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撷珠

合集下载

西方美术欣赏

西方美术欣赏

西方美术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

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

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

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

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时期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

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

佛兰德斯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

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18世纪时期18世纪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

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

代表画家有法国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

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

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

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

法国的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

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时期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

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浅谈西方美学

浅谈西方美学

浅谈西方美学这学期,我选修了美学,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美学,我了解到了西方美学的思想和历史。

使我对美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西方美学源于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西方艺术的土壤,其中萌生的思想也是西方美学的源头。

希腊神话彰显了崇高美,这点可以从艺术作品中看出来。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雄浑、壮丽,而希腊油画中的神话人物线条优美,色彩丰富,人物形象生动,非常美。

希腊美学展示给我们的是向往光明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最终会取得胜利的信心和对未来世界的希望,使人受到启发和鼓舞,并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后来古罗马代替了古希腊,但古罗马继承和发扬了希腊文化,也继承了古希腊的美学思想。

罗马帝国灭亡后,美学进入了黑暗时期。

在这近1000多年的历史中,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该时期认为美都来自上帝,只有神是美的,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是一些神话人物,而且人物形象非常呆板,没有表情,等级划分非常明显。

中世纪的美学既是神学的附庸,又有反神学的东西。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就是从中世纪美学思想的孕育出来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14世纪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大到德、法、英、荷等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到16世纪达到高潮。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他们同处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同一时期的杰出人物。

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被人们称为十大未解之谜,西方油画一般不会用山水画来作为背景,而《蒙娜丽莎》却用山水作为背景,体现了画的纵深感。

尤其是蒙娜丽莎那嘴角的一丝微笑,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思。

《最后的晚餐》画的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信徒。

这幅画采用明暗对比和辐射点把耶稣放在了一个中心位置,还有就是所有人物的指向也是耶稣,这就突出了耶稣的重要位置,其中耶稣神态平常,表现了耶稣的大度。

第六章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第六章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第六章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西方美学是指从古希腊到当今的西方艺术、美学、哲学、宗教和社会
思想的总和。

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当今,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涉
及到美学问题,也涉及到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社会思想等一
系列科学问题。

古希腊时期,西方美学的发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文豪们开始的,他
们主要思考的是人类行为的规律,以及艺术作品如何影响人类的存在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文豪们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柏拉图(Plato)等,都对西方美学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述,他们的思想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以后的西方美学发展。

中世纪时期,西方美学发展出了新的审美形式,艺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时的普遍观念是,艺术不仅是表达美的手段,也是呈现上帝的真情。

因此,中世纪时期,西方美学发展出了“宗教美学”,以及“世俗美学”。

其中,宗教美学以崇拜上帝、表达信仰为主,而世俗美学则更多地运用具
体的表达形式和绘画技巧,来表达绘画家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看法。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教会作为教会文化的代表,必然影响到西方美学
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种以宗教和精神为中心的艺术理论。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一、古希腊哲学与美的探索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概念进行了探索和阐述,这为西方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古希腊,美被视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理念,在艺术和自然中都可见其体现。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都提出了关于美的观点,并深化了对美的认识。

二、中世纪的宗教意味美学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使美学与宗教相结合。

美不再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而是可以通过宗教仪式和圣经中的故事来体验。

圣母玛利亚和救世主耶稣成为中世纪艺术的主要表现对象,追求超验的美成为中世纪美学的主旨。

三、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崛起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对宗教的过度依赖,开始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人文主义观念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对人类的尊严和个体灵魂的独立性产生兴趣。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学者在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美学的新视角,并加入了对自然美和人体美的追求。

四、启蒙运动与审美理论的形成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对人类的理性和自由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关于美的新的理论。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美是基于客观和普遍的原则,而非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

康德提出了审美观念的主观与客观结合,认为美感体验需要同时满足主体的主观情感和客体的客观形式。

五、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对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追求革新和创新,拒绝传统的审美观念,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由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以多元化的观点挑战传统的美学原则。

后现代主义认为美是多样化而主观化的,无法用单一的标准来定义。

六、当代美学的多元发展在当代,美学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不同学派和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美学观点和理论,如存在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等。

