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能源和气候的挑战
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应对措施

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应对措施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并且互相加剧,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能源危机是指因能源供应不足或能源资源耗竭引起的能源供应紧张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导致能源供应面临压力。
而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包括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炭、原油和天然气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而导致全球变暖。
而温室气体的排放又会加速能源消耗。
2. 能源开发与对环境的破坏: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人类不得不更加频繁地进行能源开发,如煤矿开采、石油开采和天然气开采等。
这些活动不仅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导致土地退化、水污染等问题,进而影响气候系统的平衡。
3. 气候变化对能源供应的影响:气候变化给能源供应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对能源生产和运输造成巨大影响,如干旱会导致水电站发电能力下降,洪涝会破坏能源设施。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导致能源需求的变化,如夏季空调、冬季供暖的需求增加。
二、应对措施面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全球各国都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1. 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各国应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应对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
各国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节能减排,推广高效能源设备和技术。
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气候变化带来了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洪灾、干旱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一、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传统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该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碳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政府可以制定强制性的能源节约政策,要求企业和工厂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个人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减少用电等,共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森林保护与恢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森林保护与恢复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严禁非法砍伐和滥伐森林。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加森林面积,提升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
四、气候智能农业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敏感。
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现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大力推广气候智能农业技术。
气候智能农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大数据等,提供精细化的农业管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和能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和适应这种变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减缓气候变化转向可再生能源传统能源的使用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我们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来推动这一转变。
同时,个人也可以在家庭和工作场所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或使用电动车。
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物的能效、使用高效家电和交通工具以及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来实现节约能源。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LED灯泡替代传统白炽灯泡,使用节水器减少用水量,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开车。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工业和农业部门的排放量:通过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实践,减少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促进可持续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和骑自行车,减少汽车使用带来的碳排放。
植树造林: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因此植树造林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
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适应能力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我们需要提高适应能力来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其他变化。
以下是一些提高适应能力的方法: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以应对洪水、干旱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采用耐旱作物、改进灌溉系统和农业管理实践,以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加强卫生系统:提高卫生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疾病传播和健康风险。
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
此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援助和知识共享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七个措施

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七个措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七个措施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重大挑战,它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
本文将探讨七个有效的措施,以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
措施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元凶之一。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例如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代替开车。
此外,加强工业和农业部门的污染控制,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
措施二: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它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促进气候的稳定。
因此,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禁止非法砍伐和限制森林资源的开发来保护森林。
同时,推动大规模的森林植树计划,以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碳汇能力。
措施三:提高能源效率能源消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优化能源系统,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推广节能措施,也能够有效提高能源效率。
措施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政府和企业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力度。
措施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集中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改善交通和能源结构,可以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
