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走向
北帝(玄武)崇拜与佛山祖庙

V o1 2O No.3 .
J 12 0 u. 0 2
文 章 编 号 :0 80 8 2 0 ) 20 9 - 4 1 0 — 1 X( 0 2 0 — 0 3 0
北 帝 ( 武 ) 拜 与 佛 山祖 庙 玄 崇
肖海 明
( 山 市博物 馆 , 东 佛 山 58 0 ) 佛 广 2 0 0
水 国 也 , 生 于 成 潮 , 于 淡 汐 , 不 与 鼋 鼍 蚊 蜃 同 变 化 , 知 为 赤 帝 之 功 不 知 为 黑 民 长 所 人
帝之 德 。或 曰真 武 亦称 上 帝 , 汉 武伐 南越 , 褥 于 太 乙 , 太 乙缝 旗 , 史奉 以指 昔 告 为 太 所 伐 国。 太 乙即 上 帝也 , 武 邀 灵 于 上 帝 而 南越 平 , 汉 故今 越 人 多祀上 帝 。
关 键 词 : 帝 崇 拜 ; 山 祖 庙 北 佛 中 图分类 号 : 7. K8 8 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一
提 到 佛 山 , 们 就 会 想 到 位 于 市 中心 的祖 庙 。 山祖 庙 和庙 中 供 奉 的 北 帝 神 几 百 年 来 人 佛
都 是 作 为佛 山人 的象 征 而 存 在 , 佛 山有 其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 盖 神 于 天 神 为最 尊 , 在 佛 山 在 “ 而
—
18 ) 0 5 。历 元 至 明 , 皆称 祖 堂 , 称 祖 庙 , 又 以历 岁 久 远 , 为 诸 庙 首 也 。 后 人 多 以此 为 据 , 且 ” 说
北 帝 庙 建 于宋 元 丰 年 问 。 者 认 为 此 说 是 较 符 合 逻 辑 的 。 代 是 玄 武 崇 拜 较 为 兴 盛 的 时 期 , 笔 宋 况 且 元 丰 年 问 , 曾诏 封 佑 圣 为 真 武 灵 应 真 君 。 这 种 背 景 下 , 着 中 原 人 的南 迁 , 武 崇 拜 亦 在 随 玄 也 就 跟 着 一 起 南 迁 , 到岭 南 。清 初 著 名 学 者 屈 大 均 , 《 东 新 语 》 六 《 语 》 来 在 广 卷 神 中说 : 吾 粤 “ 多真武官 , 以南 海 县 佛 山镇 之 祠 为 大 , 日 祖 庙 。 广 东 多 真 武 庙 的 事 实 确 实 存 在 , 武 庙 遍 称 ” 真 布 广 东 各 地 , 《 海 县 志 》 记 载 的 真 武 庙 就有 二 三 十 座 。广 东 较 著 名 的 有佛 山 祖 庙 、 丰 仅 南 里 陆 玄 武 山等 。 么 为 什 么 广 东 多 真 武 庙 呢 ?我 们 认 为 除 了 以 明成 祖 为 首 的 明 皇 室 大 力 提 倡 外 , 那
真武大帝和佛山祖庙

北 方称为玄武七星 。 方 “ 、 、 、 东 角 亢 心 尾 ”星 群 因 很 象 一 条 龙 , 称 为 苍 龙 。 故
西 方 “ 、娄 ”形状 似 老 虎 , 以 叫做 奎 所 白虎。南方 “ 张、翼”似乌 ,因此 叫做 朱
雀。
去 辅 佐 上 帝 , 福 万 民 。 武 l岁 那 年 , 造 玄 5 便 离 开父 母 去 寻 找 幽谷 , 是 玄 帝 就 在 这 里 住 了 于
下来。
害 众 生 , 气 盘 结 , 冲 太 空 。 是 妙 毒 上 于 行 真 人 叩 请 元 始 天 尊 , ・ 命 令 去 救 赶 陕下 老百 姓 。 始便命 玉皇上 帝降诏紫微 , 元
,
全 国各 地 皆有 真 武 庙 , 以北 京 永 乐 但
十 三年 所 敕 建 的 帽 儿 胡 同真 武 庙 、湖 北
均 县 武 当 山和 广 东佛 山祖 庙 的 真 武 大 帝 庙 较 为 闻名 。 国民 间信 仰 真 武 神 年 代 我 已非 常 久远 , 别 明朝 以 后 , 俗 信 仰 尤 特 民
甚, 近代 以来, 南方民间信仰更为普遍 。 真 武大 帝的来历 变迁较 为复杂, 历
经 各 代 人 为 的 创 造 , 以各 个 时 期 中它 所
象 命 名 的 主要 出 2 后来 才被 星 占 家{ 麓 漫钞 》卷 九 :“
为 四 方 之 神 ” 按 。
的 神格 、 职 和 神 权 都 不大 相 同 , 且 历 神 并 史 上有过 几 次 截 然 不 同的 变化 。
五 百 年 之 后 , 就 是 ‘ 为 三 清 大 帝 的辅 你 上
臣, 下作 十 方 的 大 圣 ’ ”玄 帝 于 是按 照 了。
行加工编造 。 如本 为 星 宿 名 的 玄武 , 们 他
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初探

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初探03中文1班:刘洁雅摘要:佛山人以北帝崇拜为中心,信仰北帝相延成俗。
现代佛山人的北帝崇拜,是祭祀性与娱乐性双重功能的融合统一。
佛山北帝崇拜已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神明崇拜信仰系统。