同时,跨学科的研究也促进了美学理论的交叉融合,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进行合作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美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总结起来,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哲学的探索、中世纪宗教的影响、文艺复兴的崛起、启蒙运动的形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以及当代美学的多元化。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

[整理版]西方美学史(摘要)

西方美学史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章西方美学的缘起西方美学的直接源头是在古希腊。

.观点1: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

(塔塔凯维奇)观点2: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

(鲍桑奎)观点3:哲学孕育了美学。

(吉尔伯特和库恩)观点4:美学问题只能出现于哲学问题之后。

(克罗齐)(作者赞同)第二章前苏格拉底美学一毕达哥拉斯学派1和谐(harmony)是宇宙的本质特征。

神秘的和谐现象是由比例、尺度和数造成的,而和谐本身则是以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关系为基础的。

和谐是一种宇宙内在的规律和本质,音乐通过声音与音调表现了这种和谐,而哲学(数学被包括在哲学之中)则是对事物之间和谐关系的思索,美因此成为宇宙和人的最终目的。

2音乐可以净化(cathartic)灵魂。

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以音乐和哲学为修养手段,用音乐来净化人的灵魂,似乎与奥尔弗斯教派的酗酒、癫狂的神秘体验不同,但是,实质上,平静的哲学与和谐的音乐亦可产生精神上的迷狂感。

在这种迷狂中,灵魂亦能够摆脱肉体,进入神秘境界。

————这种思想也是希腊非理性精神的一个来源。

3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的和谐的构成。

最聪明的事物是数,最有力量的事物是知识,最美好的事物是幸福,最优美的事物是和谐。

与数相关的和谐原则是西方从古希腊到19世纪全部古典艺术的理想。

二赫拉克利特1和谐产生于对立和斗争。

“看不见的和谐(hidden harmony)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实质上是对于自然中一种和谐的模仿,因而艺术家应该具有一种对自然界内在和谐的把握和认识。

2美具有相对性。

美学家们总是不断的讨论美的概念与具体的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面实质上就是美的永恒性与相对性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的概念的相对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问题。

三德谟克利特1模仿说。

艺术是模仿的观点,是古希腊人们的普遍看法。

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同时也指出了艺术的模仿性质,提出了一种艺术本体论的看法(包括艺术的创作论)。

西方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美学知识点总结1. 古希腊美学古希腊是西方美学发展的起源地之一,其美学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形成了美学的初步理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思考。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念,而不是一种物质形式。

他强调理念的永恒、完美和纯粹,并将美的产生归因于这些理念。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对称、秩序和和谐的表现,是一种特定形式的完善表现。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文艺复兴美学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进行了重新发现和理解,并以之为基础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强调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追求对美的深入理解。

例如,莱昂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画家通过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深入研究,创造了许多具有深刻美感的艺术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3. 哥特式艺术美学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其美学思想体现了宗教信仰、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

哥特式艺术强调对神圣主题的表现和对宇宙秩序的思考,通过对艺术形式和结构的精确把握,创造了许多具有宗教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

哥特式艺术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巴洛克艺术美学巴洛克艺术是欧洲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其美学思想强调对情感和气氛的表现,通过夸张、动态和复杂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和运动感的艺术作品。

巴洛克艺术在审美观念上强调情感的表达和细腻性的追求,展示了一种充满张力和热情的审美情趣。

巴洛克艺术对后世的美学理论和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然而,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领域直到18世纪才真正形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之一。

他主张通过追求高尚和永恒的理念,人们可以达到真正的美。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将美学与科学联系起来。

他将美学视为一门系统的科学,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界来揭示美的本质。

在中世纪,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下,修道院成为艺术和美学的中心。

修道院的建筑和艺术作品都承载着宗教的信仰和教义。

中世纪的美学理论主要围绕宗教和神圣的主题展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潮重新关注人类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达芬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研究人体解剖,追求人体的比例和真实性。

美学开始逐渐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们也提出了各自的美学理论,如达芬奇提出的“万物是相通的”理论和伦勃朗的“让光线成为你的主题”。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推动了美学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将美学与哲学和科学相联系,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揭示美的本质。

德国哲学家康德则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哲学理论,称美是一种纯粹的主观体验,存在于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中。

