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中学高一历史背诵资料必备

合集下载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在高一上历史期末考试中,必须熟记以下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年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农耕经济、等级制度、礼制思想等。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科技发明;诗经、楚辞、论语、孙子兵法等文化经典。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百家争鸣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学派的出现。

5. 先秦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

6.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

7.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封建制度。

8. 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9. 西汉末年的动乱:宦官专权,王莽篡位,东汉的兴起。

10. 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

1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国争霸的最终结果。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土地兼并,士族地主的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

这些历史知识点是高一上学期历史课程的重点,掌握并背诵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理解后续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期末考试时,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记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一第一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一第一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一第一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中国古代史是中学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一学生们首次接触到历史知识,为了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第一册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们可以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开始形成部落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逐渐发展成为氏族和国家,社会制度逐渐完善。

2.商代的兴起和衰落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朝代,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社会的阶段。

商代的政权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地区,商王依靠农业生产和青铜器制作来巩固统治地位。

然而,在公元前11世纪,商代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逐渐衰落,最终被周朝所取代。

3.周代的建立和分封制度周朝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打破了部落联合的局面,实行了分封制度。

周王通过封赏诸侯,使其承认周朝的统治,并以分封的方式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春秋时期是分封制度的全盛时期,各个诸侯国争夺权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最终秦国战胜其他诸侯国,统一了中国。

5.秦朝的统一和政治改革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时间的分裂局面。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推行法家思想、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汉朝的兴起和辉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汉朝的刘邦消灭了秦朝后的混乱局面,重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权,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

高一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中学习阶段会经常出现,对于高考而言也占据着重要的比重。

因此,对于高一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高一历史学考必背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文明在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等都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与金字塔建筑,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与阿育王的统治,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与雅典民主,古罗马的罗马帝国与罗马法。

二、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点,其中,夏商周是必须要背诵的重点。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被视为炎黄子孙的血脉,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至今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也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

三、印度洋交通与东南亚历史印度洋交通和东南亚历史也是高中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唐代的玄奘西行取经等。

四、中世纪欧洲与东亚中世纪欧洲与东亚的历史是必背知识点,其中,拜占庭帝国、十字军东征、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中国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都是重要内容。

五、近代史近代史是高中历史学科中最后一个必须掌握的部分,其中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与大革命,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等等。

此外,还有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六、世界两次大战与中国革命世界两次大战与中国革命也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都是必须要理解的内容。

对于中国革命的学习,重点要掌握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七、中国现当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也是高中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其中,包括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等都是必须要熟悉的知识。

总之,高一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涉及的范围广泛,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一历史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学考必背知识点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人类和社会发展,理解现在的世界,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作为高一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高一历史学考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是理解历史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阶段以及农业文明的出现。

我们还应该了解古代文明的崛起和灭亡,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2. 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朝代学习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朝代”的概念以及每个朝代的特点和主要事件。

了解中国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3.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

我们应该熟悉一些重要的战争、革命和探险等事件,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和马克思等。

4. 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冲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殖民主义的出现导致了殖民地的文化冲突。

5.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经济和科技革命,如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以及这些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6. 历史意识和历史方法学习历史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和事件,还需要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方法。

我们应该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理解历史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发展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了解这些历史学考必背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世界。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和小说来增加兴趣和理解力,通过参观博物馆和遗址来亲身感受历史,通过参加讨论和辩论来提高思维能力等。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

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华夏族的形成1. 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族2. 三皇五帝时期的神话传说3.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解放1. 春秋时期的诸侯割据和兼并战争2. 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教育3. 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三、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代的政治制度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2.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和法家思想3. 秦代的行政制度和农业技术四、汉朝的建立和西汉的政治制度1. 刘邦的起义和汉朝的建立2. 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3. 西汉的商业繁荣和科技发展五、东汉末年的动乱和三国时期的分裂1. 黄巾起义和王莽的新朝2. 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兴起3. 三国鼎立和统一战争的背景六、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割据和文化交融1. 北朝的政权更迭和南方文化的传承2.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 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北朝的统一七、隋朝的统一和唐朝的开创1. 隋文帝和隋朝的统一战争2. 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3. 唐朝的科技进步和丝绸之路的开放八、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方民族的影响1. 五代十国的政治割据和文化交流2. 契丹族、党项族等北方民族的兴起3. 北方民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改变九、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1. 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变革2. 宋朝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3. 南宋的对外战争和政权更迭十、元朝的建立和统治1. 成吉思汗的征服和元朝的建立2.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3. 元朝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十一、明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 朱元璋的起义和明朝的建立2.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3. 明朝的海外贸易和文化繁荣十二、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1. 满洲族的入侵和清朝的建立2.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统治3. 清朝的农业经济和社会状况以上是高一必修一历史背诵提纲的内容。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和文化繁荣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高一历史期末知识点必背

高一历史期末知识点必背

高一历史期末知识点必背在高一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积累和记忆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必备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需了解各个文明的特点和贡献,例如埃及文明的法老制、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印度教的起源等。

2. 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路线连接了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等地,带来了物品、宗教、科技和艺术等方面的交流。

需要掌握丝绸之路对促进各个文明的交流、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3.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是高一历史课程中重点学习的内容。

需要掌握不同朝代的历史事件、君主制度的演变以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例如西周的封建制度、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科举制度、隋唐的开放政策等。

4. 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部分。

需要了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和五一运动等重要的革命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5. 世界两次大战世界两次大战是20世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大一上学期需要掌握一战爆发的原因、各个国家的参战情况以及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同时,还要了解二战的爆发和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的情况,以及纳粹德国的兴起和纳粹集中营的罪行等。

