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牙体解剖生理 牙体髓腔形态 髓腔各部名称

牙髓腔简称为髓腔(Pulp cavily),位于整个牙体 的中央,髓腔内充满着牙髓组织,由于牙髓组织 的四周都是坚硬的牙本质骨组织,一旦造成牙髓 发炎,就会导致不可忍受的特殊疼痛。
牙髓腔各部分名称
牙髓腔包括髓室和根管系统
髓室为髓腔位于牙冠和牙颈 的部分,前牙髓室与根管无 明显界限,后牙约呈立方形 ,分髓室顶和髓室底以及4 个髓室壁(近中、远中、舌 侧和颊侧髓壁)
❖ 双管型:常见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 的近中颊根和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
❖ 单双混合型: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和上颌第 一、二磨牙的近中颊根和下颌第一、二磨牙近远 中根。
❖三管型: 罕见于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和下 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根。
根管类型
(1)单管型 (2)(3) 双管型 (4) 副根管及单双混合型 (5) 三管型
髓室壁 髓室底
髓角: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的部分
根管口:位于髓室底上,是髓室与根管 根管
的移行处
根管系统:是髓腔除髓室以外的管道 部分,可以表现为根管、管间吻合、 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 根管。
髓室顶 髓角 根管口
根尖孔
根管系统
根管
❖ 单管型:最多见,常见于上颌中切牙、尖牙、第 一磨牙的舌根和第二磨牙的舌根及远中颊根。
根管类型
(1) 副根管
多见于磨牙,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 的通道。
副根管
副孔:副根管通向牙周膜的孔。
复习
❖ 髓室各部分的命名。 髓室顶、髓室底、髓室壁 、髓角、根管口
❖ 根管系统的组成。 根管、管间侧支(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 歧、根尖分叉、副根管。
根管系统
管间侧支(管间吻合)
多见于双根管型,发自相 邻根管间的交通支。根中 1/3多于根尖1/3,根颈1/3 最少。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口腔执业助理医师2015年真题-(4)
![[医学类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口腔执业助理医师2015年真题-(4)](https://img.taocdn.com/s3/m/b6b11ed458fb770bf68a55ea.png)
A.饮用水含氟量过高
B.钙氟磷灰石取代羟基磷灰石
C.成釉细胞受到损害
D.釉质单纯过度矿化
E.釉质过度矿化和矿化不良并存
答案:D[解析] ①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牙齿疾病。②氟主要损害牙釉质发育期牙胚的造釉细胞。③是在同一时期萌出的釉质上有白垩色到褐色的斑块,严重者还并发有釉质的实质缺损。
问题:3. 男,55岁。左舌缘内色斑块半年不消失,擦不掉,活检见异常增生的上皮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性生长,病变细胞具有形成细胞间桥和不同程度角化的特点,应诊断为______
A.腺癌
B.原位癌
C.鳞状细胞癌
D.基底细胞癌
E.中度上皮异常增生
答案:C[解析] 鳞癌可发生于黏膜或皮肤的鳞状上皮,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瘤系鳞状上皮增殖而成。增殖的上皮侵入结缔组织内,形成许多互相连接的细胞巢(癌巢),在癌巢中进行着类似表皮的角化过程,形成轮层状小体者,称为癌珠。相当于基底层的细胞排列的癌巢的外围和结缔组织的间质相接。鳞癌不呈角化时,则其细胞巢是形态相同的鳞状上皮细胞所组成,间有稍呈多形性的细胞,称为无角化性鳞癌,其恶性程度较高。
