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制备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论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情况摘要: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而制得。
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收率较低,一般在70%左右,容易发生副反应,产品成色较差,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本文旨在介绍使用各种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生产的影响,并在最后写出了一篇离子液体【bmim】H2PO4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
以此来论证离子液体型催化剂在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优点。
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合成一、阿司匹林合成的历史意义1、阿司匹林认识过程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为2-(已酰氧基)苯甲酸(2-(acetyloxy)benzoic acid)。
又名乙酰水杨酸。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mp. 135~140℃。
人们对阿司匹林的认识可追溯到古埃及法老时代。
当时通过浸泡柳树皮获取了一种物质并被记载于公元前1550年汇集的医疗处方之中。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人经常使用金鸡纳树的树皮作镇痛药。
西班牙人来到那里以后发现这种树的树皮还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1898年德国化学家Dr. 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3月6日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
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经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①,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2、阿司匹林药理作用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阿司匹林合成小论文

阿司匹林合成小论文摘要:用硫酸、醋酸钠、磷酸、吡啶作为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探讨催化剂对乙酰水杨酸合成产率是有怎样的影响并较全面地介绍阿司匹林。
关键词:硫酸,醋酸钠,磷酸,吡啶,乙酰水杨酸,催化,合成,抽滤,结晶 前言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拉丁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IUPAC 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结构式为:C9H8O4分子相对质量:180.16<B>用途:1.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2.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温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
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3.乙酰水杨酸是制备杀鼠剂中间体4-羟基香豆素的原料。
4.杨酸与乙酸。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溶液,同时分解。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促进痛风患者尿酸的排泄,抗血小板聚集及胆道蛔虫治疗。
5.用于制造室外及有强光照射的结构件、器械部件,如汽车车身、农机部件、电表和电灯罩、道路标记等。
6.阿司匹林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1)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名称分子量 性状 比重 熔点 沸点 溶解度:克/100mL 溶剂水 醇 醚 水杨酸白色结晶粉末 156℃‐159℃ 易溶 溶 溶 乙酸酐118.09 无色透明液体 ﹣73.1℃ 138.6℃ 微溶 易溶 易溶 乙酰水杨酸 180.16 白色结晶粉末 135℃ 微溶 易溶 微溶体温恢复正常。
阿司匹林合成工艺和应用研究

氧化反应
SO42--Fe2O3丁烷异构化
阴离子聚合反应
烷基乙烯基醚的聚合反应
烷基化反应
苯
吸附型催化剂--+乙烯 石墨负载BF3--+氟代丁烷 吸附BF3的离子交换树脂---异构烷烃+ 烯烃。
酯化反应
乳酸+正丁醇 乳酸正丁酯
收率高达97%,催化性能远高于 分子载体FeCl3路易斯酸。
15%
9、催化剂新技术
1、浓硫酸催化法
反应物:水杨酸、乙酸 醉、催化剂浓硫酸
反应容器:三口烧瓶
反应开始,搅拌使其 散热均匀,待反应结 束,将反应混合物边 搅拌边加入冷水中, 冷至室温,析出产物 乙酞水杨酸,抽滤,重 结晶纯化
反应条件:加热
2、维生素C催化法
温度为60一SOC
反应10一25min
原料:水杨酸4.09,乙酸醉 8.5ml,维生素co.1一0.29
右
同传统方法相比较,微波辐射催化法不仅节省了反应时间, 而且收率有所提高,同时该工艺还满足了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5、对甲苯磺酸催化法
对甲苯磺酸催 化法
利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选择 , 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 : 酸醉物质的量比 为 1:2, 反应时间为 ZOmin, 反应温度为 65 一 75C,产率为84%。
膨润土
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具备二维通 道和大孔分子筛的性质,用酸处理后所得的酸性膨润土催化 酯化反应最大优点是收率高,催化剂经热过滤与产品分离后, 再经干燥、净化、活化处理 ,可反复使用 , 成本低, 不污染环 境,是一种绿色催化剂
7、草酸催化法
利用草酸催化的合成,确定最佳工艺条 件为催化剂草酸的用量为 0.59, 酸醉物 质的量比为1:3,反应时间为50min,最佳 反应温度为80C。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其含量测量

3.3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由上述可知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为 88.98%。
3.3.1 分析原因: (1)、加热过程中,酚酞的颜色会随着加热时间而逐渐变浅,在滴定过程时没 有对酚酞指示剂进行调节,导致误差。 (2)、在操作过程中读取数据时,存在一定的读数误差。
会加快副反应的进行。 2.1.4 产品产率计算:
理论上阿司匹林的质量:m=m 水杨酸/M 水杨酸*M 阿司匹林=4/152*198=5.2g 实际阿司匹林的质量:m=0.6347g 产率%=0.6347/5.2=12.18%
2.2 阿斯匹林的鉴定——外观、熔点及纯度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数据:
1.2 阿司匹林合成反应原理
COOH
OH + (CH3CO)2O
H+
水杨酸
1.3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反应原理
COOH
OCOCH3 + CH3COOH
阿司匹林
第2页
阿司匹林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指导教师:赵老师、王老师
COOH
+
OCOCH3
NaOH
COONa + NaOH 加 热 OCOCH3
COONa
+
OCOCH3
