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园地一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历久弥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历久弥新引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
这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研究和欣赏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将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这一教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内容概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共包含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以不同的主题为核心,涵盖了课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具有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特点,以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和吸收。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材还特别设置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特色亮点强调语文技能的培养《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文和题,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各种写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强调文化素养的培养《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材中融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通过引导学生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培养他们对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兴趣和认识。
强调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教材特别设置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课内阅读部分通过精心挑选的课文带领学生探索知识,课外阅读部分则通过多种题材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结语《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的课文和习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喜欢并努力学习这本教材,从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写作指导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一、我们的校园、语文园地一

写作指导+素材写作指导一、习作:我们的校园1.总写—分写(空间方位变化)—总写校门升旗台外操场教学楼内操场2.总写—分写(春夏秋冬变化)—总写春夏秋冬3.开头—对比写景(静态动态)—结尾动态:同学们上课、活动、体操时的情景静态:放学后校园的宁静二、习作:校园一角作文要求:1.选校园里的一处景物。
2.仔细观察。
3.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突出景物的特点与美。
【思路点拨】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要仔细观察,抓住在每个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
3.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4.可以写景物的动态和静态。
可以分四季写景物。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例一:校园一角——校园升旗台一、构思、确定内容。
升旗台的构造:1.三级台阶2.三支旗杆3.台阶周围有鲜花除了升旗台本身,我们还可以写写周围的景物,但不详细写,只是一笔带过。
如:周围的大树,升旗台后是高大的教学楼,前面是宽阔的操场。
这样就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但不能喧宾夺主。
1.写树的词语:用四字词语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3.如升旗台旁有几棵大树,茂盛的枝叶向四周伸展,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把把碧绿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它们又像是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守卫着庄严的升旗台。
还写教学楼,还有操场,但不能详细写。
升旗台后是高大雄伟的教学楼,那就是我们读书学习的地方,每天我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升旗台前是宽阔的操场,供同学们玩乐嬉戏。
单纯写景物不够,还要加上人的活动,才可以使景物充满生机。
比如有意义、有趣的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总结句,也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总结句通常出现 在自然段的末尾。
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并启示下文 要讲的内容。
照应句,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 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语文园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语文园地
拟人
风雨送春归,
景物
飞雪迎春到。 梅花的生存环
境,不畏严寒
已是悬崖百丈冰,
还,仍然
犹有花枝俏。
语文园地
诗句意思: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漫天飞雪又在迎接 春。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有什么作用?
一篇文章总有一个中心主旨,作者用较为凝 练概括的语句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像这样的 句子就叫中心句。
阅读文章时如果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准确地理解文章 思路。
语文园地
除了中心句,还有哪些句子容易让大家喜 欢,并容易吸引大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诗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 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 代伟人。
语文园地
初读感知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卜算子·咏梅》是 毛泽东于1961年创
飞雪迎春到。 作的一首词。卜算
已是悬崖百丈冰,子是词牌名。
语文园地
我从“璀璨、高楼 林立、车水马龙”这几 个词中体会到了城市街 道繁华热闹,经济发达, 人们生活节奏快。
语文园地
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习题(2)

语文园地一一、交流平台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想象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儿锄豆________,中儿__________。
最喜小儿________,________卧剥莲蓬。
(3)当____________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________、________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________的藤,______的叶。
2.从关键语句中感受作者的想法,填一填。
(1)学习《天窗》一文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人家》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城镇里的大大小小的街道,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 )(2)人们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缭绕上升。
( )(3)比喻彼此居住得很近,也指人烟稠密。
( )(4)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 )(5)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 )(6)(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 ) 2.把上题中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句子通顺。
(1)一到节假日,街上热闹非凡。
________到处都是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设计力求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与火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积极参加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2、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火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诵读诗句懂得大概的意思。
在初步感知后,可复诵读,直至背诵。
4、可通过誊写,匡助记忆。
5、能独立进行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采集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我的发现)课件出示句子并提出要求: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宛然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预设答案:⑴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的水的“清、静、绿”的特点。
⑵三个相同的句式是: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⑶三个句子相同的地方是:“漓江的水真……啊”。
⑷ 我觉得这样写,有许多好处。
比如:能够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感和节奏感。
这样的句子用在文章里,语言很美,很生动、很形象。
⑸ 我发现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呢。
如《桂林山水》中小山的那一段: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骡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采明丽,倒映在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再如《七月的天山》里面的一段: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末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末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末绚烂。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篇一」教学设计: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
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特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教学重难点: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3、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c、全班交流d、展示、评价。
4、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4)生诵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内容《卜算子·咏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坚韧品格的赞美。
全诗共四句,以梅花的形象作为寓意,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3)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
(3)学会鉴赏古诗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高洁、坚韧的品格,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重点词语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如“凌寒”、“暗香”等。
3. 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特点。
(2)简介梅花,引出课题《卜算子·咏梅》。
2. 朗读古诗(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3)指名朗读,评价并指导。
3. 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诗句,圈画出不懂的词语。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凌寒”、“暗香”等。
(3)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体会意境(1)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并指导。
(2)全班齐背,注意语气、节奏。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习作》优质课教学设计_2

3.小结(板书:读写“地雷战”)
2、识“地雷”
1.出示“地雷”。
(要想打好地雷战,我们首先要理解“地雷”……)
2.回顾“地雷”。
三、挖“地雷”
1.出示短文。
(这是我们下学期会学到的一篇关于桂林风光的课文,它里面埋藏了很多“雷”,但为了确保安全,我们今天先欣赏一小段,桂林的水……)
综合评价
2.默读并做批注。
3.比较句子。
4.赛地雷。
(我们的地雷可不光藏在这篇课文中,还经常埋在这样的句子里……)
4、埋“地雷”
1.小练笔。
(同学们,“地雷”挖完了,如果把它白白丢掉,可就浪费了!)
2.成果展示。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读写地雷战”,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学会挖雷,在写文章时,我们要懂得埋雷。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威力十足,越写越好!
听课人:时间:
读写“地雷战”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修辞手法,学习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2.通过阅读短文,培养学生观察、理解及表达水平。
3.培养学生写作时,有意识地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及表达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即时评价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地雷战》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