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有感范文格式1200字

合集下载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也可以回过头去,穿越历史长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岁月往事,一起去领略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无穷魅力。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篇1)这是一首赞美舞师的诗歌。

“简”似乎是模拟鼓声的,类似于现在的“锵”。

“锵锵锵锵”,鼓声雷动,舞师们踩着鼓点入场,在中午时分,于公侯的庭院之上开始了“万舞”表演。

这群舞师,身材极其威武高大。

他们先表演武舞,手执干戚,动作雄武威猛;然后又表演文舞,手里拿着籥(三孔笛)和翟(野鸡长尾),意气风发。

表演完毕后,大贵族下令赐给他们酒,以表酬慰。

最后一段比较有意思了。

前面都是在描述舞蹈,最后却用了一个“山有榛,隰有苓”的句式起兴。

在《诗》里,这个句式一般是隐喻男女之爱的。

谁和谁的男女之爱呢?后文说道,是某人思慕西方美人。

结合前文,研究者们基本认定,说的是观看了舞蹈的女子。

万舞,是周代的公侯贵族们祭祀之时表演的舞蹈,大概脱胎于氏族部落时期的祭祀舞。

它是礼乐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万舞的表演分武舞和文舞两部分,大概武舞是很能彰显男子气概的,文舞又能演绎出上流社会的风华雅致,因此大概观看舞蹈的女性会情不自禁引发情思。

我觉得最后这一段,大概是想通过对观看的女子们心动的描写,侧面进一步衬托出舞蹈本身的魅力。

前三段从舞蹈开始到结束,虽然有很精彩的形容,但最终如果收尾于“公言锡爵”,似乎意犹未尽,有点虎头蛇尾,气氛好不容易烘上去了就戛然而止了。

那么既然气氛烘到位了,怎么结尾才能把这种舞蹈带给观赏者的心灵震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用女子对舞者的倾慕吧!就像现在观看了爱豆演唱会的女粉丝疯狂地呐喊“我要给你生猴子”是一个性质的……学习《诗经》心得体会(篇2)《诗经》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

其中它按音乐划分为三个类别:风、雅、颂。

而我最喜欢的一篇莫过于十五《国风》中的《蒹葭》。

《蒹葭》一诗虽然看似平常,宛如于《诗经》中三种表现手法中的“赋”(平铺直叙),但如果细细品读,会深感意味深长。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通用9篇)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通用9篇)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通用9篇)《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篇1《诗经》,呢喃着这两个字,仿佛看到一片青涩的芦苇,像泛黄的雪绒漫天扑过来。

芦苇青涩,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让人感到亲近。

而《诗经》,诗三百,总结起来,也正是:思无邪。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读完这一段话,仿佛美丽端庄的庄姜就站在眼前,她有着闭月羞花的容颜,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的神韵。

这段话,读的似懂非懂的人会感慨她的楚楚动人,而确切理解每个字词解释的人更会惊叹古人的艺术水平:柔荑草,蝤蛴蝎、瓠犀虫,讲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最古老淳朴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对大自然亲近、敬仰的体现啊!此时自然与人,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多么妙的一句话啊!细想:在浩荡的淇水浅湾处,生长着绿而茂盛的竹林。

它们身姿挺拔,不向风雨,不向烈日低头弯腰,正如为人处世都很正直的君子。

经历了切磋琢磨的玉石,光滑剔透,晶莹夺目,温润如君子。

这两句话多么恰当啊!而这里又是用自然比喻人,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尽管只是喻人的品质、性格,在当今我们能脱口而出“温润如玉”、“出水芙蓉”。

“亭亭玉立”的时代,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什么,但是谁又知道它是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始祖呢?在古人的世界里,他们怀着一颗亲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

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的优美的诗句里,他们对自然的真挚之情也可见一斑。

比起现在的我们,自认为能吟上一两句古人的“关关雎鸠”,就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在浮躁的社会里用浮躁的心去对待万物,实在是愧对于这一两句诗后不出于任何目的的热爱自然的真挚之情啊!《诗经》如芦苇,若想真正了解,必须先有一颗芦苇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后那种最原始,最纯真,最贴切自然的心。

诗经心得与体会(优秀10篇)

诗经心得与体会(优秀10篇)

诗经心得与体会(优秀10篇)诗经心得与体会篇1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

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

“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

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

这都是书中的精华。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

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

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

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

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

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

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

《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诗经》的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的读后感1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

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

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

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

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

《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

《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

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

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

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

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

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

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

读诗经的心得体会(精品8篇)

读诗经的心得体会(精品8篇)

