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略)

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识

(一)句式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

6 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

9 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

10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宾语前置)

11 引佩刀自刺. (宾语前置)

(二)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

宜皆降之 (使动)

惠等哭,舆归营 (名作状)

单于壮其节 (意动)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被动)

空以身膏草野 (名作动)

(三)文言实词积累

数:

1、名词。

(1)数目,数量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2)六艺之一。算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规律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4)定数、命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数词。几、几个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

3、动词

(1)shu 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shu 列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形容词。Cu 密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副词。Shuo 屡次

1、动词。

(1)相当于,与-----相称。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2)挡住,阻挡。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3)占有,把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掌握,主持,执掌。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5)判处(某种刑、罪),处以相当的刑罚。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

(6)抵抗,抵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7)担任,充当。

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

(8)承受,承担。

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9)当做,代替。

安步以当车。

(10)抵,顶。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11)适当,符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2、介词

(1)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慌。

(2)表时间。值,在,正当。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副词

(1)表助动。应当,应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2)表必然。必定,一定。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3)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原理,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连词。相当于“倘”,如果,假若。

官职的任免升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译为“授……官职”。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举、辟、授)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升级:迁生、迁授、迁叙

?(调、徙、转、改、放、出)

?降级:迁削、迁谪、左迁。

?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黜。与“罢、免、夺”就是免去官职。

? 7、去。解除职务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补充赏析

在史传文学中,人们往往班、马并提,史汉合称。其实,就总体水准而言,《汉书》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较《史记》逊色;但是,《汉书》中的某些部分,却完全可以和《史记》中的优秀之作媲美。《苏武传》正是《汉书》中这样的出色之作。

汉武帝即位之后,对于在北部边陲一再骚扰、侵袭的匈奴族,修改汉初的一味纳贡、和亲的忍让政策,多次进行武力征讨,给骄横的匈奴以沉重的打击,迫使他们有所收敛,转而采取两国通好的和平政策。这样,两国关系解冻。天汉元年,且鞮侯初立,释放了以前被拘执在匈奴的汉使。汉朝也将匈奴的使者送回匈奴,并且还“厚赂单于,答其善意”,以作为回报。苏武正是执行护送使者并答谢单于的使命到了匈奴。可是由于匈奴内部产生变故,缑王与虞常企图射杀叛将卫律再次归汉,苏武的副手张胜又行为不慎,暗中给虞常财物,使对整个事件毫无所知的苏武和他的使团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匈奴单于则不惜毁弃刚刚得来的两国通好的局面,不分青红皂白,企图杀尽汉朝使者,过后又以各种方式逼降苏武,完全置两国友好大计于不顾。苏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维护了尊严,表现出高度的气节。

班固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激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艺术形象璀璨夺目,跃然纸上。这篇传记,艺术方法有三:

首先,这篇传记的结构体现出作者精于剪裁、善于布局的特点。作者始终围绕着苏武的爱国

精神和民族气节落笔。苏武的一生经历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这十九年中,又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戮、幽禁断食、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等。这几个场景中,随着人物的一次次得到考验,其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

文中第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是苏武的两次自戮。苏武得知虞常事发,而张胜又卷入其事,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因此,想以自杀来维护国家的尊严。虽被张胜、常惠劝止,但当卫律召武受辞时,再次引佩刀自刺,以至“气绝、半日复息”。在卫律等的抢救下才挽救了生命,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班固用重墨描绘的第二个场面是卫律劝降,两人相对如短兵相接,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卫律首先剑斩虞常作为威胁,并以“谋杀单于近臣”的罪名举剑欲击张胜。在这种情势下,意志软弱的张胜请降。卫律马上利用这有利局势,以“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这时,如果承认自己与虞常之变有牵连,就为匈奴攻击汉朝制造了口实,使匈奴在舆论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因此,苏武很沉稳地对“相坐”的罪名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声明作为汉朝的正式使节,与虞常的行动没有任何牵连,再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作出要杀他的样子的情况下,苏武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改换手段采用软的一套,以自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这一大段话,苏武说得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这一段描绘苏武行动的文字极为简洁,仅有六个字,即“武不动”,“武不应”,极为传神地勾勒出苏武的形象。

