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之汉字的形体结构【精选】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是汉字学习的重要部分。
正确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与书写规范,对于学习、使用和传承汉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字形和结构特点。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分为“形”和“体”两个层面。
1. “形”的层面汉字的“形”指的是字形,即汉字的外观形状。
汉字的字形丰富多样,有的字形独特,有的字形类似。
汉字的字形可以分为方块字、长方形字、横行字、竖行字等不同形态。
方块字是指字形呈方块状的汉字,如“口”、“田”等。
长方形字是指字形呈长方形状的汉字,如“门”、“马”等。
横行字是指字形主要是横线构成的汉字,如“人”、“日”等。
竖行字是指字形主要是竖线构成的汉字,如“木”、“水”等。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字形外,还存在许多其他形态的汉字,如“心”、“手”等。
每个字形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点,深入研究和理解每个字形的形态特点对于正确书写和优美书法的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2. “体”的层面汉字的“体”指的是字体,即汉字在实际书写时的具体表现形式。
汉字的字体有楷书、隶书、行书等不同形式。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书写风格。
楷书是汉字书写的基本字体,也是现代汉字印刷的主要字体。
楷书字体端庄大方,笔画精细,结构清晰,是汉字书写的范本。
隶书是汉字书写的古老字体,笔画间有连笔,书写时常带有浓墨重彩的装饰性线条,书写速度较慢,行书是楷书与隶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形式,字形更加简化,书写速度较快。
汉字的“体”不仅仅是字形的表现,还包括汉字书写的规范要求,如笔画的书写顺序、大小比例等。
掌握汉字的体形规范是保证书写工整和美观的基础。
二、汉字的书写规范汉字的书写规范是指书写汉字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正确书写汉字不仅涉及到笔画的书写顺序和造型布局,还包括字形的比例、结构的平衡等因素。
1. 笔画书写顺序笔画书写顺序是指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汉字的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形成的类型有哪几大类

汉字的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形成的类型有哪几大类汉字的形体结构在发展中形成的类型有六大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
六大汉字形体结构详细说明
1、甲骨文:据考古发现,汉字最早成体系而流传至今的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指的是在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古代人称铜为“吉金”,所以把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3、篆书: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椽书”,也就是“官书”,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
4、隶书:始于秦朝而盛于汉朝,所以隶书也称为“汉隶”,经过西汉二百多年到东汉时隶书才算完成,象形的形貌消失,使文字完全失去了图画的色彩。
5、草书:草书是与汉隶并行的一种字体,人们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吸收了战国时期“草篆”的某些简省的写法。
6、楷书:楷书是取代隶书而通行的一种字体,由隶书演变而来。
楷书笔画平直,结构方正,书写方便,楷书在东晋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通行至今的正体字。
汉字的七种结构

汉字的七种结构
汉字是中文的书写符号,具有丰富的结构形式。
根据笔画的走向和构造方式,我们可以将汉字的结构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 横结构
横结构指的是汉字中包含水平方向的笔画。
典型的例子有“一”、“二”、“三”等字。
横结构的汉字常常表示数量、顺序等概念。
2. 竖结构
竖结构指的是汉字中包含垂直方向的笔画。
例如,“人”、“木”等字都属于竖结构。
竖结构的汉字通常表示人物、物品等。
3. 撇捺结构
撇捺结构指的是汉字中包含向左上方撇和向右下方捺的笔画。
典型的例子有“山”、“心”等字。
撇捺结构的汉字常常表示山脉、人体器官等。
4. 点画结构
点画结构指的是汉字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点及其它笔画的组合。