6. 冷战与两个阵营冷战是二战结束后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被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需要了解冷战的原因、两个阵营的对立和冲突,以及冷战对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影响。

7. 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近40年来的重大变革。

需要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改革措施和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特别需要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世界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例如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安理会的职责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功能等。

高一历史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

高一历史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中学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班级:组名:姓名: __ 评价:___ __ _______ 老师寄语:有志者,事竞成。

【学习目标】掌握(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小农经济。

【学习指导】参照学习目标阅读教材4-7页,参照知识梳理,记忆要点。

【知识梳理】1.从刀耕火种到铁牛犁耕: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②唐朝: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和_______的使用,私田大量开垦。

②战争频繁,__________遭到不断破坏③鲁国等诸侯国进行_______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加速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确立:战国时期_______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3.小农经济:条件:(1)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技术的出现和推广;(2)封建___________制的确立。

特点:(1)分散性(一家一户为单位)(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3)封闭性(个体间很少交流与合作)(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政策的影响)(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技术、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影响:(1)__________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____地位,其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4、阅读课本,完成下表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方式、生产特点、土地制度分别是什么?【高考原题】1.(2013全国)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2012广东)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模拟试题】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上下册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上下册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上下册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文明成果,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历史课程可能是他们最新接触到的一门学科之一。

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下面将为大家罗列一些高一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上册: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学生需要了解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点掌握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等。

3.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包括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国古代思想: 重点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思想体系的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和核心理论。

5. 秦汉时期:学生需要了解秦始皇的统一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事迹,以及汉武帝的文景之治、与匈奴的战争等重要事件。

下册: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学生需要了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历史沿革、古代建筑和现代化的发展。

3. 近代中国:重点掌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4. 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学生需要了解西方科技和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的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发展。

5. 中国现代化进程:学生需要了解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要事件和人物。

以上只是历史课程中的部分重点知识点,老师会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梳理和强调。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如阅读教材、参考相关历史书籍,听老师讲解和参与讨论,还可以做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和实地考察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背诵重点知识点的方式加深记忆和理解。

历史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应该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城中学高一历史背诵资料必备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西周通过分封制,自周天子往下,层层分封土地和人民,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2)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它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作用:有利于强化王权,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系3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4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

(1)中央: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政权,“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中央政权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

其中管理军务的是太
尉,掌管律令和监察百官的副丞相是御史大夫。

地方:废分封,推行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命。

(2)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大一统(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列举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西汉:两汉中央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的制度;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内朝),由皇帝的亲信任职;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东汉:逐渐形成中枢决策机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以后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

隋唐:确立并完善的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中书省负责起草和颁发政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二府”:“中书门下”(长官为宰相,掌行政权)和枢密院(掌军政权);设“三司”掌财政权。

相权被分割,三权完全被分开。

元朝: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代替尚书省,行使宰相职权,六部归入中书省。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初期:郡县制制和分封制制并行。

汉武帝时,分全国为13州,各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颁布推恩令,强干弱枝,巩固国家统一。

唐:地方军政长官节度使权力大,发展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北宋:由中央派做文臣担任地方官。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太祖撤中书省和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甚至帮皇帝起草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2)清初承袭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军国大事由满族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其他机构相继撤销或名存实亡,皇权不受任何约束,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1)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多山多岛,海岸线曲折;城邦林立,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
治。

(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①确立过程:
A.前594年梭伦的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按财
产多寡划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废除一切债
务和债务奴隶制度;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设立从公
民中抽签产生的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差额选举公职等。

B.平民领袖出身的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的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残余势力,设立五
百人会议,还确立陶片放逐法,民主制最终在雅典确立;
C.伯利克里执政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被称为“黄金时代”。

②主要内容:A.创立民主政体(制度):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有立法权。

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附属机构;
民众法庭(审判员从全体男性公民中抽签产生);
其它众多规模不大的机关
B.创造出民主的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C.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民主监督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
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公民中选举司法人员;陶片放逐法等。

D.重视公民的民主参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发放工资与津贴。

③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④评价: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意义:对西方近现代民主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提供了集体管理新形式,创造了民主的运作方式。

为古希腊文化的辉煌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为世界文明留下宝贵遗产。

2.罗马法(指前6世纪末到七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1)罗马法的雏形: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贵族不能再按习惯法欺诈平民。

(2)罗马法的完备:《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一系列法典的汇编总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罗马法的作用:顺应经济的发展,维护奴隶制度,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其许多原则制度对近
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华侨城中学高一历史背诵资料必备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困难而重开议会,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议会于1688 年发动被称为光荣革命的政变,推翻复辟王朝,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即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2)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享有立法、财政、司法权和军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和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3)特点: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议会下院议员由民选产生;
内阁担负实际行政职责,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4)两党制逐渐形成,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握有行政和立法大权,事实上是国家最高领导者。

(5)1832年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1775年英国对北美的殖民压迫导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北美启蒙思想家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2)确立: 1787年颁布联邦宪法;
(3)特点:实行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4)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实行联邦制度和代议共和制:
(5)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行政权—总统;立法权—议会;司法权—联邦法院3.法国共和制确立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特点: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2)内容:总统由两院联席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普选方式产生(选民有财产等方面资格限
制)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
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

4.德意志完成国家统一后于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标志德意志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

内容: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首相掌最高权力(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主持政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议会仅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
议会由联邦议会(议员不经选举)和帝国议会(议员选举产生)两院组成,特点: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传统也得以延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