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3-重商主义

合集下载

15-17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PPT参考课件

15-17世纪西方经济思想史PPT参考课件

• 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 统的经济思想体系。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 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 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physiocracy),由“自然” 和“权力”两个希腊字合成,含有自然支 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 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 1641 ),约1630年,他彻底改写 《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并更名为《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 富》,去世23年后,于1664 年出 版。
• 托马斯·孟认为,第一,货币的增加是就财 富的增加,但并不认为货币储存越多,国家 就越富。他要求国家取消禁止输出货币的法 令,提出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外贸中去, 来增加货币财富。
• 柯尔培尔认为,第一,国内所保有的金银 货币量决定着一国财富的数量,决定着一 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他看来,流通于 欧洲的货币总数量是一定的,法国要致富 就必须通过贸易顺差从其他国家取得货币。
• 第二,为扩大出口,柯尔培尔大力发展本 国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官办手工工场。 为扩展对外贸易,他积极发展航运业和海 军力量,从而使法国走上了扩大远洋贸易 和殖民扩张的道路。
• 他提出恢复英国财富的措施:实行保护关 税政策,禁止从海外输入无价值的货物, 特别是本国能够制造的货物。即使本国生 产某些商品的成本比进口的高,也应该购 买本国的;应大力发展农业,其次是加工 业。
•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有爱德华·米 塞尔登(Edward Misseldon,1608—1654)、 乔赛亚·蔡尔德(Josiah Child,1630— 1699)、查尔斯·戴韦南特(Charles D'Avenant,1656—1714)等人,其中, 最杰出的代表是托马斯·孟。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三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学派
➢ 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
➢ 代表人物:孟克列钦(法)、柯尔培尔(法)、 托马斯·孟(英)等。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及主要观点
➢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 早期的重商主义(15A.C-16A.C中叶) ➢ 又称为货币平衡论(货币只能流入,不能
➢ 3、国家的干预是合适的吗?
➢ 经济学家张曙光:中国该放弃重商主义了 ➢ 重商主义还在影响我们? ➢ 经济观察中国须弃出口创汇‘重商主义’
➢ 重商主义政策的后果
➢ 重商主义的政策支代表的大商业资产阶级 的利益,并且在国内来讲,忽视了农业的 发展,所以,在英法等国,对重商主义的 思潮都进行了了相应的反思,并在法国出 现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s)
主要代表人物
➢ 魁奈 (Francois Quesnay, ➢ 1694~1774) ➢ 原为路易15的宫庭御医, ➢ 和皇室贵族有密切关系,声望极高。 ➢ 1756在大百科全书提出“农业家” ➢ 1758 经济表 (&货币、语言被尊为人类三
大发明)
➢ 杜尔阁 ( A.R.J. Turgot,
➢ 1727~1781 ) ➢ 在路易15时期担任13年州长, ➢ 绩效良好 ➢ 担任财政部长(任期极短1774~1776被罢黜) ➢ 改革政策(与经济相关者) ➢ 废除境内谷物的贸易障碍; ➢ 将傜役改为以现金支付; ➢ 废除行会制度; ➢ 税制改 革 : 废除人头税; ➢ 严格控制公共支出
内; ➢ 第四、为了保证贸易顺差, 国家应干预经济生活。如通过
法令保护国内工商业来发展对外贸易,限制进口等;
➢ 第五、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生产必须服从对外贸易的需 要;
➢ 第六、流通是利润的源泉,即贱买贵卖的结果。只有对外 贸易才能为一国带来真正的利润。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3-重商主义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3-重商主义
1515世纪到世纪到17要经济思想要经济思想17世纪的西方主世纪的西方主?第3章重商主义?31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2英国重商主义者?33法国重商主义者3131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
第二篇:15世纪到17世纪的西方主 要经济思想
• 第3章 重商主义
• 为什么只有农业生产活动创造纯产品,而工业和 商业不创造生产剩余呢?第一,重农学派认为, 只有与自然力结合的生产活动才能生产财富或纯 产品。农业和其他生产部门的区别,在于农业生 产活中有各种自然力参加工作,进行着“创造”, 而在其他部门,自然并不参加工作。第二,重农主 义理论体系没有“利润”概念。
4.3 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
比埃尔· 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Boisguilbert,1646— 1714)。他的分析涉及到社 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各个领域,为后来重农主义发 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供了 思想素材。
• 布阿吉尔贝尔提出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是 自然规律的要求,论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 社会均衡生产理论。布阿吉尔贝尔提出, 为保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各种商品的 价格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为探索这个一 定比例,他区分了商品的市场价格和“真 正价值”,力图在变化的市场价格背后, 寻找商品的“真正价值”,提出独具特色 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初观点。
图为叶卡特林娜二世的肖像画。现藏于瑞典 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多罗特尼谷荷姆城。
4.2 基本经济思想
• (1)“自然秩序” •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重农主义整个学说的支柱和基础。 • 重农学派认为,物理世界和社会之间没有原则性 差异,都存在自然秩序。这个秩序,是仁慈的上 帝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制定,它是根本的、 永恒的存在。与之相对立的是“人为秩序” 。它 要以自然秩序为基础;自然秩序又必须由人为的 秩序来体现。