北帝崇拜是佛山民众祈求平安的心理体现,从而也体现出佛山民间信仰浓重的功利性特征。
对佛山北帝崇拜的研究对佛山宗教信仰、佛山城市文化、旅游文化的建设和深入研究等都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从而进一步增强佛山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
关键词:佛山祖庙;北帝崇拜北帝,即北方天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为统领北方、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间神祈,具有消灾化厄之神力。
佛山作为佛、道、儒齐备的南粤之地,人们供奉的神灵也不下几十种,为何南方人会拜北方的神,而且北帝在佛山人心目中竟有着如此尊崇的独特地位,佛山人对北帝尤其的“情有独钟”和极为信奉,究竟北帝崇拜怎样在佛山本土相延成俗。
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各地均建有北帝的神庙,为何佛山祖庙又会以其“历岁久远”成为北帝庙之始祖,也成为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信仰中心和祭祀圣地。
本文将考察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与现状,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信仰体系和区域文化特征,探讨佛山民众祈求平安的心理,从而增强佛山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
一、佛山祖庙北帝崇拜的历史与现状北帝崇拜起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它原本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象之一。
后来经过长期复杂的演变被改造为龟蛇合体的动物神,然后逐渐被人格化成为道教敬奉的无量师祖,即道教的守护神。
宋代后,其地位越来越煊赫,并成为官方认可的神明;到明代,北帝崇拜就真正达到了登峰造极、惟我独尊的程度,真武庙的兴建随之迅速遍及全国各地。
北帝庙多数散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各地,广州西关、河南、下塘等地亦有北帝庙,佛山祖庙则是广东最早设的北帝庙。
佛山人对北帝的极为尊崇从而推动着北帝成为佛山祭祀系统中的诸神之首,也使祖庙成为合镇诸庙之冠,香火最为鼎盛。
带你游佛山祖庙作文400字五年级

带你游佛山祖庙作文400字五年级带你游佛山祖庙作文400字五年级祖庙北帝诞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密切相关。
北帝,即北方的天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为统领北方。
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间神祈,具有消灾化厄之神力。
这天一大清早,北帝诞巡游就开始了,先前从祖庙双龙壁前出发,途经祖庙路、人民路、福贤路、建兴路,游行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左右,一路有不计其数的市民观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本次巡游的队伍包括传统众仙贺诞、粤剧、武术、秋色、唱龙舟、八音锣鼓柜等。
巡游结束后,你进入祖庙参观。
在祖庙里面你看到了许多充满传统气息的历史文物,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精美漂亮的工艺品,令你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这与你平日所看到的舞狮有所不同,它不同于其他舞狮只注重采青一个部分,它还增加了与观众互动和演绎出狮子的性格呢!表演开始了,一只身披金衣裳的狮子生龙活虎的跳了出来,摇头摆尾,时而一跃而起站立起来,时而眨眨眼睛张张嘴巴,时而望望观众,显得十分机灵可爱。
忽然,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爬上了桅杆,张开嘴巴一下子把“青”采了下来。
突然,又从旁边跳出一只身穿银衣的狮子来,它更是逗得你哈哈大笑。
首先它快速奔跑跳上了有三层长板凳叠成的架子上,再一跃站立起来,转一个圈,又安稳的趴在了板凳上。
这次它好像困了,挪了挪身子,用脚挠挠头部,动动耳朵,竟睡着了!片刻后,它醒了,故意伸了伸懒腰,又龙精虎猛地表演了起来。
这只“狮子”可真是惟妙惟肖啊。
祖庙,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寺庙,你一定喜欢它。
