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百日咳、猩红热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对儿童和成人都有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猩红热的侵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清洁环境和早期识别症状等方面。
一、个人卫生习惯1.1 时常洗手:猩红热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
1.2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当你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是阻挠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方法。
避免用手遮挡口鼻,以免将病原体传播到他人或者物体上。
1.3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二、接种疫苗2.1 疫苗接种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儿童通常在幼儿时期接种猩红热疫苗,成人也可以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2.2 疫苗接种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疫苗接种计划进行。
及时接种并完成所需的疫苗剂次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2.3 疫苗接种后,还应定期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以保持免疫力的稳定。
请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疫苗接种的信息。
三、避免接触患者3.1 避免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发病初期。
猩红热患者在发病先后的数天内最具传染性。
3.2 如果你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接触过,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观察和治疗。
3.3 在疫情高发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降低感染猩红热的风险。
四、清洁环境4.1 时常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特殊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使用含有消毒成份的清洁剂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4.2 保持室内通风,时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4.3 定期清洗和消毒个人物品,如毛巾、衣物和玩具等。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相关推荐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
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1我园努力认真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以及其相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根据我园实际制定以下制度:一、健康检查制度1、入园检查。
儿童入园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验乙肝五项、血色素,体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园手续,同时了解幼儿的接种史、疾病史、传染病史、家族史、过敏史及生活习惯等。
2、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每年为在园幼儿体检一次。
按要求每学期测体重两次、身高、视力、头围各一次,并对幼儿体格发育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将检查结果和评价情况向家长反馈,同时督促家长对患有龋齿、视力不良、贫血、沙眼等疾病的幼儿进行矫治,并向幼儿园及时提供反馈治疗情况。
3、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在班教师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治疗、消毒。
二、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1、环境卫生(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2)幼儿玩教具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有防蚊蝇、防鼠设备。
(4)厕所清洁通风,定期、不定期清扫、消毒。
(5)被套每月洗一次,被褥冬季每月晒一次。
2、个人卫生(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漱口,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4)要求幼儿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趾甲一次。
幼儿园预防猩红热工作应急预案

幼儿园预防猩红热工作应急预案一、猩红热的概述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其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痛、红疹等。
猩红热对儿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幼儿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并建立应急预案。
二、猩红热的预防措施1. 加强卫生宣教:幼儿园需要定期组织卫生宣教,向幼儿、教师和家长宣传猩红热的预防知识,提醒大家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避免与病患者接触等。
2.加强环境卫生:保持教室的通风,经常清洁灭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空气中的污染源和常接触的物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3.加强学生健康监测:每天对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如果发现有体温异常或其他症状明显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就医,确诊后排除传染源。
4.定期体检:定期组织幼儿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告知家长,避免患有猩红热的儿童接触其他健康儿童。
三、猩红热的应急预案1. 幼儿园责任:(1)责任人:幼儿园应指定专门负责猩红热防控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协调和组织幼儿园内的应急工作。
(2)应急预案制定:幼儿园应制定猩红热的应急预案,明确预防、报告、隔离、救治和后续措施等各项工作,并下发通知,确保员工熟悉预案内容。
2. 应急预案内容:(1)预防措施:幼儿园应落实预防措施,如加强卫生宣教、环境卫生、学生健康监测等,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2)报告机制: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立即向所在区县疾控中心报告,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3)隔离措施:疑似病例在隔离观察期间,需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并及时通知其家长带其到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
(4)救治措施:对确诊病例,幼儿园需要指导家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配合医疗机构的治疗工作。
(5)后续措施:当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救治后,需要对其进行观察和排查亲密接触者,并加强对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3. 幼儿园应急预案的落实(1)人员培训:幼儿园应定期组织猩红热防控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水平和意识。
(2)设备准备:幼儿园需要储备防护物品,如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确保有充足的物资供应。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