读诗经的心得体会读诗经的心得体会(精品8篇)读诗经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诗经的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诗经的心得体会(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诗经的心得体会篇1《诗经。

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

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

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

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

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

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

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

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

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

《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读了《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

《诗经》读后感1200字三篇

《诗经》读后感1200字三篇

《诗经》读后感1200字三篇导读:本文《诗经》读后感12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1篇】【溯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几千年来,华夏大地孕育出了灿烂的诗歌文化。

秦汉之时,汉赋辞藻极尽华丽,乐府叙事荡气回肠。

唐宋之际,有谪仙人的浪漫潇洒,也有杜少陵的忧世伤民,有苏东坡的豪气万丈,也有柳三变的醉心繁华,浅酌低唱。

华夏文明里,诗书代代相传,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诗经》。

两千多年前,中原人烟稀少的旷野中,纯朴的先秦百姓的兴之所至,放声高歌;嘉宾集聚的欢乐宴席上,所奏之乐悠扬清雅;伴随着繁琐周礼的肃穆颂歌在庄重古朴的庙堂奏响。

他们所歌之词便是《诗经》的来源。

周代的先民们把汉字的音韵之美以诗的形式传之后世,同时传承的,还有那精炼文字中深厚的文化土壤。

“百善孝为先”,孝之道,源远流长。

寻根溯源,《诗经》中便有很多相关诗句。

《蓼莪》里“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道尽了孩子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体察与感激。

《凯风》中“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则以吹自南方的和暖之风起兴,把尚在幼年的孩子比作“棘心”即幼小的酸枣树。

小枣树在南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就像母亲用温暖的爱抚育我们长大一般。

如今,当我们吟咏起这优美的诗句,脑海里也不禁会浮现这样的画面:蹒跚学步的幼儿身边,总少不了父母温暖而有力的大手保护;成长的路途中遇到挫折,总少不了父母的安慰与鼓励;当孩子长大,即将远行,总少不了父母的担忧与叮嘱。

光阴荏苒,孩子从柔嫩的树苗长成参天乔木;岁月如梭,却也使父母沧桑了脸庞,花白了鬓发。

自《诗经》始,历经千年,一代代的父母对他们的子女付出无私的爱,历经千年,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亦在感叹:“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经》中父母子女间的温情体现了先民们对世间美好情感的歌颂。

然而许多美好不能长久,因为它总被罪恶打破——那便是战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纵使边关烽火不绝,华夏子民们却从来不是好战之人。

诗经的读后感(精选23篇)

诗经的读后感(精选23篇)

诗经的读后感诗经的读后感(精选23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这句话说的真没错,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见识更广泛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诗经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诗经的读后感篇1每天读诗经两篇已经一个多月了,《诗经》很大程度上滋养了心灵。

一个人在杭州,漂泊无依的感觉时常有,繁琐的工作也会有离职的冲动。

今天跟朋友谈这股冲动,他说一份工作应该是做的很好时候离开的。

这句话挺让我醍醐灌顶,明明可以提升的还有这么多,明明可以学习的地方还有这么多,怎么可以放弃这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呢?每天阅读《诗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内心的真挚情感。

工作一年半,在社会中浸染,经历过一些挫折,开始重新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有时候觉得挺残忍的,在生存面前,在人性面前,美好的东西总是被压在心底或消失掉。

每次遇到或看到这些事情,内心都是悲伤的。

古人说:“嗜欲深者天机浅”,《诗经》陪伴了我走过很多难受的时光,有些路是必经之路,人的成长,总是要经历过许多,得失之间总是要有的。

其实自己心底还是跟宝玉一样,非常抗拒成人世界的复杂和圆滑。

自己虽然对外在的人和事比较迟钝,也是能够感受到。

总不希望把别人想得太坏,总有些时候不愿去面对现实,是孤独的。

《诗经》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他告诉我,保护好自己的真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个成年人,想要保护自己的'真诚,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的。

感谢父母给我很多爱和真心,也有时候会感谢自己的迟钝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自己能守护自己的真心。

时光易逝,真心难得。

《诗经》教会我作为一个女孩子,该有的端庄和秀气。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女孩子的真性情,《诗经》中描绘的女孩子都是仪态大方,品性优良。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实彼周行”“匪女之美,美人之贻”每每读到这些句子,我内心都会有一股暖流。

心中有火花,期待成为这样的人。

《诗经》净化了我很多负面情绪。

身在职场,工作一天下来,心里早已“阴云密布”,而我也耐得住折腾:工作之余,不停学习,做项目。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

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

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轻声诵读,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发竟觉得余音绕梁。

