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边城》非常讲练-1
高考必读书目《边城》选择题+判断题(含答案)

《边城》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沈从文《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B. 同样爱上翠翠之后,天保性格内向,托人去提亲;而傩送比较豪放直接,能主动向老船主表明心迹。
因此翠翠在比较两兄弟后,更能接受傩送的感情,于是倾心于他。
C. 《边城》中的翠翠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她美丽纯洁,活泼得像“一只小兽物”;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陋习的影响,但忠于爱情,是一个兼有自然美、人性美的形象。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城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E.《边城》以一种平静而又浸透伤感的倾诉,再现了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爱情事件牵连在一处时,各人最后的一份哀乐的悲剧命运。
2.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一个人无由地哭,这是这位少女春情早已萌动,但朦胧的情愫无法明说;加上没有母爱、心理孤独,翠翠面对内心情感不知所措。
这是翠翠脆弱的爱情观的表现,也预示着悲剧结局。
B.《边城》通过写青年男女之间纯洁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乡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C.《边城》中,爷爷从20岁就守在溪边,70岁的他想在有生之年把翠翠的终生大事安排妥再离开人世,但最终他还是带着自责和遗憾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静静地去世了。
D.《边城》的作者以翠翠的爱情喜剧为线索,有意将自然力的破坏同善良的不幸布置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E.《边城》中,爷爷去世后,顺顺派人接翠翠到他家中去,但杨马兵认为名分未定不宜如此,于是翠翠接过了爷爷的渡船,在碧溪岨等待傩送归来。
3.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它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沈从文《边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从文《边城》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①(节选)沈从文(1)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3)“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4)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地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5)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6)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7)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8)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呢,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名著《边城》练习题答案

《边城》答案1、答案:B、C 。
B表现翠翠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
C表现祖父忠厚纯朴,恪尽职守。
2、【参考答案】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
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这个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
“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
”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
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成为永恒。
读者也从心底里祝福这对有情人能早日喜结良缘。
3、【参考答案要点】①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
②语言朴素,平易亲切(用了顶真修辞格),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
4、答案:CE。
C项是翠翠的语言描写。
E项老船夫是一个忠厚纯朴的老人,他了解过渡人急切回家的心情,是竭尽其职的一种表现。
5、【参考答案】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
②小说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
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悲伤。
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
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
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
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
“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6、【参考答案】: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边城》资料

文章主旨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无论是植根于当地悠远历史土壤里的“爷爷”的那种自甘贫苦而生性达观、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的善良,还是在古老传统里出新枝、尚未沾染世俗尘埃的“翠翠”“天保”“傩送”那种初涉人世而摒弃旧俗、虽历风雨而其志不渝的聪慧,作者无不凭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捕捉到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反映着他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
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表达了想以此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美好愿望。
【可能考到的问题】1、简述对《边城》“美”与“爱”的理解。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2、《边城》翠翠的形象分析。
要点: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
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
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
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
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
高考名著阅读《边城》

高考名著阅读《边城》《边城》一、作家作品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有汉苗土家血统。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文学作品: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二、创作风格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三、《边城》的内容精要《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住着一户独门独院人家,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外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都那么好,那么俊,同时爱上了翠翠。
兄长天保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江苏高考边城简答题定稿版

江苏高考边城简答题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一、《边城》1、有人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
试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答:《边城》中不但翠翠、爷爷可爱,就是船总顺顺也是一心为他人着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2、《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3、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的特点。
答:《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酉水)、河街、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4、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边城》中傩送的性格特征。
答: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
5、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的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征。
答: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
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船总顺顺的性格特征。
答: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
7、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老船夫的性格特征。
答: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
8、《边城》写天保溺死,傩送远行,老船夫与世长辞之后,翠翠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的?答: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摆渡过往行人。
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
9、《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答:《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及赏析

《边城》节选阅读答案及赏析这篇《边城》课内阅读答案是由为您收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边城课内阅读答案边城课内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边城课内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一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你能否从小说所表现的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印证一下作者的话呢?设题意图: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主题。
二《边城》中的人物语言平实、简明,含蓄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情。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感受翠翠的心理活动。
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3.(祖父)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4.(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1.翠翠因为祖父没有接自己而赌气。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
2.祖父夸顺顺一家人,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说全。
3.祖父提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了。
高考必考的十大名著解读之《边城》(苏教版高三选修)

