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合集下载

审美范畴

审美范畴

刚柔
• 阳刚与阴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 一对重要范畴。 • 与崇高(或壮美)、优美(或秀美)相当, 但并不完全等同,带有鲜明的汉民族特色。 • 《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气韵
• “气”:哲学的宇宙生命本源之“气”、艺 术本体之“气” • “韵”:音乐和谐之“韵”、一切艺术内在 情趣意味之“韵” • 深刻地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 本精神,也反映着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要求。 • 表现: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使其含蘊无限情 趣的勃勃生机,从而给欣赏者造成形有尽意 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 审美范畴 是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美学思想形成 的漫长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与时代的 文化精神、审美理想、民族心理密切联系在 一起。
• 西方传统美学: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 性 • 中国传统美学:中和、刚柔、虚实、气韵、 意境
优美与崇高
• • • • • 一、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二、崇高的文化内涵 三、崇高的审美特征 四、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 对于康德的崇高 在于体积巨大的 观点,受到后人 的批评。英国的 勃拉德莱在《牛 津诗学讲义》中, 就举了俄国作家 屠格涅夫写到的 麻雀抗拒猎狗的 例子反驳康德的 这个观点。
勃拉德莱F.H. Bradley (1846-1924)
中国美学中与“崇高”范畴有关的论述
• 在我国古典美学中,没有崇高这个审美范畴。 但是与崇高近似的内容在古代的典籍和文学 作品中早就出现了。比如,《易经》把各种 事物归为阴阳两类,相应地,美的事物也可 以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即刚性美和柔 性美。“骏马西风塞北”是刚性美,“杏花 春雨江南”是柔性美;苏轼的“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阳刚之美,柳永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阴柔之美。这里的 刚性美就近似于崇高,而柔性美就近似于优 美或秀美,是一种优雅、秀丽的美。

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文

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图文
1.形式美的要素 (2)色彩
色彩的自然属性 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相、明度、纯度
四、设计美的范畴
3.1 设计美概述
形式美的法则
① 和谐 ② 对比 ③ 对称 ④ 比例 ⑤ 重心
一、中国古代普遍的美学观
以“味”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以“意” 为美
以“道” 为美
以“同构” 为美
以“文” 为美
3.2 中国设计美学观
它的本质是人的物质、精神要求均得到满足。
艺术美主要追求一种审美价值,而设计美往往是一种综合的美,而非单一的美。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一)应用性
19世纪前 19世纪后
哲学主导
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造,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
现代工业萌芽阶段
美学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
因此,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八)市场性 设计美学研究的依托
市场规律
市场竞争的法则造就了设计的审美趣味。
市场需求法则和市场规律是设计师创造的基 本原
是对每一个设计师最基本的要求。
3.1 设计美概述
设计美学的特征都有哪些?
3.1 设计美概述
四、设计美的范畴
二、科技至上的美学观
3.3 西方设计美学观
工业革命:水晶宫博览会
二、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人与产品
3.1 设计美概述
人与环境
功能与形式
诸多关系
3.1 设计美概述
三、设计美学的特征
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审美因素。 它对传统的“美” 的意义进行了扩展和再认识。 “装饰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不改变物体的情况下使物体得到改变”——贡布西里《秩序感》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 广义:工业设计是以大工业机器生产为背 景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两者的自觉结合 ,它可以包括工业设计这种特殊的创造性 活动,设计出来的工业产品和为实施这种 设计而创造出来的新型设施、环境,以及 整体上对这一设计活动的组织。 • 狭义:工业设计主要指工业产品或工业制 品从材料、结构、功能、造型、色彩到包 装、展示、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综合而系 统的设计,它是广义工业设计的核心部分 。
• 信息社会强化了个 人孤独和私人化重 任。 • 在信息社会里,人 们从事教学、科研、 电子商务等活动, 通过网络传播、获 取和利用信息,网 页成为信息和思想 传播交流的主要形 式。
• 基于服务的设计 销售带给人们的 不仅仅是商品, 还有生活理念等 附加价值,这种 附加价值还能够 刺激消费的持续 再生,促进企业 品牌的成熟和传 播。
• 设计美学中的 人性化趋势是 时代和社会进 步的体现。充 分、变通的考 虑设计需求, 以便使设计作 品更适合消费 者的心理和个 性需求应是设 计不懈的追求。
设计美学的生态化趋势
• 生态化设计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美学倾向,对于 人们生活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有 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日益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生态化设计趋势为设 计之路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课题。 •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建立在消耗地球的自然资源 基础上。虽然人类使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付出 的代价却是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 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应该充分建立生态意 识,以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为出发点实施设 计。
设计美学
审美范畴论
• 形式美:事物形式因素的自身结构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 技术美:人的劳动物化在产品中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所形成 的审美价值 • 功能美:实用产品所具有的和目的性特征的形式表现

