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固然是有的,但他的职责与作者完全不同,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知性的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者研究的材料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包含大量的非理性因素,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便与绘画史家和音乐世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与社会学家和解剖学家没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性的批评“创造性的批评”通常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复述,充其量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翻译成另一件,一般来说都要比原件低劣一些。

三、对艺术的探讨将自然科学运用的那些方法移用到文学研究上。

1、移用的方法(1)效仿一般科学的客观性、无我性和确定性诸优点。

(2)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的前因和起源,即“起因研究法”。

(3)把某些科学上通用的定量方法,如统计学、图表、坐标图等,引进文学研究的领域。

(4)用生物学的概念讨论文学的进化问题。

2、评价单纯的移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方法仅就十分有限的文学研究范围或者某些特殊的文学研究手段而言,有时是有价值的。

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的差异1、历史上不同学者的探讨(1)早在1883年,狄尔泰就以“解释”和“理解”这两种认识范畴的对比来说明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不同。

狄尔泰认为,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历史学家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

(2)1884年,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也对历史学必然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观点加以抨击。

他认为自然科学家旨在建立普遍的法则,而历史学家则试图领会独一无二、无法重演的事实。

(3)后来、李凯尔特又对这观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稍加修正和补充,他不太注重概括和个性化的探讨两种方法的分野,而是更多地关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别。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摘要:科学语言主要是一种规范性,具有社会共同性的语言形态,服务于现实的目的;艺术语言是审美,创造美的语言形态,具有理想的美学效果,其形式是服务于表情功能和美学功能的产物。

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语言形态。

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一、艺术语言组合的变异性和科学语言组合的规范性。

就汉字本身而言,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都是存在的。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

科学语言也称普通语言或常规语言或规范语言。

“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

在具体的运用中,艺术语言对科学语言的偏离最集中地表现在言语组合搭配的变异性上。

变异和规范是相对而言的。

所谓规范的言语搭配,从广义上讲,就是符合语法规则,语义规则和语用规则的约定分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习惯性搭配。

变异的言语组合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言语的组合在形式上偏离语法的规定性,在语义上打破组合关系的约定俗成性,在语用上符合题旨情境的需要,具有特殊修辞效果的言语现象,在语言运用中,艺术语言地变异组合和普通语言的规范搭配互为变体,它们出现在不同的语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是平行互补、不可互相替代的。

变异组合有下列类型:1、语链脱节,超越言语线排列之限。

一般的语言结构呈线性排列,语言结构中各部分之间有紧密的关联。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发话人有意识地中断语意,从语言形式上看,词语之间不能组合,有脱节现象,而实际意义藕断丝连,蕴含着巨大的信息。

2、词性突变,超越词类归属之限。

发话人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依赖于特定的语境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作为另一种词性使用,在词性改变的同时该词也增加了新义。

3、词义裂变,超越组合,聚合之限。

变异组合中的词义裂变导致约定俗成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解体,而在富于新义的组合中,形成了新的聚合关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信息。

4、突破词语习用范围,超越语体之限,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

在言语交际中,由于交际对象、内容、目的和环境等的不同,在运用语言材料上,必然形成不同特点。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

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力量,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是通过分析、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而艺术则是通过创造和表达来反映主观情感和审美体验。

尽管科学和艺术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关系。

首先,科学与艺术都追求真理和美。

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的真理,通过实证和实验来验证理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而艺术则追求主观的美感,通过创作和表达来展现作者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追求。

尽管真理和美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科学和艺术在不同层面上都致力于揭示和展现事物的真实和美丽。

其次,科学和艺术都需要创新和创造。

科学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通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寻找新的研究途径和思路。

而艺术则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来展现独特的审美观点和风格,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开辟新的艺术领域。

科学和艺术的创新都需要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实践,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此外,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观察和思考。

科学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来推断和验证理论,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而艺术则通过观察和感受来获取灵感,通过思考和反思来展示作品的深意。

观察和思考是科学和艺术的基础,它们都需要细致地观察、深入思考,才能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此外,科学和艺术在一些领域中相互交织。

