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
我国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理论选择

行 汇 率法。论 文认 为 . 目前境 外 经营财 务报表 折算 方法存在 着母 子公 司会 计报 表缺 乏 可比性 , 国 与 外功 能性货 币理论相 冲突等 问题 。从会计 目标 出发 , 国境 外经营外 币报表折算理论上应 选择 时态法。 我 关 键词 : 外 经营 : 币报表 折算 方法 ; 态法 境 外 时 中图分类 号 :2 5 F 7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9 4 2 0 )6 0 2 — 3 17 — 1X(0 8 1 1月
襄 樊 职 业 技 术学 院 学 报
Ju a fXin fnVoain la dT c nc l l g o r l a ga c t a n e h ia l e n o o Co e
Vo. No. 17 6
N V20 O.0 8
位币表 示 的报 表 , 后再进 行合 并 。 然 这个 过程 称之 为 变 动对 资产 和 负债项 目的不 同影 响人手 ,把 资产 和 境外 经营财 务报 表折 算 。境外 经营 选择 何种 折算 方 负债 项 目区分 为货 币性 项 目和非货 币性 项 目两 类 。 法 . 响 到整个企 业 集团 财务报 表 的真 实性 , 影 境外 经 货 币性 项 目由于要 遭受 汇率 变动 的风 险 ,因此要 按 营应合 理选 择财 务报表折 算方 法 。 期末 的现行 汇 率进 行折 算 ;而非货 币性 项 目的外 币 价值 不是 固定 不变 的 .它们将 随 着 当地 通货 贬值 或 1 国 外 现 行 外 币 报 表 折 算 方 法 目前 。世界 各 国外 币 报表 的折 算方 法主 要有 四 种 : 动与 非 流动 项 目法 、 币 与非 货 币 项 目法 、 流 货 现 行汇率 法 和时态 法 。 11 流 动 与非 流 动项 目法 流 动 与非 流 动 项 目法 . 是 13 9 9年 美 国执 业会 计 师 协 会 ( I P 会 计 程 序 A C A) 委 员会 ( A ) 第 4号 会 计 研 究 公 报 ( R ) 国外 C P在 A B《 经 营活动 与外 汇》 中推荐 的方 法 。在这 种方 法下 , 对 流动 资产 项 目和流 动负债 项 目,按 照 资产 负债 表 日 的汇 率折算 。 非流 动资产项 目和非流 动负 债项 目, 按 照历史 汇率 折算 。 于所 有者权 益 中的实 收资本 、 对 资 本公 积等项 目, 照历史 汇率 进行折 算 。 按 对于利 润表 各项 目,除 固定 资 产折 旧费用 和摊 销 费用 等按 照相 关资产 人账 时 的历史 汇率 折算 外 ,其他 各项 目均按 照 当期 的平 均汇 率折算 。 f6 9 5年 , 国执 业会 计 师协 会 会计 原 则 委 员会 美 (P ) A B 在第 6号 意 见 书 ( P pno ) 会 计 研究 公 A B O ii 《 n 报 的现状 》 , 中 认可 了对所 有外 币应 付 款 和应收 款都 可按 现时 汇率 折算 。这标 志着 美 国外 币报 表 的折 算 升值 后 当地 进 口物 价 的上涨 或下跌 而 变动 ,即不 受 汇率变 动 的影 响 ,因此 它们应 按取 得 时的历 史汇 率 进行 折算 ; 股东权 益 部分 , 司的实 收资本 总是 按 在 公 股份 发行 日的历史 汇率 折算 ,也 可 以把 它 归入非 货 币性项 目, 留存 收益则 是 轧算 的平衡 数额 ; 于利润 对 表各项 目, 除折 旧费和摊销 费应按取 得有关 固定资产 或无形 资产时 的历史汇率折 算外 , 其他 费用项 目和 收 入项 目都 按报 告 期 的平 均 汇率 ( 加权 平均 或简 单平 均) 折算 。销售 成本则 需依 据 “ 初存 货+ 期 本期 购货 一 期末存 货 ” 的关 系式对 存货 和购货 分别折 算后 确定 。 目前 . 用这 种方 法 的主要 有 : 典 、 使 瑞 芬兰 、 菲律 宾 、 国、 加拉 瓜 、 韩 尼 危地 马 拉 、 洪都 拉 斯 、 斯 达 黎 哥 加、 巴哈 马和我 国台湾省 等 1 现 行 汇 率 法 现 行 汇 率 法是 一 种 历 史 古 老 的 - 3 方法 。 1 纪 开始 一 直沿用 至今 。现行 汇 率法 下 从 9世 外 币资 产负 债 表 中的所 有资 产 、负债项 目均按 照 资 产 负债 表 日的现 行 汇率折 算 ;所有 者权 益 中的未 分 配利 润项 目按 照利润 和利 润 分配表 的年 末未 分配 利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业务的特点:1. 外币业务使企业暴露于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遭受资金损失。
2. 外币业务的交易规模较大,涉及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企业需要在进行外币交易时,选择合适的汇率进行结算以减少风险。
3. 外币业务需要遵守国际财务会计准则(IFRS)的相关规定。
企业需要按照规定对外币业务进行计量、披露以及报表折算。
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1. 实际汇率法:该方法是根据实际汇率来折算外币金额。
实际汇率是指市场上实际存在的汇率。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成本国货币金额,并计入财务报表中。
2. 平均汇率法:该方法是将一段时间内的汇率取平均值进行折算。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短期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3. 末期汇率法:该方法是将期末的汇率应用到外币金额上进行折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外币业务交易较多,期末汇率与期初汇率差距较大的情况。
外币报表折算的会计处理:1. 外币资产和负债的折算:企业需要根据汇率将外币资产和负债折算成本国货币,计入财务报表中。
折算时,如果外币金额增加,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利润中;如果外币金额减少,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 外币收入和费用的折算:企业需要根据汇率将外币收入和费用折算成本国货币,计入损益表中。
折算时,如果外币金额增加,则计入业务损益中;如果外币金额减少,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3. 外币报表的披露: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外币金额的折算方法和汇率变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对企业的影响:1. 风险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及时把握汇率变动对业务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风险控制。