19世纪是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时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强调了美的历史和社会维度,认为美是自由精神的表达和体现。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主张“艺术为艺术”的理念,将诗歌视为纯粹的艺术表达,与现实无关。

20世纪各种派别的美学理论日益丰富。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主张艺术是“自由的选择”,反对传统的美学规范。

结构主义者巴特认为,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是由符号系统所构成的,要通过解读符号系统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各种观点纷争并存,包括后结构主义理论、身体美学、社会美学等。

近年来,美学也开始快速发展和变化,受到了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的影响。

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美学问题和讨论。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

现代西方美学史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艺术、审美以及美的产生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中包括了从古希腊以来的美学思想,还有近代西方美学的各种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总结现代西方美学史的知识点,包括美学的起源和发展、各大美学主义流派、重要美学家及其思想等内容。

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古希腊美学思想古希腊是美学思想的起源地之一,最早的美学思想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美是超越世俗、永恒的理念,其中的美是“真、善、美”三者的一种表现。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了审美的主观性,他认为美是一种激起愉悦情感的东西,并提出了模仿论和认知论的美学观点。

2.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与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潮,艺术家们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提倡以人为本的审美观。

莱昂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对人体、光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美学的形成17、18世纪是近代美学的形成阶段,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审美的普遍规律和原则。

在这一阶段,耶尔·怀尔斯、培根、洛克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审美判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逐渐形成了近代美学的基本体系。

4. 现代美学的发展19世纪以来,现代美学逐渐形成并开始独立于哲学。

康德提出了美的主观普遍性和客观普遍性的观点,弗洛伊德则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审美的心理机制。

20世纪以来,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新的美学思潮不断涌现,使得美学的研究领域更加丰富多样。

二、各大美学主义流派1. 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认为作品的内在形式决定了其审美效果。

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派对文学和艺术的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影响了后来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潮。

2. 实证主义美学实证主义美学强调对艺术和审美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试图通过客观的方法探寻审美的规律和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美学撷珠课程开发:夏晴课程纲要【课程目标】1、初步了解美学的相关知识,体会人生的审美精神,让学生获得对人生理性的思索和热爱。

2、通过文学、影视作品的阅读、咀嚼、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纯正的审美趣味,以期把握经典作品的深层思想内涵。

3、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征,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析、辩证、批判思维的能力。

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优势,探索更新的学习方式。

4、渴望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认识西方尤其是现当代的美学发展,以积极、平和的艺术哲学观和审美观观照中西文化及其价值判断。

【课程实施】1、教学以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为切入点,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校本研究为目的,力求深入浅出。

2、专题研究计划为八讲,20课时,自2005年3月30日开始。

有来自高一年级十四个班级中的31人参加学习,以自主方式组织研究学习。

以自愿原则划分小组,确立研究重点。

3、综合运用讲授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拓展视野,发展潜能。

4、作为个人开设的又一门校本课程,希望能与先前开设的传统美学构成呼应,以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又是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课题教学用时教学方式呈现方式绪言美是难的——美学学科性质介绍1课时讲析讨论课堂教学确立小组第一讲“崇高”的记忆,从《特洛伊》开始……——希腊史诗中的审美范畴3课时放映《特洛伊》讨论赏析。

串入“崇高”“悲剧”等审美范畴的讲析。

影视欣赏课堂教学第二讲水仙之恋——希腊神话中的审美心理研究2课时以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为例切入,插入安妮宝贝作品,以《春天的童话》收尾。

课堂讨论小说阅读动漫欣赏网络链接第三讲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中世纪审美精神漫谈2课时以《新爱洛绮斯》切入,介绍《圣经》作品精神。

观看影片讨论作品理性升华第四讲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2课时以影片《莎翁情史》切入,以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为例阐释其时代人文精神。

观看影片讨论作品理性升华第五讲尼采、叔本华的审美人生观4课时哲学作品解读,论坛讨论课堂教学网络讨论第六讲非理性主体的霸道与罪恶的快感——弗洛伊德等的心理美学2课时以意识流作品切入,观看影片讨论作品课堂教学第七讲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等的生命的时间形式2课时重读史铁生的作品,从文本解读入哲学思考。

课堂教学探究对话结束语美学是困境中的追求2课时课程评价成果展示演讲展示对话讨论【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熟悉学生。