经济思想史(三)-重商主义

经济思想史(三)-重商主义
第三章
重商主义学派(mercantilism)
中世纪之后、自由主义盛行之前; 时间阶段大致区间:1500-1776年之间; 商人经济学家; “小册子”:特定经济问题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的兴起—商业资本主义的需求; 国内与国际贸易繁荣发展; 货币的需求与使用范围扩大; 贵金属理论的产生; 地理大发现(15-17世纪)拓展了贸易空间范围; 商业资本家—商人在商业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民族国家兴起、国家间经济竞争激烈;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重商主义学说形成。
6.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 曼
Thomas Mun,1571-1641; 英国商人,国际贸易差额论的倡导者,也是其重商主义
思想的核心;
1621年出版了《论英国和东印度的贸易》(A Discourse
of Trade from England Unto the East Indies),书中提出, 只要总出口超过总进口,从任何一国贸易地区的任何国 家进口商品都无关紧要;
事务; 1696年《论东印度的贸易》中提出了重金主义的观点; 从国家财富视角反思“着羊毛制品入殓”这一法案, 认为国内消费不会使国家变富,而“使国外消费”将 会产生更好的收益;
在1699年《论贸易平衡中可能的
获利办法》中,认为如果一种出 口产品全部是由国内原材料生产 的,那么国家可以获得出口该产 品的全部利润。
争力---国家财富获取。
(7)强调人口的重要性——数量多且努力工作
人口--财富;
劳动力充裕: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减少人们的闲
暇。
3.重商主义学派对谁有利或为谁谋 利?
对商业资本家、国王和政府官员有利。 重商主义——寻租行为; 经济租:补偿机会成本的“以外的部分”;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学课件 第3章重商主义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学课件 第3章重商主义经济学说
第三章 重商主义经济学说
1
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地理大发现、西欧工商航运业的发展使理 论的解释成为必要。
• 贵金属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活动 的目的就是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外, 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来源。因此国 家要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主 张通过关税和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 进口,利用殖民地为母国提供原料和市场。
丰裕,取决于制造业与商业是否发展 (3)主张政府干预,但强调政策的正确性。
12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14世纪30年代—16世纪末)
1.托马斯·史密斯。
• 代表作:《近年来我国各界同胞常有的一 些抱怨的简单考察》。
• 主要思想: (1)如何防止足值铸币外流。少输入、多输
出,尽量把金银铸币保存在国内。 (2)强调贸易保护,反对从外国输入商品。
5
第二节 重商主义性质及其经济思想的发展 一、重商主义的性质和发展的两个阶段
1.重商主义的性质 (1)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封建国家为
促进资本积累而采取的一种政策。 (2)反映商业资本家的经济利益,论证国家
重商政策的学说。
6
2.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1)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产生于15-16世纪,都
21
2.安东尼·德·蒙克莱田
• 代表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次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术语。
• 主要观点: (1)重视金银货币。(财富=金银货币) (2)主张用政府的权力发展工业。把外国商品从法
国市场上排挤出去。 (3)强调商人的重要性。主张保护商人的利益。 (4)国家的富足是生活必须品的便利供应,而不是
• 强调保护关税的作用,主张减免出口商品的税收, 使出口商品能以低廉价格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 争力。对要在本国消费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