科学的发展需要艺术的辅助,比如科学家们通过艺术形象来展示复杂的科学概念,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艺术作品中也常常融入科学元素,比如一些艺术作品可以利用科学原理来创造特殊的视觉效果,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

科学和艺术的交织使得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科学和艺术之间也存在一些分野。

科学强调客观和理性,注重验证和实证。

而艺术则更注重主观和情感,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表达。

科学和艺术在方法和目标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仍然是相互补充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综上所述,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西方文论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答案

西方文论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分析题答案

1.贺拉斯:古罗马早期文艺理论家《诗艺》文学语言——合式原则观:人物形象塑造——类型说观:作家要有判断力观。

在题材方面喜选旧题材。

2.布瓦洛:法国古典主义代表:《讽刺诗集》,《书简集》,《诗的艺术》三一律观:主张人物性格的定型化和类型化:重视喜剧真实性。

3.华兹华斯:英国消极浪漫主义代表《抒情歌谣集序言》,诗歌题材原田园生活,语言应该日常口语,写诗要特注重想象和幻想。

4.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代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重文献《克伦威尔》。

体现文理思想:(1)原始诗,代《创世纪》“淳朴”(2)古代诗,代《荷马史诗》“单纯”(3)戏剧“真实”5.福柯:法国重要思想家,《疯癫与文明》、《事物的秩序—人文科学的考古》、《规戒与惩罚—监狱的诞生》、《性史》考古学和乐谱学的哲学观;话语权力观。

6.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学理论家、《诗学》;模仿说;悲剧论;净化说;过失说。

7.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探讨绘画与诗歌区别诗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包孕性倾刻;诗用人工符号,绘画用自然符号。

8.康德: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与批判》。

判断力—规定判断力和反思判断力。

游戏说。

9.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代表《词语的复活》《学术错误态》陌生化观10.(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悲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进行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怖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1.(布瓦洛)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论学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的古典主义戏剧创作法则。

强调戏剧创作要严格遵守一天之内、一个地点、一条线索的所谓规律。

三一律反映了法国君主专制时期一切服从理性,一切要有法规的政治需要,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审美要求。

12.(雨果)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即崇高与滑稽,优美与丑怪的对立统一。

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第一, 所谓 “ 艺术语言 ” 就是艺术化的语言 , 叫变异 , 也 语 言 ,它是对常规语言 的超脱 和违 背。常见的如词与词 的组 合 和搭 配不合语法 、句子不完整 、辞面意义 不合情理 、词语 运 用不合习惯等 。如果从我们一贯 的语法教 学来 看 ,它是无 法 划分 句子成分 的 ,是悖理、病句 、用词不 当、句 子不 完整 。 而普通语言则符合我们平 常所讲 的语法 规范 ,有 固定 的主谓 宾定状补 ,遵循定法 。如 “ 畔里 漫上来一群羊 ,羊群里站 河 着云云 。 贾平 凹 《 ”( 古堡 》 漫”本来是用以形容水的姿态 , )“ 在此处用来说羊群 ,本来 是不合常规语 法的 ,但一个 “ ” 漫 字绝对 比用 “ ”更 能显 示出羊群那种悠 闲 自在 的神态 ,给 走 人 以联想和想象 的空间 。 又如 “ 悲伤 , 水汽般漂浮在半空 中, 沾湿 了我 的衣裳 。 悲伤是可感不可触的 , ” 是一种抽象 的情感 , 这里却说是 沾湿了衣裳 ,也不符合常理和普通语 言的规范 , 但这种本体 和喻体的远离 ,打破 了原来在本 喻体类属 较近的 事 物中寻求 相似点的常规 ,这种看似错位 的写法 ,带来的效
面桃花相映红” ,或者说 “ 那等在季节里 的容颜 ,如莲花 的开 落” ,其中漾开的情致 ,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品味。另外 ,在 写一个人发愁时 ,普通语言就说 “ 他正在发愁” 但艺术语 言 , 写 “ ”却生动得 多 ,最经典如李后主的 “ 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 ”易安 的 “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 许多愁 ” ,把无形的愁赋予形象 眭,流不尽 ,载不动 ,可见愁 的无边无 际。又如 “ 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边丝雨细如 酒 无 愁” ,愁可化作泪水 ,雨丝如愁 ,愁 如雨 丝 ,更加贴近诗人 内