介绍“美学”学科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确立研究小组。

教学步骤:1、点名,熟悉学生。

要求学生大致谈谈对美学的认识。

2、教师升华:(1)美本质的难解。

“美是难的”!(2)“美学”语词的来源,西方美学大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简单介绍鲍姆嘉通的《美学》,“埃斯特惕卡”感性学的深刻内涵。

(3)美是主观的;美是客观的,是社会的。

相对于人或人的意识来说,美是客观的。

美是一种社会价值,离不开社会,否则,它就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依据。

(4)简单介绍几种美学学说,譬如美在距离说、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

3、根据兴趣爱好,划分研究小组。

《西方美学撷珠》课程设计实施调查:1、是什么促使你选择“西方美学撷珠”这门课的?你是如何认识“西方美学”的?2、下面粗线条地给出了西方美学发展的大致线索,请选择你喜欢的“顿点”,并简要说说原因。

(1)以《特洛伊》为依托,从《荷马史诗》牵出,介绍英雄的精神。

“崇高”的范畴。

此岸世界的彼岸化(柏拉图),彼岸世界的此岸化(亚里斯都德),和谐壮丽的物态化(古希腊的艺术趣味)。

(2)自恋情结。

希腊神话的现实意义。

以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为例切入。

萨特的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生命哲学。

这儿是承上启下的内容,为后面的大块的(3)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尼采的《禁欲主义理念意味着什么》。

以《荆棘鸟》一类的片子切入。

(4)以莎士比亚的作品切入,介绍文艺复兴时代的审美特质。

(5)尼采、叔本华专辑。

以网络为知识切入的主要形式。

(6)非理性主体的霸道和丑的产生。

“形而上”的美学哲学思考理论——“形而下”的心理内观。

(7)弗洛伊德罪恶的快感,荣格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柏格森生命的时间形式,直觉作为理性的反题。

《追忆逝水年华》、卡夫卡、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杜拉斯等作品都可以融入其中。

3、根据同学们的信息反馈,兴趣偏嗜,挑出同学们渴望探讨和研究的内容,设立课程探讨的话题,并划分兴趣小组:从《特洛伊》看古希腊的悲剧情结和崇高精神;从水仙之恋观希腊神话中的审美心理;从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看中世纪审美精神;从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 ”看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情怀;尼采、叔本华审美人生观研究;从弗洛伊德等的心理美学观非理性主体的霸道与罪恶的快感;从海德格尔等的生命的时间形式审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

教学内容:观看影片,讨论发言,谈组织学生阅读体验。

放映《特洛伊》讨论赏析。

串入“崇高”“悲剧”等审美范畴的讲析。

教学步骤:1、介绍古希腊文化,《荷马史诗》,宏观把握。

2、放映《特洛伊》讨论赏析。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发言,谈谈观后感。

促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探索思考。

3、教师升华:串入“崇高”“悲剧”等审美范畴的讲析。

第5、6课时教学内容:水仙之恋——希腊神话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教学步骤:1、学生集体观看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师生共同朗读,氤氲一种氛围。

请学生先谈认识、见解、感受,教师过渡,孤独落寞的伤感、似乎永远的擦身而过是缘于内心对自我的执着。

2、回顾古希腊神话的故事,插入电子图书安妮宝贝作品集,以文本的解读,感受自恋情结,体会这种审美心理的特质。

3、以动漫欣赏《春天的童话》转向亮色,走出自恋,寂寞之后,是生命的喜悦。

布置课堂和网上传帖的讨论中心。

第7、8课时教学内容: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中世纪审美精神漫谈教学步骤:1、阅读电子图书《圣经》,请学生先谈认识、见解、感受。

2、教师补充介绍:原始基督教的产生,包括源头、基督其人、初期教义、初期政治思想;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三位一体”;原祖原罪;基督救赎——认为上帝是世界和宇宙存在一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神秘力量,他是至高无上、全知全能、无所不在、创天地万物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3.理性升华——人类的敬畏之心;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

第9、10课时教学内容: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全市公开课)教学步骤:1、学生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分小组进行专题(包括: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研究,莎士比亚个人生平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研究,《哈姆雷特》研究)研讨,并派代表上台演讲,谈认识、见解、感受。