经济学说史第二章重商主义-PPT课件

经济学说史第二章重商主义-PPT课件

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 同: ——早期:主张国家以法律和行政手段禁 止货币外流和金银出口;对外贸易中少 买多卖,强调少买或不买。 晚期:必须把货币投入流通才能使货 币财富不断增加;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 出。
2、对生产的态度不同: ——早期:对外贸易可以输出制成品也可以输 出原料,往往忽视生产。 晚期:主张限制或禁止原料出口;少买制 成品多买原料以发展本国出口商品的生产; 国家应扶植、鼓励出口商品的工厂手工业。
经国济世思想的轨迹
3
经济条件: 经济背景: 15~17世纪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的兴起和发 展,促使封建自然经济瓦解,国内市场统一,并通过对殖民 地的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了工场手 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勃兴提供了条件。 对货币的需求: 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货币投入流通。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大发展,引起对货币需求 的强烈增长。 欧洲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 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 商业资本在经济上为民族国家服务,民族国家则运用各种 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 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 。 政治条件: 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消除封建割据条件的限制 维持封建领主的权利需要商业资本的支持 意识形态条件: 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兴起 经国济世思想的轨迹
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的考 察。 重商主义最初出现于意大利,后来在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也产生了。 16世纪末以后在英、法两国出现了若干代表著作。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 托马斯.孟是英国重商主义最突出的代表。 柯尔贝尔是法国重商主义者最大的代表重商主义,原指国 家为获取货币财富 而采取的政策。

重商主义理论PPT优秀课件

重商主义理论PPT优秀课件
重商主义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概念。 重商主义 最早是作为国家政策出现的,并逐渐成为经济学 说,产生于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产生时期,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 利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到18世纪下半 叶因工业革命的兴起而被古典理论所取代。马克 思称它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作的最初的 理论研究。
2.商业资本的形成和商业革命: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股份公司的出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形成。
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
一 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式,一国握有货币的多寡代 表着该国的富裕程度。英王查理二世(1377-1405)说: “金银离开我们的手,我们的财富便消失了。”
二 对外贸易是获取额外贵金属或货币的主要源泉,因而是 增加一国财富的重要途径。除了开采和掠夺外,获得金银 的途径只有对外贸易。
(1)重商主义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 始积累,推动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 重商主义理论只是简单地描述社会的表面现象。把货 币当作财富象征,把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视为财富的源泉 。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 产领域,因而其理论是幼稚的、不科学的。 (3)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做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 错误的。
英国在爱德华四世统治期间(1461-1483年),将输出金 银定为大罪,与叛国罪相提并论。
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 约翰•海尔斯 (?-1571年)英国人 • 威廉•斯塔福(1554-1612年)英国人 • 安图安•孟克列钦 (1575-1621)法国人
晚期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政府应该大力鼓励对外贸易,应该鼓励那 些可以增强本国未来出口能力的进口; 二、为了扩大贸易的目的,可适当输出金银; 三、只要在贸易中始终保持顺差,就会增加一 国货币存量,增加一国的财富。