例如,“日”、“月”
等字都属于点画结构。
点画结构的汉字通常表示天文、时间等概念。
5. 捺折结构
捺折结构指的是汉字中包含向右上方捺和向左下方折的笔画。
典型的例子有“力”、“手”等字。
捺折结构的汉字常常表示人体动作、动态等。
6. 偏旁结构
偏旁结构指的是汉字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偏旁部首。
例如,“木”、“火”等字都属于
偏旁结构。
偏旁结构的汉字通常表示相关物体、属性等。
7. 复杂结构
复杂结构指的是汉字中包含多种结构形式的组合。
例如,“风”、“雨”等字都有多个结构组成。
复杂结构的汉字常常表示自然现象、复杂概念等。
通过了解汉字的七种结构,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书写汉字,也能够更深入地探究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形态结构

汉字形体结构学习资料
汉字按形体结构可划分为单一结构和合体结构。
单一结构:也称独体结构,由一个部件构成,难以拆解分析其读音或字义。
如:一、人、及、册、事等。
一般来说,相交的组合不能拆,如:东,不能拆分为“七”和“小”;
重,不能拆分为“千”和“里”,所以东和重均为单一结构。
x
其余为合体结构,合体结构根据拆分可以具体细分如下
1.左右结构。
如:修、挣、伟、休、妲等。
2.左中右结构。
如:湖,脚,溅,谢,做等。
3.上下结构。
如:志、苗、字、胃等。
“合”为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分为亼(jí)(三
面合闭的意思)和口两部分,本义是闭合、合拢。
4.上中下结构。
如:高、菩、簟、莽、煎等。
5.全包围结构。
有一个完整外框,框内有字,如:囚、团、因、囹等。
6.半包围结构。
外框不完整,上下左右有一边或多边不封闭,但至少要有两个边被
封住。
如:间、同、函、画等。
“肩”字的“户”部,“病”的“疒”部,“式、武、或”
的右上部等也被认为有两个边被包围,所以这些字也是半包围结构。
7.镶嵌结构。
如:坐、爽、夹、噩、巫、夷等。
存在争议,有人将这些镶嵌结构的
字归为独体结构。
8.品字结构。
如:品、晶、森、淼等。
存在争议,有人将这些品字结构的字归为上
下结构。
9.田字结构。
如:㗊、叕、朤、燚等,有争议。
x个别字因拆分方法或历史认识不同,对于它们是何结构存在争议。
汉字的结构范文

汉字的结构范文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
每个汉字由一定数量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由
一到多个基本构件组成。
基本构件包括横、竖、撇、捺、点等。
这些基本
构件可以组合成各种结构,形成不同的字形。
1.横:横线由左至右,表示横向的方向。
2.竖:竖线由上至下,表示纵向的方向。
3.撇:由上左向下右的斜线,表示从左上到右下的方向。
4.捺:由上右向下左的斜线,表示从右上到左下的方向。
5.点:小圆点,表示点状的构件。
汉字的构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会意构造:由多种基本构件结合而成,通过组合来表示字义。
例如,汉字“人”由人像的头部构成,表示人。
2.形声构造:由形义和声音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义,另一个部分表
示字音。
例如,汉字“安”由“宀”(表示房屋)和“女”(表示发音)
组成。
3.转注构造:利用类似或相同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字义。
例如,“门”可以表示“开门”,也可以表示“大门”。
4.假借构造:利用已有的汉字的音近字来表示新字。
例如,“精”本
身是一个汉字,但是在一些组合中也可以作为音近字来表示其他字。
总的来说,汉字的结构可以通过基本构件的组合、形状以及构造方式
来描述。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
汉字的八种结构

汉字的八种结构
汉字的八种结构指的是汉字的基本构造形式,它们包括:
1.单一形体结构:由一个单一的形体组成的汉字,如“日”;
2.层叠形体结构: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形体叠放在一起而组成的汉字,如“木”;
3.联结形体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形体联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汉字,如“门”;
4.合并形体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形体合并在一起而组成的汉字,如“囧”;
5.并列形体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形体并列而排列而组成的汉字,如“空”;
6.内含形体结构:一个形体的内部嵌入有其它形体而成为汉字,如“匚”;
7.复合形体结构:由两个或多个形体复合在一起而组成的汉字,如“机”;
8.衍生形体结构:由一个或多个形体经过变形演化而成的新的形态,如“马”演化为“驭”。
这些不同的结构形式赋予了汉字丰富的形态和表达方式。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结构由左右两部分组成,是汉字中的常见结构。
占格规律:左右结构的字不一定分布均匀,以左窄右宽居多,如"洞"、"流"。