带你游佛山祖庙作文400字五年级祖庙北帝诞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密切相关。
北帝,即北方的天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为统领北方。
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间神祈,具有消灾化厄之神力。
这天一大清早,北帝诞巡游就开始了,先前从祖庙双龙壁前出发,途经祖庙路、人民路、福贤路、建兴路,游行时间大约两个小时左右,一路有不计其数的市民观赏,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佛山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1、[行通济]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走通济桥——“行通济”的风俗习惯。
每年元宵节至正月十六,市民都到这里步行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使这一风俗与慈善活动有机结合,形成了“齐心向善”的良好风气。
后有“正月十六行通济,行过通济无‘闭翳’(方言,无烦恼)”的传言。
2、[佛山祖庙北帝诞]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为佛山祖庙北帝神诞,在诞期不仅要建醮贺诞,而且还举办各种祀神庆典活动。
改革开放后,民间自发恢复起北帝诞活动,并呈现出一年比一年兴旺的景象。
北帝诞作为佛山最大的群体性祭祀和娱乐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极力表现北帝诞生时“繁华鼎盛”的宗教性和辐射海内外的广泛影响力,是海内外佛山人认同的精神维系。
从2000年起,佛山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日,祖庙都会举办庙会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3、[佛山秋色]“佛山秋色”是佛山独有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
过去秋色多在秋收时节的晚上举行,表现形式分为灯色,车色,马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大类。
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通过游行的形式来展出,并表演各种节目助兴,让群众观赏评议。
年复一年,技艺越来越高超,规模越来越大。
工艺品精巧绝伦,节目丰富多彩。
欢迎大家到佛山来,你会在艺术中感受佛山,在佛山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4、 [佛山舞龙]
5、[龙舟竞渡]。
佛山祖庙的故事

佛山祖庙的故事你去过佛山吗?你知道佛山祖庙的故事吗?来看看吧。
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始建,至清代初年,这里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祖庙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庙建筑群。
佛山祖庙与肇庆悦城龙母庙、广州陈家祠合称为岭南古建筑三大瑰宝,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庙的正殿里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
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等等。
园内还陈列有石刻匾额,明、清时期的石兽、碑刻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佛山”,石片旁的复制品。
重新组合复完的陶塑瓦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大型铁铸武士立像,铁铸瑞兽、铁炮等等。
这些陈列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佛山高超的工艺技术。
无怪乎,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当时的名称叫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帝作为佛山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
但在明代,祖庙遭到破坏。
洪武5年,祖庙得到重建。
明朝正统十四年,朝廷封祖堂为灵应祠,并建了灵应牌坊。