课件-重商主义

课件-重商主义
7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货币政策 根据早期的货币差额论,当时的西班牙、葡萄
牙、荷兰、英国、法国等都颁布过各种法令, 严禁金银输出。 此外,国家还独占和管制外汇交易。晚期的货 币政策较之前期有所放宽。
8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2.奖出限入政策 由于奢侈品价格昂贵,进口奢侈品要输出大批
9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பைடு நூலகம்
3.保护关税政策 保护关税政策,在早期货币差额论时就开始实
行,到晚期则成为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一项 重要手段。这种政策,对本国不能生产的原材 料免税,但对本国能生产的制成品和原料设置 关税壁垒,课以重税,以阻止外来商品的进入 。同时,对出口的制成品则减免关税,或退还 进口原料时征收的关税,但限制原料出口。
重商主义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过一定的积 极作用,它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大大促进了商品 货币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 瓦解,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 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12
重商主义评价
但是,按照重商主义原则,各国都想通过扩大 出口和限制进口来获取更多的货币,增加本国 的财富,可是金银货币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 一国之多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世界总的财 富量并不会增加。如此看来,发生贸易关系的 各国在利益上是冲突的和不相容的,因而,国 际贸易的基础也是不牢固的。所以,总体说来 ,重商主义对国际贸易关系的解释还是比较原 始和粗陋的。
5
重商主义的主要信条
3.对本国不能生产的进口原材料免征关税,对 本国能够生产的制成品和原材料进行保护,并 严格限制原材料出口
禁止原材料外流有利于制成品出口价格保持在 较低价位上。例如,在1565年伊丽莎白女王统 治时期就曾通过法律禁止出口活羊。违反这个 法律将被处于没收财产、一年监禁和砍掉左手 的处罚,第二次触犯将被处以死刑。在查尔斯 二世(1660-1685年)统治期间,羊毛被禁止 出口,而违反者也将被处以同样的刑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纪念地理大发现,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 斯河口矗立的纪念碑
当时的西欧商船队
新航路的探索与开辟
与地理大发现时期相呼 应的是欧洲的文艺复兴, 图中为文艺复兴时期的 代表人物:手拿《神曲》 的但丁。
3.2 英国重商主义者
• 1588年,西班牙派出庞大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 在英吉利海峡受到英国大小舰船的阻击,损失惨重。西 班牙殖民帝国的海上霸权由此衰落。英国开始取得海上 霸主地位,这为它大肆掠夺殖民地提供了前提条件。
• 托马斯·孟的理论特点可概括为:(1)重视 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2)热衷于发展 同距离英国遥远的殖民地国家,主要是亚
洲一些国家(尤其是东印度地区)之间的 贸易;(3)着重强调人口和技艺对于增加 财富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 法国重商主义起于16世纪末和17 世纪初, 其特点是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以政府经 济政策和法令的面貌出现。它虽然起步较 晚,但在实践上更为彻底,孟克列钦和柯 尔培尔是其主要代表。
图为叶卡特林娜二世的肖像画。现藏于瑞典 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多罗特尼谷荷姆城。
4.2 基本经济思想
• (1)“自然秩序” •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重农主义整个学说的支柱和基础。 • 重农学派认为,物理世界和社会之间没有原则性
差异,都存在自然秩序。这个秩序,是仁慈的上 帝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制定,它是根本的、 永恒的存在。与之相对立的是“人为秩序” 。它 要以自然秩序为基础;自然秩序又必须由人为的 秩序来体现。
• (4)宏观经济分析 • 重农主义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业生产
力一定程度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进一步 发展的前提。因此,整个国民经济被视为一个统 一的系统,并且在此高度上强调其基本思想。 • 以农业为本把国民经济视为整体,以及把国民经 济视为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整体运动,使重农主义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分 析和研究一切经济问题,他们甚至把对社会再生 产过程的分析视为政治经济学的中心任务。在经 济学说史上,重农主义建立了第一个宏观经济学 模型。
• 为什么只有农业生产活动创造纯产品,而工业和 商业不创造生产剩余呢?第一,重农学派认为, 只有与自然力结合的生产活动才能生产财富或纯 产品。农业和其他生产部门的区别,在于农业生 产活中有各种自然力参加工作,进行着“创造”, 而在其他部门,自然并不参加工作。第二,重农主 义理论体系没有“利润”概念。
• 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使法国经济濒临崩溃。重农主 义激烈地批判重商主义。它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和
宗旨,即尊重农业。对农业为什么要尊重以及如
何尊重等问题构成这个学派井然有序的思想体系。
重农主义领袖魁奈的追随者们自称为“经济学 家”,形成重农学派,其主代表有:维克多·米拉 波(Victor Mirabeau,1715—1789),杜 邦·德·奈木尔(Du Pont de Nemours,1739— 1817), 保尔·比埃尔·里维埃尔(Paul Pierre Rivière,1720—1793)和杜尔哥等人。
• 孟克列钦(Montchrétien,1575—1622)在《献 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1615) 一书中 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表明本书 所论述的已不是以往“经济学”关于家庭管理的 内容,而是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工 场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和王国的经济政策等。
• 孟克列钦强调,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并极力 维护第三等级的利益。他指出,在第三等级中商 人是最重要和最有用的
•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有爱德华·米 塞尔登(Edward Misseldon,1608—1654)、 乔赛亚·蔡尔德(Josiah Child,1630— 1699)、查尔斯·戴韦南特(Charles D'Avenant,1656—1714)等人,其中, 最杰出的代表是托马斯·孟。
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 1641 ),约1630年,他彻底改写 《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4.1 重农主义的产生
约翰·罗与法国金融危机
约翰·罗(john Law,1671—1729) 是苏格兰金融家和经济学家,毕业于爱 丁堡大学,因导致18世纪初法国金融恐 慌而著名。罗是最早主张用纸币代替金 属货币、并运用货币政策来指导全国经 济活动的经济学家。他的政策实践导致 纸币的过量发行,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 胀。
