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合集下载

13 边际效用学派

13 边际效用学派

13.2
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
13.2.1 17-18世纪的边际效用学派先驱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 巴尔本(1640-1698)在《贸易概论》 (1690年)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 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瑞士数学家丹尼尔· 伯努里(1700-1782)在1738年发表的《测定风险 新理论之解说》文章中提出了边际效用以及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 意大利经济学家费迪南多· 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在其名著 《货币论》中,提出了效用和稀少性共同决定价值的原理。 意大利的彼得罗· 维里、法国哲学家埃蒂耶· 孔狄亚克也论述了与加里安 尼类似的思想。
13.3
13.3.1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
门格尔认为,经济学应分为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经济史研究的是一定时间和 一定场合的个别具体现象及个别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经济理论研究的则是认 识国民经济现象的某些基本形态和这些形态的相互关系,既事物的类型及其相关 关系。 门格尔认为,理论的任务是提供走出直接经验以上的认识建立永久的、一般 的、普遍的原理。所以经济学不能用经验的方法,而只能用“严密的方法”即抽 象演绎法。 门格尔把经济学看做研究人和物质财富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认为政治经济学 是探讨一切实在的和最简单的要素的实质。这类要素第一是人的欲望,第二是自 然所提供的物质,第三是在可能范围内想完全满足欲望的努力。 抽象演绎法就是把国民经济学的各种复杂现象还原为单纯又实在的各种简单 要素,再从这些要素中演绎出一系列理性法则和国民经济学体系。
13.3.1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
奥地利学派的抽象,具有以下特点: (1)把“人类经济”抽象或还原为两个基本要素:人的欲望的存在,满足欲 望的物质的有限性。由于欲望无限而物质有限,因而产生了如何经济地使用 物品的问题,并由此引导出一切经济问题。 (2)把“国民经济”抽象或还原为“个体经济”。他们认为社会是个人简单 算术的总和,社会经济是个体经济简单机械的综合,或者说,孤立的个体经 济是社会经济的缩影。因此,孤立的个体经济被当作分析的立足点。 (3)把人类经济的出发点和目标还原为、归结为从人的个人欲望出发,对所 支配的有限的物品的评价——它对个人满足享乐和避免痛苦的程度——以及 以此为依据所作出的合理选择,这样,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快乐与痛苦的关 系,而其分析的起点就是人们追求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状态。 所以,奥地利学派宣称政治经济学是实用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为满足欲 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

边际效用和学派

边际效用和学派

06
结论
对边际学派的评价
贡献
边际学派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强调了个人选择和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缺陷
边际学派的理论假设过于简化,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复杂因素,如市场失灵、信息不 对称等。此外,边际学派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实证研究
随着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未 来的经济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分析, 以检验理论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而边际学派则认为消费者偏好和边际效用 决定市场价格。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边际学派则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实 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与凯恩斯学派的比较
1
凯恩斯学派强调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主张通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 的稳定增长。
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 的理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以最大化销售额和利润。
个人消费行为中的应用
01
02
03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评估不同消费品的边际效 用和边际成本,选择最符合自己 需求的消费品。
个人消费者可以通过边际分析, 确定最优的储蓄和投资方案,以 最大化个人财富。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以 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边际学派则更注重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政府干预可能会干扰市场机 制的正常运行。
新古典综合学派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而边际学派则更关注个体决策和消费选择 对经济的影响。
05
边际学派的实践应用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二、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产生、发展及影响)
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 的一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派,以倡导边际 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 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 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地 利的门格尔、维塞尔和帕姆·巴维克等;一 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 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 的瓦尔拉斯和帕累托。
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克拉克, 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 分配论。当代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 的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 经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 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 要基础。
• 边际革命: (英)杰文斯 《政治经济学理 1871 (W.S.Jevons) 论》 (奥)门格尔 (C.Menger) 《国民经济学原 1871 理》
三、边际学派的特点

• • • • • • • • •
1.在分析方法上注重“边际” 2.以个别变量或局部问题作为分析重点 3.推崇抽象推理方法 4.对纯粹竞争假定的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相信需求决定的价格理论 6.对主观效用的强调 7.注重均衡的分析方法 8.将土地与资本品合并处理 9.假定理性的经济行为 10.主张较少的政府介入
维塞尔:奥地利学派的形成者和补充者
• Friedrich Frieherr von Wieser • (1851~1926) •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 律专业。(将军与男爵的儿子) • 奥地利经济学家、社 会学家。 • 1903年接任门格尔的 教授职位。门格尔的 继承人
• 主要理论贡献 • “术语的发明家”:发明“边际效用” 、“机会 成本”和“经济计划”概念。 • 比较:“边际效用”与“机会成本”的变化 1、边际效用(消费): (维)在物品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得到的最小效用。 (现)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 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学派简介

