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的作用
论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的作用

文 海 艺 术因素在设计 审美 中的作 用
段 瑞 雪
( 苏州大学 艺术 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 113
摘 要 : 术设 计 的发 展 早 已超 出单 纯 的 艺 术 的 范畴 , 与技 术 密切 的相 关 , 艺 而 当一种 新 的技 术 出现 时 , 会 就 在 相 应 的 设 计 中应 用 , 同时 当人 们 产 生 一种 新 的设 计 构 想 时 , 会 催 生一 种 新 的 技 术 的 出现 。 此 , 一 定 也 因 在
革 , 此 我 们 不 能 对 其 产 生 过 程 中所 运 用 到 的技 术 视 而 不 见 。 因 在 新 石 器 中晚 期 ,人 们 对 美 感 的追 求 已经 表 现 了 相 当 的 自觉
会, 没有 了技术 , 也就没有 了艺术 , 而且 是没有了真正的艺术 , 同样 , 一件技术上很好 , 但却没有艺 术品位 的作品 , 恐怕也不 能算一种真正 的艺术品 。 如果说技 术是基础 , 艺术就好 比是灵
合 自身发展的造物活动 ,从 而使 艺术设计不但注重功能 的合
理性 , 时还 兼 顾 一 定 的 审 美 价 值 , 为 它 既 不 是 单 纯 功 能 的 同 因
创造发 明,也不是单纯精神 的艺术创 作 ,而是两者完美的结 合。 作为人类的造物 , 所有设 计的出发点和 目的都理应满足人
的需 求 , 人 类 带 来 舒 适 和 便 利 , 为 这里 所 强 调 的 满 足 人 的 需 求 包 括 两 方 面 的 内容 , 功 能 与 审美 。 么进 一 步 分 析 不 难 看 出 即 那
技术 与设计 审美就好 比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 ,它们是共生并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

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话题。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新的灵感和特色。
以下是一些关于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与创新的探讨。
一、融合传统建筑元素的方法1.引用历史符号:将传统建筑中的历史符号,如斗拱、飞檐、雕花等,引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营造出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氛围。
2.借鉴空间布局: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往往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如“洛书”、“河图”、“九宫格”等。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借鉴这些空间布局理念,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建筑空间。
3.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建筑材料如木材、砖瓦、石材等,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美感。
现代建筑设计可以使用这些传统材料,或者采用仿古材料,来营造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视觉效果。
二、创新传统建筑元素的方式1.抽象化再现: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抽象化处理,提取其精髓并赋予现代形式,可以使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例如,可以将传统建筑中的元素进行简化、变形或重组,形成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形式。
2.重组与拼贴:将不同传统建筑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拼贴,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突破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结合现代技术: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改造和创新,可以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
例如,可以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来模仿传统建筑的形式和质感,或者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建筑形式。
三、考虑因素1.功能需求:在融合传统建筑元素时,需要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
传统建筑元素可能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功能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2.文化背景:在融合传统建筑元素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建筑元素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因此在融合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或误解。
试论设计审美的价值判断

试 论 设 计 审 美的价 值 判 断
许 超
(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 1 5 1 2 3 )
【 摘要】 设计是人 类一种有意识的造物活动 , 在追求使 用功能的前提 下, 人的审美意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而逐 日增长, 造物设计从 造型 关到装饰关, 也得到 了不断的提 高和发展 。 现代设计是科 学与关学、 技术与 艺术的高度统一, 必然有艺抽 挂和审美性的相结合 , 从 审 美角度 来衡 量 设 计产 品 的效 用 功 能与精 神 功 能显 得迫 切 而 重要 。 本 文试 图从 设计 与 审 美的 关 系入 手 , 阐述什 么是 设 计 审 美 , 并分 析 设 计 审 美 的本 质特 征 . 结合 产 品 的设 计进 行 审 美的价 值 判 断 。 【 关键词】 设计 审美 审美价值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o 1 3 ) 0 7 一 o 2 2 5 一 O 2
性。 与此同时. 功 能也 是设 计 美 的构成 要 素之 一 , 设 计 产 品的 功能 最 大限度 地保 证 了它的 经 济效 益 。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7 月 中 旬 干
体 育・ 美育
人 物 去 守护 它 . 这 个 民族将 迟 早会 灭 亡 的 。 ( 二) 悲居 q 性与 英雄 性 的 交织 中间 部 分发 展 了第一 部 分 的 两个 主题 , 即, 将 安 详 而略 带忧 伤 和 舒展 明 朗的 两个 主题 加 以发 展 。具 体 的方 法是 : 将 音 调 在 不
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作用论文

