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单元复习题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填空。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能把物体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2、放大镜也叫 __凸透镜 _,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___ 厚 __,边缘__薄__ 。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和镜片的直径无关。
4、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磨成的。
5、英国的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眼镜。
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__晶体__。
如:食盐、白糖、碱面。
7、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_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8、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___微观____ 世界。
10.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细胞__ __。
1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 _____细胞______ 组成的。
12____细胞学说___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鱼缸里水变绿是因为 ___微生物___ 大量繁殖的结果。
14.微生物与其他的生物一样,都是由_____细胞_________组成的。
15.______放大镜______ 和 ____显微镜_____的发明,让我们看清了微生物和细胞。
16.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会变成垃圾世界。
17.在显微镜上,__目镜___安装在镜筒的上面,__物镜__ 安装在镜筒下方的转动转换器上。
二.判断。
1、长石、云母、石英都是晶体。
(√)2、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的。
(×)3、晶体在适合的条件下能够生长。
(√)4、显微镜的原理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缩小的像放大了。
(×)5、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展了许多。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是雪花的晶体形状。
A.立方体B.六边形C.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形状。
【解答】雪花是六边形的晶体形状。
2.【答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黄铜矿B.玻璃C.碱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玻璃不是晶体,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对称性的形状。
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是,将会变形状,这叫非晶体。
玻璃是非晶体。
3.【答题】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三种晶体构成。
A.石英、长石、云母B.石英、黄铜矿、云母C.石英、长石、黄铜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花岗岩的构成。
【解答】花岗石是由石英、长石、云母构成的。
4.【答题】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
5.【答题】像食盐、味精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
【答案】晶体【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6.【答题】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______的形状。
【答案】规则【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7.【答题】晶体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物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8.【答题】我们身边常见的透明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的,9.【答题】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是水的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性质。
【解答】冰花和雪花都是晶体。
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雪花是水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10.【题文】自然界中的晶体有哪些来源?【答案】自然界中形成晶体的情况有海水蒸发结晶和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姓名: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系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苍绳的眼睛是。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6、许多的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它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组成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的缘故。
12、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就是它的触角。
A.触角B.复眼C.鼻子6、下列物质中那些全是晶体()A.玻璃、冰花、砂石B.牙齿、砂糖、碱C.松香、味精、白糖7、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教科版本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习题

教科版本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总结复习测试卷习题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0分钟总分:100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填空题(12分)1.放大镜又称。
2.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3.蚜虫靠吸食植物嫩枝上的生活。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
5.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表皮上的。
6.微生物也是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二.判断题(18分)()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2.印刷物上的图片其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用眼睛仔细观察能看到色彩点由红、绿、蓝组成。
()3.细菌属微生物乳酸细菌对人有毒。
()4.罗伯特.胡克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5.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等是单细胞生物细菌、动物的卵也只有一个细胞。
( )6. 透明的有规则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 )7. 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 )8.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9. 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选择题(18分)1.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2.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准焦螺旋降低()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A.目镜B.C.物镜3.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A.越大B.不变C.越小5.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C.玻璃6.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四.看图答题(10分)( )认识显微镜备选: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目镜(载物台()五. 实验探究(16分)填空放大镜的作用。
