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8课《将进酒》word教案

合集下载

《劝学》(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劝学》(导学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第18课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内容分析,理清作者论述逻辑。

3.重点分析,理解本文论证方法。

【重点难点】1.把握内容,理清作者论述逻辑。

(重点)2.重点分析,理解本文论证方法。

(难点)【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荀子:战国思想家、文学家。

名________,时人又尊称为________,因荀、孙音近,故又称“________”。

赵国人。

齐湣王晚年与齐襄王期间,两度游学稷下,齐惠王时被奉为最富声望的学者,三次担任祭酒,韩非、李斯等皆为其弟子。

后被谗,去齐至楚,楚相春申君曾两次任他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荀子罢官,遂居家著书数万言,死后葬兰陵。

政治上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又主张霸力,法后王,又与孟子异。

重视民心向背,宣称“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荀子·正论》)。

哲学上主唯物主义观点,提出“天行有常”(《荀子·天论》)的命题;主张“性恶论”。

文学上,荀子为迄今所知作赋第一人。

2.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中()绳輮()槁暴()参()省()须臾()跬()步锲()镂()刻骐()骥()螯()(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②()原义指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更深;后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③()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

比喻能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四、整体感知1.找出下列句子之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类活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将进酒》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将进酒》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情感变化
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
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答案 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 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 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李白之愁
愁:借酒消愁,释放豪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44)
4、二次漫游入道:出世与反抗(44岁—55岁)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忧愤出京。五月,至洛阳,与杜甫相 会,又遇高适,三人结下深厚友谊。分手后,李白在山东临淄正式加 入道士籍,以解脱政治失意后的苦闷。
天宝十载秋,有幽州之行,知禄山有作乱之心,便三入长安,欲 向朝廷反映真象。然无计可施,乃离开长安。
➢ 比喻:借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 想象、夸张:空间范畴的想象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时间范畴
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事 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
李白之欢
欢:朋友相聚,及时行乐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将进酒》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将进酒》word教案

将敬酒教学目标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教学难点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3.观看视频请先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中央十套-科教频道“子午书简”节目《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二、文题解析《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三、解读全诗(一)整体感知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

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师: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

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2.背景了解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语文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拼音、笔画、部首等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知识: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阅读理解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如拼音、笔画、部首等。

2. 讲解词语的分类、用法和搭配。

3. 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4.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汉字基本知识、词语用法和搭配、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2. 完成课后阅读理解练习。

第二章:现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加深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文学常识的学习。

3.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如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如何分析作者观点等。

2. 讲解文学常识,如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等。

3. 进行现代文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文学常识。

2. 完成课后现代文阅读练习。

第三章:古诗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古代文学常识的学习。

3. 古诗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古诗文阅读技巧和古代文学常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电子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电子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电子版教案标题: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电子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教学提供电子版教案,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该教案将涵盖该模块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多种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要求。

2.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案。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教学内容与活动:1. 单元一:课文阅读与理解- 活动1: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 活动2: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和关键信息。

- 活动3:组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难点和亮点。

- 活动4: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和评估,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单元二:写作技巧与实践- 活动1:介绍写作技巧,如写作结构、语言表达等。

- 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如写作短文、作文等。

- 活动3:互相交流和评价写作作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

- 活动4:进行写作能力评估,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3. 单元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活动1:引导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和词汇积累。

- 活动2:组织语言运用练习,如填空、改错等。

- 活动3: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 活动4:进行语言能力评估,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测验评估:定期进行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指导和建议: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古文译文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古文译文

《将进酒》参考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呼唤下人统统拿去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琵琶行(并序)》参考译文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外调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要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1.2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课文阅读: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写作训练:针对不同文种和题目,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教学,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2.2 教学安排每节课安排一定的课堂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每节课安排一定的写作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文知识,解析课文内容。

实践法: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动手实践。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素材。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质量和书写规范等。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作业反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指导。

考试成绩反馈:分析考试成绩,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教材:选用适合中职学生的语文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