浅析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设计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也随之改变,设计审美活动逐步深入。
影响设计审美活动的因素众多,其中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对技术因素与设计审美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对技术以及设计审美活动所包含的各个要素作了详细阐述;然后从人们的审美观念、新的设计美学、设计产品、功能评价和社会效益以及设计审美活动的内容、工具、条件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设计审美;审美观念;设计美学;产品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038-02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这种作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技术和设计审美进行相关阐述。
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途径、方法、手段、措施和技能、技艺、技巧的总和。
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其形成和发展必然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相平行。
技术的作用是将天然的东西转化成人工自然以满足人的需求,同时它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设计与艺术原本的渊源关系,使设计具有了美学性质,产生设计审美。
设计审美既是一种物质活动,也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包括设计者、设计过程、设计物,也包括使用者、功能评价和社会效益。
设计审美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即设计审美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要求和人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其核心是“迪扎因”(design),是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结合,使产品达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有机统一。
可以说,设计审美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活动。
一、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始关注设计审美的问题。
19世纪以前,艺术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人们对于美学问题的探求还大多局限在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经典艺术上,到工业革命之后,人们才开始关心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学问题。
舞蹈《只此青绿》中科技元素的美学赋能

南方文坛2023.4 Southern Cultural Forum舞蹈出现于原始社会,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音乐来呈现艺术,从早期的语言交流和情感宣泄,到参与社会娱乐、交流交际、宗教祭祀、教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出现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给予了舞蹈以视觉效果上的崭新呈现,增强了舞美效果、主题表达、情感交流、艺术表现力,其造势之美实现了跨越式的创新,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2021年人民网1号演播厅举办首演新闻发布会,并在2022年除夕夜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被全国人民熟知,形成了非常巨大的轰动效应,是一场艺术与科技的相互成就之作。
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在珍藏于博物馆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的前夕,一位当代文物修复师彻夜检视展品,在观众的维度来看这部舞蹈诗剧,徜徉在富有宋制美学意趣的画卷之中,感受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即使忽略故事内容,观众还是能够从科技舞美无缝结合中,感受到极其强大的画面冲击力和美学观赏效果。
不少观众还因此感动落泪,这是一部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精致的舞美艺术以及向科技致敬的优秀舞蹈作品。
中华美学博大精深,一花一世界,《只此青绿》像众多精美的艺术品一样,不仅以极其凝练的形态塑造了宋制美学的高峰体验,还通过与最新舞台科技元素相结合,突破了古代美学的限制,并穿越时空栩栩如生地立体呈现在今人眼前,唤起了观众对于中华文明的共情与自信心,让优秀的中国传统美学在科技时代焕发出了新生机与活力。
一、科技表现技术对舞蹈艺术的影响中国舞蹈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原始的崖画,到汉画像砖石,再到唐代的部伎乐舞和大曲歌舞,以及宋代的勾栏瓦舍中市民场景的舞队和其他艺术都在历史的发展中焕发艺术魅力,表现丰富的舞蹈活动。
但是在过去的舞蹈流传中都是以舞谱的方式记录下来,导致许多舞蹈形象的不完整和不规范,如今的科技运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对舞蹈作品予以保存。
艺术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艺术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作者:王颖佳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7期摘要:艺术设计室艺术与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不仅要具有“美”,也要体现“功能”。
设计艺术的产生、发展是无法同社会进步分开的。
在艺术设计中,艺术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两大要素。
仅有艺术性,缺乏技术,艺术品难以实现;而只有技术,缺少艺术家的创造,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体现艺术设计之美。
因此,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和谐发展,才是艺术设计的宗旨。
关键词:艺术;设计;技术何谓设计,设计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智慧的引导下,通过技术与工具的共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我们可以将设计堪称人类欲望、思想“物化”的一个活动。
所谓技术,主要指的是机器技术,也就是人们通过机器实现对物的控制,从而开展改造、加工、采集等多方面工作。
但是艺术是自由的活动,是不能转给机器制造的,也是不会受到任何约束的显现。
1艺术与技术的发展从古代到近代,艺术与技术经历了漫长的时代才统一,融为了一体。
在17世纪初期,艺术与技术呈现出分离的趋势。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需要艺术设计的本质来决定。
考虑到艺术设计统一了物资与精神,在价值上表现出审美价值同实用价值之间的结合于统一。
所以在艺术设计的发展中,艺术与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
在设计当中,只有将艺术与技术因素相互统一起来,才能促进艺术设计发展,才能够将艺术设计推向更高的台阶上。
在艺术设计中,技术是为了艺术而服务的,从而达到美的统一和谐的效果。
反之,艺术在创造艺术作品时,又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但是,无论是一件艺术作品,还是一门艺术,都需要满足艺术美的要求。
也就是说,艺术的最高宗旨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艺术设计并非简简单单的艺术表现,而是通过深思熟虑,艺术家所产生的灵感,然后再通过某一种组合、某一些技术,从而组成符合形式美的作品,并且能够满足人们审美要求。
所以,无论是艺术设计,还是绘画,艺术与技术是无法分开的整体。
光依靠艺术性,没有技术,艺术品就无法完美完成,变得没有实质;但是光靠技术,没有艺术家的构思和创造,再先进的技术也造就不出作品的“灵魂”。
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的作用

