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05-06(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 (硕士研究生)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21分,每小题7分)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

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

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其方法论意义在于:(1)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试题以及答案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试题以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程考试一、简答(每个20分)1、试举例辨析“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

答:1.“观察渗透理论”,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

它是汉森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

总的来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观察井非对物象“刺激”的消极的机械反应,而是受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使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可能把同一对象观察成不同的样子,其不同的程度相应于他们相互分歧的程度,理论差异小,则观察结果的不同也小,理论如果相对立的,则可能把同一对象看成不同的东西。

2.比如对于同一所建筑,在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看来分别是“先有建筑这个实物,才有建筑这个意识”和“先有建筑这个意识,才有建筑这个实物”;在美学家看来是“这个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是否搭调,美观”;在设计者看来是“这个建筑是欧式风格的还是美式风格的”,在建筑者看来是“这房子该多高,多宽,怎样才结实耐用,省材”。

2、试从你所学专业的某种角度举例说“范式、研究纲领”的含义。

答:一、范式1.范式由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假设和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构成,而这些理论假设、定律和应用方法都是某个特定的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接受的。

它认为科学理论不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个别命题的集合,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

2.例如对于我们专业来说:内的方面 1.研究问题: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2.研究方法:理论结合实验;3.结论:各个行业的设计规范,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

4.语言:专有名词如应力,应变,位移,弹模,荷载等外在方面1.组织:中国力学协会等;2.期刊:爆炸与冲击,各种力学学报,各学校的学报(工学版)3. 会议:如弹性力学大会,塑性力学大会,绿色制造大会,智能材料大会等4.范式的学习:教学,会议探讨,实验的抽象总结,理论推导演绎等。

二、研究纲领1.拉卡托斯(Lakatos)通过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具体地构想了一个多元理论系列历史竞争的合理性模式。

自然辩证法试卷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卷及答案

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考试试卷与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系统自然观:随着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从重视物质本身到重视物质的联系,并尽可能把这种联系量化,用量化的系统分析现象、处理问题,从重视既成事物到重视演化中的事物,以系统演化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和自然里的一切,所形成的一种自然观。

2、自组织: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3、社会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

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4、科学共同体: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整个科学界,用于考察其外在关系;二是指部分科学家组成的各种集团,用于考察科学的内部结构。

5、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

二、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在于认识目的不同、认识对象不同、认识过程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2、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的基本特点。

4、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5、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以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的出版为标志。

6、技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的特点。

7、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存在到演化,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8、恩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

9、技术要素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这些要素可概括为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只是形态的技术要素。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net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net

自然辩证法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

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

(2)知识形态不同。

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

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东西就是正确的;对技术知识主要进行价值性评价,可以说更有效的方法或设计就是好的技术知识。

(4)与社会的相关程度不同。

科学知识对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技术知识则关系现实生产力,对社会文明、国家的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

(5)知识表征方式不同。

科学知识主要记载为陈述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A是B”或“由于A所以B”。

技术知识主要记载为程序性知识,其典型形式为“如果采用A方法则出现B结果”。

(6)它们的社会建制不同。

科学的社会建制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学派、学院和研究所),它的动力主要是科学荣誉的追求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学知识是无偿的;技术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它的激励和保护机制是技术功利、技术保密。

它们的联系主要为: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与技术已经能相互贯通,呈一体化的趋势,从三次技术革命看,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已经表现为双向的互动关系。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题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题答案

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自然辨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思想的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主要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基本思想—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既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一切物质和现象都是发展的;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进而产生了“纯自然”和“人化自然”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第一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内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题库+答案!史上内容最全面、答案最靠谱的自然辩证法试题!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题库+答案!史上内容最全面、答案最靠谱的自然辩证法试题!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题库——史上内容最全面、答案最靠谱的自然辩证法试题!!!你值得拥有。

还在等什么….《自然辩证法概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自然辨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思想的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主要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基本思想—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既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一切物质和现象都是发展的;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进而产生了“纯自然”和“人化自然”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第一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研究生一年级课程《自然辩证法》试题含完整版参考答案

研究生一年级课程《自然辩证法》试题含完整版参考答案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
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
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
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
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
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
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
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
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
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
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
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比较与分类;归纳与统计;演绎与类比;分析与综合
16、技术方法的分类。2′
技术决策方法;技术创造方法

二、论述题
1、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联系实际,谈谈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答:马克思:科学技术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
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
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举一个
实际的例子用以说明既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又要具有批判的理性,反对科学
主义,树立和运用科学的自然观、技术观和社会观。

2、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相关观点,谈谈你对自然界的认识,从中说明为什么要保
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答: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1)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① 依赖自然界构成自己的生
命机体。②从大自然的生物界吸取营养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生长、发育和生育后
代。③人类活动离不开大自然的物质、能量和信息。(2)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
①人不单依赖于自然,顺应自然,还能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变革自然,改造自然②
人在其活动中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制约。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和谐关系才能保证人类
和自然的永续发展

3、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答:(1)课题的规划。(2)方案的构思与设计。(3)试验与实施。(每一步都要
结合具体的的课题进行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