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截瘫病人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错误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错误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错误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错误率,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错误率”为主题活动。

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错误率由59.6%降至 22.1%,目标达标率为136%,实际改善幅度为68.0%,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成员责任心、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荣誉感、运用品管手法的能力都有明显提升;患者及家属对良肢位认知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错误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偏瘫;良肢位摆放;应用品管圈(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圈)。

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手法工具,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

其优点是激发个人的潜能,强化团队的意识,以便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率高且发病趋向年轻化,如只注重病情观察及抢救率而忽略早期良肢位的正确摆放,虽能挽救许多患者生命,但疾病导致的肢体活动障碍率、残疾率仍不断增高[1]。

为了预防肌肉挛缩、足内翻、足下垂等偏瘫肢体并发症,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错误率,我们将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1日~4月30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良肢位摆放患者104例,其中男60例,女44例。

年龄43~81岁。

选择2019年6月1日~7月30日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良肢位摆放患者104例,其中男60例,女44例。

年龄43~80岁。

纳入标准:① 一侧肢体无力;②患侧肌力≤3 级;③病情趋向稳定、意识清醒可理解配合操作。

品管圈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干预效果研究

品管圈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干预效果研究

研究知情 同意。排 除标准 : 病情 危重病 例 , 病 情不 稳定者 ; 伴 有较严 重的精神 障碍 者 ; 有严 重心 脏 、 肝脏 及其 他特 殊疾 病 者 。将本组病例 随机等分 为试验组 与对照 组 , 试 验组 通过 品 管 圈活动进 行患肢摆放 , 对 照组为 责任班 自行肢体 摆放 。两 组 患者性别 、 年龄、 病 情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
应, 注意锻炼 的强度 , 避免劳 累 , 并 鼓励 家属积极 参 与。对于 年老体弱 的患者 , 功能锻炼不能操之过急 , 首先满足其生理需 要, 如改善饮食 , 增加营养 , 保证充足 睡眠等 , 选择适 当时机协 助其进行功 能锻 炼 , 次 数 由少 到多 , 时 间由短到长 , 使 其感 到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临床资料
选 择我科 2 0 1 3年 3~6月符 合入 选条件 的
8 0例偏瘫患者进 行 良肢 位摆 放研 究 , 男5 5例 , 女2 5例。 中
位数年龄 6 5岁 。病例 纳入标 准 : 急性脑卒 中、 偏瘫呈弛缓性 、
清 醒 或 昏迷 但 病 情 稳 定 者 , 清 醒 患 者 肌 力 在 Ⅱ级 及 以下 , 对 本
护理 实践 与研究2 01 4 年第 1 1 卷第 1 1 期

1 55 ・
品管 圈对 偏 瘫 患者 良肢 位 摆 放 的 干 预 效 果 研 究
刊、 娟
摘 要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并提升护士对偏瘫患者 良肢位 的摆 放。方法 : 组 建 品管 圈 , 按照 品管圈 的十大步骤 , 利用相关 质量管 理工
摆放 的要求 、 方 法及 注意 事项 。 了解品 管圈运 用 于临床护 理

携手圈活动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的正确率

携手圈活动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的正确率

携手圈活动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的正确率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的正确率。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

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是观察组,而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

通过应用主题制定和现状调查、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策制定和措施改进等手段,分析良肢体摆放正确率,以及取得的满意度情况。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27例(75.00%),观察组的良肢体摆放正确率为35例(97.22%)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的29例(80.56%),观察组的满意率为36例(100.00%)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可提升圈员整体能力,患者良肢体摆放满意度和准确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品管圈活动品管圈(QCC)是经互补或相近的工作场所自发组成小团体,依据一定活动程序解决管理、文化、工作现场等问题,全体合作、集思广益[1]。

脑卒中会造成血管痉挛,因脑动脉系统疾病引起,破裂或闭塞造成以偏瘫为主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急性发展脑局部循环障碍。

良肢位就是一种姿势或体位,保持肢体良好功能。

通常情况下,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会影响到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2]。

此次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

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是观察组,而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

通过应用主题制定和现状调查、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策制定和措施改进等手段,分析良肢体摆放正确率,以及取得的满意度情况。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

• 管理·教育·教学 •295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王丹丹(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目的 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的影响。

方法 在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理念对手术间物品进行管理,并统计手术间400件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为在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期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的400件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

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较高,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的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因此适用于临床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5-0295-02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传统的手术室关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式发展,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的互动合作型全新医疗模式,这不仅仅是医师的思想转变,更是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是顺应时代进步的重要举措[1]。

品管圈的活动以实际工作为它的颜色就会相应的变化,由此而知不可能将胆红素这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给予排除。

此外,胆红素也会直接干扰氧化反应,例如应用氧化酶法对患者的胆固醇、谷氨酸、三酰甘油等进行测定时,在检测过程中,胆红素会与过氧化氢产生反应,导致所得的检验结果低于实际含量。