试论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的作用摘要:我们在关注设计理念和设计审美的同时,不能忽略设计的一个根本的且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技术的发展革新及其合理应用。
因为新材料的使用、新工艺的采纳以及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不断催生新的设计,重视和了解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设计而言极为重要。
关键词:技术因素;设计审美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83-01一、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1785年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为人类带来了无限动力。
伴随着改良蒸汽机的推广和使用,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的生产的方式。
机械化,批量化,廉价的工业产品迅速覆盖市场。
这场以科技进步为特征的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变革,同时也促使了设计从制造业中迅速分离,成为了独立的设计门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直接惠泽到设计产品的生产与使用中,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航天飞机,城市规划,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
(一)新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材料是设计作品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罗马人发现和发明的混凝土材料,就无法产生万神庙这样伟大的设计;没有现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钢筋、玻璃,何以产生“玻璃盒子”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设计师们不能闭门造车,新材料的尝试和应用是实现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且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它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
著名的设计大师维纳·潘东1960年设计的“潘东椅”,实现了无数前人尝试使用单件材料一次性模压成型制造椅子的梦想,作品成为潘东最成功的设计。
这正是得益于设计师大胆尝试和使用了塑料这种新材料。
再比如,日本设计师将新型的记忆材料用于儿童餐具的设计之中,使餐具把手随使用它的儿童的拿握姿势而变形,更加符合儿童的使用习惯,从材料创新的角度实现了设计的突破性创新。
还有现今掀起的一股莱卡旋风,这种只用3%就能产生弹力的纤维,经过美国商人的运作,使之成为著名的纺织材料品牌,使得穿莱卡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试论设计产品的流行和审美