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作者:杨志喆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1期[摘要] 艺术语言是相对于科学语言而言的,科学语言以理性、重表述、稳定、遵循“定法”为特征,而艺术语言则是以感性、活跃、重审美、遵循“活法”为区别特征的。

本文从两者的特征入手,进而揭示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 艺术语言;科学语言;范畴;本质区别一、引言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科学语言以理性、稳定、重表述、遵循“定法”为特征,而艺术语言则是以感性、活跃、重审美、遵循“活法”为区分特征。

我们只有区分了两者的这些特征,才能够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更为准确、客观的使用科学语言,同时也可以更优美、更夸张的使用艺术语言。

二、对艺术语言的认识与界定我们知道,语言本身就是艺术形象的组成部分,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艺术语言?如何界定和认识艺术语言,那么我们下面具体阐释。

1、对艺术语言的界定骆小所先生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中的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

它具有美的韵味”。

“艺术语言”就是指变异化的语言,以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来显示自己的特点,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偏离,不以语法规范为据,追求的是更高的社会规范,以“立象以尽意”来反映客观生活,描写发话主体的情和意。

[1]艺术语言从艺术形式看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

它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内、能指和所指、情和理距离。

它表面上是悖理、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但它深层却有特殊的含义。

它往往不以语法为据,而追求更高的社会规范,表达难以言说之义。

2、艺术语言的特征1.非直观性和间接性艺术语言是抽象的,感性的,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并且告诉了我们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表达方式。

论科学与艺术

论科学与艺术

论科学与艺术摘要: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创造世界,表达人类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

它们在语言工具、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在追求创造性和终极目的方面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即为了人的发展、完善以及不断进步。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艺术之间相互渗透、借鉴和综合的趋势愈发明显,逐渐成为促进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推动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

关键词:科学;艺术;人类发展1 科学与艺术的含义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源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形成真理,同时科学又通过技术来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的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因此主要是对于科学精神或科学观念而言的。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艺术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伟大创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它们之间既存在着明显差异,也存在着同一性和一致性。

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兄妹”,从产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是后来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科学和艺术被划分成两个门类。

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未被隔断,相反,它们在保持着各自独特性的同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相互促进并得到共同发展,它们都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显得更为紧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借鉴和综合的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成为促进人类的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2 科学与艺术的起源科学与艺术在远古时代即呈现出朦胧混沌、巫术迷信的特点。

有关艺术的起源表明,“原始社会的原始巫术礼仪,是最早区别于生产活动的一种社会性的必要活动,它包含了后代所有政治的、科学的、道德的、艺术的内容,是以一种图腾或原始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论科学与艺术读后感

论科学与艺术读后感

论科学与艺术读后感
《论科学与艺术》是一本关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关系的书籍,作者通过对科学和
艺术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讨,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科学和艺术进行了定义和区分。

科学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
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而艺术则是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来反映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形式。

虽然二者在方法和目的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书中也探讨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

虽然科学和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
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表达。

科学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实验来揭示自然规律,而艺术则通过感性的表达来反映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多维度。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科学和艺术
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和艺术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表达,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科学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
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和艺术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将会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为人类的美好未来铺平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张祥霞 08050103011【摘要】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共同组成人类语言的整体,但又存在的区别,本文从功能、形式、主体对客体的反应、稳定性等角度分析和讨论了二者的差异。

【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区别前言人类语言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由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共同组成。

科学语言又叫普通语言或规范语言,它以理性和科学精神为依托,以表现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识为主,力求纯客观地再现物理事实。

它所依据的是结构主义的语音、词汇、语法材料,力图创建一套能对科学事实进行精确反映的符号系统。

因此,建立稳定和精确的认识是科学语言的宗旨,它力求在理性指导下,纯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现实,带给人物理实感的认识和概念。