自此,祖庙由民间祭祀之地变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庙得到朝廷的支持扩建,塑北帝铜像。
自此,祖庙初具规模。
光绪二十五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钱捐物对祖庙进行首次大修,祖庙至今仍保持着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貌。
当时,各行各业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捐给祖庙,佛山当时手工最出名的石湾瓦也被放在了祖庙的屋脊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灵应祠大堂后面庆真楼的砖木结构改成了混泥土结构。
据当时参加了修缮工作的梁诗裕先生说,当时动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修缮工作。
上个世纪70年代还没有设立佛山市博物馆,祖庙旁边是关帝庙、妈祖庙等,后来才把它们拆了修建佛山博物馆,因此用博物馆的概念来评价祖庙是不准确的。
佛山,我的家

盲人名叫何声朝,八岁时由于家贫患病,无钱医理,而致双 目失明。十岁开始学卜易,学成后,就在本市教善坊口开设 “乾乾堂”卦命馆,颇得当时一些人士信仰。 生二子,长子 名叫奋兴,字豫斋,次子名荫源;豫斋长大后在馆中侍奉父 亲。由于问卜者多携带小孩,喧闹啼哭,影响工作。豫斋乃 想出一法:用饭焦干磨成米粉,加上芝麻、花生,用生油和
匀,制成米饼,称为“肉饼”。盲公饼其实并非盲公所创,
而是其儿子创制的,由于购买者习惯了到盲公处买饼,并将 饼称为“盲公饼”。 (现盲公饼饼印仍旧有肉饼二字)这样既
可卖给问卜的人用来喂小孩,又可以多赚一些钱补助家计。
由于制作别出心裁,甘香美味,价钱便宜,购买者日多。邻 居为了获利,也仿制出售,但质量不及“正货”,人们都拥
向何声朝处买,向盲公买饼的人们都叫肉饼为“盲公饼”,
辗转相传 ,盲公饼遂由此而得名。
盲公饼的制作,与一般饼食不同,有其独特之处, 市场上出售的饼食,大都以面粉配制,而盲公饼 则全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猪肉、生油 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饼内所夹的猪肉,其制法 更为美妙精巧,用幼细白糖腌藏数月(最少数天) 才取出配制,吃起来甘美酥脆,美味可口,享誉 中外。百多十年来,制法古朴,以瓦盆盛料焙制, 坐着生产,效率极低。直至1955年公私合营后, 才改用案板制,站着生产。由于操作方法改善,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现在产品规格有大小二种, 大的每筒六个,小的每筒十个。出口或送礼另有 装纸盒和铁罐。
禅城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 ~1085年),当时的名称叫祖堂,其实就是 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乡,水患 多,而北帝恰是传说中治水的神,于是北 帝作为禅城人的保护神被供奉起来。
在祖庙三门的北侧,有一座两层仿清代青 砖镬耳建筑,那是占地五千平方米的黄飞 鸿纪念馆。走进黄飞鸿纪念馆,馆内设有 陈列馆、飞鸿影院。陈列馆内,有一幅目 前国内仅存的黄飞鸿真人照片,很多游客 到了这里必须要和大师的照片合影。“十 三姨”莫桂兰的真人照片,也陈列在馆内。 并制作了一个“宝芝林”的复制品,与电 影里的场景很相似。
论佛山祖庙北帝诞祭祀仪式及其价值功能

堂 , 会真 堂用 黄皮 叶水 为 神 像 洗脸 剃 面 , 在 换好 衣
服, 由仪 仗 队“ 接 回銮 ” 按 来 时 路 径 返 回灵应 祠 迎 , ( 俗称 为“ 龟缩 ” 。 行 ) 史载 , 明初北 帝巡 游 , 只局 限在
提高, 民间宗 教 信仰 得 到尊 重 , 发掘 佛 山传 统 的 佛 山南 部 的“ 九社 ”范 围约 占当时镇 区 的三 分 之 为 古 ,
崇拜 密切相关 , 民国《 山忠义 乡志 》 : 真武帝 祠 佛 载 “ 之 始建 ……或 云宋元 丰 时 。 元 至 明 , 历 皆称 祖堂 , 又 称祖庙, 以历岁 久远 , 为诸庙 首 也 ”1。清 初广 东 且 [ ] 著名 学 者屈大 均 也说 :吾 粤多真 武 宫 , “ 以南 海县 佛 山镇 之祠 为大 , 日祖庙 ”2 由此 见 , 山 民间北 称 [。 ] 佛
织 同狱犯 人起 义 , 围攻 广州 和佛 山 。 当时义 军攻 打
盛 大 。北帝诞 作 为佛 山最 大 的群 体 性祭 祀 活动 , 有 着 广泛 的全 民参与 性 ; 祀 仪式极 力 表 现北 帝诞 生 祭 时 的“ 华 鼎盛 ” 极 力彰 显北 帝 的灵 应 、 位 的隆 繁 、 地
崇 , 示着 鲜 明 的宗 教性 和 对佛 山社 会发 展 史 的重 显
佛 山, 乡人 集 于祖 庙 问 神 卜吉 , 许 出 战 , 则 屡 神 战
胜, 人们 把取胜 归功 于北 帝显灵 。