2.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通过外币报表折算,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和分析。
准确的财务报表对于投资者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来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风险和收益,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探讨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探讨作者:王琼刘智威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4期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分析(1)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理论依据。
随着全球跨国公司的不断涌现及我国本土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需对国外实体财务报表按母公司的报告货币重新表述的外币报表折算问题,国际上主要使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进行外币报表折算。
时态法也称时间度量法,由美国会计学家L·洛化森提出。
它的理论依据是:外币报表只是一个计量变换程序,是对国外子公司的外币报表按母公司的报告货币重新表述的过程,报表折算只能改变单位,而不能改变计量属性,因此要根据报表项目的计量属性来选择适用的折算方法。
现行汇率法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会计师协会在其1968年的会计实务公告中提出,它对报表中所有的项目都采用单一的汇率(期末汇率)进行折算。
时态法下,对所有的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以现行成本计算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则为平衡折算数额;现行汇率法下除实收资本采用历史汇率折算外其它所有的项目都采用现行汇率折算。
(2)报表折算举例。
由于汇率变化的客观事实,两种方法下产生的折算风险也不同。
现以一个例子说明两种折算方法下折算风险的比较:【例】某香港公司在A国设立一家子公司,子公司的功能货币为A,2008年香港母公司将子公司2007年的会计报表中的A元按适当的汇率折算为港币,有关资料如下:股份发行时日的汇率:1A元=4.20港币,2006年12月31日汇率:1A元=4.15港币。
固定资产取得时汇率:1A元=4.19港币,2007年12月31日汇率:1A=4.10港币。
2007年的平均汇率:1A元=4.13港币,股利支付日汇率:1A元=4.05港币。
2006年第四季度平均汇率:1A元=4.165港币,2007年第四季度平均汇率:1A元=4.12港币。
由表1表2知:在两种不同的折算方法下各项目的受险资产和受险负债不同(随着功能货币的升值或者贬值,用报告货币度量的资产和负债也升值或者贬值,这些承受折算风险的资产和负债称为受险资产),如两种方法下各项目的受险情况见表3。
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的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的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对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的常见的方法:流动和非流动法、货币性与非货币性法、时态法和现时汇率法。
1、流动和非流动法①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时汇率法折算,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及实收资本等项目按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项目为依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原理轧差计算而得;②利润表上折旧与摊销费用按相应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按报告期的平均汇率折算,销货成本根据“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的关系确定2、货币性与非货币性法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期末现时汇率折算,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按历史汇率折算3、时态法①资产负债表各项目:a.以过去价值计量的,采用历史汇率;b.以现在价值计量的,采用现时汇率。
②利润表各项目的折算与流动性与非流动性法下利润表的折算相同4、现时汇率法①资产和负债项目均按现时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历史汇率折算;②利润表各项目按当期(年)平均汇率折算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流动和非流动法的缺点①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的划分与汇率的变动无关;②对折算结果的处理,掩盖了汇率变动对合并净收益的影响,平滑了各期收益,与实际情况不符。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流动和非流动法的优点能够反映境外经营的营运资金的报告货币等值,不改变境外经营的流动性。
基本原则①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时汇率法折算,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及实收资本等项目按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项目为依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原理轧差计算而得;②利润表上折旧与摊销费用按相应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按报告期的平均汇率折算,销货成本根据“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的关系确定。