边际效用学派简介

边际效用学派简介——经济学流派介绍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它的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杰文斯在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门格尔在同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物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提供的各种欲望满足中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对人的福利所具有的意义。

瓦尔拉斯则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提出了“稀少性”价值论。

他们以不同的术语和不尽相同的方法,论证了同一个思想: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1884年,维塞尔在其《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一书中把这个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此后,边际效用概念即被沿用。

边际效用学派在十九世纪80~9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

一方面,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愈益完备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边际效用原理又被扩大和引伸到分配领域,实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普遍化。

就研究方法而论,逐渐形成两大支流,一支着重以心理分析方法建立理论体系,另一支则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和论证。

前者以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的继承人维塞尔和柏姆•巴维克,以及美国的克拉克为代表,后者以瑞士洛桑学派奠基人瓦尔拉斯,及其直接继承者帕累托为代表。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

他们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

他们把社会看作个人的机械总和,认为孤独的个体经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缩影。

他们又认为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

这样,鲁宾逊式的孤立个体为追求个人欲望满足,而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时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这种心理活动所支配的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

西方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制度学派:出现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它以正统经济学的异端面目出现,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正统经济学严加批评,反对主流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主张采取制度分析或者结构分析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信息及其发展趋势,宣扬社会改良,主张国家通过法律和经济措施来干预私人经济。

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生产农业生产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产品就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产品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是以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本身为对象的,是阐述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历史柯尔贝尔主义:法国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并且鼓励和发展本国的工厂手工业,积极发展航运视野,同时坚决实施保护关税政策、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西方经济学重点-wg

西方经济学重点-wg

第一章引这一章只是了解性的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语可能会考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等,但考试几率较小,不过这些概念都比较基本,所以掌握也比较容易。

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第三章效用论(重要)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1)如下术语容易出名词解释:0201年国贸)、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01年)边际替代率(00年国经,经济思想史),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01年)、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三个曲线(价格消费曲线(01年),收入消费曲线(00年西经),恩格尔曲线)[三个曲线容易出名词解释] 回答时要把曲线画出来,直观清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04年)、吉芬物品(99年,01年)(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区别和联系)(00年初试,05年复试)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00年)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论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基数效用论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来推导)(01年西经,04年政经和网经)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05年初试涉及到)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00年西经,由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可知,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上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予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预算约束线的含义(03年,回答时要画曲线)注:回答名词解释时遇到有曲线的最好把曲线画出来!第四章生产论本章也比较重要,复习的时候要与下一章成本论结合起来,相互对照,相互比较。

(1) 重要概念、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TP, MP, A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注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对照记忆)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02年西经,大家要学会比较对照记忆,把类似的概念对比记忆)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斜线,扩展线(考试时最好把曲线画出来,清晰明了)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2)以下重要知识点容易出问答题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期间)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理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见课本本章结束语)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学会用图表分析,那书本上相联系的曲线都画出来,由曲线再联系到相关的原理,图表曲线可以把所学知识系统的串起来。

复旦大学马涛外国经济思想史——边际效用学派

复旦大学马涛外国经济思想史——边际效用学派

• 物品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物品的边际效用量, 决定于最后单位物品能够满足人的最不重要的 欲望,即边际欲望的大小。边际效用量由需要 与供给的关系决定的〞:“物品的数量和物品 的价值成反比〞。
• 人类欲望〔或需要〕分为两种:一是按欲望种 类分级〔需要种类分级〕,即不同种类物品对 人类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因而级别也是不同的。 二是按欲望强度分级〔同一种类需要的分级〕, 欲望种类的次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 1834年他出版论微观经济学的创新之作:?关于 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1863年和1877年 出版?财富理论的原理?、?经济学说简评?。在 当时,除了瓦尔拉斯几乎没有人知晓他关于经 济理论的著作。
• 古诺提出应用数学表达任意的函数关系,发现 了需求规律:D=F(P)、垄断模型和双垄断模型。
时差利息论
• 特点是把心理因素同时间因素结合起来说明利 息,把利息说成是人在不同时间内对物品效用 的主观评价的差异的结果。
• 物品区分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
• 现在物品价值大于未来物品价值的差额就是利 息,它是在等价交换中未来物品所有者付给现 在物品所有者的价值“时差〞的“贴水〞,它 根源于人们对同种等量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主 观评价的差异。利息量的大小以未来物品距离 现在的时间长短为转移,时间长、价值时差就 大,利息高;反之那么相反。
• 二是物品组中个别成分在联合使用之外还能提 供别的较小的效用,且无代替品时,其价值的 决定以其单独使用时的边际效用量为最低限度, 以全组联合使用时的边际效用量减去其他成分 单独使用时的边际效用量的差数为最高限度。
• 每个人对物品主观评价不同,但一种物品的市 场价格却是同一的,解决这个矛盾正确说明价 格就必须分析交换过程。结论:市场价格是交 换双方对物品评价互相平衡的结果,交换者对 物品的主观评价那么由物品对他的主观效用而 定。