农业科技人员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公安人员观察现场找到纤维和指纹放大镜填空细胞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B )。A、反射B、折射C、不变 2、凸透镜是( A)、透明的镜片。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一样厚 3、(A)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B )。A、头部B、足内侧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C ) 倍。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B ) 。 A、相同B、相反C、无关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C)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B ) 越小。A、放大倍数B、焦距C、视野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C ) 的信息。 A、更少B、同样多C、更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三)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显微镜)的发明人 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 物质中有食盐、白糖、味(精(雪花))等。
四、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五、科学探究。(每小题10分,共30分)
6 2 3 5
7 1 4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 葱的(细胞)。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小)。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 像将被放大(500倍)。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气孔),那是植物进行 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含答案)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1课男生和女生一、填空题1、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男生和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
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同点)。
2、一个班级中正因为有了(男生)、(女生),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如果我们希望男女同学(愉快相处)。
就要留意异性同学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
3、男女生在交往过程中,有许多快乐,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少不了(冲突)与(误解)。
二、判断题1、当我们犯错误时,老师对男生的批评比对女生的严厉一些。
(√)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
(×)3、女生爱推推搡搡,男生爱哭哭啼啼。
(×)4、男生和女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朝夕相处。
(√)5、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和要求是一样的。
(×)三、选择题1、下列对男女生的评价中,正确的是(C)A、植树时,男生挖坑、填土、抬水,这些女生都干不了,所有男生比女生强。
B、联欢晚会前,女生装扮教室,增添了节日的乐趣,所以女生比男生强。
C、男生和女生共同组成了优秀的班集体。
D、小学时,女生比男生强,中学时男生比女生强。
2、一般来说,男生比女生更(C)A、细心B、柔弱C、勇敢3、在判断什么是一个好男孩和好女孩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加注重(C)A、外貌B、成绩C、品行和修养第2课朋友之间一、填空题1、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
2、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3、(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
二、判断题1、朋友是属于自己的,千万不能介绍给别人。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重点复习题(附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放大镜)。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凸起)。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放大镜的作用:1、(将物体的图像放大)2、还能看清物体的(许多细节)。
如:蝇的(复眼)由上千万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是六角形的小凸透镜;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蚂蚁和雄蚊的听觉毛长在触角上。
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像(天线),能感触物体、嗅气味、平衡身体。
触角形状连线蟋蟀蝗虫丝状蚂蚁膝状蝶棒状雄娥羽毛状天牛鞭状蚜虫为害虫,刺吸植物的汁液(孤雌生殖)。
草蛉是它的天敌。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如:长石、云母、石英、黄铜、如:食盐、白糖等、味精。
自然界中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
问答:你怎样制作晶体?答:将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得到“晶体”—(蒸发法)8、问答:你怎样使图像放大得更大?答:方法1:用凸度(更大的)放大镜方法2: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9、(显微镜)的发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橡树皮死亡的细胞命名为“细胞”1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及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填空: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记忆)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的微小物体。
(了解)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记忆)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了解)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了解)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
(了解)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了解)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记忆)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记忆)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题
一、判断
1、在使用放大镜时,放大镜抬的越高,物体的像就放的越大。
(×)
2、蚜虫只有红色或者黄色的。
(×)
3、食盐、白糖、碱的晶体在放大镜下观察都是透明的。
(√)
4、制作的洋葱表皮和叶片表皮玻片时,表皮都是透明的。
(√)
5、生物的细胞都比较小,只能用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到。
(×)
二、选择
1、下列微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繁殖方式不是横裂一分
为二的。
( C )
A、草履虫草
B、变形虫草
C、眼虫
2、两个大小相同,凸度不同的放大镜分别观察同一个
物体时,当都放大到最大而且都较清楚时,放大镜
和物体间的距离。
(B)
A、较平的放大镜距物体近
B、较凸的放大
镜距物体近
C、两种放大镜距物体一样
3、我们实验室的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大
小。
(B)
A、目镜放大倍数大与物镜
B、物镜的放大倍数
大与目镜 C、两镜的放大倍数一样
4、下列哪种物体不是细胞组成的。
A、鸡蛋
B、食盐
C、蚜虫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A、微生物可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
B、微生物可
生产食品C微生物可分解垃圾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判断题
(1)印刷物上的图片,其图象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用眼睛仔细观察能看到色彩点由红、绿、蓝组成。
(错)
(2)把小金鱼放到盛满水的长方体鱼缸中,金鱼被放大了。
(错)
(3)在放大镜下观察蜻蜓的眼睛,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对)
(4)简易显微镜上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组成的。
(对)
(5)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大致相同的。
(错)
(6)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等是单细胞生物,细菌、动物的卵也只有一个细胞。
(对)
(二)选择题:
(1)制作浓食盐溶液,待水份自然蒸发后,在放大镜下观察其晶体形状是( C )。
A、柱状 B 、一蔟蔟针状
C、立方体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上面滴碘酒的作用是( B )。
A、给表皮消毒
B、染色
C、检验是否有淀粉存在
(3)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准焦螺旋,降低( B ),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A、目镜
B、镜筒
C、物镜(4)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 )。
A、乳酸细菌
B、结核杆
菌 C、双球菌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B ) 。
A、相同
B、相
反 C、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