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第十四版)1
2024版国际贸易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教案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及并购活动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 包括研发联盟、生产联盟、营销联盟等多种形式。
跨国公司并购活动
是指跨国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获取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以扩大企业 规模、增强竞争力和进入新市场。并购活动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等 多种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
06
体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类型及影响
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缔结条约或协议,在区域内逐步消 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类型
根据成员国间经济联合的紧密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 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等类型。
风险防范及欺诈识别技巧
风险防范措施
欺诈识别技巧
包括了解交易对方资信情 况、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 签订完备的合同等。
介绍常见的国际贸易欺诈 手段及其识别方法,如虚 假单据、假冒公司、钓鱼 网站等。
应对欺诈的措施
国际贸易保险
一旦发现欺诈行为,应采 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应 对,如报警、联系律师等。
介绍国际贸易保险的种类 及其作用,如货物运输保 险、出口信用保险等。
按照经营性质和业务范围,跨国公司 可分为制造型、服务型、资源开发型 和金融型等多种类型。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动机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条件。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包括市场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 略资产寻求型等。
2024国际贸易课件完全版

国际贸易课件完全版目录•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流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当代国际贸易热点问题探讨•总结与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预测01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定义与特点国际贸易定义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
国际贸易特点具有跨国性、复杂性、风险性、竞争激烈等特点;同时,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多种因素影响。
以丝绸之路为代表,主要通过陆路进行,交易商品以奢侈品和特产为主。
古代国际贸易近现代国际贸易当代国际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要交易对象,贸易规模逐渐扩大,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呈现全球化、自由化、区域化等趋势,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比重逐渐增加。
030201国际贸易发展历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利用各自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合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加强国家间经济联系国际贸易促进了商品、技术、资金、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和联系。
推动全球化进程国际贸易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推动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国际贸易重要作用02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概念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更低的生产成本,从而具有绝对优势。
形成原因绝对优势的形成主要源于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应用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互利共赢。
概念01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虽然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或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从而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论

•
•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
• 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新古典模型为表达形式的要素禀赋理论在 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1951年,里昂惕夫首次运用投 入产出方法对H—O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发现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最 丰富的国家,其出口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而进口替代部门则是资本密 集型的,这就与H—O理论预测的贸易模式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 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为此,激发了大量学者为解决 这一国际贸易难题而展开研究。如60年代林德(S.B.Linder)、波斯纳 (M.V.Posner)、胡佛鲍尔(G.C.Hufbauer)、弗农(R.Vernon)等 人从动力学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理论,但要素禀赋 理论并未受到真正的挑战。直到70年代末,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才真正 出现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P.R.Krugman)和赫尔普曼 (E.Help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新贸易理论” (New Trade Theory)。新贸易理论认为,除要素禀赋差异外,规模经 济亦是国际贸易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和贸易利益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正如克鲁格 曼所指出的那样,即使在没有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情况下,规 模经济也能引导各国开展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新贸易理论引入规模经济 的假设,打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设,使得 关于贸易理论研究的重心由国家间的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方面, 研究更为深入。但是,由于不完全竞争理论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分析模 式,所以新贸易理论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模式。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
• 关于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李嘉图强调的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重要性,认为各 国之间只要相对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一致,就存在比较利益和相互贸易的动机。 如果两国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严格介于两国相对成本比率之间,那么 每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使每个国家的所有家庭通过贸易而生活得更 好。其后的一些学者,如穆勒(l)、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艾奇 沃思(F.Y.Edgeworth)等,集中研究了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在20世纪两次世 界大战间隔时期,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出现了重大进展。 1919年,赫克歇尔(E.F.Heckscher)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一文中,首先论述了各 国要素禀赋构成与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贸易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提 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的观点。其后,他的学生俄林 (Bertil Ohlin)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中,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 因而后来人们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简称H—O理论)。 1936年,哈伯勒(G.Haberler)在《国际贸易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中,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 原理,在贸易理论的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除哈伯勒外,勒纳 (A.P.Lerner)、里昂惕夫(W.Leontief)、米德(J.E.Meade)、萨缪尔逊 (P.A.Samuelson)等人将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 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可以说,这一标 准化的贸易模型,就是新古典学派一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14.3.3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
它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组成本专业的理论框架,同时又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涉外业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
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学习训练,本专业学生能够胜任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外贸管理和英语交际能力,能在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等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国贸人才。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报关实务、西方经济学和国际商法、经济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单证制作和外贸综合业务流程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外贸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我国的经济方针、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3、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并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4、具备从事进出口业务和金融机构中有关国际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5、掌握熟练的办公自动化及国际贸易业务常用专业软件操作能力;6、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7、能够适应国际化、现代化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具备查阅文献、处理和组织资料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的能力。
四、基本修业年限四年五、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六、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等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1409120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Lesson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实践环节
开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学期:7
总学时:4周
总学分:4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进行进出口业务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进出口业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交易准备(2天)
国际市场调研,进出口商品经营方案,建立业务关系
第二章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5天)
交易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
第三章出口合同履行 ( 5天)
出口合同履行程序,备货,催证、审证、改证,装运出口,制单结汇
第四章进口合同履行 (5天)
进口合同履行程序,申请开立信用证,租船订舱与投保,审单付汇,报关、提货
第五章业务善后 (3天)
出口收汇核销与出口退税,索赔、理赔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无
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
前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报关与商品检验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
无
九、考核方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文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文献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热门选择。
这一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一专业的知识,阅读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文献是非常重要的。
1. 《国际经济学导论》《国际经济学导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必读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应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国际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一本较为专业的文献,主要介绍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和政策。
该书涵盖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模型,包括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进一步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
该书全面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制度和国际金融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汇率、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等内容。
此外,本书还涉及到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合作等实际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国际金融体系的途径。
4. 《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是一本专注于国际市场营销领域的文献。
该书详细介绍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学习国际市场开拓、市场定位和市场策略等知识。
本书还涵盖了跨文化营销、国际品牌管理和国际市场终端销售等实际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在国际市场中成功经营的指导。
5.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是一本涵盖国际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文献。
该书主要介绍了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gjmj