关键词: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含量测定 两步滴定法 显色反应
1.前言:
1.1 阿司匹林的概述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1898 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通过 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 年德国拜尔仁厂正式生产这种 药品,取商品名为 Aspirin(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 2-(乙酰氧 基)苯甲酸,又名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分子式为 C9H8O4 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合成论文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冯梓明医药化工学院 10应用化学(化妆品方向)2班 1015512217摘要:乙酰水杨酸,通常称为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酯化反应合成的。
这反应涉及到水杨酸的酚基在浓磷酸为催化剂条件下的乙酰化。
通过本实验学习醋酐和水杨酸在酸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原理和方法,并进一步重结晶、抽滤等基本操作,进而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应用价值。
实验结果表明,浓硫酸的催化效果良好,且操作安全,所得产品为纯白结晶。
关键词: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浓磷酸、酰化反应、重结晶一.前言用途:阿司匹林是使用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的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从而使体温恢复正常。
适用于解热、减轻中度疼痛,如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症状。
同时,阿司匹林也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阿司匹林越来越多的新用途被逐渐发现,主要的新用途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中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等。
合成方法:二.实验部分1.实验仪器:100mL锥形瓶、磁力搅拌器、100mL烧杯、量筒、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电热套、表面皿2.实验药品:水杨酸2.76g(0.02mol)、10%碳酸氢钠溶液40mL、乙酸酐8mL(0.08mol)、8%盐酸20mL、浓磷酸10滴、三氯化铁试液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在100mL干燥的锥形瓶中放置2.76g水杨酸,8mL乙酸酐和10滴浓磷酸。
振摇使固体溶解,然后在磁力搅拌器上用水浴加热,控制浴温在85℃~90℃,磁力搅拌维持10min。
待反应物冷却到室温后,在振摇下慢慢加入26Ml~28mL水。
在冰浴中冷却后,抽滤收集产物,用50mL冰水洗涤晶体,抽干。
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制备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论文名称: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及含量测定实验人员:祝细涛同组者:邓攀学院:化环院专业:工业分析班级:工分二班学号:1206211630指导老师:万其进老师时间:2014-11-15摘要........................................................................... 关键词.......................................................................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2.2 实验步骤............................................................2.2.1 阿司匹林的合成.............................................2.2.2 阿司匹林的鉴定............................................2.2.3阿司匹林的含量分析..................................... 第三章阿司匹林的制备与鉴定......................................3.1 阿司匹林的制备反应.......................................3.2 阿司匹林的鉴定..............................................3.3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第四章结果和讨论....................................................第五章结论结语................................................... 参考文献.................................................................摘要:实验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采用加热回流的装置、巩固重结晶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并用三价铁离子验纯以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纯度及产率。
阿司匹林的合成设计(毕设)

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阿司匹林的合成Aspirin synthesis******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班级:化工071班专业与学制:化学工程与工艺,4年指导老师:陈晓伟(导师)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一.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1.生产方法及工艺生产路线的确定2.工艺流程设计3.工艺计算4.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及设备的选型5.车间布置设计6.绘图:绘制带控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平面布置图;主要设备7.撰写说明书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原则:掌握工艺计算的方法和原则;掌握化工绘图的要求和标准,绘制CAD图。
掌握投资与成本估算,价格估算和经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对水电,汽等公用工程有所了解;能提出对环保,安全措施的要求;初步掌握撰写设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附有一份3000字的相关英文文献及译文。