班固用重墨渲染的是李陵的劝降。李陵作为苏武相知甚深的同事和交情甚笃的朋友,深知以死相威胁,以富贵为诱惑,以幽禁断食来逼迫,均不能让苏武屈服。对苏武这样刚直和有着极为坚定的信念的人,只能从精神上、心理上着手。从李陵口中我们得知,苏武的哥哥苏嘉因被弹劾大不敬,伏剑自杀;弟弟苏贤,因为逐捕犯罪的宦骑不得,服毒药自杀;苏武的母亲已经逝世,妻子已经改嫁;虽有两女一男,也是存亡不可得知。这一系列的变故,对苏武的打击之重可想而知。如果苏武是为了求得忠君的名节,那么,处在北海牧羊最终不得归汉的情况下,只能是:“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如果苏武是留恋着汉朝的家庭而拒不肯降,现在的苏武可说是家破人亡,没有什么可顾虑了。如果苏武是为了效忠君主而拒降,则李陵认为汉主完全不值得效忠:“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而且苏武兄弟之死,全与君主的残暴有关。你效忠君主,可君主又对你怎样呢?这里,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声名流传、家庭安全、效忠君王等一般人视为信念的东西一一推翻。辅之以李陵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李陵与苏武的关系,苏武又受到友情的逼迫。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全面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衬出苏武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苏李诀别也是班固用重笔描绘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上,虽然没有正面描绘苏武,但从李陵的言语中透露出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从李陵的悲慨中,我们得知,背叛祖国的人,他们永远失去了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一辈子只能生活在永无希望的追悔之中,与苏武得到的精神上的充实和功名上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显示了苏武精神追求的高尚和不凡之处。

在用浓墨重彩写好一些典型场面的同时,班固对苏武长达十九年的生活作了简略的叙述,不少地方都是一笔带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极为简略的叙述中,由于抓住了最具感染力的细节,给我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充分表现出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如在匈奴把苏武囚禁大窖,并且断绝食物供给时,苏武“卧嚙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流放北海,廪食不至时,苏武“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又如在苏武回国时,仅有一句描写“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这些鲜明感人的细节,使苏武的形象进一步得到升华。

其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在苏武这个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的人物形象周围,环绕着一批屈节仕敌的投降者,如卫律、张胜、李陵等等。他们当中,有的还数次易节,这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衬托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张胜与苏武时,采用了同样的威胁手段: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正是在这层层衬托下,苏武的形象才格外显得高大。

其三,就是本文对人物语言的逼真叙写。出场人物的语言基本上做到能毕肖其人,而且随着环境、情势的不同,人物的口气也发生变化,这特别表现在两次劝降的描写上。面对自己所憎恨的卫律的无耻劝降,苏武的回答义正词严,语气极为激昂,骂得可谓是酣畅淋漓!“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正是这段铿锵有力的警告,使得匈奴不敢轻举妄动。苏武面对老友李陵的劝降,其回答却变得诚恳委婉,柔中有刚,简短的言辞包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致使李陵因自愧而泣下沾襟。这两段截然不同的回答,完全符合苏武和卫、李二人的关系。

同是劝降,卫律的语言粗俗而直露,李陵的劝降却是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娓娓动听。他层层进逼,从声名存没、家庭安危、人生苦乐到皇帝恩宠,一一加以否定,极具说服力,恰与卫律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对话,都毕肖其人。

班固的史笔,虽被范晔称之为“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得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后汉书·班固传》)。但其大部分篇章,与司马迁充满激情的叙写比较起来,总显得有点“质木无文”,《苏武传》则较好地克服了文学性不强的弱点,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位忠君爱国之士的高大形象,一千多年来,成为无数志士仁人的榜样。而且在其他文学形式如戏剧、诗歌中一再出现。《苏武传》的苏李诀别、鸿雁传书等情节,早已成为典故,被后来的文学作品反复引用,其影响之大之广,在《汉书》中首屈一指。

高级中学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略) 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识 (一)句式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 6 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 9 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 10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宾语前置) 11 引佩刀自刺. (宾语前置) (二)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 宜皆降之 (使动) 惠等哭,舆归营 (名作状) 单于壮其节 (意动)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被动) 空以身膏草野 (名作动) (三)文言实词积累 数: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12《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 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3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yǔ)发, 以状语(yù)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 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

