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一)良肢位摆放1:良肢位: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
2:良肢位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
它是为了坚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坚持一种姿势。
3:进行良肢位摆放是因为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
4:偏瘫后罕见的异常姿态:(上肢表示的是典型的屈肌模式,下肢表示的是典型的伸肌模式)(1)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肩手下沉◆肩关节外展、内旋◆前臂旋前或旋后◆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肩手综合征(2)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旋转下肢外旋;◆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趾屈、内翻,足尖着地。
(3)站立位的异常姿势:◆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躯干向患侧弯曲且向后方旋转;◆肩下沉后缩,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于胸腹前,前臂旋前;◆垂腕、手指屈曲呈握拳状。
5:良肢位摆放的目的:● 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预防压疮● 使患者感觉舒适● 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6:正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呵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
7: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早期介入。
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8:良肢位摆放得经常使用方法: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二)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1:偏瘫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弛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
2:在弛缓期的良肢位摆放方法(1)仰卧位方法:①患者头下垫枕,头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不宜过高,胸椎不得出现屈曲。
②患侧臀手下方垫一个枕头(目的: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③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目的:使肩胛骨向前突)。
④上肢肩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⑤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外侧各放一砂袋(目的: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腘窝处垫一小枕头(目的:防止膝关节过伸展)。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一)良肢位摆放1:良肢位: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
2:良肢位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
它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一种姿势。
3:进行良肢位摆放是因为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
4: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上肢表现的是典型的屈肌模式,下肢表现的是典型的伸肌模式)(1)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肩部下沉◆肩关节外展、内旋◆前臂旋前或旋后◆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肩手综合征(2)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旋转下肢外旋;◆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趾屈、内翻,足尖着地。
(3)站立位的异常姿势:◆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躯干向患侧弯曲且向后方旋转;◆肩下沉后缩,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于胸腹前,前臂旋前;◆垂腕、手指屈曲呈握拳状。
5:良肢位摆放的目的:●预防关节挛缩、畸形●预防压疮●使患者感觉舒适●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6:正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
7: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早期介入。
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8:良肢位摆放得常用方法: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二)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1:偏瘫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弛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
2:在弛缓期的良肢位摆放方法(1)仰卧位方法:①患者头下垫枕,头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不宜过高,胸椎不得出现屈曲。
②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目的: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③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目的:使肩胛骨向前突)。
④上肢肩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⑤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外侧各放一砂袋(目的: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腘窝处垫一小枕头(目的:防止膝关节过伸展)。
中风肢体良肢位摆放流程及考核标准

中风肢体良肢位摆放流程及考核标准---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中风患者肢体良肢位摆放的流程及考核标准。
良肢位摆放对中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肌肉协调、减轻肌肉僵硬等症状。
在进行摆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并根据特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估。
本文档将详细说明摆放流程和考核标准,以帮助相关人员正确进行中风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引言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
进行良肢位摆放可以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良肢位摆放主要是将患者的肢体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保持肌肉松弛并促进血液循环。