例如,规划更多的绿色空间,推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网络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措施六: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才能得到有效应对。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策略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策略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强气候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1.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国家。
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极端天气现象、洪水、干旱、臭氧层损失等,这些灾害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的产量下降,质量下降,形成了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病虫害产生了加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3.气候变化对城市化和工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城市化和工业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城市热岛效应、工业污染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1.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1)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3)加强节能减排加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建设,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3.加强气候治理加强气候治理,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全球变暖气候适应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变暖气候适应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地球气温持续上升,全球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变化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构成了重大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文将探讨全球变暖气候适应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探索其中蕴含的机遇。
一、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1. 自然灾害增多: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威胁。
2. 水资源压力加大:全球变暖引发的降雨模式改变,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供应面临持续压力。
水资源短缺会给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带来严重困扰,影响人民生活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系统崩溃:全球变暖使得一些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
珊瑚礁白化、林火肆虐等现象使得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破坏生态平衡,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1. 提高应对能力: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应急响应能力,改善预警系统,提升自然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
此外,推动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先进的监测、预测和适应技术,有助于提高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
2. 调整农业模式:农业是受气候变化最为直接和严重影响的领域之一。
应采取科学种植方式,调整农作物结构,提高耐旱、耐高温和耐盐碱能力。
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人与自然相处提供更好的环境。
三、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1. 新能源发展:气候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
转向清洁能源既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又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 环境技术创新:气候变化催生了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一、引言在当前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迅速增长,但供给却相对有限。
这导致能源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不足、传统能源消耗过高等。
本文将探讨能源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挑战一:气候变化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
这导致了天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对策略:1. 推动清洁能源转型:鼓励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传统燃料。
2. 加大节能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约用电措施,提高机械设备效率。
3. 建立碳市场和碳税制度: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二氧化碳排放,并推动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挑战二:可再生能源发展不足虽然可再生能源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它们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然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技术成熟度、高成本和政策支持不足等因素。
应对策略: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并实施可再生能源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
2. 技术创新与研发: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投入,并提供相关研发资金支持,推动技术进步。
3.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在技术、资金和经验分享方面互相支持。
四、挑战三:传统能源消耗过高目前仍有大量的国家依赖传统化石燃料来满足其能源需求。
然而,这种方式会导致能源供给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应对策略:1. 提高能效标准:通过改善工业设备和交通工具的设计,提高能效,减少资源消耗。
2. 促进清洁燃料的使用:推广使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等替代传统煤炭和石油。
3. 发展核能和氢能源:加大对核能和氢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存度。
五、结论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多样而复杂,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我们可以克服这些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全球各国应加强合作,在技术创新、政策制定、节能减排方面积极行动。
了解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了解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及应对方法引言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能源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和气候模式的变化,能源部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了解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对于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气候变化对能源的影响1. 温室气体排放对能源选择的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过渡到低碳能源系统。
然而,由于传统能源系统主要依赖化石燃料,这些能源的使用会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这就限制了能源选择的范围,使得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更加紧迫。
2. 气候变化对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不仅影响能源使用,还对能源供应造成了不确定性。
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飓风和干旱等,会对能源基础设施造成损害,导致能源供应中断。
例如,干旱可能影响水电能源的产量,而飓风可能损坏风力发电设施。
因此,了解气候变化对能源供应的影响,制定适当的减灾和复原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3. 能源企业的风险管理气候变化给能源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限制加大,传统能源企业面临着转型和调整的压力。
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很可能会面临着市场份额的下降和财务损失。
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1.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利用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激励措施,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