审美范畴 优美 壮美

审美范畴 优美 壮美

艺术领域
在术领域中的优美,是经过艺术家选择、加 工的产物。艺术作品中的优美比现实中的优美更 集中更高级。 艺术作品的优美包括内容、题材方面,再主要 的是偏重于形式方面,如作品的文体、语言及风 格等等。
音乐艺术:
小提琴《梁祝》 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 舞蹈《孔雀舞》 《担鲜藕》
《米罗的维纳斯》
公元前450年 高 155cm 大理石 罗马 国立博物馆 米隆 公元前492年 希腊古典时期
典雅
一: 概念
优美,体现的是上流社会与文人学士的审 美理想,因此,典雅的对象均为人工创造物。
二:特征
从对象来看,凡是使人感到典雅的对象具有 高贵、精致、清新、脱俗、飘逸,并具有很深的 文化意蕴。
《维纳斯的诞生》 约1485 年 172.5x278.5布蛋
审美范畴
指在美学中用来概括审美对象各种审 美属性的基本概念。根据不同的美感经验 特征,可大体划分为:优美、崇高、喜剧、 荒诞、审美的丑、意境等。

研究审美范畴是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美和审美的本质。现 实生活中各审美范畴所概括反映的客观对 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它们互相联系,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又不断相互渗透和转化。
优美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念
优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与崇高相对 的,是美的最普遍的现象形态。也称作柔美、秀 美.
二:特征
优美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它的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互相谐调、一致。 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均衡、对称、韵律、 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等。 从美感上,能给人以平静、轻松、愉快、舒 畅和心旷神怡等感情。
公元前2世纪 大理石 巴黎 卢浮宫
《蒙娜丽莎》
1503 – 1506 77x53cm 布 油彩 莱奥纳多· 芬奇 达·

设计中的美学研究功能美与形式美

设计中的美学研究功能美与形式美

其次,要注重创新舞蹈形式。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元素可以丰富舞蹈的形式感。 在创作舞蹈形式时,可以尝试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元素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如 将现代舞的自由、街舞的动感和芭蕾的优雅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舞蹈形式。 此外,也可以运用舞台灯光、道具等元素,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舞蹈形式。
最后,要注重舞蹈节奏和时长的把握。舞蹈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里才能发挥最 大的表现力。在创作舞蹈时,要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舞蹈的节奏和 时长。在节奏上,要注意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的协调,使两者相互呼应;在时 长上,要根据舞蹈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舞蹈的起承转合,使舞蹈在有限的时 间内展现出最佳的表现力。
(3)创新发展: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和技术,增强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形式 美。例如,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美感。
结论
设计中的美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课题。在本次演示中,我们探讨了功能美 与形式美的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发现,功能美 和形式美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只有在设计中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 能创造出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的设计作品。
五、总结
设计美学与设计之美在现代设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设计的定义、 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以及设计师的职责和素养的探讨,我们可以理解到设计美学 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领域。现代设计师需要将美感与实用性相结合,以解 决实际问题并满足人们的需求。
观察现代社会的趋势,我们可以发现设计与美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论是产 品设计、品牌包装还是建筑设计,设计师们都在努力寻求美的表达方式,让作 品更具吸引力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师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去实 现他们的创意。未来,设计美学与设计之美将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 创新,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四章审美范畴论简答题:一、为什么说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二、在高科技时代,技术美的意义何在?三、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是否是矛盾的?四、在设计中如何调动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的作用?五、设计怎样体现出生态美?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以节奏感为例,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界运动的周期性,就存在许多节律现象。

究竟是什么使节奏被人们普遍意识化和情感化的呢?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是因为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是史前时代的武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运用。

因此,节奏所具有的情感激发作用,最初只是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只有当节奏脱离开具体的劳动,作为形式因素用于组织各种生活使之秩序化时,才使节奏变得不仅富于层次和韵律的变化,并且也使感受丰富起来。

此外,对称和比例、色彩感的形成也经历了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到文化积淀的过程。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在形式感的丰富化和精细化上,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

二、答:(1)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2)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3)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4)其四,美在和谐;(5)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在设计美学中,审美范畴是指对于美的感知和评价的各个方面或维度。

审美范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设计作品的美感,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学上令人满意的设计。

首先,审美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形式美。

形式美关注的是设计作品的外在形态和结构,包括线条、形状、比例、对称与平衡等。

一个作品是否具有流畅的线条、合理的形状以及和谐的比例,这些因素都对形式美有着重要影响。

形式美与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表达息息相关,通过形式美能够传递出设计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色彩美是审美范畴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色彩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感受和体验。

色彩美可以包括色彩的明暗、对比、饱和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设计师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此外,材质美也是设计美学中不可忽视的审美范畴之一、材质美指的是设计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或表面的质感和触感。