乾 隆《 山忠义 乡 志 》 佛 中说 ;历 朝谕 祭 , “ 圣代 尤 崇, 春秋 肃祀 , 百尔虔 恭 。时 维三 月上 巳佳辰 , 是真
大影 响 。因此 , 对祖 庙北 帝诞 祭祀 仪 式 的研 究是 研 究佛 山宗 教信 仰 和佛 山政 治 、 济 、 经 文化 、 市化 发 城 展 的一把钥 匙 , 有 提纲 , 香亭所过, 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祖庙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走向高宇峰佛山市博物馆广东省佛山市邮编:528000[提要]祖庙北帝诞是佛山传统的民俗信仰活动,北帝诞风俗的变迁与佛山城镇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呈现出浓郁的佛山特色。
本文记录了新旧不同时期的北帝诞仪式,采取实地调查和结合文献的方法,利用民俗学理论构建全文,通过描述佛山人拜北帝的起源、古今北帝诞仪式的发展变迁以及北帝诞在不同时期的功用,探讨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佛山人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密切关系;北帝诞在现代社会中对保留传统文化和发展民俗旅游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佛山祖庙北帝北帝崇拜北帝诞仪式民间信仰习俗庙会民间游艺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参与性,是佛山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盛事。
北帝诞的兴盛同佛山祖庙在明景泰二年得到皇帝的敕封有直接的关系,自明清以来佛山经济繁荣、人口稠密,而“越人尚鬼”的风俗使得祖庙北帝诞吸引了全镇及四乡居民的积极参与,对佛山的社会整合与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是佛山民间游艺民俗和民间工艺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又具有完整的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是研究佛山历史活的教材;三是北帝诞对佛山传统习俗和民间工艺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一、祖庙的源流与佛山人对北帝的崇拜(一)、北帝的得道和崇拜的隆盛北帝,又称玄武,真武大帝等,是道教最重要的神仙之一。
北帝的来历和得道在《四游记·北游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北帝原为玉帝一魂化身(或云三清),投胎净洛国皇后腹中,开皇二十五年三月初三午时,从皇后左肋出生,取名玄元太子,十四岁元宵节观灯得斗母元君点化,入武当山修炼,四十年而成,玉帝封为“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管三十六天将,八十二化身。
年逢九月九日、十二月廿五巡游天下,验查善恶。
......永乐三年,黄毛鞑子反叛,我主兵败危难,祖师手持宝剑,带三十六天将,驱动风雷,把鞑子头目杀尽。
后永乐帝下旨建造金殿,塑金身,起三十六殿、七十二宫。
天下万民,纷纷而来,香火鼎盛,永受朝拜。
①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造神运动,北帝的地位逐渐尊崇。
北宋时被皇帝册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元代又册封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现广州有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专门供奉北帝的“仁威庙”)。
明成祖朱棣(1403-1424在位)通过“靖难之变”夺取皇位。
在夺权过程中,利用姚广孝、金忠等道士、术士为其出谋划策,制造舆论,夺取皇位后,更加利用道教徒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服务。
在朱棣的崇道行为中,特别一提的是他对于道教真武神的崇拜。
不仅亲撰《御制真武庙碑》、《御制太岳太和山道宫之碑》说他:“靖难”之所以成功,全是因为真武大帝的“阴翊默赞”,并大肆宣扬,歌颂其功德。
②明成祖对北帝帝的礼奉,从此成为明皇朝的定制,明代各位皇帝都顶礼膜拜,使得北帝的地位极为尊崇。
(二)、佛山祖庙的源流佛山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地带,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武大帝的神庙。