问题:7. 在面侧深区中,从翼外肌上缘穿出的组织结构有______
A.颞深前、后神经、咬肌神经
B.上颌神经,上颌动脉
C.翼丛,下颌神经
D.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E.耳颞神经,翼内、外肌神经
答案:A[解析] 在面侧深区中,翼外肌是其解剖钥匙,其上缘有颞深前、后血管神经和咬肌神经穿出。
问题:8. 关于“”面的叙述正确的为______
A.为舌骨下肌群
B.为颏舌骨肌的拮抗肌
C.前腹由二腹肌神经支配
D.后腹由舌下神经支配
口解1 牙体解剖 课后习题试题及答案

口解1 牙体解剖课后习题试题及答案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关于上颌第二磨牙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牙合)面斜嵴较上颌第一磨牙明显B.近中舌尖与远中舌尖大小相近C.近中颊轴嵴较远中颊轴嵴突出(正确答案)D.颊舌根间分叉度较大E.牙根偏向近中答案解析:上颌第二磨牙:(1)颊面:近中颊轴嵴较远中颊轴嵴突出。
(2)舌面:远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
(3)(牙合)面:斜嵴不如上颌第一磨牙明显。
(4)牙根:颊舌根间分叉度较小,且向远中偏斜。
2、(牙合)面的边缘嵴和发育沟使整个牙面似一“田”字形的是() [单选题] *A.上颌第一磨牙B.上颌第二磨牙C.下颌第一磨牙D.下颌第二磨牙(正确答案)E.下颌第三磨牙答案解析:下颌第二磨牙(牙合)面中央窝内有4条发育沟呈“+”形分布,即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边缘嵴和发育沟使整个(牙合)面似一“田”字形,是该牙的特点。
3、(牙合)面发育沟可呈现“H”形、“U”形或“Y”形的是() [单选题] *A.上颌第一前磨牙B.上颌第二前磨牙C.下颌第一前磨牙D.下颌第二前磨牙(正确答案)E.上颌第一磨牙答案解析: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有两种类型:①两尖型:(牙合)面为椭圆形,颊、舌尖各一个,两尖均偏近中,发育沟多为“H”形或“U”形;②三尖型:面为方圆型,有1个颊尖和2个舌尖,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发育沟多为“Y”形。
4、前磨牙中颊舌尖的高度、大小相近的是() [单选题] *A.上颌第一前磨牙B.上颌第二前磨牙(正确答案)C.下颌第一前磨牙D.下颌第二前磨牙E.上颌第一磨牙答案解析: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合)面:颊舌尖的高度、大小相近,颊舌二尖均偏近中。
5、下颌尖牙唇面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的长度之比为() [单选题] *A.1:2(正确答案)B.1:3C.2:1D.2:3E.3:2答案解析:下颌尖牙唇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两者长度之比约为1: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大于90°。
上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w r k nu i e R G dg a i a i yt T o h ly rn e .I em s — i a r i rp s f a h eet e s g t V i t m gn s s m( rp yE i sF a c ) nt e i ds l a o a h c a n h il g e t h o t d g oe
【 src】Obet e T td em rhl i caat ii f upcvt o fs m xl r pe o r.Meh Abt t a jci :os yt o oo c hrc r tso p l ai f r aiay rm ls v u h p g esc y t i l a t.