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细菌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做好场所卫生消毒
对于幼儿园、学校等幼儿聚集场所,应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提高医疗资源配备水平,增加 医疗设施和床位数量,提高医
护人员专业水平。
提升疾病诊疗水平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疾病诊 疗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患儿得 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023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
contents
目录
•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概述 •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类型及案例 • 幼儿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对策建议
01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种类
定义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具有较强的 传染性和致病性,易在幼儿中爆发流行。
种类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包括但不限于猩红热、百日咳、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沙眼、细菌性痢疾等。
传染途径与症状
传染途径
主要包括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垂直 传播。例如,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 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通过接触患者呼吸 道分泌物及污染过的物品传播;孕妇感染 后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胎儿等。
VS
症状
治疗原则
一般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如猩红热首选青霉素治疗;百日咳可使用红霉素等药物治疗;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青霉素治疗;沙眼可用四环素等药物治疗;细菌性痢疾可使用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等 治疗。同时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02
幼儿常见细菌性传染病类型及案例
细菌性痢疾
百日咳
总结词
高度传染性,咳嗽持续时间长,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它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特殊是在儿童之间。
为了预防和控制猩红热的传播,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一、猩红热的症状猩红热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咽峡炎、红斑、舌苔剥落等。
患者通常会浮现高热,体温可达摄氏39度以上。
咽峡炎是猩红热的典型症状,患者咽喉部会浮现红肿、充血以及白色或者黄色的脓性分泌物。
此外,患者的舌苔会脱落,呈现出“草莓舌”的特征。
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浮现红斑,如腋窝、腹股沟等。
二、猩红热的传播途径猩红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
如果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就可能感染猩红热。
此外,病原体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或者口腔黏膜传播。
因此,密切接触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猩红热,如家庭成员、同学、同事等。
三、猩红热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以下措施可以采取:1.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儿童通常在1岁摆布接种第一剂疫苗,随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疫苗。
成人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也可以考虑接种。
2. 避免密切接触:如果有人患有猩红热,应尽量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特殊是在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参加人群密集的活动。
3. 勤洗手:时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者患者周围环境后。
4.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
健康教育可以包括猩红热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内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等。
四、如何进行健康教育为了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 目标人群:确定目标人群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
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比如,对于儿童,可以通过绘本、卡通动画等形式进行教育;对于成人,可以通过宣传册、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
幼儿园猩红热应急预案

幼儿园猩红热应急预案幼儿园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谨慎准备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幼儿园猩红热应急预案的示例,旨在指导学校如何应对猩红热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一、预防与控制1.加强卫生教育通过定期开展卫生教育活动,向幼儿和家长普及猩红热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大家的预防意识。
2.维护环境卫生保持幼儿园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开展卫生消毒工作,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场所,如桌椅、玩具、洗手间等。
二、发现与隔离1.观察筛查每天早晨和午饭后,教师、保育员应对每个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和观察,如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咽峡疼痛、红疹等症状,应立即记录并报告校医。
2.急诊流程校医接到疑似猩红热的报告后,应立即前往隔离空间对幼儿进行初步诊断,如果症状明显,则立即将幼儿转送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
三、病情处置和报告1.医学处置疑似猩红热的幼儿经过医生的确诊后,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生素治疗等。
2.家长沟通医生在对幼儿进行诊断和治疗后,应及时与其家长联系,告知病情和注意事项,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处理疾病。
3.报告与追踪校医应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猩红热的病例情况,并协助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追踪工作。
四、防控措施1.隔离措施疑似和确诊病例应立即隔离,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传播给他人。
2.家庭防疫学校应及时向幼儿家庭传达有关猩红热的预防知识,指导家长进行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避免感染和传播。
3.教室消毒及时对疫区进行消毒,重点消毒与幼儿直接接触的物品和场所,如桌椅、玩具等。
4.健康监测加强对幼儿的健康监测,定期测量体温、观察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排查和处置。
五、疫情结束和复工复课1.疫情管控在疫情结束后,学校应继续做好健康监测和防控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持续消毒,确保学园环境的安全与清洁。
2.复工复课在疫情结束后,学校应根据相关部门的指导,制定复工复课方案,恢复正常的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