二.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1.查阅资料文献,选择生产的方法,确定工艺路线,写出开题报告2.工艺设计计算及绘图3.说明书的撰写4.论文答辩三.完成期限十三周四.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王志祥编著,《制药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2]王承学,胡永琪编,《化学反应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0[3]谭天恩,窦梅,周明华等编著,《化工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4]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室编,《物理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5]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6]潘红良,郝俊文主编,《过程设备机械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7]匡国柱,史启才主编,《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8][9][10]摘要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随着不断的研究发现,其对其他一些疾病也有着独特的疗效。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神奇的药,它的年龄超过了110岁。
它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
它为人类减少死亡、延长寿命,尤其是为降低心梗死亡率提供了简单有效而经济的手段。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展开探究,深入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与机理。
关键字:阿司匹林,合成制备,应用,药理一、背景在2010年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世界心脏联盟前任主席沙赫里亚尔阿•谢赫教授同与会的全球专家呼吁,加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除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就是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西方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关于阿司匹林故事,始于1897年。
但实际上,阿司匹林的传奇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漫长。
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上就有用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的记载。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埃伯斯氏古医集》记载了用柳树皮、树叶涂抹身体,可缓解关节炎和背部疼痛。
而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曾把柳树皮磨成药粉让病人服用。
希波克拉底从柳树中找到的镇痛药就是阿司匹林的原型——水杨酸,并把它写进了自己的著作中。
虽然水杨酸能镇痛,但它有着几乎无法去除的副作用,损伤胃黏膜、导致胃出血,使得很多患者控制了风湿却不得不忍受胃病的痛苦。
19世纪末,在一家药厂工作的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老霍夫曼,在用水杨酸驱除关节炎带来的疼痛时,呕吐和胃部不适也让他痛不欲生。
或许是不堪忍受父亲因服药带来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查阅了一系列论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了稳定且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从此,风湿病治疗的历史被改变。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商品专利号为36433。
阿司匹林开始在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从此阿司匹林便问世了。
二、合成制备在工业上,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以醋酐为酰化剂,与水杨酸羟基酰化成酯。
传统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其存在如下缺点:(1)收率较低(65%~70%),腐蚀设备,有排酸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程大学论文名称: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及含量测定实验人员:祝细涛同组者:邓攀学院:化环院专业:工业分析班级:工分二班学号:指导老师:万其进老师时间:2014-11-15摘要...........................................................................关键词.......................................................................第一章前言.............................................................第二章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2.2 实验步骤............................................................2.2.1 阿司匹林的合成.............................................2.2.2 阿司匹林的鉴定............................................2.2.3阿司匹林的含量分析.....................................第三章阿司匹林的制备与鉴定......................................3.1 阿司匹林的制备反应.......................................3.2 阿司匹林的鉴定..............................................3.3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第四章结果和讨论....................................................第五章结论结语...................................................参考文献.................................................................摘要:实验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采用加热回流的装置、巩固重结晶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并用三价铁离子验纯以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纯度及产率。
Using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Catalyzed by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in the next experiment, consolidate the recrystallization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aspirin and with ferric ion of scalars and purity and yield determination of aspirin with acid-base titration using device, heating and refluxing. 关键词:阿司匹林Aspirin 含量分析Content analysis表征Characterization 红外和紫外测定Infrared and ultraviolet detection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第一章前言阿斯匹林发展史: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已发现,水杨柳树的叶和皮具有镇痛和退热作用,但弄不清它的有效成份。
1827年,英国科学家拉罗克斯首先发现柳树含有一种叫水杨甙的物质。