【 关键 词 】 上颌 第一前磨 牙 ; 髓腔 形 态 ; V RG
A a i gr ph c sud fa t m i o p l g c lo ul avt n r tma la y pr mo ar r d o a i t y o na o c m r ho o i a fp p c iy i f s xi r e l s i l Zh n a gn n e g Gu n i g,Su a x a, a g Di g ig, e a、W s C iaSh o o tm t oy S一 n Xi o i Hu n n m n t l et hn co lfSo ao g ,i l c u n Un vri .Ch n du 61 0 h a iest y e g 0 41, i a Ch n
o ds: e e t xr ce r tma ilr emoa r s d i r s ntsu S v n y e ta td fs x l y pr i a lr wee u e n p e e tdy M e i— itlr do a so a o t s so d sa a igrph fe ch to h
磨牙解剖形态

第四节磨牙类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侧,上下左右共12个,位于前磨牙远中者称第一磨牙,位于第一磨牙远中者称第二磨牙,位于第二磨牙远中者称第三磨牙。
磨牙牙冠体积大,由第一磨牙到第三磨牙依次减小。
其形态结构尖、窝、沟、嵴等多而复杂,一般有4-5个牙尖。
牙根多为2-3根。
磨牙具有磨细食物的作用,是发挥咀嚼功能最大的牙。
一、上颌第一磨牙 (maxillary first molar)6 岁左右萌出, 故称为六龄牙, 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的。
(图2-4-1)1.牙冠 (dental crown)(1)颊面 (buccal surface):外形似长方形,近远中宽度大于牙合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牙合缘长于颈缘,牙合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
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 , 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 ,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
外形高点在颈 1/3 处。
(2)舌面 (lingual surface):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 1/3 处,舌轴嵴不明显。
牙合缘由近、远中舌尖的四条牙尖嵴组成,有两个舌尖 , 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
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的 1/2 处。
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 (proximal surface):近中面呈梯形,颊舌面厚度大于牙合龈高度,颈部平坦,近中接触区在牙合1/3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 稍小, 远中接触区在牙合1/3处的中1/3 处。
(4)牙合面 (occlusal surface):呈斜方形 , 结构复杂,如峰谷起伏,沟嵴错综。
牙尖 (dental cusp):一般有四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
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 , 近中舌尖最大 , 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最小。
斜面 (inclined surface):每一牙尖均有四个斜面,即颊尖的颊斜面、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舌尖的舌斜面,其中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其余三斜面均有咬合接触。
口腔解剖生理学: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远颊根管
舌侧根管
近颊根管有颊舌髓室底上有3-4个根管口,
颊侧
排列呈颊、舌径长,近远中
径短的四边形或三角形,近
颊根管口距远颊根管口较近
而距舌侧根管口较远,远颊
根管口位于近颊根管口的远
中偏舌侧。
• 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 型者共占63%,远颊侧根 管分为两管者占9%,舌侧 根管较宽大。
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磨牙的 髓腔似立方 形,髓室顶 上有4个髓角 与相应的牙 尖相对应, 髓室底上可 见3、4个根 管口,与相 应的根管相 通。
上颌第一磨牙髓腔形态
• 髓室似矮立方形,髓室 高度很小,颊舌径>近 远中径>髓室高度。髓 室顶形凹,最凹处约与 颈缘平齐。
• 髓室顶上近颊髓角和近 舌髓角,二者均接近牙 冠中I/3。远颊髓角和 远舌髓角较低,均接近 牙冠颈1/3处。
• 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与上颌第一磨牙 相类似但较小,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 管型者共约占30%,远颊根管和舌根管均 为单根管。
上颌第三磨牙的髓腔形态