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 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6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背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课文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蜀道难(背诵全文)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 1季氏将伐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您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她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就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您的话错了,老虎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与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就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她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与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她归服;使她来了之后,就要使她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她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就是在鲁国内部。”

2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就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就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与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苏武传(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理解主题,感悟苏武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知识线索】 《苏武牧羊》歌词欣赏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二十世纪初,中学教师蒋荫堂先生看到国家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惨状,满怀激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歌,呼吁中华儿女坚守民族气节,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苏武牧羊》一经传出,短短几年间就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曾经是“察绥抗日同盟军”早晚必唱的军歌。在日本鬼子入侵我华夏神州时,吉鸿昌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反对内战,率部转战长城内外,重创侵华日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作为这支部队的前敌总指挥,他非常喜爱这首歌,大敌当前,他用苏武的气节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知识建构】 全班一起自习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请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1.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2.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是人物语言描写。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和心理?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4.小结人物形象: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我们可以说苏武是中国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代表。 【合作探究】 探究本文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一、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靬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作用? 突出主题: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二、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例如:“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和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原文和翻译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两首》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5、《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翻译必修4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

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 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 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 指给大王看。”秦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诈取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 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 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全)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全)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 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 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 第 2 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必背课文

必修1 沁园春·长沙(全文)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雨巷(全文)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全文)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节)鲁迅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原文及翻译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 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 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 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 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 和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后来跟着浞野侯陷落胡地。他们与卫律所率领的投降的人,暗中共同谋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回汉朝。正好苏武等人到了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 向来、平素拜访怨恨替 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向来和副中郎将张胜关系好,他私下里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天子埋伏弓弩射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 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把给 希望他们能够得到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把一些财物给了虞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起事其中的逃跑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狩猎,只有阏氏和子弟留在宫中。虞常等七十多个人想要起事,其中一人在夜里逃出, 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派

苏武传翻译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兄弟几人一道做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接连地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相互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后有十多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来相抵偿。 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把汉朝使节路充国等人全部释放回来。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拿着旄节,把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送回国,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卒、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之后,置办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希望的那样。 单于正想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回国,恰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跟着浞野侯赵破奴陷落胡地,和卫律率领的投降的人,暗中相互策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返回汉朝。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相互知心,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能为汉朝埋伏弓弩射死他。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朝,希望他们能得到赏赐。”张胜答应了他,把一些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想要起事,其中一人夜间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派军队与他们交战,缑王等人都战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件事。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以前与虞常说的话泄露,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这样了,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被侮辱才死,太辜负国家了!”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劝阻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朝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怎样增加处罚呢?应当招降他们。”单于派卫律召来苏武受审。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侮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就拿佩刀向自己身上刺,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苏武,派人骑马叫来医生。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坑内放上火炭,把苏面朝下放在坑上,轻踩其背来使他的淤血流出。苏武一时气绝,半天才又有了气息。常惠等人大哭,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赞美他的气节,早晚派人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共同审判虞常,想趁机劝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免罪。”举剑要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你应当连坐。”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叛汉朝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封号称王;拥有部众数万,牲畜满山,是这样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滋养草野,谁还会知道你呢!”苏武不作回答。卫律说:“你通过我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办到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身为汉朝臣子,不顾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背叛皇帝和亲人,在匈奴做投降的俘虏,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生死,而你不心存公平,主持正义,反而想要使两国君主相斗,旁观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被汉平定后改设为汉地九个郡。大宛王杀死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死汉使者,很快被诛灭。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于是囚禁了苏武,放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他的饮食。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同毡毛一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12《苏武传》同步练习

【基础演练】(A) 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给加括号字注音。 (昆邪)王()()、(且鞮)侯()()、(阏氏)()()、(煴)火()、左伊秩(訾)()、(浞)野侯() 丈人(行)()、(缑)王() 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课堂训练】(A)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代表性的人物传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影响极为深广,而苏武也成了忠贞和民族气节的象征。下面一起来学习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英雄定格在人们心中,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现出崇高而又令人震撼的民族气节,

有民歌《苏武牧羊》唱道: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下面,我们走进苏武,认识苏武,敬仰苏武。板书《苏武传》。 二、快速阅读配发资料《第二课堂》(第99页)和课文注释①,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学生介绍,然后明确。 1.作者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 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3、一词多义

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鄙 越国以鄙远 (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 (谦辞,谦称自己) 4、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