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
它具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
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
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大为降低。
1899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创立了以工业方法制造阿斯匹林的工艺,大量生产阿斯匹林,畅销全球。
至今,阿斯匹林仍是一种使用广泛、疗效肯定的药物。
阿斯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它从一个治疗头痛的药物,直至被飞往月球的“太阳神十号”作为急救药品之一。
人们不断地发现阿斯匹林的新效用,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
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人们常常将它作为治疗发烧的廉价“良药”在许多偏远的地方,当产妇生育时,人们也往往让她咀嚼柳树皮,作为镇痛的药物。
人们一直无法知道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直至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由此解开这个千年之谜。
1898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德国拜耳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这就是医院里最常用的药物――阿斯匹林。
今年10月4日,阿斯匹林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占上了一席。
这里的25万件展品都反映了科技的进步,例如人造心脏、听诊器等。
在这里,德国拜耳的美国分公司捐出有阿斯匹林主要成份乙酰水杨酸的样本和拜耳在1899年制造首批药品的复制品。
阿斯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发现阿斯匹林作用的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文尼说,全世界每年要消耗45000吨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通过发汗增加散热作用,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同时,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由炎症、手术等引起的慢性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且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
阿斯匹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抗炎、抗风湿,是治疗风湿热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英文名称: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其中文俗名有:醋柳酸、巴米尔、赛宁等。
阿司匹林分子式:C7H6O3结构式:C6H4OHCOOH 分子量:138.12 阿司匹林色、态、味: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
相对密度:1.44,熔沸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变色,沸点约211℃/2.67kpa,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
在医药工业中,水杨酸本身是一种用途极广泛的消毒防腐剂。
作为医药中间体,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末状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株树叶及甜桦树中。
Salicylic取自拉丁文Salix,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
水杨酸具有优秀的去角质、清理毛孔能力,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效果更低,因而成为保养品的宠儿。
水杨酸可以淡化色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
生产方法:水杨酸乙酰化而得:在反应罐中加乙酐(加料量为水杨酸总量的0.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杨酸,搅拌升温,在81-82℃反应40-60min。
降温至81-82℃保温反应2h。
检查游离水杨酸合格后,降温至13℃,析出结晶,甩滤,水洗甩干,于65-70℃气流干燥,得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的作用:1、镇痛、解热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
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该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2、消炎、抗风湿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该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该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此外,该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该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预防消化道肿瘤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这些主要功效。
所以它适合用于疼痛,而伴有炎症的疼痛效果又会更好,例如头痛和短暂的骨骼肌肉疼痛或者是牙关节疼痛之类的。
还有就是对体温过高或者持续性发热有减低体温的作用。
同事它还可以使急性风湿热患者短时间内退热,关节疼痛缓解。
还可以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第二章实验部分2.1 试剂名称规格用量水杨酸分析纯10g无水醋酸酐分析纯AR 25ml碳酸氢钠分析纯AR 10g无水乙醇分析纯适量浓硫酸分析纯AR 1.5ml浓盐酸分析纯15ml玻璃仪器名称规格磨口锥形瓶125ml锥形瓶250ml布氏漏斗----玻璃漏斗----吸滤瓶----移液管2ml 5ml量筒100ml烧杯250ml 20ml碱式滴定管50ml移液管25ml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公司循环水真空泵SHZ-DIII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谱析TU-1800 北京谱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压片机YP-2 上海山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熔点仪RY-1 天津市天分分析仪器厂红外烘箱HW-3 天津市光学仪器厂电子分析天平MC 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HH-6 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2.2 实验步骤2.2.1 浓硫酸催化法合成阿司匹林1.在100ml锥形瓶中放置干燥的水杨酸6.0g及乙酸酐10ml,充分摇动后,滴加10滴浓硫酸。
2.水浴加热,水杨酸立即溶解。
如不全溶解,则需补加浓硫酸和乙酰酐。
保持锥形瓶温度在70℃左右。
维持反应20分钟。
稍微冷却后,在不断搅拌下将其倒入100ml冷水中。
冷却析出结晶,抽滤产品,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其作用是洗去反应生成的乙酸及反应中的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