《国际贸易》课程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可以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它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识,具备结合相关知识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II 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国际贸易发展简史[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历程、不同阶段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主要内容]1.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2.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考核要求]熟悉和掌握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关系。
重点掌握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
第2章国际贸易理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贸易思想和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贸易现象和解决贸易政策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考核要求]熟悉和掌握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绝对优势理论、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的含义、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和技术差距理论。
重点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确定国际间商品的交换比率的相关理论。
[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理论2. 贸易条件3. 相互需求原理[考核要求]了解国际市场价格与国际价值的关系,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掌握贸易条件和相互需求原理。
第4章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基础知识和对外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贸易现象和解决贸易政策中的实际问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阅读的相关书籍汇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阅读的相关书籍汇总一、经济学经典著作第1部《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第2部《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第9部《资本论》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第12部《纯粹经济学要义》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第14部《经济学原理》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第16部《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第17部《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第23部《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第26部《经济成长的阶段》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第27部《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第28部《资本上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第29部《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费雪(美国)《利息理论》布坎南(美国)《同意的计算》重点阅读打“√”的经济学十部经典著作及简介:1、亚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Index of the >1 Better off Terms of Trade =1 no change <1 Worse off
Chapter 1
Dependence Degree of Trade
Conception
X M D 100% GDP
China
World
Thinking :which condition is better for a country,big or small?
Chapter 1
Terms of trade
Terms of trade is the ratio of a country’s export price (Px) to its import price (Pm). Px TOT = Pm
•The rate at which goods are exchanged •The amount of good A given up for good B in trade.
Tangible Trade(Merchandise Trade ) Intangible Trade( Commercial Services Trade)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Export & Import Transit Trade
Chapter 1
Classify
Chapter 1
Conception
International Trad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orld) Foreign trade(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ingle country) Export and Import Trading Partner
Chapter 1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 Top Surplus Countries
Country Netherlands Australia Brazil Belgium Hong Kong Trade Balance (in billions of dollars) +12.5 +7.4 +6.3 +5.5 +4.8
Exports are goods and services sold to
foreign buyers.
Exports were just under $700 billion in 2000. Exports account for about 11% of total output.
Chapter 1
Chapter 1
Changes in terms of trade
An improvement (or deterioration) in the terms of trade reflects an increase (decrease) in the per-unit gain from trade.
Chapter 1
Export and Import
Imports are goods and services purchased
from foreign sources.
The U.S. imports over $1 trillion worth of goods and services. Total imports represent 12% of total GDP.
Measurement
Welfare Effec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TO)
Chapter 1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IT
Conception Measurement
Volume&Value Trade Balance Terms of Trade Dependence Degree of Trade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1
What is IT About
Its role in the systematization of Economics What does IT study?
The gain from trade The pattern of trade Policy choice: Balance between free trade and protectionism
The framework of the IT
Its role in the systematization of 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Chapter 1
EC
Macroeconomics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ic Crisis
Mutual benefit
Protectionism Liberalism
War-after
Chapter 1
The Framework of IT
Classical Trade Models
Theory IT Policy Neoclassical Trade Models Modern Trade Models
Chapter 1
Information Sites
/moftec_cn/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Compiled and analyzed by the WTO's economists and statisticians, the figures provide comprehensive, comparable and up-todate statistics on trade in merchandise and commercial services for an assessment of world trade flows by country, region and main product groups or service categories.
Imports and exports are seldom equal.
The trade balanc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ports and imports.
X=Export M=Import Favorable balance (Surplus)——X-M>0 Trade surplus — the amount by which the value of exports exceeds the value of imports in a given time period.
Trade Balance of China
Billion Dollar
Chapter 1
Export Import Deficit or Surplus
Chapter 1
Trade Balances of US
The U.S. typically has merchandise deficit, a services surplus, and an overall trade deficit.
27 29 31 41 44 47 57
73 20 30 40 50 60 70 80 EXPORTS (percentage of GDP)
90
100
Chapter 1
External Trade Performance in China (1978-2002)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Chapter 1
China’s Dependence Degree of Trade
Export Import Dependence Dependence
Trade Dependence
Chapter 1
Classify of IT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character
Chapter 1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 Top Deficit Countries
Country Japan China Germany Canada Mexico Trade Balance (in billions of dollars) –55.7 –49.7 –18.6 –16.6 –14.5
Chapter 1
The pattern of trade
Cloth IT Machine Toy Tech Soybean Tulip Oil
Chapter 1
Policy choice
Era
15-17c 18c 19c30s
Reason
Accumulate Expanse
Choice
Protectionism Liberalism
Chapter 1
Balance of trade(X-M)
Unfavorable balance (Deficit)——X-M<0 Trade deficit — the amount by which the value of imports exceeds the value of exports in a given time period Any imbalance in trade in the world must be offset by reverse balances elsewhere in the world. State(China &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