祖庙相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首也”,③说明祖庙的历史悠久,且被佛山人尊崇为祖祠,因此得名“祖庙”。
祖庙从建庙之初“地方数楹”,经历代扩建、重修,成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古建筑约3600平方米规模宏大、工艺精美、香火鼎盛的著名庙宇。
千百年来祖庙一直作为佛山的象征而存在,以致有“不到祖庙游,不算来过佛山”的说法。
佛山祖庙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赫地位与北帝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
北帝,司水之神,《重修纬书集成》记载:“镇北方,主风雨”,北京故宫钦安殿也把北帝作为水神供奉,每年立春、立夏等节令,皇帝都要进香祈求消除水患。
而佛山位于珠三角腹地,河网密布,夏秋之际常受风灾,多水患,北帝“施北方之水,于五行居首,故其神最贵最灵”,④再者自北宋真宗以来北帝崇拜日渐隆盛,于是佛山故老请北帝坐镇古洛水旁的祖庙以绝水患、保家安民。
早期的祖庙是提供普通百姓上香许愿、祈求风调雨顺的民间祭祀场所,使祖庙得到全佛山人包括土著、士族、侨寓商人的认同,并“尊亲之至如天子”,⑤奠定北帝成为佛山祭祀系统诸神之首、诸庙之冠的地位,跟黄萧养起义有直接的关系。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黄萧养农民起义军进攻佛山,北帝“显灵”布“鸟阵、蚊旗”助阵,“贼屡攻而屡败之,而相持累月弗退”。
⑥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陈贽疏奏朝廷禀明事由,景泰皇帝于是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并赏赐匾额、对联,从此佛山祖庙正式列入官祠之列成为“国朝祭典”。
其后由于官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乡绅侨民的认同,以及一系列“劏仔石”、“圣榕”等北帝显灵的故事,祖庙也变得越来越神圣,其正统的地位,有求必应的灵验,逐渐超越一般的神庙成为佛山人心目中的精神寄托而独享尊崇,祖庙三门的对联“廿七铺奉此为祖,⑦亿万年唯我独尊”,恰如其分的概括了祖庙在佛山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分量。
二、佛山传统北帝诞仪式及其功能(一)、北帝诞仪式的形成三月三北帝诞是一年当中北帝崇拜仪式中最隆重的一种。
中国人相信神和人一样有生日,为酬谢神恩,每逢三月三北帝诞辰的日子都会举行隆重的贺诞仪式。
佛山祖庙北帝诞的起始时间已不可考,现存祖庙三门内石碑《重修庆真堂记》记载:“自前元以来,三月三日,恭遇帝诞,本寺奉醮宴贺。
其为会首者,不惟本乡善士,抑有四远之君子......供具酒食,笙歌喧阗,车马杂逯。
看者骈肩累迹,里巷雍塞。
”这块明代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的碑记描述了元代以来祖庙三月三北神诞活动的盛况。
烧香、拜神、祈福、演戏酬神,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不仅有本地居民,而且还吸引了附近各乡镇的信众前来,贺诞的人群把“佛山村”狭窄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佛山地处偏僻的南疆,开发的时间较中原地区晚,据史料推测土著居民聚居“佛山村”大约在唐初形成。
至北宋晚期,中原士族大量南迁定居并在此地繁衍生息,为佛山的乡镇化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而祖庙北帝的存在,对维系乡民乡情、团结部族、提供精神保护等起了关键作用。
因此三月三北帝诞不仅仅负载这人们祈福娱神的功能,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发挥整合社区、维系亲情的作用,受到乡民的重视,达到欢乐和谐的作用。
(二)、北帝诞仪式的内容祖庙三月三北帝诞的仪式包括:赴庙拜祭、贺寿开筵、烧大爆、演戏酬神、北帝巡游等。
烧大爆是在北帝诞次日举行,北帝巡游是和北帝坐祠堂相结合的仪式也不是在三月三当天结束。
再加上演戏酬神,可以推断出北帝诞仪式至少3、4天才结束。
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卷一《佛山赋》写道:“故乡人于是日也,香亭所过,士女拜瞻,庭燎彻晓,祝寿开筵,锦衣倭帽,争牵百子之爆车,灯厂歌棚,共演鱼龙之曼戏,莫不仰神威之显赫而报太平之乐事者也。
逮所游既遍,而真君亦返辕登座,代造物以成岁功矣。
”由此可见北帝诞的盛况,而烧大爆和北帝巡游更是将仪式推向高潮。
1、烧大爆和抢花爆烧大爆就是在祖庙门前燃放爆竹以享神,还包括抢花爆的习俗。