高考必考的十大名著解读之《边城》(苏教版高三选修)《边城》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边城》非常讲练【作家作品】沈从文,原名沈岳焕。
中篇小说代表作《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故事情节】《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边”有边缘的意思,和中心相对。
边城的人生形式,和处于中心的人生形式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以“边城”为题,一是故事发生在边城,二是自己崇尚和怀念自己生长的故乡。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碧溪岨边的一个渡口,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愿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到了城里,人们却告诉他:原来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
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
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
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情节提要】1.碾坊里的对话。
一次端午节,老船夫和翠翠进城看划船。
老船夫被一个好友拉去看新碾坊。
好友向老船夫透露了大老喜欢翠翠的消息,并询问老船夫的意愿。
老船夫认为翠翠的婚姻应由她自己做主,并应照当地的规矩办,即车是车路,马是马路。
大老如走车路,应当由大老爹爹作主,请媒人上门说;如走马路,应当由自己作主,到渡口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2. 翠翠母亲的故事及作用。
小说的第一章,作者交代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之后也追随赴死。
作用:通过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反映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人生,寄托着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3. 《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一个人无由地哭。
翠翠的少女春情早已萌动,但这种朦胧的心理翠翠却无法明确说出,没有母爱、心理孤独的翠翠面对内心情感不知所措。
而爷爷却又总用说笑话的方式,试探她微妙难言的心理,她只能羞涩地极力回避。
加之前来提亲的又是并不中意的天保,去看赛龙舟时又听到关于傩送和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千金的传闻,这样的难题翠翠不知如何面对。
4.翠翠端午节三次进城。
(1)一年端午,老船夫找好友代守渡船,带翠翠和黄狗进城去看划船和捉鸭子。
后来,老船夫回家想换回好友,让好友也去看难得的热闹。
离城之前,老船夫叮嘱翠翠在码头等他来接。
翠翠一直等到天黑,爷爷都没有来。
在等待爷爷时,翠翠听到了水手谈论吊脚楼上女人的对话,还遇见了捉鸭子上岸的傩送,傩送出于好意关心翠翠,却遭到翠翠的毒骂。
后来,傩送叫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
这次进城在翠翠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第二年,翠翠与爷爷在端午节又一次进城,在河街看了半天划船,因遇雨,祖孙两人到顺顺吊脚楼躲雨。
翠翠从那个上次送她回家的伙计口中获知傩送在六百里清浪滩过端午。
这次进城没有见到二老,翠翠有点儿失落,不过认识了大老天保和船总顺顺。
天保在翠翠心里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天保却喜欢上了翠翠。
(3)又一年端午,傩送专门到渡口给老船夫送酒葫芦,并邀请祖孙进城看划船。
顺顺找家中的水手代替老船夫守渡船。
翠翠与爷爷先在河边看了一会儿划船,后来,顺顺派人请祖孙二人到自家的吊脚楼看龙舟竞渡。
坐在楼上的翠翠无心看划船,心中只想着与傩送初次见面的情景。
后因找黄狗来到河边,翠翠听到了两个妇人谈论二老要娶团总女儿,选择碾坊的对话,心中若有所失。
不料翠翠就在这时遇见了傩送,顿生烦恼、忧愁、迷惘、气愤等复杂情感。
之后,翠翠找到了黄狗与爷爷。
刚刚看碾坊回来的爷爷告诉翠翠,二老夸她长得美,翠翠笑容满面。
5. 大老、二老是喜欢翠翠的。
大老:(1)一次,大老坐渡船过溪,亲口对老船夫说翠翠长得很标致,自己愿意两年后为翠翠到溪边唱歌;(2)大老在人前总夸翠翠长得美,并托熟人探听老船夫的口气,要这个熟人告诉老船夫,他喜欢翠翠,想要娶翠翠。
(3)大老让父亲托媒人走“车路”,到碧溪岨渡船口为自己提亲。
二老:(1)在王乡绅新碾坊里,二老对哥哥坦白,自己喜欢翠翠,不想要碾坊,而想要渡船,并建议兄弟俩公平竞争,月夜同去碧溪岨高崖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
(2)二老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到对溪高崖为翠翠唱了半夜的歌,这是走“马路”的表现,表明他是喜欢翠翠的。
6.翠翠爱二老。
两年前的端午,翠翠因看龙船而误了回家时间,二老派人送翠翠,翠翠从此对二老萌生了爱意,“沉默了一个夜晚”。
第二年端午,二老在下游六百里路青浪滩过端午,翠翠未能见到,当祖父唱着驶船下滩催橹的歌时,翠翠的心早已飞到青浪滩了。
她问祖父:“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第三年,翠翠在二老的吊脚楼上见闻了团总用碾坊作陪嫁要二老作女婿的事,“翠翠心中不免有些乱”;之后又从祖父、媒人口中得知大老要娶自己,心中“只想哭”。
翠翠只爱二老一人,却无从表达,更不得凭据,一颗心如悬半空。
二老唱歌时,翠翠朦胧中听到对溪高崖上的情歌,“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去了。
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当二老因哥哥的死不再来唱歌,她便要求祖父:“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祖父把那晚上听来的歌唱给她听后,她自言自语地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几多憧憬,几多甜蜜,全在状如心形的虎耳草中。
7. 爷爷对孙女爱的具体表现答:(1)教育翠翠要坚强。
(2)给翠翠讲她父母的故事。
(3)亲自过问翠翠的婚姻大事。
(4)为翠翠吹笛唱歌。
8.老船夫之死。
大老离家被水淹死后,顺顺、傩送与老船夫之间产生了误会。
重病在身的老船夫非常担心翠翠的婚姻与前途,执意拖病进城向顺顺询问傩送选碾坊还是选渡船。
顺顺婉言回绝了老船夫。
失望的老船夫回到家中。
临死前的那个晚上,老船夫告诉翠翠,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怕,一切要来的都得来。
最后,老船夫在一场狂风暴雨中遗憾地死去。
【人物形象】 1 2 3 4 一、翠翠主人公翠翠是《边城》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
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
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
她是美的精灵与爱的化身。
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
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
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
她透明纯净,天真未泯,却又情窦初开,逐渐走向成熟。
翠翠的身世:她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
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首先服了毒。
女的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故意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二、老船夫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
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
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
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
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三、天保兄弟天保:个性豪爽、慷慨。
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
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
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也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天保真诚善良,但缺乏傩送的纯洁,他爱翠翠,可又犯难:“翠翠太娇??”在爱情里掺着世俗的计较。
傩送:外在俊美,善歌。
心灵勇敢、坦白、无私、正直,诨名“岳云”。
他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
他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
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飘泊到什么地方。
【《边城》的主题】《边城》是一篇小说,但更像一首二十一个断章组成的长诗。
整部小说散发着浓郁的诗意,给人一种碧溪岨渡口爷爷翠翠女儿女婿船总家顺顺天保傩送(女儿)团总家王团总车路马路(车路)老军人杨马兵非常纯粹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