经济学说史边际学派

经济学说史边际学派
财货是用来生产第一级财货的等。第三级财货是用来生产第二级财货的等。依此 类推,第二级以上的各级财货是间接满足人类欲望的,称为高级财货或生产财货。
第11页/共36页
• 3.经济财货和非经济财货。 当欲望大于财货的供给时,这种财货称为经济财货。 当欲望小于财货的供给时,这种财货称为非经济财货。
第12页/共36页
第34页/共36页
知识小结与关键词
知识小结:
本章介绍了边际学派的先驱的 经济学说。 本章还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经 济学说。 本章最后介绍了数理经济学派 的经济学说。

关键词:
戈森定律 时差利息论 帕累托最适度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价值评定。对于自然价值,财货只能以其边际效用加以 评定。 • 维塞尔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在现实经济中,价格的构成因素除了自然价值外,还有 社会购买力。
第15页/共36页
2.归属论
• 他一方面继承了门格尔的高级财货的价值,是由初级财货的价值回归决定的观点, 另一方面,他不同意门格尔的“丧失原理”。
第17页/共36页
(一)边际效用价值论
1.价值理论:主观价值论 主观价值是指一种财货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客观
价值是指产品与它的机械性和技术性成果的关系,以及和其 他产品相交换的关系。 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用性,二 是稀缺性。这里的稀缺性不是绝对稀缺性,而是相对于特种 物品需求而言的稀缺性。 庞巴维克认为价值不决定于物品的总效用,也不是物品的平 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
二、瓦尔拉斯的经济理论
(一)稀少性理论 所谓,“稀少性”,按瓦尔拉斯的说法是人们消费一定商品时最后一单位欲望所感受的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一、概述二、奥地利学派三、英国的边际学派四、洛桑学派一、概述1、边际革命的产生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一、边际革命的产生•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又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具有相同理论倾向的著作(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1871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威廉·斯但利·杰文斯在同一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在1873年拿出了自己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

这标志着创建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

•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开辟了道路。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这次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

所谓“革命”,不外指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指经济学的研究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二是指为引进高等数学这一分析工具——微积分学打开了大门,从此开始了近代经济分析的新时代。

•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基础。

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萌芽,19世纪前半期出现了边际效用论的一批先驱者,他们都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提出了思想来源。

19世纪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的辉煌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不少新的启示,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出现的新现象为边际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客观经济条件。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

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1748—1832)提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能使人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能力。

同时提出了幸福(也即效用)的递减法则,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量越少。

杰文斯正是依据边沁的哲学原理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边际效用学派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先驱者是赫尔曼·戈森。

他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类行为规范》(1854)中,重申了效用价值论,同时提出了人类满足需求的两大定理(后来被称为“戈森定理”),从而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两条定理分别是:- 戈森第一定理,即边际效用递减定理:也就是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 戈森第二定理,即边际效用相等定理:也就是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戈森还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论,它的基本观点是:- 价值就是数量有限的效用,是物品满足人的享乐的能力,它是主观的、相对的。

- 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所提供的享乐量,并随物品数量不断增加而递减;当各物品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价值相等时,价值达到最大值。

•戈森还从不同心理感受的均衡出发,对劳动过程及交换过程进行分析。

他的经济思想直接影响了边际效用学派。

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边际效用学派在英国、法国、美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等国都有其代表人物,可以说是个国际性的学派。

