血、严重贫血、休克和心力衰竭时,血氧饱和度降低,在对缺氧耐受性低的心、脑组织,一小支血管的部分栓塞就可以出现梗死。

病理学技术(初级(士)106)基础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病理学技术(初级(士)106)基础知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理学技术(初级(士)106)基础知识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题干:在病理学技术中,下列哪项操作用于固定细胞和组织的切片?A、脱水B、透明C、固定D、封片答案:C解析:固定是病理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步骤,用于稳定细胞和组织的结构,防止其腐败和自溶。

通常使用10%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

2、题干:在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中,染色步骤的目的是什么?A、提高切片的透明度B、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便于观察C、去除切片中的杂质D、消毒切片答案:B解析:病理切片的染色步骤是为了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便于病理医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3、题干:在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是用于固定组织的?A. 压片B. 热固定C. 染色D. 包埋答案:B解析:在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固定组织是防止组织在处理过程中发生自溶和形态变化的关键步骤。

热固定是一种常用的固定方法,通过高温处理使组织蛋白质变性,从而固定细胞结构。

压片是用于制片过程中的压平组织切片,染色是用于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包埋则是将切片固定在适当的介质中以便于切片和保存。

因此,正确答案是B. 热固定。

4、题干:以下哪种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A.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B. 罗氏染色(PAS染色)C. 姜-尼染色(Giemsa染色)D. 瑞氏染色(Wright染色)答案:C解析:姜-尼染色(Giemsa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染色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细胞的核结构和核异型性。

这种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胞核着色鲜明,核仁和核仁组织区清晰可见,从而有助于识别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常规染色。

罗氏染色(PAS染色)主要用于检测糖原和糖蛋白。

瑞氏染色(Wright染色)主要用于血液细胞的染色。

病理学技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及详解

病理学技术(师)考试(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及详解
链。
9.预防脊髓灰质炎进行人工自动免疫的对象主要是( )。 A. 青壮年 B. 野外工作青 C. 5岁以内的婴幼儿 D. 林区工人 E. 未患过该病者 【答案】: C 【解析】: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
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性损
害,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部分患者可发生迟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 小儿,故俗称“小儿麻痹 症”。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脊髓灰质炎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10.狂犬病病毒具有( )。 A. 嗜血细胞性 B. 嗜网织红细胞性 C. 嗜神经细胞性 D. 嗜淋巴细胞性 E. 嗜肌纤维细胞性 【答案】: C 【解析】:
核酸杂交原理是核酸变性和复性理论。即双链的核酸分子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双链解开,而在条件
恢复后又可依碱基配对规
律形成双边结构。分子结构基础是双链碱基互补。
29.测定100克生物样品中氮含量是2克。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大约为( )。 A. 1% B. 2% C. 6.25% D. 12.5% E. 20% 【答案】: D 【解析】: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16%。因此,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即100除以 16),其折算系数为6.25。该
先天性寄生虫感染是由于孕妇血液中寄生虫经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形成胎儿先天性寄生虫感染。比如
先天性弓形虫感染。
3.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 吸附、组装、脱壳、生物合成、穿入、成熟及释放 C. 组装、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 结合、穿入、脱壳、复制、吸附、组装及释放 E. 脱壳、复制、特异性结合、穿入、组装及释放 【答案】: A 【解析】:

医学初级职称《病理学技术(师)》考点试题(附答案)

医学初级职称《病理学技术(师)》考点试题(附答案)

医学初级职称《病理学技术(师)》考点试题及答案1、最能反映雌激素水平的是A.底层细胞B.中层细胞C.表层细胞D.纤毛柱状细胞E.子宫内膜细胞[答案]C[解析]表层细胞位于上皮表层,可分为3个亚型,包括角化前细胞、不全角化细胞、完全角化细胞。

月经周期中阴道上皮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表层角化前和角化细胞所占比率上的变化,故此层最能反映雌激素水平。

2、晚期肿瘤伴坏死、继发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特点为A.暂时性增高B.持续性增高C.暂时性减低D.持续性减低E.基本没有变化[答案]B[解析]晚期肿瘤伴坏死、继发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特点为持续性增高。

3、下列对酮体检测描述不正确的是A.标本应新鲜B.试验中阴性和阳性对照是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C.陈旧性尿会出现假阳性D.室温保存,丙酮易丢失E.冷藏保存后的标本应恢复至室温后再检测[答案]C[解析]丙酮易挥发,乙酰乙酸亦不稳定,应采用新鲜标本,陈旧性尿会出现假阴性。