艺术语言则是人类语言的另一极。

其突出表现就是非理性的充盈,由于非理性和情感的原因,艺术语言力图打破封闭的框框套套,用活的灵动的方式来把握和表现世界,为了达到表现情感的目的,它要求冲破语法规则的限制,而以对主观独特感受的描摹和显现为宗旨。

在此过程中,艺术语言追求表达意义的非确定性,力图使描写对象产生形象、功能和价值的“变形”,在“变形”中表达主体丰富而捉摸不定的情感。

本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加以说明和讨论:一、从功能上看1、艺术语言具有表情功能,科学语言具有理性功能。

即艺术语言为情造语,而科学语言为理造语。

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理性思维创造出符合理性要求的合乎语法规范的科学语言;非理性思维即情感思维创造出符合情感要求的艺术语言。

我们常常用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比如各种研究报告、教科书和精深的科学著作等等,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序列来影印复制我们经验到的那个客观世界,这形成了语言的两种主要功能:对事物内在逻辑关系的批判和论证的理性功能和对人的思想和外部世界进行描述的功能。

理性思维运用科学语言载体,将特定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性联系表现在由语言形式来形成的概念、判断、推理中,达到获得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目的。

因此,科学语言表现出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在获得真知的推动下,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也具有科学性,要求它反馈给人们的信息符合被感觉物的全部真实,因此使科学语言排除了个人感情和情绪的因素。

非理性思维运用艺术语言,不仅将主体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规律性联系通过所形成的表象或表象组合体现出来,而且在表象中展开艺术想象,反过来对表象进行再创造。

所以艺术语言具有描写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基于艺术审美思维的艺术语言是一种由情感心理创造的艺术符号。

这种艺术符号一方面要宣泄出表达者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另一方面,即引起接受者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使传意达情尽可能的圆满。

为了实现以上两点,必须充分发挥主体内在情感流动性的冲击作用,冲破固有的、局限的语言规范,创造出变异性的语言形式,这种变异性通常是艺术语言“立象而尽意”的具体表现。

2、艺术语言具有美学功能,而科学语言具有表述功能。

当语言用来描述或记述语句以外的事实,它就起着表述事实的功能。

记述发生过的事实,虽然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一致,但总是要求被表项是什么样,表述的语句就是什么样,不能无中生有,以假乱真,表述内容准确严格,词面和词里密合无间,不许有歧义歧解,这就是科学语言的表述功能,是一种服务于现实目的的功能。

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中,表达者利用人脑在审美活动中思维、感知、情感的非定量化的特点,有意表现审美对象模糊性的形态,从而使事实本身具备了一种魅力,刺激着接受者的想象力,诱导接受者用自身的感觉、知识、经验去破译、填补、充实,于是感受到了一种更为丰富的审美愉悦,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

二、从形式上看艺术语言的组合和结构不合常规,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

而科学语言,无论是从语言的组合,还是语言的结构来看,它都是符合语法、语义和语用规则的。

即科学语言遵循“定法”,艺术语言寻求“活法”。

“定法”是语言的组合和运用所遵循的语法规则。

“活法”用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的话说就是“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遵循“定法”和“活法”也就成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本质区别。

科学语言的言语组合与搭配应该符合规范,在使用中遵循固定的语法规则系统,在表述方式上不能逸出稳固的规则系统之外,表述过程应是逻辑的、理性的、准确的、严密的。

只有合乎规范的语言,才能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看法。

规范的言语搭配力求意义的明白单一,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精炼地描写、表述事实或推求事理。

然而,科学语言的规范的组合搭配在面对人们从客观物象中获得的精微的、特殊的感觉、知觉、情绪、意念、意象等等的时候,却彻底地失败了,它往往不可避免地滤去了现实生活原生的鲜味,消蚀了主体原初经验的新异感、模糊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真实感。