不同的材质 美感。《 考工记》 记载 : 天有 时, “ 地有 气 , 有美 , 有 巧 , 此 四者 , 后 可 以为 良。 依 材 工 合 然 ” 靠材料 的性 能和 特点来 表现美 的特 征 自古 已有 。 定材 料经 过组 合 , 式 结构 表 现 出相 应 的形 形 式 , 而产 生特定 的功 能 。这 是 一极 其 复 杂而 又相 进 互联 系 的系统 , 种 互 相联 系 和 互相 作 用 就是 这 一 这
] 啪
。
产 品设计 的形 式 具 有 审 美 和 使 用 功 能 双 重 属
性 。形 式是产 品功 能 的外 在表 现 , 其形 式美受 材料 、 结 构 、 艺等技 术 因素 的制 约 。产 品 的外 形 既是 外 工 部构造 的承 担者 , 又是 内在功 能的传 达者 , 有这 而所 些 都需 要通过 一定 的材料 来 表 达 , 同 的材 料具 备 不
统一一样 , 设计美也是符合特定 目的的功能以其特 有 的表 现力在 与它相 适应 的形态 上被视 觉化 。其本
质不仅 是符 合 目的性 本 身 , 而且 是 符 合 目的功 能 的 直观体 现 , 功能表 现 中的美 " 是 嘴。
在谈论 产品设 计 的形 式 的 同时 , 要把 产 品设 计 的形式 美与 消费者 和 市 场联 系 起 来 , 要通 过 研 究 市
计” 一词的语意是指“ 设想” “ 与 计划” 是达成行为 , 目标 的某种 谋划 过程 j 4 。现代设 计 的范 畴很 广 , 从 总体上来讲包括三个范 畴: 首先是以社会生产和生 活 资料为 主体 的产 品设计 。如 : 业产 品设计 、 工 家用 电器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其次是以城市环境为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的作用
作者:徐文杰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
摘要:通常所说的技术因素,主要指的是科学技术这一范畴,科学技术是设计得以进行的基础,设计是科学技术实现为人类服务这一目标的手段,而随之形成的设计审美观及其水平的不断提高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审美观的实现及其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提供的技术方面的支持;设计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方面的保证;设计审美空间及其表现形式的拓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科技;设计审美;技术美;物质材料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58-01
所谓技术因素,是个很大的概念,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因素,主要指的是科学技术这个基本范畴,它的的具体内容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类在实践积累的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经验。
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往往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一个渐次加深的过程。
阐述设计审美,有必要将设计与审美分而述之。
设计是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将技术纳入了美的视野,从而使设计美学领域拓展到了技术层面。
而设计与艺术原本的渊源关系,使它本身获得了美学性质。
可以说,设计是功能和审美的对立统一,设计审美与技术因素是一有机统一体。
科学技术是设计得以进行的基础,设计是科学技术实现为人类服务这一目标的手段,而随之形成的设计审美观及其水平的不断提高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因素(本文主要指科学技术)对设计审美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设计审美观的实现及其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提供的技术方面的支持,并由此产生了技术美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极为丰富的历时性过程,而在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科学技术被广泛使用于其中,并为其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大大地推进了设计艺术的发展,也为设计审美能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并不断的推动人们的设计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此过程中,人们渐渐把审美引入到技术活动中,用审美的眼光,去衡量产品效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互统一的深度,由此产生了技术美——是一种潜藏着物质功能的美,技术美也无处不在。
例如我国著名的陶瓷中心景德镇陶瓷业的不断发展就是基于技术的进步才不断发展壮大的。
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设计审美观念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
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代的原始瓷、隋唐的秘色瓷到现代的高温釉上彩,可以看出技术革新对陶瓷艺术的推动作用,也满足了陶瓷设计审美不断变化的需求。
人们对漆工艺的设计审美能力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提高。
从八千年前古素质朴的朱漆木碗到后来色泽鲜明的战国彩绘漆瑟残片、精巧雅致的秦代的彩绘鱼鹭纹漆盂,乃至现代工艺独特、千姿万态的新型画种——现代漆画(图一)的产生,都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随着人们设计审美观念的变化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假如科技不发展、不进步,那么我国的漆工艺还可能在古代社会的制漆水平上徘徊,哪会出现多姿多彩的现代漆画?人们的设计审美水平也就无从提高。
尤其是在上海即将举行的世博会中,标志性建筑——中国馆(图二)的设计引入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采用了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整个设计也符合环保节能的新理念。
而且中国馆建筑具有很强的审美性,既具有我国典型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感。
中国馆的设计集功能与审美于一身,功能性极强,美感也表现的非常充分,能够实现这一优秀的设计都是因为有强有力的科学技术因素作为保证,其设计观念和审美理念才能得到实现。
二、设计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材料,为其提供了物质方面的保证
物质材料是设计进行的载体,是实现人们设计审美意向的必要前提。
回顾人类造物史,随着新型材料被发现、发明、应用与推广,人们关于材料的原有观念逐渐改变,引起了设计以及随之而来的设计审美观念的根本革命。
随着新课题的不断产生和随之解决,促成了设计艺术的进步,以前认为不可能的设想如今变成了现实,也就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能力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水晶宫”(图三),是仿照当时建造的植物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钢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外形奇特,别具一格,体现了当时超前的设计审美观。
那么,正是由于钢铁、玻璃材料在当时的发明与应用,才使得水晶宫的设计理念得以实现,水晶宫在当时才体现出了独特的设计审美意识。
以前只会出现在梦境和幻想中的计算机,随着新型材料(比如高分子合成塑料、合成材料)的出现和技术的成熟,现在已经变得相当普及,而且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革新,除了重视它的功能美之外,也越来越迎合大众的设计审美需求,重视其形式美与艺术美,出现了许多外形美观奇特的新机型。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装饰材料层出不穷,诸如各种有机玻璃、塑料产品﹑高分子合成材料等。
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无污染、无公害天然的理想材料也相当普及,使得我
们现在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在材料选择方面有了更加关阔的空间,也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不断提高的的审美需求。
三、设计审美空间及其表现形式的拓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借助于科学技术手段,人们设计审美观念的变化会引导形成多样的设计风格,也就是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美。
加之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设计审美空间及表现形式。
人们尽情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设计审美面的拓宽。
钢筋水泥和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没有使世界各地的建筑千篇一律,相反,各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建筑,比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图四)、我国的天安门等,这些建筑别具一格、各具特色。
当今社会各种建筑流派也层出不穷,诸如构成派、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和风格派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技术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设计审美面得到进一步拓宽,设计审美空间及其表现形式不断拓展。
高分子装饰材料和纳米技术的使用,通过室内空间的布局、家具的摆放、材料的质感、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室内环境。
并根据业主的喜好、客观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出来千姿万化的室内空间环境(图五),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设计手法,诸如中国古典风格、欧式传统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和后现代主义风格等,大大的拓宽了现代人的设计审美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陶瓷艺术也从原来实用型的器物制作转向观赏型为主的艺术制作,并广泛应用于室内工艺品装饰或成为现代各式壁画或公共艺术的主要载体与材料,大大拓宽了其审美表现形式。
总之, 设计审美观及其水平的不断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设计审美观的实现及其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提供的技术方面的支持;设计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材料,为其提供了物质方面的保证;设计审美空间及其表现形式的拓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2]诸葛凯.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钱正坤.关于科学、技术与设计的反思[J].装饰,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