这类字一般左部贴菱形左边虚线,下踩菱形下部虚线,右边部分遇线则止。
【左中右结构】顾名思义,左中右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这种多结构的字一般穿插很讲究,长短、收放各呈姿态但是和谐统一。
占格规律:尽管字形复杂,但是繁而不乱。
除了特别舒展的"捺"以外,所有的笔画都不会超越菱形虚线,且重心必在竖轴线上。
我们可以看到,中间部分基本落在竖轴线上,以"收"为主,左右部分脚踩虚线,顶天立地、遇线则止。
【上下结构】顾名思义,字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时汉字中常见结构。
占格规律:结体上,一般上半部分落于横轴上方,下半部分落于横轴线下方。
字的中轴与格子竖轴线高度吻合,有中心感。
【上中下结构】顾名思义,上中下结构的字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书写时由上而下。
就其结体而言,若非"束腰"则为"展翅"。
也就是说,如果中部"收"贝I」上下"放";如果中部“放〃则两头必"收"。
"苦"、"草"、"鲁"、"高"、"算"等字便是。
占格规律:不管收放,字体基本都在“菱形格"中,舒展时不逾左右两极,伸展时不逾上下两极,且重心在竖轴线上。
【品字结构】品字结构又叫"三叠字",有三个相同的部件叠加,形似品字。
如"晶"、"众"、占格规律:这类字,一上二下。
上面部分居中位于横轴之上,下面部分分别码在竖轴两边,托起上方部首。
重心落在竖轴线上。
【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围而不堵。
常见的"麻"、"司"、"还"即是。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2010-09-04 10:16:35)转载▼标签:杂谈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汉字的结构,如“章”字,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
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的。
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
十,数之终也。
”书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
“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先人造字之初,就是根据事物的一定意义来造字的。
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
”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头脑中,先有对某种事物形成的观念,即意义;然后有词的语音形式,即字的读音;最后才依据意义和读音造字,即字的形体结构。
所以,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本义。
如:“沙鸥翔集”的“集”,本作“”,从三个隹的在木上,会意,本义是群鸟聚集在树上。
“春和景明”的“景”,从日,京声,形声,本义是日光。
“夸父逐日”的“逐”,甲骨文从止在豕后,止是人的脚,在猪的后面,会意,表示追逐的意思。
“晴初霜旦”的“旦”,甲骨文写作,金文,小篆,像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本义是早晨。
分析汉字结构,还有助于了解汉字的古代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如“夸父逐日”的“父”,通“甫”。
“甫”字从用父声,因此二字古代读音相同或相近,故相通。
又如都邑的“都”,从邑者声,以“者”为声符;上古汉语里d与zh、p与f不分。
这些形声字及其声符的读音,反映了形声字产生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我们将在“音韵学”部分做一般性的讲解。
此外,识字教育、正字法、古籍整理、字典编纂、检字法等,都要求能正确地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 “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理论
汉字的形体构造是指汉字通过什么样 的组合方式构造起来表达字义的。汉字是 表意文字,它的形总是与一定的义联系在 一起的。形、音、义三者之中,义是处于 核心地位的。关于汉字的构造,传统有六 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2
东汉许慎是一个博通经 籍的古文经学大家,用二十 余年间写成《说文解字》。 这是一部系统地运用六书的 理论来说解字形、探求字词 本义的语言文字学专著。许 慎在这本书的自叙中不仅对 六书作了定义,还举了代表 例字,是今天研究六书的主 要依据。
11
1.有关人体的: 人、大、子、 巳、女、夫、 目、耳、口、 自、眉、而、 手、足、止、 心、胃等。
12
,,
人,甲骨文字作
, 像一侧面的人形。
大 ,大像正面的人形,古文字作 ,在文
献中用作“大人”之义。
子, 像一襁褓中的婴儿的形状,甲骨文
字作: 只见两手露在外面,而两脚被裹 起来了。子,最初是指不能下地走路的小孩。
女,像两手被捆起来,跪着的一个人形,
甲骨文字作: ,显然是女子在父系氏族社会
