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ppt

基因工程ppt

粘粒载体有更大的容量
cosmid:由质粒与噬菌体 COS 末端组成,可克 隆 29-4组序列的克隆 包装后通过感染途径进入细胞 在细胞内可形成环状质粒,并作为质粒复制
缺陷: 外源 DNA 不稳定,易发生重排并丢失 插入片段长度对扩增效率影响极大
RNase H DNA polymerase
目前常用的逆转录酶 RNase H 均缺失 逆转录酶需要引物,一般用 Oligo-dT
五、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依次添加到 DNA 3,羟基端 聚合反应没有特异性,无需模板 用途:
常用λ噬菌体有哪些种类?
EMBL 3:置换型载体 克隆片段长度:7-22 kb Spi 筛选,野生型在含 P2 噬菌体的宿主中受限
λgt 10:插入型载体, 克隆片段长度: 0-7.6 kb 片段 CI 筛选,野生型载体易进入溶源生长状态
λgt 11:插入型载体 克隆片段长度: 0-7.2 kb 片段 LacZ基因插入失活
一、什么是质粒载体?
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单位 小分子环状 DNA
具有自身的复制起点 具有抗药性基因 人工构建的多克隆位点
复制子决定了质粒拷贝数
复制起点与调节序列共同组成复制子 严紧型复制子:
复制需 pol III,与细菌基因组复制同步 拷贝数:1-5 质粒/细胞 松弛型复制子: 复制需 pol I,独立复制 拷贝数:10-200 质粒/细胞 Rop 基因突变使质粒达到数千拷贝
一、限制性内切酶是切割 DNA 的工具
Restriction enzyme or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细菌产生的酶,能特异性识别 DNA 序列,水解 磷酸二酯键,切开 DNA 双链 它是细菌的一种防御机制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DNA甲基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中含有Dam甲基化酶 和Dcm甲基化酶。 •Dam可以在GATC序列中腺嘌呤N-6位上 引入甲基 •Dcm在CCA/TGC序列的第一个胞嘧啶C-5 位置上引入甲基。 •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对甲基化的DNA不能切 割,如FbaI和MboI等。
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选用上述酶的同功酶,如Sau3AI,DNA 识别切割位点与MboI相同;但不受甲基化 影响; ②利用甲基化酶缺失的受体细胞进行DNA 的制备,如E. coli & nbsp; JM110和链霉菌 等,前者Dam和Dcm甲基化酶已敲除,而 后者细胞内本就没有甲基化酶,从这些细 胞中抽提的DNA就能被上述酶切割。
CATG
SAGE Tag 5
CATG
SAGE Tag 2
SAGE Tag 4
SAGE Tag 6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位于识别位点之中或
附近,产生以下4种情况。 ① 5’粘性末端;② 3’粘性末端;③ 平末端和 ④ 非互补的粘性末端 •无论DNA的来源如何,只要是使用同一种限制性内 切酶,所留下的残端都是一样的。 •经酶切后,5’端总是保留一个磷酸根;3’端总是 保留一个OH
第二讲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本节内容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DNA分子的特异切割 •DNA甲基化酶—用于DNA分子的甲基化 •核酸酶—用于DNA和RNA的非特异性切割 •核酸聚合酶—用于DNA和RNA的合成 •核酸连接酶—用于DNA和RNA的连接 •核酸末端修饰酶—用于DNA和RNA的末端修饰 •其它酶类--用于生物细胞的破壁、转化、核酸纯化、 检测等。
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基本特性
1.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识别位点与酶切位点。 2.辅基: Mg++。 特定识别序列一般长4 - 8对碱基; 大部分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或两侧;

《基因工程讲稿》PPT课件

《基因工程讲稿》PPT课件

CCTTCA
探针
1、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① 基本原理: 碱基互补原则 ② DNA 的变性与复性
变性 导致 DNA 两条链之间的氢键 断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 价键不受影响,称为DNA变性。
复性 去除DNA变性因素,两条DNA 链
重新结合成DNA双螺旋结构, 称
2、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方法
类型
待测核酸片段 探针
基因工程的优越性
1、可在亲缘关系极远的生物之间 进行,能大幅度地改变生物遗 传特性
2、能定向地改变生物遗传特性 3、能快速和稳定地获得新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主要工作
(一)工具酶 (二)载体 (三)主要工作
(一)工具酶
类型
限制酶 修饰酶
1、限制酶
(restriction enzyme)
全称: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功能: 识别双链 DNA 内部特异部位
杂交
X底片
Southern 杂交法
(二)核酸的体外扩增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目的 在体外快速精确扩增基因组 DNA 2、原理 碱基互补原则, DNA复制 3、优点 :
① 反应体系相对简单 ② 准确性高 ③ 时间短
4、基本过程
通过改变温度引起的重复进行 DNA 复制 的过程 ① 变性: 95ºC 左右 ② 退火: 引物 Tm 值 ③ 延伸: 70ºC 左右
裂解磷酸二酯键 来源: 原核生物细胞中分离
限制酶特点:
① 具有识别专一性和特异性(4—6个 bp ) 如:EcoRⅠ 5´-- G A A T T C -- 3´
BamHⅠ 5´-- G G A T C C -- 3´ HindⅢ 5´-- A A G C T T -- 3´ ② 具有特定的酶切位点 ③ 切交割错方切式割