1.3 溶血: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影响检验结果的众多因素中,溶血是作为最常见的一种。

因为溶血会直接使血液标本中的多数指标发生变化。

出现溶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血样采集工具之前没有清理干净,或放置工具不净;第二,在抽血时所用的抽血针头过小;第三,止血绷带没有定期更换;第四,抽血时没规范操作,产生较多泡沫[2]。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作者:张炜张丽华施铃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0期摘要: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偏瘫患者肢体良肢位摆放合格的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

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比活动前进步62.5%,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

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阻塞或破裂,进而导致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和功能障碍,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急、预后差,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品管圈活动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运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1】。

本文章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步骤, 1.首先成立品管圈 2.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 3.现况调查在临床上通过6月份一个月的查检时间分别放在4个时间点,找出导致摆放不到位的主要原因,针对卒中患者肢体肌力在2级以下的偏瘫患者需要功能位摆放的共检查病人256人,频次1024次,其中不合格的频次高达819次,占总数的80%。

4.并制定目标,设定目标值 5.明确目标后通过问卷调查,确定要因 6.针对要因进行对策拟定与措施实施 7.评价指标9月再次对病房肌力2级以下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的查检,偏瘫肢体良肢位摆放的不合格率,下降至30%,目标达标率97.6%。

关键词品管圈;脑卒中;良肢位摆放;偏瘫品管圈活动对解决护理工作总的难题和患者需求的热点问题,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章就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的情況具体报道如下。

品管圈在降低康复治疗缺失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康复治疗缺失率中的应用

品管 圈在 降低康 复治疗缺 失率 中的应 用
蒋 阳 高丽 霞 ( 江 苏省常 州 市 中医院 江 苏省 常州 市 2 1 3 1 ) I ) 2 )

要: 目的 : 探讨 开展 品管 圈活动 在 降低康 复 治疗缺 失率 的效 果。 方法 : 成立 品管 圈小组 , 选定“ 降低 康 复治疗 缺 失. ’ 为主题 , 设定 目 标, 进
参 考文献 [ 1 】 梁铭会 , 刘庭 芳 , 董四 平 品 管 圈在 医疗 质 量持 续改进 中的 应 用研 3 讨 论
究 …. 中国医院 管理 , 2 1 ) 1 2 , 3 2 ( 2 ) : 3 7 - 3 9 .
பைடு நூலகம்
品 管圈 是 由相 同或互 补 的医务 人 员组 成小 圈 的团体 . 全 体合 作 , f 2 】 黄璐 , 熊永 芳 , 朱 立珍 , 等. 开展 品质 圈活动提 高 NI CU 护 理卡 书
l 资 料 与 方 法
假制度 : 患 者入 院时 , 责任 护 十对 医院 的规 章 制度 , 特别 是 离 院 清假 制 度进 行了重 点宜 教 . 宵 教资 料张 贴于 病房 显眼处 。
1 . 1 资料 : 选择 2 0 1 5 年4 月l 口一1 0日1 0 天内共 治疗 5 1 5 例次病人为时照 1 . 3 统 计学分析 : 采用S P S S 1 2 . 0 进行分析 . 汁数资料采用%表示 , 计数资料 组( 活动前 ) , 选 择2 0 1 5 年1 O 月2 0 ~3 0『 1 = 1 O 天内共治疗 4 9 5 例次病 人为实 以均值 ±标准差表示 , 组间比较采用t / x 检验 . 1 ; / 2 " < 0 . 0 5 为差异 显著。
决存 在 的 问题 以达 到对 自己T 作质 量 不断 改进 的 日的…。 2 0 1 5 年3 月 会, 梳 理治 疗项 目, 选择 针对 疾病 最有 效 的项 日。 ( 4 ) 严格 执行 离 院请 1 1 月. 我 科 开展 品管圈 活动 米降低 康复 治疗 缺失 牢 , 现报 告如下 。

“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

“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第一篇:“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品管圈”在手术患者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和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查找手术室体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制定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

由于“护士年轻化以及培训不到位”等原因而产生手术室体位摆放满意度由原来的73%下降到4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体位摆放中的应用,规范了标准,提高了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提高了科室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手术体位摆放满意度[1]。

【关键词】品管圈;手术体位;应用品管圈即质量管理小组,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组织团体,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达到患者满意,员工及社会受益,解决质量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医疗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越来越多的应用品管圈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管理。

手术室体位摆放是手术护理配合中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困难的问题。

有些手术时间长,视野暴露不清,巡回护士在术中不断的调节体位,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护士的精力,也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我科运用“品管圈”相关知识,通过组圈、选题,最终针对“加强手术室体位摆放管理”开展了管理活动,并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实施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1.方法1.1培训我科自2013年2月对护理人员进行了QCC知识培训,主要是针对年资较长的护理骨干,通过召开会议及观看视频使大家理解、掌握了品管圈活动的意义。