试论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试论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作者:丁江荷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32期[摘要]外币报表折算是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提,是跨国公司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比较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对有关问题初步探讨,并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外币报表折算现行汇率法时态法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
外币报表折算不是简单的币种间的换算,为了保证不破坏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内在逻辑,增强财务报表可比性和有用性,在折算方法的选择上不仅要做到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相互衔接一致,还要做到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上协调一致。
所以,选择恰当的折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引发了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问题。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四种类型以及评价从目前世界各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现行汇率法,流动—非流动项目法、货币—非货币项目法和时态法四种方法。
下面,对四种基本方法的内容和优缺点作简要评述。
1.现行汇率法(1)主要内容:现行汇率法是最为简便的一种方法,它对外币会计报表中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所有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历史汇率进行折算。
对于折算中发生的差额,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反映,不计入各期的净损益,差额将逐年累积下去。
(2)对现行汇率法的评价:采用这种方法意味着其外币会计报表被折算的子公司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均承受着外汇汇率变动的风险,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表都需要承受,如固定资产就不一定承受,对这些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法进行折算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现行汇率法下,不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不同,而且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也不同,正因为所用汇率不同,才产生了折算差额。
若真正采用单一汇率折算,是不会出现折算差额的。
外币报表折算的四种方法

外币折算的四种方法:单一汇率法:现行汇率法(以现行汇率为主要折算汇率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多种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
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
在货币与非流货币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两大类。
时态法又称为时间度量法是一种以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属性作为选择折算汇率依据的一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折算方法优缺点(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优点: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责都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有利于对子公司营运资金进行核算分析。
缺点:对非流动项目采用历史汇率折算掩盖了它们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对存货和现金等流动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没有反应出存货的实际情况。
(2)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优点:反映了汇率变动对资产、负责各项目的不同影响,体现了货币性项目承受汇率风险这一事实。
缺点:适当的折算汇率与资产、负责项目的分类未必存在直接联系,因此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没有解决外币报表折算的实际问题。
(3)时态法优点:时态法比较灵活,符合资产和负责的计量基础。
缺点:把折算损益包括在当前损益之中,改变了原来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4)现行汇率法优点:现行汇率法采用单一汇率对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折算,相当于各项目乘上一个常数,因而计算简便,而且折算后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能够和折算前保持一致。
缺点:将外币报表中按历史成本表示的资产项目按编表日现行汇率折算,其折算结果,即不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也不是资产的现行市价。
此外,现行汇率法假设所有的外币资产都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试论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