第三章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第三章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作用的特点: (1)要有底物4种dNTP为前体催化合成DNA; (2)接受模板指导; (3)需要有引物(3’羟基)的存在; (4)不能起始合成新的DNA链; (5)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3’-OH末端; (6)催化DNA的合成方向是5’—3’。
DNA聚合酶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I( DNA pol I )
33‘’ … C-G-A-C-T-T-A-A-G-C-T-C …
5’ EcoRⅠ 37 ℃ 5‘ … G-C-T-G-OH
P-A-A-T-T-C-G-A-G …
33’‘ … C-G-A-C-T-T-A-A-P
OH-G-C-T-C … 5’
退火 4-7 ℃
OH P
5‘ … G-C-T-G A-A-T-T-C-G-A-G … 33‘’ … C-G-A-C-T-T-A-A G-C-T-C … 5’
5’
Klenow
P-A-A-T-T-C-G-A-G … OH-G-C-T-C …
dATP dTTP
5‘ … G-C-T-G-A-A-T-T-OH P-A-A-T-T-C-G-A-G … 33’‘ … C-G-A-C-T-T-A-A-P OH-T-T-A-A-G-C-T-C … 5’
DNA聚合酶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I 大片段( Klenow )
酶活性的正常发挥,是绝对需要二价阳离子, 通常是Mg2+ 。
缓冲液Tris—HCl的作用在于使反应混合物的 pH恒定在酶活性所要求的最佳数值范围之内 。对绝大多数限制酶来说,在pH=7.5的条件下 ,其功能最佳。
巯基试剂对于保持某些内切酶的稳定性是有 用的,但它同样也可能有利于潜在污染杂质的 稳定性。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课件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课件
第六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1
• 限制性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 DNA修饰酶 • 外切核酸酶 • 单链内切核酸酶 • RNA酶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2
• 核酸酶:水解相邻的两个核苷酸残基之间的磷酸 二酯键,从而使核酸分子断链。
• 根据水解的不同方式,分为: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0
六、限制内切酶对DNA的消化
1.DNA分子的双酶切消化 可以先后分别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进行:
• 先用需要低盐离子浓度的酶切割,再调节盐离子 浓度,加入另一种酶切割。
• 先用最适反应温度较低的酶切割,升温后再加入 第二种酶。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1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2
2.DNA分子的完全酶切消化和部分酶切消化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5
6.2 DNA连接酶
一、DNA连接酶的发现 • DNA连接酶(DNA ligase)是能催化双链DNA片段
靠在一起的3’羟基末端与5’端磷酸基因末端之间形 成磷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在一起。—“分子黏 合剂”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6
• 依据反应时所需能量辅因子的不同分为两类:
对平末端的连接; • 当ATP浓度上升至7.5mmol/L时,对黏性末
端及平末端的连接均有抑制作用。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44
• 4.DNA片段末端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45
6.3 DNA聚合酶和反转录酶
•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在引物和模板 的存在下,把dNTP连续加到DNA分子3-OH末端, 催化核苷酸的聚合。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第三章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3第三章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来源于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连接修 复3‘端羟基和5’端磷酸基因,脱水形成3‘-5’磷 酸二酯键。
三、核酸酶
作用:降解磷酸二酯键 分为:外切酶 内切酶
(一) Bal 31(来自于细菌 Alteromonas espejiana)
单链特异内切,双链特异外切,依赖于Ca2+ 用途: 构建限制酶图谱 产生末端缺失突变 DNA超螺旋线性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DNase I: 来自于牛胰腺,既可 以降解单链也可以降解双链,没有特异 性,产生单核苷酸或短链
(五)RNase H: 切割DNA—RNA杂交双链中的RNA
序列,使杂交双链变成单链DNA结构
(一)
四、聚合酶
(二) Klenow酶
该酶无5‘-3’外切活性,保留了5‘-3’聚合活性 及3‘-5’外切活性。
建立酶切图谱需要的酶类 确定每一种酶酶切后产生的分子量和片段数目 进行双酶切 比较酶切和双酶切的结果,绘制酶切图谱 含糊的位点可以通过部分酶切解决(可短时间 的酶切或者在4℃条件下进行)
六、 限制性内切酶的star活性
在pH不合适,或甘油浓度过高≥10%时,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位点会出现非专一性,因 此应确保酶的体积为总体积的十分之一以下。
蛋白结构 异源三聚体
同源二聚体
异源二聚体
辅助因子 ATP Mg2+SAM
Mg2+
ATP Mg2+SAM
识别序列 TGAN8TGCT
旋转对称序列
GAGCC
AACN6GTGC
CAGCAG
切割位点 距识别序列1kb处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距识别序列下游
随机性切割
特异性切割
24-26bp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