阅读材料:选取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文章,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二、走近作者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请你采用快速阅读方法,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回答: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回答)四、品读课文(一)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他的美好心灵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1)找出文中描写流浪老人外形和生活情形的关键语句(2)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来对流浪老人进行描写?突出了流浪老人形象的什么特点?(3)作者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2.欣赏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本部分写了两件有关流浪老人的事情,是哪两件?(2)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4)写“我”第一次买老人奖券的事重在写流浪老人的动作,写老人为“我”扣扣子的事又重在写什么呢?(5)“我”的感受是什么?这对表现流浪老人有何作用?(二)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1.“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3.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三)结合课文第三部分,理解文章主旨1.如何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2.文章以“好雪片片”为题,又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收束全文,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四)小结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五、拓展讨论结合本课和自身的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地对待他人?三、卖白菜莫言一、导入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1.完成课后练习一2.全班齐读,划分段落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结局(第27—31自然段):母亲为我的过错流下了眼泪3.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4.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三、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一)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1.请第一组同学来读第1段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解析: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②这段描写刻画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解析:苦着脸、心事重重、时而揭开、掀动、时而拉开、扒拉——犹豫不决叹息、瞥一眼、锁定、端详、终于下了决心似的——无可奈何③小说极力描写母亲下决心卖白菜时的心理变化,有何作用?解析:表现母亲家庭的极度贫困、窘迫,衬托母亲的坚强2.为什么我会为母亲卖白菜的决定而哭?解析:①因为那三棵白菜原是准备留着过年包饺子的,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家庭,这是一个小孩子最大的盼望;②还因为这些白菜是我和母亲亲手种植、侍弄的,我对这些白菜有着深厚的感情3.“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解析:表现我对白菜的珍惜之情(二)阅读小说发展部分并思考:1.请第二组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①母亲对我的打骂和我的哭泣表现了什么?解析:表现了这几棵白菜在我、在母亲甚至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家里唯一可以变卖的东西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的贫困②哪些词语表现了白菜在母亲心目中的分量?解析:颠着小脚、小心翼翼、十分匆忙、抱2.请第三组的同学齐读第11自然段①这段文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老太太形象?非常挑剔②小说为何要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有什么作用呢?解析:写这个挑剔的老太太,一是衬托了母亲的善良;二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激起我对老太太的“恶感”,为下文我故意多算一毛钱埋下伏笔3.第四组的同学齐读第25自然段“一张张地数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解析:表现了极度贫困中的人们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三)阅读结尾部分并思考1.母亲为什么流泪?从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解析:母亲是因为儿子多要了买主的钱,非常羞愧,所以流下了眼泪这里可以折射出母亲诚信的高贵品质2.母亲“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里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解析:责备、失望、伤心、痛心、期待3.我为什么终生难忘母亲的眼泪?解析:坚强的母亲因为我不诚信的行为而第一次流了泪,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始终坚持奉行诚信4.开头的第6自然段,那时的母亲面对困境,一筹莫展,却为什么不流泪?解析:这体现了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无论如何贫困,她都能挺过去四、拓展思考1.在那个极端贫困的年代,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做人要诚信,不能贪别人的一分一毛多么难能可贵,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的诚信?2.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名言有哪些?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法】巴尔扎克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英】哈伯特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目标:1. 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案全
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3.观看视频
请先看视频《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注意片中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全面阐述。

中央十套-科教频道“子午书简”节目《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
mms:///ziwushujian/2005/10/ziwushujian_56_20051025_2.wm v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三、解读全诗
(一)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

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师: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

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
师: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

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3.再听范读,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范读,注意随时人感情的起伏变化,声调或高昂或低沉,语调或快或慢,学生作思考品味状。


请学生答自己听后的体会。

结合课后练习一正音。

方法:利用课本注释及相关资料开展。

可以个人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共同探讨。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归纳要点)
4.赏析诗歌
师: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

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

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

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

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板书——悲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

诗人渐趋狂放。

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板书——欢、狂放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的不平。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

“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

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板书——愤激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板书——狂放
(二)朗读指导
1.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分组进行,找一个朗读好的在全班展示。

提示: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如何处理。

2.具体指导。

方法:学生自由诵读,听范读、教师分句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结合。

提示: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

“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

“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

“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

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现在咱们已经基本上理清了诗文的感情线索,下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感情,再一次齐读课文。

让我们心与李白共鸣、思与李白共舞、身与李白同醉吧!
(师生共读李白的《将进酒》,声调或从容亲切或豪气十足或酣畅淋漓或狂放不羁)
四、亮点赏析
1.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有什么启发。

2.请学生举出李白的其他酒诗。

(最好利用课件展示实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呤》)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五、探究
布置分组探究活动。

(课件展示竞赛规则)
1.把全班分成两大方阵——第一方阵“太白”,第二方阵“青莲”,两大方阵间展开李白诗作抢背赏析赛。

2.背诵范围:凡含数字的诗或与酒有关的诗,均可抢背。

短诗全背,八句以上的背几句。

赏析要求是一句话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