艺术语言遵循的是“活法”,它具有对语法的偏离性。

艺术语言的创造,往往用法而又超语法之法,有法而又无定法。

就艺术本身来讲,活法就是心法。

艺术语言,往往笔有活法而不出法度,语言放纵而不逾规矩,它往往把语言所铸造的心理感受自在活泼地展示出来。

它把单向理解、因果延续的一般语言的意识,转换成突破常规式逻辑、超越语法、意蕴丰富的变异化的语言。

艺术语言沿着创造者内心情感发展的脉络走向,打破语法规则常式和句法结构,表现创造者内在的主观情感,实现对创造者情感的物化和流露,对接受者审美经验的召唤。

艺术语言的“活法”是创造者心理机制与情感相融相通的结果,它实现了普通心理过程与情感共鸣这一特殊心理过程的统一。

科学语言的“定法”始终只能在理性、客观的范围内,它与情感不接缘。

作为语言系统的两翼,科学语言的“定法”与艺术语言的“活法”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定法”非“死法”,“活法”非“乱法”,它们有不同的心理生成机制和表现特征。

三、从主体对客体反映的角度看艺术语言所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它所反映的主体的情感时空与客体的现实世界的时空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而科学语言遵循的是理性逻辑,它所反映的主体的认识力求与客体的现实相符。

科学语言以逻辑和理性为主导,严格遵守语法和逻辑规律,通过直接明白的表述反应语言的基本信息,表现的是人类对外部物质世界的理性掌握,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

人们经过理智的分析、取舍、推理、归纳和抽象, 以概念范畴体系的方式去抓住客体,在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再现客体,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意识的内容,因此,科学认识活动要努力避免歪曲客观现实,以达到具有明确的必然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客观的真实性的科学认识。

艺术语言是对情感、对经验自身的描述,强烈的情感、深刻的意蕴往往使人难以用现有的语言材料准确地再现出来,只有通过艺术的表达,以对语言形式的有意、无意变形为表现手段,通过改变表象中的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的固有形态来实现自己的审美需求,才能把自身的情感体验真实、生动的呈现出来。

艺术语言虽也反映客观现实世界,但它不是要纯客观地逼真地再现现实世界,而是通过内向反省,表现心灵对现实的体验认识,这时,艺术语言所反映的世界,就变形成为了主体眼中和心中的世界,艺术语言就不必遵从物质规定性和事实因果律,而可用模糊化的语言和映像系统来直抒情绪意念之推移,表现事物的整体性意蕴。

因此可以说,艺术语言在把握世界时,是采用变形的方式来进行的。

四、从稳定性的角度看科学语言是一个稳定的静态逻辑系统,而艺术语言是一个多变的动态情感系统。

科学语言的语义单一,语法稳定严密,强调的是使用语言的规范性,从而使意义单一、明晰、确定,因此,科学语言对表达的要求就是精确和严密。

而这一要求,只有在一个稳定和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才有可能达到。

因此科学语言是一个稳定性的系统。

这种稳定性使得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保持一种稳固对应的关系,要求所指与能指之间,指称与事物之间是一一对应的,使科学语言成为一个稳定的、封闭的、静态的逻辑系统。

艺术语言以情造语,而人的情感世界是万千变化、喜乐哀愁无定的。

艺术语言充分开放其表达的领域,采用动态的处理方式,在主体精神世界观照下描述对象,使有限与无限达到动态统一,让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浑然一体。

艺术语言一反科学语言的抽象和概念化的思维方式,不是依靠稳定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形式推理来获得知识,而是重视从观察自然界、个体生命的灵与肉、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等方面所获得的经验、感受,进行直觉的领悟,重视个体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协调作用,追求主体与外部世界的美的统一。

从而使艺术语言成为一个多变的、开放的、动态的情感系统。

结语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除以上几方面外,还表现为:科学语言的全民性、科学性、实证性,属于科学部门,是约定俗成的;艺术语言的个体性、非实证性,属于艺术部门。

艺术语言是对科学语言的变异和超越。

综上所述,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虽有极大的差异,但二者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语言的整体系统。

二者实际上是从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语体类型的两翼。

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在不同的领域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共同促进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的把握,推动人类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1] 骆小所. 艺术语言学【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2] 骆小所. 艺术语言再探索【M】.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3] 李全华. 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4[4] 聂绪伟. 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5] 刘绍彬. 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探析【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