4、取静脉血20μl加至0.3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入计数盘,计数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数为400个,则应报告白细胞计数结果为A.5.0*109/LB.6.0*109/LC.10*109/LD.20*109/LE.400*109/L[答案]D[解析](400/4)*10*20*106=20*109/L。

5、脑脊液标本采集后,进行细胞计数应在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40分钟E.1小时内[答案]E[解析]脑脊液标本采集后,应在1小时内进行细胞计数。

标本放置过久,细胞可能因变性、凝集成团或被破坏,从而影响计数结果。

6、枸橼酸盐抗凝的原理主要是A.阻止血小板的聚集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C.去除纤维蛋白原D.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E.去除血浆中球蛋白[答案]D[解析]枸橼酸盐主要为枸橼酸三钠,凝血试验时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7、以下对于制作标准血涂片叙述错误的是A.薄厚适宜B.头体尾明显C.细胞分布要均匀D.血膜边缘要整齐E.血膜长度占载玻片长度的3/4左右[答案]E[解析]一张良好的血片,薄厚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血膜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在距载玻片另一端2cm处结束涂抹为宜。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专业知识-试卷4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专业知识-试卷4

【E】不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 本题思路:5%醋酸可抑制细菌和酶活性可防自溶, 穿透力强,但缺点是组织膨胀明显,尤其对于胶原纤 维和纤维蛋白,所以一般很少单独使用。 12.用 B-5 固定的组织,在染色前应该进行的处理是 【score:2 分】
【A】脱钙处理 【B】脱汞处理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水化处理 【D】酸化处理 【E】脱脂处理 本题思路: 13.PFG 固定液多用于 【score:2 分】 【A】脂肪染色研究 【B】免疫电镜研究,因适用于多种肽类抗原的固 定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用于病毒包涵体的研究 【D】多用于含血量较多的标本 【E】对尼氏体的研究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专业知识-试卷 4 (总分:58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24,score:48 分) 1.尸检检验材料属于 【score:2 分】
【A】交流类资料 【B】常规类资料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科研类资料 【D】文书类资料 【E】教学类资料 本题思路:病理档案资料分为常规类资料、交流类资 料、科研类资料、教学类资料、文书类资料、音像类 资料和仪器试剂档案。尸检检验材料属于常规类资 料,故正确答案是 B。 2.住院患者查询病理学检查资料的期限是 【score:2 分】 【A】送检后 5 年 【B】送检后 10 年 【C】送检后 20 年 【D】送检后 25 年
【E】水可以影响细胞的着色,因此在浸蜡和包埋 前必须进行脱水 本题思路: 15.下面的组织脱水剂是乙醇的良好替代品的是 【score:2 分】
【A】丙酮 【B】异丙醇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环己酮
【D】正丁醇 【E】叔丁醇 本题思路: 16.下面的脱水剂适合用于植物标本制备的是 【score:2 分】 【A】正丁醇和叔丁醇 【B】环己酮 【C】异丙醇 【D】还氧己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松脂醇 本题思路: 17.对组织处理过程中,对二甲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二甲苯是常用的常规透明剂 【B】用二甲苯进行组织透明时组织变硬变脆 【E】也常用于切片染色后的透明 本题思路: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2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2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是(分数:2.00)A.化生B.机化C.分化D.再生√E.增生解析:2.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是由于(分数:2.00)A.炎症细胞灶性集聚B.新生的毛细血管呈团块状C.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状√D.巨噬细胞的灶性集聚E.纤维母细胞形成过多解析:解析:肉芽组织的镜下可见大量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

因此,肉眼看上去,肉芽组织呈颗粒状。

3.某器官或局部组织内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血量增多,称为(分数:2.00)A.动脉性充血B.静脉性充血√C.侧支性充血D.减压后充血E.炎性充血解析:4.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分数:2.00)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纤维蛋白E.单核细胞解析:5.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是(分数:2.00)A.动脉系统栓塞B.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C.肺水肿和心力衰竭√D.肾梗死E.脑栓塞解析:解析:脂肪栓塞主要影响肺和神经系统,后果取决于脂滴的大小和量的多少及全身受累的程度,若进入肺内脂滴量增多,广泛阻塞肺微血管,会引起肺功能不全的表现,严重者伴有肺水肿、出血或肺不张,甚至心力衰竭,引起死亡;脂肪栓塞脑时,可引起点状出血或梗死,甚至脑水肿。