不同的材质可以传达出不同的质感和情感,例如丝绸、陶瓷、金属等。

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作品的观赏效果和表达力。

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审美范畴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但同样重要的维度。

例如,空间美关注的是设计作品在空间中的布局和结构,包括比例、尺寸、层次等。

空间美可以通过创造出平衡、和谐和节奏感的空间来增强设计作品的美感。

另外,功能美关注的是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设计作品如果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并提供便利和舒适性,也能够在审美上获得更高的评价。

在设计美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范畴是时代美。

设计作品的时代美指的是它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所赋予的审美特征。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都有各自的审美标准和风格,设计师通过融入时代元素和反映当下社会文化来传达出更具时代感的设计美。

总结起来,审美范畴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感知和评价设计作品。

形式美、色彩美、材质美、空间美、功能美和时代美都是设计美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

通过对这些范畴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和创造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论美学审美范畴之崇高

论美学审美范畴之崇高

论美学审美范畴之崇高学院: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学号:121221114姓名:陈道梅指导教师:王文晶摘要:“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是西方美学家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基础上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相对稳定的、最基本的形态之一。

它是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这种对立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当人在崇高状态之中时,人超越了对象也超越了自己。

崇高表现在思想上和具体的行动中、是伟大的壮烈的、是现实挫折与理想追求的独特结合。

崇高既包括着形式上的粗矿有力,也包含了审美主体的道德完善,从而成为人的一种生和发展的方式和人生的理想境界。

关键字:美学、崇高、艺术作品1、崇高的概念崇高,又称壮美,它重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鼓舞和激励,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2、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崇高既是客观存在的宏大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

3、崇高的特征崇高作为美的基本形态,它的对象常常是体积巨大、力量雄伟、气势磅礴的。

崇高的东西往往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我们学习和赶上它,体现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得人们争奇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因而引起一种愉悦感。

(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如巍巍泰山、涛涛长江等。

(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

如火山、雷电、奔马等。

(3)、在心理效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4、对崇高的理解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 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设计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无论在设计美学抑或艺术美学中,审美范畴始终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肯定性的审美价值,一是否定性的审美价值。

什么是审美价值?产品的美则是该产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而产品的适用性是一种功利价值。

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一种精神功能,审美具有超越直接功利性的特点,不以追求某种适用目的为动机,不能直接满足人的生理的、物质的、或功利的需要。

所以说,审美的享受,不是对于对象的享受,而是一种自我的享受。

就像席勒所说“关照(反思)是人对他周围世界的第一种自由的关系。

如果说欲望是直接抓住它得对象,那么关照就是把自己的对象推开一段距离,使其不受贪欲的影响,从而把它变成自己真正的和不会丧失的财富。

在反思的时候,那种在单纯感觉状态中绝对支配着人的自然必然性脱离开了人,在感官中出现了瞬间的平静,永远变化的时间本身静止不动了,分散的意识之光集中在一起,使形式——对无限事物的描写——反应在短暂的背景上。

只要人的内心点燃起烛光,身外就不在黑夜茫茫。


美,是正面的,肯定性的审美价值。

丑,则是负面的,否定性的审美价值。

美的肯定性,在于它的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也是常见的两种相对的美。

优美也称秀美,包括典雅、绮丽、柔媚、精巧、清秀、飘逸、淡雅、幽静……一类的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也最早被人们认识和把握。

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

这是一种优雅的美,柔性的美。

崇高也称壮美,包括雄伟、壮阔、豪放、劲健、热烈、浓郁、奇特……一类的美,这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李大钊说过:“美非一类,有秀丽之美有壮伟之美。

前者即所谓美,后者即所谓高也。

”优美与崇高是最常见的两种相对的美,普遍的存在于自然广义上的美,是一种直观的被人所直接感知的美,这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美,如形容女子的“美若天仙”,对一件产品说“这种造型很美观,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等等。

优美与崇高,都是人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

但审美特性有所不同,优美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在独享世界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严峻冲突在对象世界的感性显现。

优美是一种单纯、常态的美。

“美在于和谐”,这是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这里的美,就是优美,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

而崇高的基本特征是严峻冲突,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鼓舞。

从量的方面来看,优美小,崇高大。

优美的事物一般形态轻巧,力量较小。

如风景秀丽的小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嘤嘤鸣叫的燕雀等。

崇高的事物则形体巨大,力量强大。

这里的大和小,是指同类事物的比较。

如参天大树固然大不过它赖以生存的小丘,但大树显现的是崇高美,小丘则是优美。

也有事物虽形体不大,然而力量却很大,如小小的海燕能在疾风暴雨中穿越、欢叫、也属于崇高。

从形式方面来看,优美规则、柔和,崇高粗犷、奇特。

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和均衡、比例与均称、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如飘逸多姿的柳树,玲珑剔透的美玉,婀娜温和女性等。