•如果从国家或理论风格等的不同,该学派可分为奥地利学派、瑞士学派、英国学派、瑞典学派和美国学派等。

•如果从研究方法的不同,它又可以分为心理学派和数理学派。

•这些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各有差异,但在价值论上却有着类似的看法。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他们的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最大特点。

所以,边际效用学派也可以说是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创建、发展、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经济理论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

•方法论:主张抽象演绎法。

•他们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

•他们又认为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

这样,孤立个体为追求个人欲望满足而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时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这种心理活动所支配的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

•再把这一模式的法则扩大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财产私有制的条件之下,便引伸出被认为适用于各种经济发展条件的普遍经济规律。

他们把社会看作个人的机械总和,认为孤独的个体经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缩影。

二、奥地利学派•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因其创始人C.门格尔和继承者F.von维塞尔、E.von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对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主要代表作有:-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 欧根·冯·庞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

- 庞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边际效用价值论•奥地利学派的价值理论是由门格尔奠定的。

不过,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庞巴维克的著作中论述得最全面、最系统。

•门格尔认为,对于价值的衡量完全是主观的。

不仅价值的性质,而且价值的衡量都是主观的,这和生产成本无关。

•庞巴维克发挥了门格尔的观点并使之系统化,形成了一整套理论。

- 庞巴维克认为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

商品价值是人们对一定数量物品在满足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和最不重要的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即边际效用。

•物品的客观交换价值即市场价格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相均衡的结果。

•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物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边际效用,而是由买进或生产的其他代替品的“代替效用”决定的。

2、时差利息论•庞巴维克认为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对现在物品即消费资料的评价比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即生产资料(包括劳动)的评价高,因而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价值,其间的差额构成“时差利息”。

•他把物品分成能够用来满足眼前需要的“现在物品”,和只能用于满足将来需要的“未来物品”;同时指出人们在若干心理法则支配下,总是倾向于高估现在物品的价值而低估未来物品的价值;因此,当同种类同数量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交换时,两者之间就存在价值的差额,为了填补这个差额以实现“等价交换”,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就须向现在物品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

三、英国的边际学派•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成为边际效用学派的最主要代表和奠基人之一。

在他之后,埃奇沃思等人也对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有所论述。

1、杰文斯简介-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是英国经济学家、边际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

-杰文斯1835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制铁机械师家庭,1851年入伦敦大学学习,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工作。

1859年返回伦敦大学继续学习,1862年获得硕士学位。

从1863年起,他先后在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伦敦大学任教。

18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

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 杰文斯经济学说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为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分析为工具。

2、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杰文斯认为物品对人能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因而具有效用,同时还指出:(i) 效用不是物品的内在属性,它是由于物品与人的需求关系而引起的,效用的有无和多少以物品与当事人需求间的关系为转移。

(ii) 效用与商品数量成反比例,随着物品占有量增加,人的欲望会减低,效用也会随之减少。

(iii) 效用应分为总效用和效用程度,总效用是物品所能满足的欲望总量,效用程度则是物品某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强度。

(iv) 商品的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程度”具有最物重要的意义,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四、洛桑学派•近代西方经济边际效用论的一个流派。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瑞士洛桑大学,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经济学家L.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经济学家V.帕累托。

学派主要特点为一般均衡论。

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2、帕累托的主要学说•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1)生平:他是数理学派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边际效用论的首创者之一。

父亲奥古斯特·瓦尔拉斯是经济学家,1831年出版《财富本质和价值起源》。

他曾在铁路、银行任职。

19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经济学。

后任洛桑大学讲座教授、校长。

( 2 )著作:《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社会财富的数学论》、《社会经济研究》、《应用经济研究》等。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 1 )生平:意大利经济学家,洛桑学派创建人之一。

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是数理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就读于都灵大学工艺学院。

曾任工程师等职,后研究经济学。

在瑞士洛桑大学任教授。

(2)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社会主义体系》、《政治经济学教程》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瓦尔拉斯的三种观点:(1)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是一般均衡论的价值论的基础。

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称为“稀少性”。

他宣称:商品的稀少性随着它的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并且与购买商品时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力图使他每一元货币所能购买到的每一种商品的效用量相等。

这时,他得到最大的效用,即处于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的效用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即认为效用可以用1、2、3 等数值来衡量。

(2)在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的使用。

他的主要研究结果一般均衡论,就使用了微积分学和大量的联立方程。

由于这个原因,瓦尔拉斯也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数理学派的人物之一。

(3)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瓦尔拉斯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有关的,一种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般均衡:由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的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