成立QCC小组,小组由六人自发组成,民主选取圈长一名。

我们的圈名为“守护圈”,寓意:安全、高效、协作、温暖,安全是手术室工作的基础,高效是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协作代表手术室护理是一个统一协调的过程,温暖代表给患者的感受[2]。

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前后 比较 P < 0 . 0 5 , 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结 论 品 管圈活 动规 范 了护士 良肢位 摆放 , 发挥 的护 士 的最 大潜 能 , 降低l 了脑卒 中偏瘫 患者 的致 残率 , 提 高 了患 者 的生活 质量 ,值得 在 临床 康 复工作 中推 广 。
【 关 键 词】 品 管 圈 ;良肢位摆 放 ;P D C A;质 量
和 ( 8 6 . 3 0 ±1 4 . 2 2 )n g / L ,对 照组F S H和E 2 分别 是 ( 3 5 . 9 1 ±6 . 0 4 )U / L 和 ( 5 0 . 4 7 ±8 . 2 3 )n g / L ,其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 3讨 论 围绝 经期 ,是 女性 生 命 阶段 的特殊 时 期 ,女性 自旺 盛 的生育 能 力 、正 常性功 能时 期逐步 衰退至 老年 的阶段 ,通 常发生在 5 0  ̄ 7 0 岁。
1 . 2 . 2主题选定 :据本 科室专科特 点, 圈员投票选 定降低偏 瘫患者 良肢
态 计量资料 以均数 ( E +s )表示 ,两组正态计量资料对 比采取维! 验; P <0 . 0 5 表示 数据对 比有统 计学 差异。 2结 果
2 . 1 对 比两组 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3 9 例患者 中 ,显效2 9 例 ,有效
用常规摆放方法 ,实施 品管圈活动后方法如 下。
1 . 2 . 1 成立 品管 圈于2 0 1 5 年8 月1 日成立品管 圈,本 圈共有 1 0 位圈员 ,平
脑卒 中偏瘫 患者 良肢位 摆放不 合格率 高这一 问题 ,在 2 0 1 5 年8 月 至一
2 0 1 5 年1 2 月 ,试用 品管 圈活动降低脑 卒中偏瘫患者 良肢位摆放 不合格 率 ,收效 良好 ,现在总结如 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截瘫病人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关键词】品管圈;降低;截瘫病人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
体位护理在康复护理中占重要地位,而体位摆放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康复预后的好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较高。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1]。

为了更好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2011年12月科室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加品管圈活动,最终确定主题是降低截瘫病人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经过近半年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科护理人员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品管圈小组成员,设定圈名与圈徽,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6人。

活动主题定为降低截瘫病人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

品管圈活动实施日期2011年12至2012年5月。

1.2 现状调查 2011年1月1日至1月31日,对科室44名截瘫病人进行良肢位摆放现况调查,结果见表1。

1.3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小组成员通过鱼骨图从人和物两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查找截瘫病人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的主要末端原因,组员通过讨论分析,对末端原因进行论证、确定,最后得出3个主
要原因为:①护士巡查不到位;②翻身工具不合格;③技师治疗后未合理摆放。

1.4 目标设定结合科室现状,拟定圈能力为70%,通过品管圈公式计算,目标值=现况值一(现况值×改善幅度),将活动目标设定为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降到34.9%。

1.5 对策与实施全体组员就上述主要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依据其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原则进行对策选定[2],最后选定了以下3项对策:
1.5.1 理疗技师治疗后未合理摆放①加强相关知识学习;②加强安全及服务意识;③医护技相互督促。

1.5.2 护士巡查不到位①合理分配工作,深入病房了解患者需求;②加强巡视及观察。

1.5.3 翻身工具不合格①向患者家属讲解翻身工具的重要性;
②指导患者家属制作符合要求的翻身工具。

2 效果确认
2.1 有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在半年期间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由原来的59%降至现在的19.1%。

2.2 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使整个小组成员的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责任感、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主动性等均得到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前,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以护士长为主,护士们被动的参与。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护理质量管理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由护士们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增强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责任心等均有明显提高。

3.2 提高科室的团队凝聚力康复科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治疗师、护士,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强了三方人员的沟通,提高了整个科室的团队凝聚力。

3.3 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护理管理如何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方向。

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小组成员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通过大家的认真对待,积极努力是可以预防和纠正的。

各位圈员通过品管圈活动,学会了运用qcc手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护理管理进一步科学化。

同时,通过品管圈活动创造了一个快乐而富有激情的护理工作氛围。

3.4 提高良肢位摆放合格率通过品管圈活动,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由原来的59%降至现在的19.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增强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专科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庄海英,颜波儿,潘海燕,等.品管圈活动提早胸外科出院患者离院时间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30(4):67. [2] 张辛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5-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