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详细描述了这一盛况:佛山有真武庙,岁三月上巳,举镇数十万人竟为醮会,又多为大爆以享神,其纸爆大者径三、四尺,高八尺,以锦绮多罗洋绒为饰,又以金缕珠珀花叠子及人物,使童子年八、九岁者百人,倭衣倭帽牵之,药引长二丈余,人立高架上遥以庙中神火掷之,声如丛雷。
震惊远迩。
......凡三、四昼夜而后己。
⑧大导演徐克在电影《黄飞鸿》里再现了佛山抢花爆的习俗。
抢花爆其实是抢花爆炸开是飞出的小铁圈,就像今天的橄榄球运动,讲究相互间配合与掩护,抢花爆者多以集体为单位,有人数限制,一般是由宗族或会馆的人员组成大约20、30人的队伍参与。
人们相信抢得花爆的人,来年一定得到北帝的赐福而“生理饶裕”,所以人人奋勇争夺、场面热闹非常。
烧大爆的欢庆场面在今天已经难以见到,根据学者罗一星的观点:北帝诞烧大爆的习俗跟北帝降生之时,“瑞星天花、异香宝光,充满王国”⑨有关。
烧大爆习俗讲究彩头,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迎合了中国人喜欢看热闹、凑热闹的习性,其轻松欢乐的气氛,富有竞技运动性质,给仪式活动带来无限乐趣。
2、北帝巡游北帝巡游是北帝诞仪式另一项重磅节目,《佛山忠义乡》记载:“三月三日,北帝神诞,乡人赴灵应祠肃拜。
各坊结彩演剧,曰重三会。
......神昼夜游历,无咎刻宁,虽隘巷卑室亦攀銮以入。
......四日在村尾会真堂更衣,仍列仪仗迎接回銮。
”⑩可知北帝巡游的时间是一天一夜的,有“肃静”、“回避”、“紫霄宫”“玄天上帝”等8对16件木雕宫伞形高脚牌仪仗开路,之后是铜铸八宝仪仗和兵器仪仗,北帝小铜像端坐在神舆上,在八音锣鼓的吹奏下威风凛凛的在镇内巡游。
各街坊摆好宴席,点好香烛恭迎北帝,北帝神舆所经的路线是有规定路线的,而且除了晚上在会真堂歇脚外绝不停舆、也不走回头路。
神的出巡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活动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祭祀仪式。
现在珠三角很多乡镇、潮汕地区还保留有这一古老的仪式。
北帝巡游是为了亲民,近距离接受信徒的膜拜,展示北帝和善、礼贤下士的一面。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巡视地盘,加强对所属领土的控制。
还有学者认为,北帝巡游和佛山的社会等级有密切关系,它重申社区领导阶层的地位,强调社区内各神明之间和不同地缘、不同血缘群体之间的统属关系,从而加强社区凝聚力。
○11(三)、北帝诞的功能祖庙三月三北帝诞作为佛山最大的群体性活动,有着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极力彰显北帝的灵应、地位的隆崇,显示着鲜明的世俗性和对佛山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北帝诞在宗教仪式中属于节庆礼仪的范畴,是民俗宗教和民间信仰的统一,是融宗教性、世俗性、娱乐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宗教礼仪活动,几乎包括了宗教社会学所提到的宗教仪式具有的所有主要社会功能,如社会控制、社会整合、规范行为、心理调节、娱乐等等。
祖庙与佛山历史密切相关,北帝崇拜现象是由北帝神到北帝信仰的历史演变过程最集中的表现,它渗透到佛山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刻反映出佛山由农耕文化逐步向工商市镇文化转变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佛山模式,是研究佛山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城市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北帝诞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示内容,如北帝铜像、仪仗及各类秋色制品;北帝诞音乐中的八音锣鼓、木鱼、南音等民间音乐;神功戏中的曲牌、唱腔、武功等,都是佛山人民智慧创作的结晶,北帝诞活动大量使用艺术品,对佛山传统艺术品的工艺水平提高和市场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三、北帝诞仪式的变迁与走向(一)、北帝诞仪式的衰落和恢复佛山在明清时期经济迅猛发展、人口稠密、社会生活富足、安稳,是三月三北帝诞得以举办的物质、人文基础。
当这一条件不存在或条件不成熟时,北帝诞也就举办不下去了。
据老人回忆大概在1937年前后,由于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深入,佛山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市面一片萧条,祖庙北帝诞活动也是在那个时候停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