2.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另一种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法。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可以减少能源需求,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政府可以制定能源效率标准,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更节能的设备和技术。
此外,教育公众关于节能的重要性,推广节能行为也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美国
(二氧化碳万吨)
42%
中国
世界其他 地区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13
从三个角度,比较美国和中国与能源相关 的排放量
资料来源:亚洲协会, 2008 。共同的挑战,合作应对:美中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路线图。 /taskforces/climateroadmap/US_China_Roadmap_on_Climate_Change.pdf 14
世界粮食生产( 1961 - 2004 )
人口爆炸 (1968)
哈伯和博世( Haber and Bosch)发明和工业化生产合成 氨使人工肥料成为可能。
1960: 人口= 3 0亿
Norman Borlaug 获诺贝尔奖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005: 人口 = 65亿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能源强度
根戈德里冰川(Gangotri Glacier),中国附近 的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第二部分: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2007
45年来,我们已经失去了逾9000立方公里的冰
累积的冰川冰融化
2007年IPCC技术综述
自然变化与人类温室气体 参与的大气模型(红色) 及观察(黑色)
只有自然变化参与的大气 模型(红色)和观察(黑 色)
这种变化是由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
1750年,工 业革命开始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的冰核心数据和 逾600,000年的温度(δD)
550 ppm
B.A.U. goes off the slide
20,000 年
12
美国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占世界总量的42%
35,000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和美国的能源使用
工业也占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多数
7,000
7,000
(美国)
commercial
6,000
(PRC)
residential
5,000
6,000
transportation
5,000
industry
4,000
4,000
mt CO2
3,000
3,000
2,000
Consumption Production
万桶/天
0
1950 8 7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6 5 4 3 2 1 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中国在1990 年代成为净 石油进口国
温室气体浓度 1850 – 2006
IPCC: “在中国,海 平面上升30厘米, 将淹没81,348平方 公里的沿海低地”
老黄河三 角洲
长江三角洲
海平面的上升将增加 洪灾、风暴潮和海岸 侵蚀
21
中国由于沿海城市人口密集,特别容易受到海平面 上升的威胁
100 90 80 Population (Million) 70 60 50 40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委员会(IPCC)第四 次气候评估( 2007 )
4
1979 -2005 年的平均值
极地冰盖的融化速 度大大超过预计
IPCC模型预测
来源:2007年的Stroeve等,由Dirk Notz Hamburg更新
全球海平面:2007年IPCC技术综述
过去2000年: 1870 – 1890: 1990 – 2008:
应对能源和气候的挑战 两个国家的故事
清华大学 2009年7月15号
能源挑战
(1)关于获得能源资源的竞争和焦虑越来越多。 (2) 我们的长期经济繁荣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息息 相关。 (3) 不利的气候变化为两个国家带来风险。
25 20 15 10 5
两国现在有大约一半的石油通过进口 美国在1940 年代成为净 石油进口国
0.0 - .02 毫米/年 0.6 毫米/年 3.0 毫米/年 (包括最近的卫星数据)
预测塞拉利昂的积雪及其对水的影响
中国的冰川正在迅速消退
在过去50年里,中国西北地 区的冰川已经缩小了21 % , 并正在以每年10-15米的速度 消退。
到2050年中国西部冰川预 计将减少27 % 。
亚洲大部分的淡水由冰川 融化的雪水提供
Singapore 20 Shanghai Tokyo
Dhaka Rangoon
Hong Kong Manila
Bangkok
Ho Chi Minh 30
由于海平面上升而 受冲击的人口 (1百万 – 5百万)
10 Jakarta 0
Ph ili pp in es Ba ng la de sh In do ne si a Vi et na m
31
Date Effective
2004 2005 2005 2005 2005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6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8 2008 Various Years
Appliance Standards and Labeling
10个重点项目
Project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 Oil conservation and substitution Renovation of coal‐fired industrial boilers District level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rojects Energy‐efficient lighting Motor system energy efficiency Waste heat and pressure utilization Energy systems optimization
2005年,中国设立了一项能源 强度削减目标
• 2005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共产党全会上指出:“从 2006年到2010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 ” • 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申了表述 • 中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2006-2010): 概述了 2006 年-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 •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2010年能源 - 5年可节省约700 百万吨煤当量(19.5 千兆英热单位 )
目前每隔20年 发生的极端热 浪天气,将会 在中国的大部 分地区每隔一 年出现一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在一切照旧的情形下,截至2100,极端热浪天气的间隔年数
19
海平面上升将使美国沿海地区面临危险
预计本世纪,如果海平面上升1 米,红色地区将会在水平面以下
蓝色的区域将在4英尺以下
20
海平面上升给中国带来风险
科学已经明确表明,我们正在改变我们这个星球的命运。 我们今天正在做的事情的后果将要到至少一百年后才能 被完全了解。 什么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
The message
拒绝(面对真相)将无法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们(想传递)的不是对未来深感悲观的信 息, 而是与乐观和机会有关的信息。
科学和技术在过去已经给过我们解决方案。 有了合适的政府政策,它们今后将帮助我们。
比较是基于目前的市场汇率做出的, 因此不能反映物理上的能源强度
来源:美国亚洲协会,2008。 《 共同的挑战,携手应对:能源及气候变化问题中美合作路线图 》 /taskforces/climateroadmap/US_China_Roadmap_on_Climate_Change.pdf 29
2,000
1,000
1,000
‐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0 2007
来源:2008年环境影响评估,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网址: /oiaf/1605/ggrpt/carbon.html; 中国的排放量按照 15 15 1996年修订的IPCC缺省碳排放因素来计算;只包括商业燃料,不包括生物能源。
到2030年,中国 作物产量可能减 少5 -10%。 到2050年-2100中国农业的影响 -第二阶段” ; 由英国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部共同资助; 2008年10月;和中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冻土开始融化
来源:Zimov 等, 2006。 《Science》杂志, 312:1612-1613
如果世界遵循“一切照旧”的道路,气 候模型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16
高于华氏90度的天数
芝加哥: 高于华氏90度的天数从约 10天增至75 -90 days 圣路易斯: 从约45天增至约120天 (全年的1/3)
17
芝加哥与热度相关的新增死亡案例预测
与热度相关的 死亡案例提高 十倍
18
极端热浪天气将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
Expected Annual Savings
100 Mtce (2.8 Quads) 38 Mt of oil = 54.3 Mtce (1.5 Quads) 50 Mtce (1.4 Quads) 35 Mtce (1 Quad) 29 TWh = 3.56 Mtce (0.1 Quads) 20 TWh = 2.46 Mtce (0.07 Quads) 1.35 Mtce (0.04 Quads) Not specified
1m 2m 3m 4m
Ta iw an
Th ai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