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一卷文言文详细注释+译文 孙傅

合集下载

孙傅传详细注解及翻译

孙傅传详细注解及翻译

2015全国高考Ⅰ卷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考中。

补充义:庄稼成熟。

如:五谷丰登】进士第【“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为【担任】礼部【古代六部职能: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祭祀等事;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员外郎。

时蔡翛[xiāo]为尚书,傅为【替,给省略“之”,对他,向他】言【陈述】天下事,劝【劝告】其【代词,他】亟【jí急切,立即。

补充义:①危急。

如:其子疾亟。

②通“极”,到极点。

③qì,屡次。

】有所更【变更】,不然【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补充义:①正确,对,认为正确。

如:不以为然。

②副词,竟,便。

如: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必败。

翛[xiāo]不能用【采用】。

迁【升任】至中书舍人。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做了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给他讲天下之事,劝他赶紧有所更改,否则必然失利。

)翛不能用。

(翛没有用孙傅之言)迁至中书舍人。

(升迁做了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入朝】贡【进贡】,使者所过【所字结构,经过的地方】,调【征调】夫【民夫】治【整治】舟,骚然【骚动混乱】烦费【大量耗费】,傅言:“索【索求】民力以【以至于】妨【妨害】农功【农业生产】,而【却】于【对于】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地区】无丝毫之益【好处】,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等同,相同】苏轼,奏(上奏章)贬【贬官省略“之”】蕲[qí]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认为】傅论议【言论】虽【虽然】偶【偶尔】与【和,跟】轼合,意【本意】亦亡【通“无”,没有】他【其它】,以(按照)职论(评价,评定)事而责【责备】之过.【过分。

高考孙傅传文言文翻译

高考孙傅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孙傅者,字子德,京兆长安人也。

性刚毅,好学,不喜浮华。

弱冠,举进士,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傅性刚直,不畏强御,数忤权贵,故不得久居朝廷。

后出为河中府判官,以廉勤称。

时府帑空虚,傅乃节用省费,岁余,帑藏充盈。

傅在河中,岁饥,民不聊生,傅出私财以救之。

又尝为邻县令,教民稼穑,兴修水利,使民富足。

及迁官,民遮道以送之,号泣之声,震动四野。

傅亦感其德,遂留居河中,不复出。

傅居河中,与士大夫交游,皆一时名流。

傅好谈兵,尤善用兵。

尝从一客游,客言:“吾有一策,可致天下太平。

”傅问其策,客曰:“须得贤臣以辅君,用贤臣以治国,则天下自安。

”傅曰:“此言良是,然吾未能也。

”客曰:“君诚欲致太平,当先自求其道,然后可以辅君。

”傅深以为然,遂广求贤才,荐之于朝。

傅在朝,历仕三朝,以刚直敢言著称。

每遇大事,必竭尽所能,为国家谋利。

时值金人犯边,傅请缨杀敌,以报国仇。

帝嘉其忠勇,赐金印,拜为尚书右丞。

傅临敌勇敢,所向披靡,屡立战功。

傅后以病归乡,未几而卒。

时人哀之,称其为“忠臣”。

其子孙宗,亦以文学知名。

翻译:孙傅,字子德,是京兆长安人。

他性格刚毅,喜好学习,不喜欢浮华。

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登科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

孙傅性格刚直,不畏强权,多次触怒权贵,因此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

后来被调任河中府判官,以廉洁勤勉著称。

当时府库空虚,孙傅于是节约开支,一年多后,府库充实。

孙傅在河中任职时,遭遇饥荒,百姓生活困苦,孙傅用自己的私财来救济他们。

又曾担任邻县的县令,教导百姓耕种,兴修水利,使百姓富足。

当他调任其他官职时,百姓们拦在路上送行,哭泣的声音震动四周。

孙傅也感念他们的恩德,于是留在河中,不再外出。

孙傅在河中居住时,与士大夫交往,都是当时知名的人物。

孙傅喜欢谈论军事,尤其擅长用兵。

他曾跟随一位客人游玩,客人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使天下太平。

”孙傅询问这个计策,客人说:“必须得到贤臣来辅佐君主,用贤臣来治理国家,那么天下自然会安定。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上,升。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员外郎(《红楼梦》里,贾政原本是工部员外郎,好比现在的建设部下属厅局的副局长。

后来,局里一把手(即工部郎中)出缺,贾政开始主持工作。

)。

时蔡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做,担任)尚书(尚书省分六部,其最高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副长官为侍郎(从二品),其下六部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副长官仍称侍郎(从三品),以下分司(曹),正副长官分别为从五品、从六品(即当今司局级)),傅为(省略“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jí,急切,赶快,立刻)有所更(gēng,改变,改换建立的功业)),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升迁)至中书(即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

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舍人(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

制诰:承命草拟诏令)。

宣和(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也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末,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所过(经过的地方),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治(准备)舟,骚然(sāorán,骚动的样子,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麻烦与浪费)。