• 上颌第三磨牙是全口牙中形态变化最多的 牙之一,其髓腔变化亦有其特点,主要表 现在髓室大、根管粗和髓角较低。
• 髓室底的位置常与牙根形态有关:三根者 髓室底多在牙根颈1/3或中1/3;双根者 髓室底多在牙根中1/3;单根或融合根管 者,髓腔多在根尖1/3缩小成管。
前磨牙及磨牙髓腔解剖

• 1.上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形态
• (1)近远中剖面:与尖牙髓腔近远中剖面形态相似,但髓室和根管 均较窄。 • (2)颊舌剖面:髓室顶有颊舌髓角分别伸入颊尖和舌尖中,颊侧髓 角较高,接近牙冠中1/3处,舌侧髓角较低,接近牙冠颈1/3处。髓室 底有2个、1个,偶尔有3个根管。 • (3)横剖面:牙颈部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颊舌向中份缩小呈肾形;牙根中部横剖面若为单根管,根管呈椭圆形; 若为双根管,颊舌向两根管均为圆形。
• 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1.上颌磨牙的近中颊侧髓角和近中舌侧髓角较高,备洞时 应避免穿髓。 2.上颌磨牙的颊侧两个根管口相距较近,且近中颊侧根管 较窄小,有时出现两个根管,故在根管治疗前最好拍X线 片,以了解根管形态和变异,操作时应注意根管走行方向 。 3 .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二根管融合为一粗大的单根管, 治疗时应加以注意。 4 .下颌磨牙的髓室顶与髓室底的距离相距较近,髓室底与 根分叉也较近,开髓时应避免髓室底穿通。
前磨牙髓腔应用解剖 1 .上颌前磨牙多为颊舌向两个根管,且根管的分叉部位接近根 尖部,作根管治疗时应注意,勿将双根管误认为单根管。 2 .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备洞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角;其 髓室底较深,开髓时避免将暴露的髓角误认为是根管口。 3 .下颌第一前磨牙因牙冠明显向舌侧倾斜,故其颊尖位于牙冠 中份,髓角又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作根管治疗时,器 械应与牙长轴方向一致,以免根管侧壁穿通。
目标测试
一、名词解释 1.髓腔 2.髓室 3.根管 4.根尖孔 5.根管口 二、填空题 1.上颌中切牙唇舌剖面观,髓腔呈 形;近、远中剖面观 ,髓腔呈 ‗。 2.上颌第一磨牙髓室较大,一般有 个髓角,髓室底可 见 个根管口。髓室顶凹向下,最凹处约平 。 3.下颌第一磨牙髓室呈 ,大多有 个髓角,髓室顶最 凸处约与 平齐。
髓腔

要注意髓腔的形态,其中包括髓室的大小、 位置、髓角的高低、根管口的位置、根管 数目和粗细、根管的类型、弯曲程度和方 向等。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
• 2、对牙髓炎的意义:
2020/3/1
13
二、恒牙髓腔形态
• (一)切牙的髓腔形态 • 切牙的髓腔形态与相应的牙体外形相似,
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的界限,都是单根管。
• 1、上颌切牙的髓腔形态 • 特点:髓腔大,根管粗,根尖孔多在根尖
顶(58%)。
2020/3/1
14
1、上颌切牙的髓腔形态
• (1)唇舌剖面观:呈
梭形,平颈缘处最厚, 向切嵴缩小成尖(接 近牙冠中1/3),从颈 缘向根尖逐渐缩小。
2020/3/1
15
1、上颌切牙的髓腔形态
42
(七)恒牙髓腔应用解剖
• 正面X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像相重,应改
变投射的角度才能显示。作根管治疗时注 意根管的数目。
• 5、下颌切牙因根管小,侧壁薄,根管治疗
时注意防止侧穿。
• 6、上颌前磨牙近远中径在牙合面宽而近颈
部窄,开髓时应注意窝洞的形态和位置, 防止侧穿。
2020/3/1
43
(七)恒牙髓腔应用解剖
与牙合面或切嵴相对 应的髓室壁称髓室顶, 与髓室顶相对应的髓 室壁称髓室底,两者 之间的距离称为髓室 高度。
2020/3/1
5
(一)髓腔各部名称
• (2)髓室壁:与轴面
相对应的髓腔牙本质 壁,称为髓室壁,分 别称为近中髓壁、远 中髓壁、唇、颊侧髓 壁和舌侧髓壁。
2020/3/1
6
(一)髓腔各部名称
• 1、下颌第一磨牙髓腔
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髓腔呈立方形,髓室顶上有四个髓角与相应地牙尖相对应,髓室底上可见个根管口,与相应地根管相通
上颌第一磨牙地髓腔形态:
上颌第一磨牙地髓室似矮立方形,髓室高度很小,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室顶上近中颊尖和近中舌尖较高,二者均接近牙冠中;远中颊尖和远中舌尖较低,均接近牙冠颈处.髓室底上有个根管口,排列呈颊、舌长,近远中径短地四边形或三角形,近颊根管口距远颊根管口较近而距舌侧根管口较远,远颊根管口位于近颊根管口远中色舌侧.近颊根管口较扁,远颊根管口略圆.舌侧根管口较宽大.近颊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共占,远颊侧根管分为两管者占,舌侧根管为单根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若近颊根地根管口再分为颊、舌两根管口时,两根管口较小.近颊根地舌侧根管口又称为第四根管口,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与舌侧根管口地连线上,或位于连线地近中舌侧,以上两个位置与近颊根颊侧根管口均距约.治疗时应加注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个根管,即近颊根内个根管,远颊根和舌根内各有个根管.