6.下列不属于病理性出血的是(分数:2.00)A.溃疡引起的大呕血B.肺结核并发咳血C.宫外孕引起的出血D.月经期引起的子宫内膜出血√E.维生素C减少引起的牙龈出血解析:7.炎症时最早出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分数:2.00)A.血管壁通透性增加B.小静脉扩张,血流变慢C.细动脉短暂收缩√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E.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解析:8.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为(分数:2.00)A.化脓性炎√B.浆液性炎C.假膜性炎D.卡他性炎E.变态反应性炎解析:9.肿瘤间质的主要成分是(分数:2.00)A.纤维结缔组织B.血管C.淋巴管D.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E.血管和淋巴管解析:10.恶性肿瘤向邻近器官侵犯的主要方式为(分数:2.00)A.直接蔓延√B.淋巴管播散C.血管播散D.种植播散E.接触播散解析:11.下列不属于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是(分数:2.00)A.肠腺瘤B.皮肤乳头状瘤C.乳腺瘤D.甲状腺腺瘤E.乳腺纤维腺瘤√解析:解析:乳腺纤维腺瘤是纤维组织及腺上皮共同起源的良性肿瘤,非单纯的上皮来源。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理学技术(初级(师)208)相关专业知识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理学技术(初级(师)208)相关专业知识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病理学技术(初级(师)208)相关专业知识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病理学技术中,用于固定组织切片的主要化学试剂是:A、甲醛溶液B、酒精C、苯酚D、氯仿答案:A解析:在病理学技术中,甲醛溶液是常用的固定剂,用于固定组织切片,以便于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2、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中,以下哪项操作不是制片流程的步骤?A、取材B、固定C、脱钙D、脱水答案:C解析:在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中,制片流程通常包括取材、固定、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等步骤。

脱钙并不是制片流程的步骤,脱钙主要是针对某些特殊组织(如骨组织)的预处理,以去除组织中的钙质。

3、题干:在病理学切片染色过程中,下列哪种染色剂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核的染色质?A、苏木精B、伊红C、甲基绿D、结晶紫答案:A解析:苏木精是常用的核染色剂,可以特异性地将细胞核染色质染成蓝色,便于观察细胞核的结构和形态。

4、题干:在病理学切片中,下列哪种组织结构的异常通常与炎症反应有关?A、纤维母细胞增生B、淋巴细胞浸润C、血管内皮细胞增生D、成纤维细胞增生答案:B解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淋巴细胞浸润是常见的病理变化之一。

淋巴细胞可以参与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和损伤的组织细胞。

其他选项中的组织结构异常可能与损伤修复或肿瘤形成有关。

5、题干:在病理切片染色中,用于增强细胞核质对比度的染色方法是什么?A. 苏木精染色B. 碘化钾染色C. 酒精染色D. 氯化钴染色答案:A解析:苏木精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核染色方法,它能够使细胞核呈现蓝色,增强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6、题干:在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 切片厚度应保持在2-5微米B. 切片应平行于载玻片C. 切片应避免出现皱褶D. 切片固定后应立即进行染色答案:D解析:切片固定后不应立即进行染色,因为固定剂可能影响染色的效果。

病理学初级技师考试真题

病理学初级技师考试真题

病理学初级技师考试真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
下列哪项不是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 疾病的原因
B. 疾病的发病机制
C. 疾病的临床表现
D. 疾病的形态结构变化
下列哪种细胞不是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
A. 核大深染
B. 核仁明显
C. 核分裂象增多
D. 细胞核与细胞质比例减小
下列哪种病变属于可逆性损伤?
A. 细胞水肿
B. 脂肪变性
C. 纤维素样坏死
D. 玻璃样变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是:
A. 胶原纤维
B. 泡沫细胞
C. 弹力纤维
D. 淋巴细胞
肝硬化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A. 肝细胞脂肪变性
B. 肝细胞水样变性
C. 肝细胞坏死
D. 肝细胞假小叶形成
二、判断题(每题2分,正确写“A”,错误写“B”)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
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
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简述炎症的局部表现。

简述肿瘤的异型性表现。

四、论述题(每题15分)
论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其并发症。

论述癌症的病理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