为了确保摆放的准确性和效果,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和考核标准。
---良肢位摆放流程1. 确认患者情况:了解中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肢体受损程度。
2. 确定摆放部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定要摆放的肢体部位(如手臂、腿部等)。
3. 准备摆放工具:准备所需的摆放工具,如垫子、支架等。
保证摆放工具的清洁和安全。
4. 检查肢体状态:检查患者肢体的肌肉紧张度、肌力以及局部血液循环等情况。
5. 摆放肢体:将患者的肢体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保持舒适和稳定。
避免过度拉伸或不适当的压力。
6. 固定肢体:使用合适的固定装置(如绷带、护具等),固定肢体位置,确保良肢位能够持久保持。
7. 确认效果: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肢体状态,判断良肢位摆放的效果。
8. 记录和调整:记录摆放的时间、工具和肢体状态等信息,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和再评估。
---良肢位摆放考核标准1. 肌肉松弛度:摆放后,患者肢体的肌肉应呈现较松弛的状态。
2. 血液循环:摆放后,患者肢体的局部血液循环应有所改善。
3. 病情响应:摆放后,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减轻或改善。
4. 痛觉反馈:患者应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感。
5. 固定效果:固定装置应能保持肢体在良肢位的位置。
6. 持续时间:良肢位摆放的效果应能持续一定的时间,不能过早失效。
---结论中风肢体良肢位摆放是中风康复的重要环节。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患者仰卧位
要点: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1.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
于枕头上,预防后缩 2.患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保
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 3.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
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 4.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可
置一小枕;踝关节须保持90 度, 以免引起足下垂
患者患侧卧位
要点
1.躯干稍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 头固定
2.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 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 前臂外旋
3.患侧下肢: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微曲
4.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 撑枕上
健侧卧位
要点 1.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2.躯干略为前倾 3.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
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 前的枕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4.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 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上
患者在床上与轮椅坐姿
要点
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 2.躯干:伸直 3.臀部:90度屈曲,重量
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4.上肢:病人双手前伸, 肘仰卧位虽然舒适,但却不是一个 好的体位,因为仰卧位会加重病人的 痉挛模式。
2.应尽量避免半卧位(勿将病床上 部调高).半卧位会助长躯干屈曲, 激活下肢伸肌痉挛。
3. 护理工作中,切忌在中风患者的 患侧肢体输液,以免引发肿胀。
4.在转移病人体位过程中,应尽量 避免牵拉病人患侧上肢,以免引起 患侧肩关节半脱位。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ppt课件

3
头稍偏向健侧,面朝向患侧 肩胛骨下方垫枕头 患侧上肢伸展并保持旋后位 臀部下垫枕头,防止髋关节外 旋 下肢外侧垫枕头,防止外旋 膝下垫毛巾卷避免过伸 避免下肢长期处于屈曲外展外 旋体位 迟缓期仰卧位下可以在足底放 置任何东西,避免跟腱挛缩
1.仰卧位
4
1.仰卧位
下肢应注意:避免髋关节的外旋
诱发分离运动模式、维持关节活动范围
• 良肢位摆放开展的时间:生命体征平稳之后,立即开展。
越早介入,患者的恢复预期越好。尤其是在患者主动运动 能力较弱、需长期卧床护理时,良肢位的摆放尤其重要。
• 综上:良肢位是一种治疗性的体位摆放。
2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卧床可采取 仰卧位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轮椅坐位 4种姿势轮换,最好多采取侧卧位(即患侧卧位和健侧卧 位)。
• 2、患者的体重压在患侧的床面上,增加了对患侧感觉刺
激输入。
• 3、健手能自由活动,如拉起床单,摆放枕头或打电话等。
12
4.轮椅坐位
患侧上肢放于扶手或前方桌子上,保持肩胛骨向前伸 展 躯干靠近椅背,臀部靠近轮椅后方 髋膝关节尽量保持90° 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以免偏瘫侧肩关节受到 上肢重量向下牵拉的力量 手指自然伸展,避免过度屈曲
13
4.轮椅坐位
轮椅坐位时应注意: 1.髋关节应保证屈曲90°,且髋关节不能出 现外旋 2.上肢处于身体前侧
14
• 避免腕及手悬空,手悬空出现腕屈曲,不易抑制痉挛的产生。 • 避免足悬空,足悬空出现足内翻,不利于以后的步行。 • 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健康教育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的作用】良肢位可降低痉挛的程度,促使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运动、自主运动的模式发展。
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增加舒适感。
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是抑制痉挛和减少患侧受压最具意义的活动。
【正确的卧位姿势】1、患侧卧位:头部保持自然舒适位;患侧上肢充分前伸,前臂旋后位,腕关节背伸;患侧下肢伸展;健侧上肢置于体侧;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软枕。
患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肢体整体的伸展,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又不影响健侧手的正常使用。
2、健侧卧位:躯干前后各置一软枕,保持躯干完全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屈曲100°,患侧上肢下方垫一高枕;患侧下肢的髋、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软枕,为防止踝关节内翻,软枕必须垫至足部;健侧上肢自然舒适位;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微屈,自然放置3、仰卧位:过渡性卧位,下肢伸肌肌张力高的患者不宜采取仰卧位。
患侧肩关节及上臂下垫一长枕,保持肩关节前伸、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伸。