傅言:“索(索取)民力以妨(妨碍)农功(即农事),而于(对)中国(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苏轼(与……相同),奏(上奏章)贬(省略“之”,孙傅)蕲(qí,香草,一说药草)州安置。

全国一卷文言文孙傅传

全国一卷文言文孙傅传
预习 《宋史·孙傅传》
(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1, 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为尚书, 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 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
(二)所论同苏轼,被贬官
宣和2末,高丽3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 中国4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5蕲[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议 论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 过矣,翰亦罢6去。
(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1, 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为尚书, 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 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
(一)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1,为(做,担任) 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为(做,担任)尚书,傅 为(省略“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 (jí,立刻)有所更(改革),不然必败。翛不能用。 迁(升迁)至中书舍人。
《宋史·孙傅传》
内容 高考试卷
考点解读 近四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
考查篇目出处
考查形式
实 虚词 词
断句
特 殊 句 筛选信息 概括文章 翻 译 句 文化常识

内容

2017年全国卷1
《宋书•谢弘微传》
√√
2017年全国卷2
《后汉书·赵憙传》
√√




√√
2017年全国卷3
《宋史·许将传》
√√




√√
2016年全国卷1
《宋史·曾公亮传》
√√

《宋史·孙傅传》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

《宋史·孙傅传》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

《宋史·孙傅传》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宋史·孙傅传》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

條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任秘书少监,又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译文: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译文: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译文: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

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

郭京急忙跟张叔夜说“:必须亲自下去作法。

”于是下城,带领残兵向南方逃走。

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上,升。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员外郎(《红楼梦》里,贾政原本是工部员外郎,好比现在的建设部下属厅局的副局长。

后来,局里一把手(即工部郎中)出缺,贾政开始主持工作。

)。

时蔡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做,担任)尚书正副长官分别为从五品、从六品(即当今司局级)),傅为(省略“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jí,急切,赶快,立刻)有所更(gēng,改变,改换建立的功业)),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升迁)至中书(即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

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舍人(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

制诰:承命草拟诏令)。

宣和(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也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末,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所过(经过的地方),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治(准备)舟,骚然(sāorán,骚动的样子,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麻烦与浪费)。

傅言:“索(索取)民力以妨(妨碍)农功(即农事),而于(对)中国(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苏轼(与……相同),奏(上奏章)贬(省略“之”,孙傅)蕲(qí,香草,一说药草)州安置。

给事中(jǐshìzhōng,官名,以在殿中执事得名。

高考文言文精细备考文白对照详解 - 2015年全国卷1孙傅传

高考文言文精细备考文白对照详解 - 2015年全国卷1孙傅传

(认为)其所 论(论断,观点)同(等同,相同)苏轼,奏(上奏章)贬(贬官,省略“之”) 实 在 过 分 ,许 翰 也 被 罢 黜 。 靖 康 元 年 ,孙 傅 受 召 入 京 任 给 事
蕲 [qí]州安置。给事中许翰 以为 (认为)傅 论议 (言论)虽 (虽然)偶 (偶尔)与 (和,跟)轼合,意 中 ,升 任 兵 部 尚 书 。 呈 上 奏 章 请 求 恢 复 祖 宗 法 度 ,钦 宗 问 他
着,拿着)首(首级)送之,绐(dài,古同“诒 yí”,欺骗;欺诈)金人曰:“宦者欲 窃(私 几 个 死 囚 ,把 他 们 的 首 级 送 给 金 人 ,欺 骗 金 人 说 :“ 宦 官 打 算 把 太 子
下,暗中)太子出, 都人 (京城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 (于是) 帅 (率领)兵讨定, 秘 密 送 出 ,京 城 人 争 斗 杀 宦 官 ,误 伤 了 太 子 。 于 是 太 子 率 兵 讨 伐 平
蔡翛 [xiāo]为尚书,傅 为 (替,给省略“之”,对他,向他)言 (陈述)天下事, 劝 (劝告) 更 改 ,否 则 一 定 会 失 败 。 蔡 翛 不 听 。 孙 傅 升 任 中 书 舍 人 。
其 (代词,他) 亟 (jí急切,立即)有所 更 (变更),不 然 (指示代词,这样,那样)必败。 宣 和 末 年 ,高 丽 人 入 朝 进 贡 ,使 者 所 过 之 处 ,调 发 民 夫 修
月,钦宗 诣 (到„„去)金帅营, 以 (任命)傅辅太子留守,仍 兼 (兼任)少傅。帝 兼旬 (兼, 子 留 守 京 城 ,仍 然 兼 任 少 傅 。 钦 宗 二 十 多 天 还 不 回 来 ,孙 傅
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屡 贻书(送信)请之。及废立 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 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

孙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孙傅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孙傅者,字子翼,晋人也。

