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周恩来妙答美国记者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那位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

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

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无功不受禄:________。

②哑口无言: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意——________ 喜欢——________(3)对于美国记者的问话,你是如何理解的?(4)周总理的回答妙在哪里?【答案】(1)没有功劳就不应该得到报酬;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2)有意;厌恶(3)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4)周总理说钢笔是朝鲜朋友的战利品,说明美国是侵略者,被我们中朝人民打败了。

这正好揭示出美国不光彩的一页,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无意:不是有意的。

喜欢:愉快,高兴。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领悟出美国记者问话的弦外之意。

(4)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周总理说钢笔是朝鲜朋友的战利品,说明美国是侵略者,被我们中朝人民打败了。

这正好揭示出美国不光彩的一页,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附答案)父亲的“野”孩子当我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则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母亲的笑是无可奈何的,而父亲的笑则是得意的。

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

因为我从小穿男装,连穿耳环都没有。

我记得回福州的那一年,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

”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

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

”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我最终也没有扎上耳洞。

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穿小鞋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

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

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父亲还教我打枪,但我扛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1) “无可奈何”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无法改变现状。

2) “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表现了我顽皮的性格。

3) 通过我穿男装、不扎耳洞、不穿小鞋、骑马、打枪等事例,描写了我的“野”。

4)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爱护孩子、保护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自由地成长的人。

是的,爸爸。

我错了。

”XXX低下头,不好意思地承认错误。

我很抱歉,”XXX的父亲向烧炭工和他的儿子道歉,“我的儿子说了不应该说的话,我会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下的守望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庄重)。

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炙热:________(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不少于30字)【答案】(1)庄重;凌乱;漠然(2)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4)“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感动原因: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内语段阅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选段中“理所当然”的意思是()A.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B.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

2.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事例,突出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4.走搭石时见到的情景当然不止这两个,还会有哪些情景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画“”的句子属于___,体现了___的高贵品质。

2.从画“”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__”可以体会到海力布牺牲自己救乡亲们的坚定决心。

3.联系全文,说一说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

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

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

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

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

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

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

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

”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寄意是什么?(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谦虚。

(2)因为这次被撞教育他一生要学会谦虚。

(3)落聘的人因为没有维护自己的尊严。

年轻人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他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连自己的尊严都维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一份工作。

【解析】【分析】(1)、(2)考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第一自然段概括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飘香的生命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1)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嗅 ________ 沁 ________人心脾凋 ________零静谧 ________(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3)照样子把成语补充完整例:口是心非顾________失________ 扬________避________ 若________若________ 严________酷________(4)第三自然段中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答案】(1)xiù;qìn;diāo;mì(2)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怎能不湿润呢?(3)此;彼;长;短;即;离;寒;暑(4)引出下文(5)“眼睛都湿润”的原因是“为了那默默行善的老人”,“心湿漉漉”的原因是“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少年书架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

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

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一)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1)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铸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文中出现的部分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理解1.课外阅读轩。

哑巴渡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的脸。

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中逝去。

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

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

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

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

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

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

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

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

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

A.干干瘦瘦 B.稳稳当当 C.平平淡淡 D.皱皱巴巴(2)哑巴老人的船________,他摆得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________。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

(4)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5)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A;D;B;C(2)干净而清爽;又快又稳;他是勤快、摆渡技巧高超、做事利索(3)年复一年哑巴老人用渡船载人过河。

(4)哑巴老人摆船又快又稳;收费便宜,渡河只收一毛钱;在这里过河,不会耽搁行程。

(5)炸桥、摆渡、建桥;哑巴老人识大体、顾大局,一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真正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第一问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第二问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A;D;B;C(2)干净而清爽;又快又稳;他是勤快、摆渡技巧高超、做事利索(3)年复一年哑巴老人用渡船载人过河。

(4)哑巴老人摆船又快又稳;收费便宜,渡河只收一毛钱;在这里过河,不会耽搁行程。

(5)炸桥、摆渡、建桥;哑巴老人识大体、顾大局,一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第一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二问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之歌纪伯伦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撤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鼓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点—— ________ 解除——________ 清润——________(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4)这首诗诗人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装饰;消除;温润(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

(3)雨是奉献者;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装点:装饰;布置,整理。

解除:免除;消除。

清润:清脆圆润。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这首诗诗人釆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来描写雨。

②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词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装饰、消除、温润(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

(3)雨是奉献者;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①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②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温暖的小刀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

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

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

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

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藏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

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什么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

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愧怍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

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

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

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

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

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地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

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

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然而,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

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

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

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

①说实话,那一刻,女老师慈祥得像坐在讲台前的一尊佛,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

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

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

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

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

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斯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

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

②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不超过30字)。

(2)文中画线句①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文末画线句②写得隽水而生动,耐人寻味。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赏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温暖的小刀”的作用。

【答案】(1)女老师用小刀帮助左手残疾的女生裁纸片,保护她脆弱的心,令人倍感温暖。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来“我”心中的感受。

表达了“我”对女老师的赞美之情。

(3)把“冰冷”和“温暖”进行对比,揭示出一个善良举动的感染力;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4)是全文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生动地突出爱心带给人的温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把女老师(本体)比作一尊佛(喻体),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