猩红热的健康教育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者常表现为高热、咽峡炎、红疹等症状。
为了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1. 猩红热的预防措施猩红热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猩红热的基础。
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或患者的分泌物后要及时洗手。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1.2 加强室内通风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室内通风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1.3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猩红热患者是传染源,密切接触可能导致感染。
因此,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患者发病初期和症状严重时。
1.4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有效手段。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体对猩红热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疫苗接种。
2. 猩红热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猩红热的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咽峡炎、红疹等。
一旦出现疑似猩红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和治疗。
2.1 症状猩红热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热,体温可达摄氏39度以上。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咽峡炎症状,如咽痛、咽部充血等。
此外,患者体表会出现红色的皮疹,最初出现在颈部和躯干,然后逐渐扩散到四肢。
2.2 治疗方法猩红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休息和饮食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多饮水,以帮助身体恢复。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2.2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患者可以使用退热药物来控制发热。
此外,抗生素也可以用于预防继发感染。
2.2.3 症状缓解患者可以通过漱口盐水、含漱消炎药物等方式缓解咽峡炎症状。
此外,冷敷也可以帮助减轻皮疹的不适感。
3. 有效的健康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猩红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第一节预防常见病

3、龋齿的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 吃东西
(2)合理营养,多晒太阳,牙釉质正常钙化;
(3)预防牙齿排列不整齐。
4、龋齿的治疗
及早治疗,看牙医
(二)弱视
弱视是指视力达 不到正常,以查 不出眼病,配镜 也没用。
⒈病因 ⑴斜视 ⑵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 ⑶形觉剥夺 ⑷先天性弱视
⒉危害性
三、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佝偻病 (二)、营养性贫血 (三)、肥胖病
(一)、佝偻病
佝偻病:
俗称缺钙,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 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 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 慢,不容易引起重视。
1、佝偻病的病因
(1)紫外线照射不足 (2)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
2、患有扁桃体炎怎样护理:
(1)患急性扁桃体 炎:卧床休息, 多喝开水,
(2)患慢性扁桃体 炎:手术切除
有的家长因孩子经常扁桃体发炎,就要求大夫给孩 子进行手术摘除扁桃体,但医生一般都会慎重考虑。
扁桃体为什么不能随便摘除呢?
• 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它 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 细胞,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所以它既 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也有 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IgA免疫力很强,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 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 抑制作用。IgA还可通过补体的活化,增强吞噬细 胞的功能。这些在两岁至五岁时表现最为活跃。
3、预防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增减衣服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 (4)合理安排生活,提供平衡的膳食。 (5)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细菌性传染病教学时数:1学时
(第四章第一节)
一、问题的提出
本节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两种细菌性传染病同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但在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措施方面不尽相同。
把二者编排在一起来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大有益处。
而且这两种传染病都是幼儿常见的,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百日咳、猩红热的病因和症状,掌握其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未来幼教工作者的角色意识。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百日咳和猩红热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知识的运用。
3.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相结合。
4、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用时组织课堂师生互问好,准备上课
导课
思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师生议论,引出本课内容。
建议用时6分钟
授新课
一、百日咳
1、教师讲述病因。
强调传播途径。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症状,并
归纳出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3、教师介绍护理方法。
4、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预
防措施。
建议用时15分钟
二、猩红热
1、和学生自然交谈,了解学生对猩
红热认识的情况。
2、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介绍猩
红热的病因及传播途径。
3、简单介绍护理方法。
4、请学生归纳预防措施。
建议用时15分钟
探究研讨
学生分组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果
有同学曾经得过此病,可在组内进行现
身说法。
建议用时5分钟
课堂小结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归纳本节课
主要内容。
建议用时4分钟
作业某幼儿园大班发现一名儿童患猩红热,
病儿隔离后,该班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
该病的传播?
五、探究研讨课题
分小组归纳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六人一组,并指派一名组长负责,要求小组内每个成员参与口头交流,并对发言内容做好记录。
推选出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好参与全班交流的准备。
六、教学后记
本节理论课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
注意在教学中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强调学习的结果,逐渐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一、百日咳二、猩红热
百日咳嗜血杆菌——病因——溶血性链球菌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帕氏征生牛肉样舌面减少痉挛诱因专人守侯——护理——卧床休息饮食易消化切断传染源接种疫苗——预防——隔离患儿药物预防
作业:
某幼儿园大班发现一名儿童患猩红热,病儿隔离后,该班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该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