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简美。

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圣母像》,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就是如此。

中国舞蹈家刀美兰在舞蹈《水》中,塑造了一位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的优美形象。

表现了傣族顾念在劳动后泼水、戏水、淋浴的情景。

舞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东方色彩,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抒发了舞中人物的喜悦、欢快的感情。

崇高的事物则不同。

它的特征就是“无形式的”,即无规律的、无限制的。

它表面粗糙、怪异,多直线、折线,常常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匀称、节奏、和谐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甚至还有几分丑,几分怪,令人惊骇。

挺拔开裂的古松,嶙峋奇异的山石等都具有崇高。

崇高在艺术上的表现是内容压倒形式,不拘于形式美,不精雕细刻。

雕塑艺术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浑厚雄壮,往往故意留下一大块不加修饰的粗糙顽石;音乐家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博大精深,都包含不和谐音。

这都是为了满足突出崇高内容的需要。

鲁迅在谈到我国古代艺术时说,唯有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从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马踏匈奴》、《伏虎》、《卧牛》等来看,多以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只按原石的天然形式,稍加点缀、刻画,不做细部描绘,姿态不和常情,长短不合比例,然而正是这种古朴、稚拙的艺术形象,使石刻充满质疑,量感和张力,形神兼备,雄浑威武,虎虎有生气。

这种朴素美、崇高美、是后世那种精雕细琢、华美极致的雕琢所不能及的。

从状态方面来看,优美是静态美,崇高是动态美。

优美充满协调、平和,本质上具有趋向于静的特点,是一种以神采,气韵见胜的阴柔美,静态美。

万籁俱静的月夜,安居乐业的生活,清远淡雅的诗画,都很优美。

所谓静态美,是从事物的本质特征上来说的。

从表面看,优美的事物与处于运动之中,如春风细雨、轻歌慢舞等,但其运动态势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

崇高充满着动荡,斗争,本质上具有趋于动态的特征,是一种以力量,气势取胜的阳刚之美、动态之美。

震惊八宇的雷电,风云变幻的社会搏斗等都属崇高美。

所谓动态,也是从事物本质特征上来说的。

从表面看,崇高的事物也有处于静态或是相对静止之中的。

如高大的纪念碑等,它们留有剧烈冲突或艰苦斗争的痕迹,表现的任然是一种动态美。

日本有一座在火山爆发遗址上修建的“鬼谷公园”,处处是触目惊心的断石裂层。

虽然它们静静的或立、或卧、或倚,形态各异,悄然不动,但人们在欣赏时却不由得想起当年在此地发生的吞噬无数生命的灾难和无数生命与灾难的抗争,内心激荡不以。

古罗马的两座雕像,《维纳斯》和《拉奥孔》,很能体现优美与崇高分别具有的“静”和“动”的本质特征。

《维纳斯》雕像,恬静淡雅,坦荡感人;《奥拉孔》的雕像,则呈现激烈的对抗关系,生动的刻画了祭司父子三人被神派遣的巨蛇紧缠,濒临死亡时的竭力挣扎,整个雕像处于动势之中。

与美相对的否定性的审美价值——丑,也是审美的一种。

丑的因素虽然具有否定性价值,但它又是崇高和滑稽等审美范畴的构成成份。

在儿童玩具中不仅有美丽的“洋娃娃”,还有“丑娃娃”,娃娃的丑态给人一种性格的诙谐和生活的真实感。

类似美与丑的相对的审美范畴的有,悲剧与喜剧。

悲剧,又称悲或悲剧性。

作为审美范畴中的悲剧,并不仅限于戏剧类型的悲剧,它还存在于正剧中,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之中,也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

悲剧的特点就是悲。

但如果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悲只能让人悲痛、哀伤,那么这种悲剧还不是作为审美对象的悲剧。

悲剧本质上是崇高相通的,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很多情况下是通过悲剧性的冲突表现出来的。

可以说,悲剧是
一种崇高的美,是崇高的集中形态。

当然,崇高不一定引起悲痛,这是崇高与悲剧不同的地方。

因此,属于悲剧范畴的审美对象虽然令人悲痛,但又能使人化悲痛为力量,使人振奋,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产生审美愉悦。

所以说,悲剧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人们暂时受挫而最终获得胜利所表现的美。

美的形态是按照审美对象的存在领域来分类的,美的范畴则是按照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和审美对象给人的审美感受来分类的。

美是最古老最核心的审美范畴。

范畴一词是指学科理论中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着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的各种特性和关系。

范畴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概括,它的内容总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范畴体系是建立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之上。

真善美作为哲学中最核心的范畴,尽管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但是由于它们与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建立了普遍的联系,所以仍然具有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