4.3 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
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Boisguilbert,1646— 1714)。他的分析涉及到社 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各个领域,为后来重农主义发 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供了 思想素材。
• 布阿吉尔贝尔提出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是 自然规律的要求,论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 社会均衡生产理论。布阿吉尔贝尔提出, 为保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各种商品的 价格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为探索这个一 定比例,他区分了商品的市场价格和“真 正价值”,力图在变化的市场价格背后, 寻找商品的“真正价值”,提出独具特色 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初观点。
• 迈尔西埃(de Mercier,1720——1793)曾被 叶卡杰琳娜二世邀往彼得堡参加她的“改革事 业”。以“改革家”自居的俄国女皇对其评价 如下:他以为在俄国发现了四脚走路的人,所 以认为自己当前的义务,就是要殷勤地去使这 些人用后脚站立起来。
•叶卡特林娜二世本名索菲亚, 1762年,发动宫廷政变秘密 处死彼得三世,登上皇位, 史称卡杰琳娜二世。在位期 间镇压了普加乔夫农民起义, 并使俄罗斯迅速向外扩张。
• 主张政府保护和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
3.3 法国重商主义者
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JeanBaptiste Clobert,1619—1683),在 1662—1683年,出任路易十四的财 政大臣。他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 严格的重商主义政策,因此,重商 主义在法国又被称为柯尔培尔主义。
• 柯尔培尔认为,因此,国内所保有的金银 货币量决定着一国财富的数量,决定着一 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他看来,流通于 欧洲的货币总数量是一定的,法国要致富 就必须通过贸易顺差从其他国家取得货币。
第4章 重农主义
• 4.1 重农主义的产生 • 4.2 基本经济思想 • 4.3 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 • 4.4 弗朗斯瓦·魁奈
• 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 统的经济思想体系。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 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 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physiocracy),由“自然” 和“权力”两个希腊字合成,含有自然支 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 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 约翰·黑尔斯(John Hales,?—1571)是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和 政策主张见于著作《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 利》(1565)。
• 他提出恢复英国财富的措施:实行保护关 税政策,禁止从海外输入无价值的货物, 特别是本国能够制造的货物。即使本国生 产某些商品的成本比进口的高,也应该购 买本国的;应大力发展农业,其次是加工 业。
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 “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产生在农业生产 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 产品就是指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 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 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剩余产品。 从价值形态上看,它表现为农产品价格超过为生 产这些产品而必须耗费的其他物品的价格的余额。
4.4 弗朗斯瓦·魁奈
弗朗斯瓦·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1774)。 1758年,发表《经济表》。 由于此表内容难懂,他又发表 了《经济表的分析》 (1766),把原表简化为 《经济表的图式》。
• 魁奈在《经济表》中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 再生产和流通过程。(1)他提出了一个典 型的简单再生产模型的论述;(2)分析了
• (3)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 魁奈根据纯产品学说把全体社会成员区分为三个
阶级: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 • 生产阶级是指生产“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农业
雇佣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农业是社会唯一的生产 部门,他们是社会唯一的生产阶级,社会一切需 要和最终收入都由他们供给。 • 不生产阶级也叫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中 的资本家和工人。他们不创造纯产品,而只生产 维持自己生活所消费的东西。 • 地主阶级主要包括土地所有者及其从属人员、国 王、官吏和僧侣等。这个阶级依靠出租土地而以 地租和赋税的形式把“纯产品”作为收入来生活。
• 为扩大出口,柯尔培尔大力发展本国的工 场手工业,尤其是官办手工工场。为扩展 对外贸易,他积极发展航运业和海军力量, 从而使法国走上了扩大远洋贸易和殖民扩 张的道路。
• 柯尔培尔坚决实施保护关税政策。他利用 关税税率的杠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和限 制外国工业品输入,同时又鼓励工业原料 的进口。他对国内关税实行改革,取消了 部分国内关税,统一了税率。从国库拨出 大量经费用来改良公路和开诸运河,大大 改善了国内济分 析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 他们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 产领域。只有在生产领域内才能寻找 自然秩序。其次,他们据此提出自由 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
• (2)“纯产品” •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思想体系和经济纲领
的核心和基石。 • 所谓“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
《经济表》中关于全部流通包括商品流通 和货币流通的五个行为;(3)给出了这五 项流通过程结束后,各阶级的情况。
• 魁奈对待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循环体系的研 究,完成了对社会生产有机体的政治经济 学解剖学。《经济表》表明,社会总产品 是如何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 个环节不断地消耗和不断地产出;社会生 产各部门是如何通过交换维持着各自的生 产条件;货币是如何在各阶级之间、在各 生产部门之间循环周转,在产品的流通中 起交换的媒介作用。马克思对魁奈的《经 济表》予以高度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