2、观看影片《哈姆雷特》。

3、再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分析说开去,延及莎士比亚其人其作,再反观文艺复兴的整个时代的美学精神。

教学内容:尼采、叔本华的审美人生观研究。

教学步骤:1、作好相关的网络设施准备。

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

打开《西方美学采撷珠》网页,注册登陆。

2、学生课网上搜集资料,传帖发帖,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学习的能力。

3、将知识化为能力,在师生共同品赏文本的同时,以发帖的形式交流感受,写出自己对尼采、叔本华的独特理解。

第13、14课时教学内容:非理性主体的霸道与罪恶的快感——弗洛伊德等的心理美学。

教学步骤:1、“形而上”的美学哲学思考理论——“形而下”的心理内观,介绍西方美学研究的这一重大转折。

2、“自我”“本我”“超我”的美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15、16课时教学内容:人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等的生命的时间形式。

教学步骤:1、以《追忆逝水年华》的情节和普鲁斯特的个人介绍导入。

2、了解海德格尔其人其作和化通俗的的哲学思想。

3、拓展延伸:卡夫卡、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杜拉斯等作品内容的铺述,要求学生课外阅读。

第17、18课时教学内容:结束语美学是困境中的追求。

教学步骤:1、回顾这一路走来的西方美学历程,回首“悲剧”的相关学说,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观,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演变和深化。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升华。

2、学期总结。

测试评价。

参考书目:《西方现代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牛宏宝著《西方美学史》(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朱光潜著《德国艺术家随笔》东方出版中心《美学新概念》学林出版社徐岱著《西方美学主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周来祥著《莎士比亚研究》安徽自学考试办公室王维昌著【课程评价】1、标准测试法。

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对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检测。

意在了解教学效果,寻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作品分析法。

以论文、创作活动、课堂发言、网上传帖质量等为对象,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3、自我评价法。

学生参照标准体系对自己的活动和发展状况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自省反思能力的养成,渴望回归教育的本质。

附课例:(一)“崇高”的记忆,从《特洛伊》开始……明净的天空,金色的阳光,潋滟的海水。

希腊群岛,就象撒在爱琴海中的明珠,鲜明灿烂,光芒四射……电影《特洛伊》开篇就用这蓝得逼人的颜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绮丽的画面,开始了一个古老神话故事的讲述:人间的国王佩琉斯和忒提斯结婚,不和女神埃里斯掷下了金苹果飘然而去,无限的争执后,年轻的王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洛狄特,从而获得了斯巴达王的妻子——美艳绝伦的海伦,并将之带回了特洛伊,这引发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

规模宏大的战争,庄严虔诚的祭祀,单纯可爱的英雄,充满平民气息的天神,令人陶醉的酒液的芬芳,沁人心脾的静穆的伟大……那是一个毫无掩饰的时代,那是希腊文化的象征!一切都是那么率真,仿佛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儿童。

神圣的天国也只不过是“阳光普照下永远不散的宴席”,无限的渴望赋予人生神性的光辉和美丽的梦境,让每一个践行努力者都拥有对终极秩序和终极价值追问的可能。

“你可以选择默默无闻的度过平凡而幸福的一生,会拥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但是,死后,没有人会知道你的英名;你也可以选择在战场上激战,建功立业,你会拥有象大海一样汹涌澎湃的生命体验,在斗争和冒险中享受现世的欢乐,当然,也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却能名垂青史。

”这是爱琴海女神对决定参加战争的儿子——阿喀琉斯说的一番话,这位少年英雄带着母亲为他深情地串起的一挂海螺,义无返顾,奔向了那清澈湛蓝的地方……这是一场个体生命的悲壮的、关乎平庸与崇高的抉择,也是一个艰难而沉重的话题。

从古罗马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到英国博赖特的“庞大的自然对象”,从博克的审美范畴到康德的“崇高的分析”,他们共同论证了崇高的一个最基本的特质——超越有限的个体生命,“努力向无限挣扎”,从而肯定主体尊严。

阿喀琉斯便是在面对人生与战争的严峻,接受“命运”悲剧的挑战,随时准备对付人生征途中的死亡过程中,建立了对人生痛苦与邪恶的敏锐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