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统编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概括题与人物形象分析优秀教案

绝密★启用前语文导读——专题学案(学生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学科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就读学校教学课题妙解题型——概括题与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梳理清楚。
2.根据典型事件总结主要人物的形象,并可以结合文章分析。
3.通过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可以归纳文章的中心。
教学重难点归纳文章的中心教学内容--点拨课堂--这是唐三藏师徒四人取得奇经交予天庭的十六年后,世界却并没有因此变好。
如今奇经下落不明,天庭派大军大肆搜寻,以天羽山之战为起点,狼妖白狼不辞万难地寻回当年取经的唐僧师徒,小队集结踏上还经之路……这是一个远古八大神族支配着神州大地,人类对神明充满敬畏的年代,神明以外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史上最颠覆的西游传奇便在此展开。
--知识结构--《父与子》作者埃·奥·卜劳恩,这本长篇连环漫画溢满了卜劳恩对三岁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爱子之情,可以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亲情漫画。
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
看了这幅漫画,你能概括图片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吗?--精讲精练--梳理和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文章的六要素,在总结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摘录文章的这些要素,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
固定句式法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摘录重点句式法文章一般会在开头或者结束的部分出现一些总结和概括的句式,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直接拿来使用。
--典例在线--我的暖,一寸长(葛闪)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阅读小说的方法;知道小说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虚构的一面的特点。
三篇课文分别是《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小说都有感人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独特的社会环境。
其中作者在《桥》一文里,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穷人》一文则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在柏林》一文篇幅虽然短小,却从侧面深刻地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
“口语交际”以说服别人支持自己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并对他人的反应能够恰当应对。
“习作”部分则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根据给定的场景、环境等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快乐读书吧”则是通过介绍名著《童年》中一个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笑与泪,从而获得成长。
1.学会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4.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5.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6.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成长的故事,体验成长历程中的快乐、痛苦等情感。
重点1.学会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难点1.口语交际中,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四 教案

《语文园地四》一、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
“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
一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关云长的英勇神武,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二是体会《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二、整体设计思路通过之前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但由于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接触小说,学生对情节推进和环境猫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交流平台”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中完成从读到写的内化。
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并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3.积累背诵《回乡偶书》一诗。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梗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难点: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教法:情景教学法阅读法师生互动法学法:想象有感情朗读法联系生活法六、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1.课前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小说,小说一般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明确:《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表格)2.这三个人物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与反思

语文园地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1.学会从人物描写方法、情节、环境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2.品读小说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回乡偶书》,学会赏析诗歌。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5.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方法、情节、环境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2.品读小说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交流指导(1)对本单元的课文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交流中要注意使用得体的语言,使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言论。
(3)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2.交流示例示例一:我觉得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需要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示例二:阅读小说时,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示例三: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时,可以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二、词句段运用1.《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经典情节。
朗读下面的片段,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憾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答案示例:这段话描写生动传神,形容拼杀时鼓声、喊声大的词语是: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突出在短时间快斩华雄的语句是: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
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Word版 共33页)