地位低下的一个印证。
13
。
夫 表示男子的夫,是在正面
人形——“大”的基础上加一
短横,这一短横像插于男子头
上的簪子,甲骨文字作:
目 是眼睛的象形,甲骨文字
作:
耳 像人耳之形,甲骨文字作 ,
金文
不仅外像耳轮,而且把耳孔眼
也画出来了。
9
让人不知画的是 何物,但只要把连带 的部分画出来了:
人们一看就知 道是树上结的果了。
树上结的为果, 藤蔓上长的是瓜, 瓜也是一个衬体象 形字,是在像瓜之 形的形体加上藤蔓 构成的:
10
象形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所占 的比重不大,据有人对《说文解字 》所收的9353个汉字作的统计,象 形字为264个,仅占总数的2.8%,但 象形字是汉字的基础,其它三种构 字法是在象形的基础上或加某一抽 象的符号(指事),或合两个独体 象形字以会意(会意),或以一个 象形字表示义类,一个象形字表示 声类(形声)这样形成的。因此, 大量地接触形象性很强的汉字,是 掌握六书与汉字形体结构的关键。
25
。
鹿
像鹿之形, 古文字作
26
。
豕 , 像豪猪之形, 古文字作:
27
鸟,鸟
像尾巴较 长的鸟, 古文字作:
28
凡乌之 属皆从 乌。古 文乌, 象形。
鸟
29
据说,小乌雏出生后,其母要喂养它 六十天,待羽毛丰满可以独立觅食时,它 要叼食六十天报养其母。这叫反哺。因此 乌在古诗文中成为孝道的象征。在传说中 也有许多与它有关的。
3
许慎《说文解 字叙》把六书 之名定为: 象形、指事、 形声、会意、 转注、假借。
4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诘诎,弯
曲之意,随物体的轮廓而弯曲),日、月是也 (日、月二字就是用这种造字方法构成的)。 象形脱胎于图画,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大多保留 图画的味道。例如:
5
但象形字不等于是图画,大都带有写意性质 的,例如:
14
口像人张口之形,
甲骨文字作:
自是鼻子的象形,
甲骨文字作:
像人鼻梁鼻准之形。由于这个字后来 作为反身代词,表示鼻子这个意义时 ,就在本字的基础上加一声符构成从 自畀声的后起字——“鼻”。
15
眉 。
是一个衬体 象形字,甲骨 文字作:
单画出
, 不足
以表示其义,故连带把目画
出来,就能让人一看就明白
了象形的意味:20胃最初也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说文· 肉部》:“榖府也,
从肉,象形。”
战国文字有作:”
则上面的
就像胃之形,“肉”为后加的构件。
21
2.有关动物 的:马、牛、 羊、鹿、豕、 鸟、隹、象、 犬、虎等
22
马,像马之形,
甲骨文字作:
23
。
牛象牛
头之形, 甲骨文字作
:
24
。
像羊头之形, 甲骨文字作:
8
,
一般说来,象形字都为 独体字,即不能拆成两个 构字部件的形体,但有的 象形字却需要以另外的形 体来作陪衬,这样才使该 字所像之物明白无误地展 示给读者。例如:
其本义是“人头”。按说,只要画出上面的
就可以表示头了,但单就这一形体不足以让人明白是人的头,还是别的动
物的头,故在此基础上加上有了这个表示人的肢体的形体,就不 会让人把“人头”误会为“狗头”了。这类衬体象形字在汉 字中不在少数,又比如:单画
32
隹 。 , 像短尾巴 的鸟,小 篆作:
33
。
象,像
长鼻大象 之形,甲 骨文字作
34
。
犬,像
狗之形, 甲骨文字 作
6
“马”突出地表现了它 的头和鬃毛,而身体的其 它部分却以简单的几笔画 出其轮廓。“鹿”则突出其 头,尤其是头上有枝桠的 角。而身体部分则以简笔 画的形式表达。这与写实 的绘画是不同的。
7
有时还可把肢体部分省掉,只画 头部,例如:
“牛”字像牛头之形,“羊”字像羊头之形, 但又不是把头部的所有面貌形状都画出来,只 是表现头部最具区别性特征的部分,牛头和羊 头都突出地表现它们的角,牛头的角是斜刺向 上,羊头的角则卷曲朝下。这就是象形字不同 于图画之处。
16
而,最初的意思是下巴
上的胡须,甲骨文字
作 ,也是一个衬体
象形字,单画胡须会让 人看不懂,故连带着把 下巴也画出来。
17
手,在甲骨文中是
以侧面的右手形表 示的: 。到了小篆
则用一叉开五指的 手表示 。. 。
18
。
足
甲骨文字 像有股 有胫有趾之形:
止(止)为脚
趾的象形,
甲骨文字作
19
心 。
像人的心脏, 小篆还保留了
30
浙江省有个义乌县 (现为义乌市),在汉代 称乌伤县。相传有个叫颜
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
乌的孝子,当父亲去世后,
独个儿一筐一筐地背来黄
土,为父亲垒坟。这时群
乌也赶来相助。试想乌的
嘴能叼多少土呢?结果乌
的嘴都受了伤。人们便将
这个县取名为乌伤。到唐
武德年间,改为义乌县,
名字显得更为典雅含蓄。
31
乌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鸟类,它 们在田野中生活。有这样的一故事: 春秋时代郑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在 夜里偷偷撤了兵,故意留下军帐没 有拆除,以便迷惑郑军。郑国并不 了解楚军的底细。这时郑军中有个 士兵远远瞭望一下,便肯定地说: 楚军撤走了。别人问他:楚国的军 帐尚在,何以见得楚军退走了?他 说:楚军帐幕上落满了乌鸦,如军 队尚在,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 由此可见,古人对乌的生活习性是 观察得何等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