这是来自一个幽怨而悲惨的妇女的灵魂深处的哀叹。

几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铭心的愁恨,就浓缩在这几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经不得挖掘,因为一挖就是痛彻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从美好的爱情开始的。

而诗歌开头所描绘的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两情相悦,竟是为悲戚的结局埋下的伏笔。

在年轻的姑娘眼里傻得有点楞的小伙子,眼里带笑地抱着布来换丝,她就在窗前等着。

一不小心四目对视,小伙子的眼里满是最纯真的热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着的爱意,突然又觉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头。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转睛一回眸之间,都四溢着无暇的纯情。

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正处花季年华的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腼腆地说,她如何婉婉地辞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与美好,是如此令人流连,又是如此稍纵即逝。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样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封建少妇。

再怎样强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压制。

在这含蓄婉转的话语中,在这饱含激烈的感叹号之后,隐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还是无尽的哀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爱情悲剧的真面目终于原形毕露。

自从她嫁给他,清苦贫寒她任劳任怨。

悠悠的淇水啊,你能为我作证么?你有眼么?我对他的控诉,你都听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旧默默地将船帷沾湿。

后面的句子实在太残忍了,默读之时,心中总有隐隐的绞痛。

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劳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义的全部。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残忍的是郎心。

日日夜夜的亲密无间,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诗经》有感范文格式1200字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我们与古人原本相隔于遥远的光阴两岸,却因为有了诗歌这座逾越古今的桥梁,我们才得以与古人心意相通。

诗歌的美好,令人无法猜测,看似平淡的字眼,简单的韵律,却能千变万化,让人回味无穷,咀嚼出万般神韵,万般情意。

诗词歌赋中,最迷恋的是《诗经》。

诗经,这个名字自己,就渗透着美的凝露。

被咀嚼了千年,流淌出来的甘汁还是那么有味道,无尽回味,透着动人肺腑的诗意。

读过诗经,她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像极了我见过的一种花——粉簌簌的流苏。

我记得张晨风女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要我给那棵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一树美丽的四言。

”这棵花树就是流苏。

流苏与诗经,诗经与流苏,假如要我给诗经起一个名字我就叫它流苏,它有满腔纤细的花香。

据说,那些关于诗经的故事,长达六百年之久。

六百年,从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中叶,这一段漫长的过程中,那些还尚不识文明烟火的古人,就已经懂得如何运用那些优美的文字,来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那时的人们是最淳朴的,天真的,用最平凡的文字诉说内心的感受。

当一个人的身心,在某一个午后,完全进入一种恬静的状态。

那些带有灵动气质的诗句进入心扉,带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神秘朦胧美,营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和谐宁静,送来“谷则异
室,死则同穴”的震撼人心的爱情宣言,画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青涩爱恋。

那是一场灵魂盛宴,是美的潜移默化。

在《诗经》中情感之事总是特别美妙,少年的难开之口,少女的矜持缓步以及艳若桃花的容颜,都弥漫着潮润的雾气与悸动的气氛。

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愿,那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新,那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艳难收。

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有过一面之缘的铭记,便从此日思夜想窘迫不已。

这美妙的情愫也随着冷黄纸页与口口传唱而新鲜如昨。

当然,若《诗经》中仅有爱情,纵是最浪漫的诗篇,多了,也会觉得轻浮。

《诗经》中,也不乏战乱流离、忧国忧民的诗篇。

激荡了故国的热土,沉重的伤怀和悲怆的呐喊响彻天地。

但《诗经》中却将这种情感化为叹息。

不但如此,即使故国成为废墟,宗庙毁于炮火兵戈,多么激愤的感情到了《诗经》之中都会转化为轻轻几句的哀叹“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欲坠之躯步经昔日繁华的宫殿与宗庙,所有生长的禾苗都在祭奠着盛世的荒芜,见证着王朝的复辟与衰败。

一卷一卷风、雅、颂,重读似叹息,轻读犹如耳语。

没有撕心裂肺的喊叫与抽泣,有的只是年复一年回环往复的叹息。

同时,《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描绘了一卷社会与历史的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相貌,歌颂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笞了统治阶级的卑鄙、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

在《诗经·国风·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悟,愤激的奴隶向坐享其成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获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撇开一切背景,《诗经》只是《诗经》,朴素悠远,宁静自然,继承了华夏民族一贯的淳朴与稳重,却不乏清新隽永的文风。

《诗经》是一树绚烂的繁花,承载着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被后人概括为的“风雅”精神。

这树绚丽的诗词花,始于西周,终于春秋,诗中的千古繁华,人间乐事,像一缕清风,一朵落花,一叶小舟,从远古涌来,向将来奔去。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