性刚毅,有气节。

弱冠之年,举进士,对策第一。

擢为秘书郎,迁秘书丞。

傅以才识兼茂,政事明敏,迁侍郎。

时值唐太宗贞观之世,天下大治,傅以直言极谏,闻者无不肃然起敬。

太宗闻之,谓傅曰:“卿以直言极谏,朕甚嘉之。

宜任以重任,以彰朕之明。

”遂拜傅为中书侍郎。

傅在中书,举贤退不肖,极论时政得失,言辞激切,无所回避。

太宗虽怒,然深知傅之忠直,终不夺其职。

傅居官清正,不附权贵,以廉洁自守,人皆称之。

太宗尝问傅:“卿何能自守廉洁?”傅对曰:“臣闻古之圣贤,以清白为本,故能守道。

臣虽不才,愿以廉洁自勉。

”太宗深叹其言,赐予金帛,以旌表其节。

傅在职二十余载,政绩显著,声名远播。

太宗崩,高宗即位,以傅为侍中。

傅以年老,固辞不受。

高宗曰:“卿年老,宜休息。

然朕以卿之德望,欲使朝政清明,非卿莫属。

”傅感其言,乃受之。

在高宗朝,傅辅佐有方,政通人和,国家安定。

傅晚年,以疾告老,退居乡里。

虽隐居不问政事,然心系国家,常以国事为忧。

一日,傅至郊外,见农夫耕作甚苦,遂赋诗一首,以抒怀:田园耕作苦,岁月忽已暮。

朝露沾衣襟,夕阳照草树。

忆昔在朝廷,辅佐太宗主。

今日归乡里,愿为国家忧。

诗成,傅自叹曰:“人生如梦,富贵如烟。

吾虽隐居,然忧国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卒年七十二,谥曰“文忠”。

注释:1. 孙傅:字子翼,晋代人,曾任中书侍郎、侍中等职。

2. 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3. 对策第一:指在科举考试中对策部分获得第一名。

4. 秘书郎:官名,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

5. 秘书丞:官名,秘书郎之上级,负责管理秘书省事务。

6. 唐太宗贞观之世:指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的时期。

7. 中书侍郎:官名,中书省的次官,负责处理国家重要文书。

8. 不肖:指品德不好的人。

9. 清正:指廉洁正直。

10. 旌表:表彰,表扬。

11. 辅佐有方:指辅佐得当,有方法。

12. 辟易:退避,退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妃主,傅留太子不遣(放行)。密谋匿之(省略 “于”,到)民间,别(另外)求状(样子)类(像) 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几)死囚,持首送之,绐 (dài,古同“诒 yí”,欺骗;欺诈)金人曰:“宦 者欲窃(私下,暗中)太子出,都人(京城人)争斗 杀之,误伤太子。因(于是)(太子)帅(率领)兵 讨定,斩其为乱者(作乱的人,造反的人)以献。苟 不已(停止),(太子)则以(用)死继之。”越 (经过,过了)五日,无肯承(承担)其事者。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 吗,索要我),吾当与(他)之俱(一起)行(出 发),求见二酋(长官,敌帅)面(当面)责之,庶 (希望)或(或许)万一可(能够)济(对事情有 益)。”遂(于是)从(跟从)太子出。金守门者 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为什么,何必)预(参 与)?”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判断句), 当死从(誓死追随)。” 是(这天)夕,宿门下 (省略“于”,在城门下),明日(第二天),金人召
只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之去。明年二月,死于(在)朔廷。绍兴中,赠(追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赠谥号)曰忠定。
只供学习与交流
宣和末,高丽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 者所过(经过的地方),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 治(准备)舟,骚然(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 (大量耗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农事), 而于(对)中国(中原,也指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 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宰相谓(认为)其所论 (论断,观点)同(与……相同)苏轼,奏(上奏章)
二年正月,钦宗诣(到……去)金帅营,以(任 命)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兼任)少傅。帝兼旬(兼, 加倍;二十天)不返,傅屡(多次)贻书(送信)请 之。及废立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 称之一)至,傅大恸(tòng,大哭)曰:“吾惟(只) 知吾君可帝(称帝)中国(省略“于”,在中原地区) 尔,苟(如果)立(拥立称帝)异姓,吾当死(为动 用法,为……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考中进士。 登,上,升;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中国古 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 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为(做,担任)礼部员外郎。时蔡翛[xiāo]为(做, 担任)尚书,傅为(省略“之”,对他,向他)言天 下事,劝其亟(jí,立刻)有所建(建立的功业), 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升迁)秘书少监,至中书 舍人。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贬(省略“之”,孙傅)蕲[qí]州安置。给事中\许 翰以为(认为)傅论议(观点)虽偶(偶然)与轼 合,意亦亡(通“无”,没有)他,以(按照)职论 (评价,评定)事而责之过(过分,过度)矣,翰亦 罢(被罢免)去(离开)。靖康元年,召(征召)为 (担任)给事中,进(进职)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 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使……得到 实惠,使……受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 奸(奸臣)。”时谓名言。十一月,拜(授予书右丞, 俄(不久)改(改任)同知枢密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