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依次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三篇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一文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穷人》一文则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在柏林》一文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
“口语交际”以说服别人支持自己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并对他人的反应能够恰当应对。
“习作”部分则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根据给定的环境、人物等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快乐读书吧”则是通过介绍名著《童年》中一个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笑与泪,从而获得成长。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3.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并能恰当应对。
6.习作时能发挥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并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7.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
8.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自主阅读《童年》等三部小说,与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
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3.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1.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并能恰当应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 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
2. 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3. 能体会片段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 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
2. 能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Ⅰ交流平台,理解人物形象1.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三篇小说,请说一说这三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老支书、桑娜、老班长)2. 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班长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预设: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桑娜: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3.师:本单元所学的三篇小说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给我们塑造了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又是怎样来理解这些人物形象的呢?今天我们就再次回顾《穷人》中的相关语段,来思考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1)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
“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预设:这里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桑娜对丈夫的担忧。
(2)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预设:这里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写桑娜在自己的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还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可见她对女邻居非常关心、同情,表明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3)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预设:这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桑娜的细心和对两个孩子的关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8个生字的写法和正确发音,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积累有特色的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对老支书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当时的形势危急以及人们紧张的心情,找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桥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些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2.回顾之前学过的与桥有关的课文,让学生分析不同课文的内容。
3.介绍本课要研究的《桥》课文,让学生设想一下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圈画生字生词,并研究正确发音。
2.理解生字词汇的含义。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4.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5.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给课文分层。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知,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为后续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1.出示课件9,自学提示(一)1)浏览课文,用“”画出有关老汉的语句,圈出关键词,说说从这些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2)边读边想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交流并汇报。
出示课件10:①老汉的脸色很平静,但眼睛里却闪着坚定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通过人物的描写手法鉴赏人物形象。
2、能运用描写手法塑造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1、人物描写方法和方法的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四大名著读过吗?
生:读过。
师:你们真是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四大名著都读过,真了不起!提到中国古典文学,总也少不了四大名著的身影,这四部作品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瑰宝。
师:这四部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生:《西游记》
师:对《西游记》中的人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
生:孙悟空。
师:看来你们和老师一样都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那你们知道作者是怎么样吧孙悟空这个人物写得让你印象这么深刻的吗?
生:(回答)
师:上好这节课,你就会找到其中的奥秘了。
(二)教学
师: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1)导入
师:好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句子,你来猜猜他是谁?
①他在大街上走着。
师:看了这个句子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生:不能。
师:别着急,我们继续往下看。
②身穿黑色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心里想着:“今天,一定要有所收获。
”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师:现在你猜出她是谁了吗?
生:小偷。
师:你们真聪明!那老师要问你了,你是怎么猜出他的身份的呢?生:段中的描写。
师:非常好!我们之所以能猜出这个身份,得益于句子中对这个人物的描写,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什么描写?
生:动作、心理、神态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物形象鉴赏(板书:人物形象鉴赏),基于第四三单元的文本特征我们把范围缩小一下,就是
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板书:小说的)
师: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在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通过环境烘托人物,用情节展现人物,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的三个文本来感受一下通过人物描写来鉴赏人物形象。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文本《桥》,请同学们快速的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老支书?
(生答)
师总结:这篇小说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样一个老支书的形象?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是对老支书的神态描写。
把老支书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支书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支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是对老支书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支书的沉着冷静、指挥有序和极强的党性。
③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这是对老支书的语言描写,这句话是在提醒党员,要时刻坚持党的原
则,不然,就不配做一名党员。
④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是对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冲”“揪”“吼”“像只豹子”表现了他的不徇私情。
⑤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是对老支书的语言、动作描写,在最后关头,老支书把生的机会让给儿子,表现了如山的父爱。
说明老支书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也是一个舐犊情深的好父亲。
师: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分析,完成下列表格:
师:大家想一想,除了本文中用到的描写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描写来鉴赏人物形象?
生:外貌
师:你真聪明!相由心生,通过外貌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还有吗?
生:心理
师:对,心理描写是最直观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因为不管动作、语言还是神态都源自人物的内心。
师:所以要想鉴赏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这些方面入手,首先端详其外貌特点,我们成为“端其貌”(板书:端其貌),还可以倾听他的语言,我们称为“听其言”(板书:听其言),再来观察他的行为动作,我们称为“观其行”(板书:观其行),还可以感受他的心理变化,我们称为”感其心”(板书:感其心),最后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关注其神态变化,我们称为“察其色”(板书:察其色),这样人物的形象就从字里行间慢慢的丰满起来了。
板书设计:
师:学以致用,下面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读文本《穷人》和《在柏林》,文成表格:
师:来分享一下阅读成果可以吗?
(找生分享)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通过人物的描写方法鉴赏人物形象的知识已经掌握了。
但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在阅读中学阅读,还要在阅读中学写作。
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吗?生:能。
师:下面我们来练一练,老师是个特别注重形象的人,所以老师特别想知道我在你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子,你们能不能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来写一写我在你心中的样子?我们分组练习,一组写外貌,二组写语言,三组动作,四组神态,五组心理,开始吧。
师:写字的时候注意坐姿。
师:谁来分享你写的?
(找生读)
作业:读文本,关注小说的其他两个要素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有什么作用。
师:这节课我么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