一长枕垫在患侧臀及大腿下方下肢有屈曲倾向的患者,避免在膝下垫枕。
踝关节有明显的跖屈或内翻的患者,在足底部放置保持踝关节中立位的足托板。
4、床上坐位:保持患者躯干端正,用大枕垫于身后,使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床上坐位易出现躯干后仰呈半卧位姿势,助长躯干的屈曲,激化下肢伸肌痉挛。
仅在卧床患者进食、排泄等情况下采取,其他时间采取相对良好的姿势。
5、仰卧位的侧方移动:仰卧位,双下肢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足底接触床面,同时抬高臀部,做所谓“搭桥”动作。
然后向左或右侧移动臀部,臀部接触床面之后,再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6、床上翻身:翻身动作可以促进全身的反应和活动,仰卧位容易诱发伸肌痉挛,故不宜长时间取仰卧位,患者掌握了翻身动作之后,可以自发地更换体位。
在学习翻身动作之前,应该先指导患者掌握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患侧拇指位于上方) 的攥拳动作,称之为Bobath握手。
良肢位

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健侧卧位: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3.躯干略为前倾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床上坐位: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头2.头部: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动3.躯干:伸直4.臀部:90度屈曲,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上置一枕头·坐在椅子或轮椅上: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桌上,转移双手正确姿势3.双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良肢位的摆放所谓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早期注意并保持床上的正确的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上述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
通常选用下列体位。
(1)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头部用枕头舒适的支撑,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
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否则因受抓握反射的影响而引起手抓握掌中的物体。
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放在身前是错误的,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
患侧下肢在后,膝关节略屈曲,足底蹬支撑物,这是重要的提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肢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外,健手能自由活动。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枕头不宜过高。
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肩前屈90-130度,肘和腕伸展,前臂旋前,肘关节背伸。
偏瘫患者的体位摆放

因良肢位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和各种继发性障碍,有利于日后的功能恢 复,故要求早期病人要保持体位正确。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原则和注意事项
良肢位是早期脑卒中病人床上的正确体位,当病人可以离开床活动进 行锻炼时,夜间睡眠则不应强制患者于某一体位,应以舒适、保证休 息为主。
任何一种体位都是临时性的,不应超过2小时,以防发生压疮。
床应放平,不主张抬高床头及半坐卧位,此体位受迷路反射影响使下 肢伸肌张力升高。
脑卒中病人体位摆放患侧上方卧位
要点: 1.躯干略为前倾 2.偏瘫侧上肢:放胸前枕头上,肩关节向前平伸, 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开。 3.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腿脚放 枕头上,呈迈步状。 4.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放 5.健侧下肢:膝关节略屈曲,髋关节伸直。 (图中偏瘫病人体位摆放患侧下方卧位(推荐采用)
要点: 1. 枕头高度适当,使颈椎略向健侧屈。 2.躯干略为后仰,背后枕头固定 3.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使肩胛骨着床。 4.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手指伸开。 5.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髋关节伸直 6.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面枕头上 7.健侧下肢:保持迈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因该体位可以保持对偏瘫侧的刺激,而且可以预防痉挛,促 进早期出现正常分离运动,故推荐采用。但要避免姿势不对 导致肩关节压迫。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康复医学科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中风患者发生偏瘫后早期的体位摆放(又称良肢位),是从治疗 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对于抑制后期痉挛模式、 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正常分离运动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是预防众多并发症,提高康复疗效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您的聆听
床上坐位
• 髋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位,背部用枕头垫 好,保持躯干伸展,双侧上肢伸展位放在 床前桌上。 • 最好臀下臵一坐垫,双膝屈曲50-60度,膝 下垫一软枕,患侧足底放一硬枕,保持踝 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
床上坐位
• 坐位姿势 双足垂直于膝下,平放在地板上,脚尖 向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髋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均保持90度。患侧上肢放于体 前,于上肢下垫一枕头给与支撑。
正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 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 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 的治疗性体位。
, 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
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 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 膝关节稍弯曲,膝下可垫一小枕; • 踝关节背曲,保持90度,足尖向上, • 防止足下垂,在床尾放臵枕头。
仰卧位注意事项
①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因其受颈紧张性 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
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阳性表现是?