下颌磨牙地髓腔形态:
髓室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髓室顶形凹,最凹处与颈缘平齐,近舌髓角与远舌髓角高度相近,二者均接近牙冠中?.近颊髓角远远颊髓角及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或颈缘附近.髓室底轮廓为近远中径长,颊舌径短地四边形或五边形,髓室底上有个根管口.近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者占,远中根管为双管型或单双管型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下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个根管,即近中两个根管,远中个根管.
恒牙地应用解剖
上颌前牙髓腔地唇舌颈在牙颈部最大,且髓壁较切断为薄,开髓时应从舌面窝中央,向牙颈方向钻入.
.上颌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操作视野开阔.根管地特点是粗大而直地单根,作根管治疗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上颌切牙地活髓牙预备针形嵌体地针道时,应注意避开髓角.
.下颌前牙地双根管多分布在唇舌向,在正面地线片上,因双根管唇舌向相重,因改变投射地角度才能显示.作根管治疗时,需检查根管口地数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下颌切牙因根管较窄,根管侧壁薄(管壁厚约),根管治疗时应防止侧穿根管壁.
.上颌前磨牙近中径近合面宽而近颈部窄,开髓时应注意窝洞地形态和位置,防止从近中面或远中面穿孔.
.上颌前磨牙颊侧髓角较高,补牙时应避免穿通颊侧髓角.
.上颌前磨牙髓室底较深,开髓时勿将暴露地髓角误认为根管口.
.下颌第一前磨牙因牙冠向舌侧倾斜度大,故颊尖位于牙冠中份,髓角又高,牙体预备时应避免穿髓;作根管治疗时,器械应顺应着牙体长轴地方向进入,以免穿通根管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近颊髓角和近舌髓角较高,补牙备洞应避免穿髓.
.上颌第一、二磨牙颊侧二根管口相聚甚近,应注意寻找,该二根管较窄小,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走行地方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上颌第一、二磨牙进行嵌体修复制备针道时,应避开髓角,宜从合面结构、舌够、近中窝和远中窝处入口.
上颌第二磨牙有时颊侧二根融合为粗大地根和根管,治疗时应加注意.
.下颌第一磨、二磨牙因髓室顶和髓室底相距较近,开髓时应防止穿通髓室底.
.下颌第一、二磨牙因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近中髓角高于远中髓角,牙体预备时应注意
避开髓角地位置.
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根管细小弯曲,治疗时应加注意.
.下颌第二磨牙有事近远根在颊侧融合,根管亦在颊侧连通,根管横断面呈字形,开髓时勿将根管在颊侧地联通勿认为是被穿通地髓室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下颌磨牙牙冠向舌侧倾斜,即牙冠假面近颈部突出,牙冠舌面近颈缘较突出,其髓腔亦偏向颊侧,故开髓部位应在河面偏向颊尖处.若在颌面中央处开髓,尤其是偏向舌侧,长致舌侧壁薄弱而折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咀嚼运动
咀嚼运动为下颌运动地一部分,其运动形式较为复杂.在牙列完整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力相等及咬合运动五障碍地情况下,应是多向双侧交替地咀嚼.一般将咀嚼运动归纳为切割、压碎和磨细三个基本阶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切割:主要通过下颌地前伸运动,经前伸咬合而实现.下颌自牙尖交错位或下颌姿势位向下、向前伸,继而上伸至上、下颌切牙相对,切咬食物.在穿透食物后,上下颌切牙对刃,然后下颌切牙地切嵴沿上颌切牙地舌面向后上方回归至牙尖交错位.下颌自前伸,经切牙对刃,滑回至牙尖交错位,为前牙地一次切割运动.下颌地前伸运动为准备过程,自前牙对刃至牙尖交错位.才是发挥功能地阶段.当食物被切割成大小合适后,由唇、颊、舌地协同作用,将食物送往后牙合面,经后牙嚼细、吞咽,然后才进行第二次切割运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