非对称性颈紧张性反射阳性表现是?
紧张性迷路反射
• 紧张性迷路反射又称前庭脊髓反射,由于 头部位臵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中耳迷 路感受器受到刺激,经延髓前庭核、前庭 脊髓束传到脊髓束,产生躯干、四肢肌张 力发生变化的反射,又称躯干四肢紧张性 迷路反射。 • 此反射的主要特点: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 高,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
健侧卧位注意事项
• 手腕呈背伸位,防止手屈曲在枕头边 缘 • 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 • 两腿之间用枕头隔开
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 也对患侧肢体有益。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 患侧卧位:斜侧卧约40-60度,背后用枕头 塞稳,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 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上臂前伸以避 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展、前臂 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 手心不应放臵任何东西,否则因抓握反射 的影响而引起手内肌的痉挛。
仰卧位注意事项
②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 性增加。 ③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 旋。 ④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 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 )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健侧卧位
• 患侧上肢下垫一软枕,肩前屈90-130度, 肘和腕关节保持自然伸展,前臂旋前,腕 关节背伸,手心向下自然伸展。 • 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 位,臵于枕上。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 位,身后可放臵枕头支撑。
二、痉挛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3-4级) 痉挛姿势表现为: 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 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 下肢的髋关节外展外旋,髋 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要点
• 针对偏瘫患者出现的上肢屈肌痉挛 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伸展位; 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 其处于屈曲位。
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 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 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 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 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 程。
一、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1-2级) 由于肱骨头的2/3处于关节囊外,肩关节 自身的稳定性较差,脑卒中处于此期因患肢的 肌力和肌张力均下降,肩关节周围的固定机构 强度降低,加上患肢本身的重力作用,使肱骨 头易于脱出关节囊致肩关节半脱位,因此早期 就应开始预防,在各种体位中均应保持肩胛骨 的正确位臵。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卧床可采取 仰卧位、 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 床上坐位 轮椅坐位 5种姿势轮换,最好多采取侧卧位, 仰卧位一般要相对少采用。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仰卧位
• • • • • 患侧肩胛骨尽量向前伸,在肩胛骨下面垫一软垫; 肩关节向外展与身体成45°角; 肘关节、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 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患侧臀部下面垫个软垫,髋关节稍向内旋;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 患侧下肢:健肢在前,患肢在后,患侧膝、 髋关节屈膝,稍稍被动背屈踝关节 •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 软枕支持,避免压迫患侧下肢肢体 。
患侧卧位注意事项
• 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 向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 力而引起疼痛;
• 保持偏瘫侧肩胛骨前伸位时,不能直接牵 拉患侧上肢,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
轮椅良肢位
• • • • • 上肢良肢位 患者上身直立 ,在轮椅靠背处垫一木板。 臀部尽量坐在轮椅坐垫的后方。 偏瘫侧要避免肘关节的过度屈曲 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以免偏瘫侧 肩关节受到上肢重量向下牵拉的力量 • 手指自然伸展,避免过度屈曲
轮椅良肢位(上肢)
轮椅良肢位
• 下肢良肢位
• 双腿自然下垂,在偏瘫侧下肢外侧臵软垫, 纠正偏瘫腿的外旋,达到两侧足尖对称, 避免偏瘫侧足尖外旋
轮椅良肢位(下肢)
肩关节疼痛和僵硬
• 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和僵硬的研 究中,有研究者设计了一组患侧上肢和肩 关节的摆放体位。 • 1、患者仰卧,肩关节外展90度,最大程度 的外旋,肘关节屈曲 • 2、患者坐位,肩关节向前屈曲90度,肘和 腕关节伸直,臵一圆柱形物体于手中。
• 3、有研究指出,处理脑卒中患者患侧肩关 节疼痛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在偏瘫发生后 立即开始用泡沫塑胶材料支撑或肩关节的 绑扎固定可预防肩痛的发生,但应避免上 肢的悬吊。
良肢位的摆放
康复科
良肢位摆放的概念
• 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 顾名思义,它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 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臵或保持一 种姿势。 • 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 肢位。
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
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 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 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