现行 市价 表述 的 ,则按 历史 汇率 折算 就 不可 能得 出合理 结果 。 4时态 法
( )主要 内容 :该 方法 对报 表 的现 金 、应 收项 目和应 付项 目 1
算 差额 。若 真 正 采用 单 一 汇率 折 算 ,是 不会 出现 折 算差 额 的 。可 采 用现 行 汇 率 折算 ;对 于 按 历史 成 本 反 映 的非 货 币性 资 产采 用历 见 ,没 有 纯 粹 的单 一 汇 率 ( 如现 行 汇 率 )的折 算 。 所 以现 行 汇率 史 汇率 折 算 ;对于 按 现 行 成 本 反映 的 非 货 币性 资 产 ,采 用现 行 汇
企 业 与 国 内企 业在 外 币报 表折 算 方 法 上协 调 一 致 。所 以 ,选 择 恰 历史 成 本 计价 的存 货 项 目来 说 也 是 不很 恰 当 的 。另 一 方面 ,采 用 当的折 算 方 法 显得 尤 为重 要 ,这 就 引 发 了对 外 币报 表 折 算 方 法 的
选择 问题 。
在 逻辑 ,增 强财 务 报 表 可 比性 和 有 用 性 ,在 折 算 方 法的 选 择 上不 与现 金 、应收 账 款 项 目一 样 都 采 用现 行 汇 率 折算 ,则意 味 着 存 货 仅 要做 到 与 外 币 交易 会 计 处理 方法 相 互衔 接 一 致 ,还 要 做 到 国外 与现 金 及 应收 账 款 项 目同样 承 受 着 汇率 变 动 的风 险 ,这对 于 按 照
一
历史 汇 率 折算 属 于 非 流动 性项 目的 长期 应 收 款 以及 长 期应 付 款 、 长期 银 行 借款 和 应 付 债券 等 项 目也抹 煞 了这 些项 目所 承 受 的汇率
变动 的风 险 。此 外 ,这 一 方法 与 外 币交 易 会 计处 理 方 法 未能 协调
外币报表的折算——举例

收入 费用 所得税 净利润 期初留存收益 股利 期末留存收益
A公司2017年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美元
平均汇率
人民币
400 000
6.64
2 656 000
337 720
6.64
2 242 461
18680
6.64
124 035
43600
/
289 504
128 000
851 200*(来自上年度报表)
27 600
6.64
183 264
144 000
957440
A公司2017年资产负债表
项目
美元
现行汇率
资产合计
440 000
6.7
流动负债
96 000
6.7
长期负债 股本
负债与所12有0 者00权0 益合计-负债-股本6.-7留存收益= 2 948 000–643 200 -804 000-528 000-957 440
例 外币报表折算——现行汇率
假设2017年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有关汇率如下: 2017年年末现行汇率:1$=¥6.7 2017年平均汇率: 1$=¥6.64 A公司取得股本时的汇率: 1$=¥6.6 又假设某集团在美国有一子公司A。2017年末,A子公司有关报表(简 表)各项目金额如表1 和表2所示。则:
外币报表的折算——举例
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现行汇率法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对于外币报表的折算,应该采用现行汇率法。 现行汇率法的折算流程是: (1)先折算利润表,把折算后净利润计算出来; (2)再折算利润分配表,把折算后“期末未分配利润”计算出来; (3)最后折算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将 资产负债表中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计算出来,据以填制资产负债表和 综合收益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经济信息一、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介绍(一)时态法时态法是美国会计学者L.洛伦森从会计计量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推导出时态法,1975年美国在其颁布的第八号准则《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中以时态法作为唯一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该方法下,现金和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货币性项目统一按现时汇率折算;按历史成本计价的非货币项目按历史汇率折算,按现时成本计价的非货币性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按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项目是平衡扎算的数额;利润表中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按取得有关资产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其他收入费用项目按报表当期的平均汇率折算,销货成本需要在期初存货、期末存货、当期购货分别按适用的汇率进行折算的基础上,按照“当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当期购进存货-期末存货”的公式计算确定(根据存货的计量属性确定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损益记入利润表。
该方法的优点是它以会计计量基础作为折算汇率的选择依据,在理论上是最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根据会计要素的计量方法对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项目分别采用相适用的汇率进行折算,未改变报表项目的计量属性,外币报表折算的结果与外币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与资产、负债发生时的方法一致,相对来说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管理层根据汇总合并后资产负债表能够清晰的了解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管理层根据资产负债表信息做出比较准确的决策。
同时该方法与合并报表的母公司理论要求相吻合。
时态法理论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不能掩盖其实务中的缺陷。
该方法的缺点是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记入利润表,影响当期损益,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将严重的歪曲企业真实的盈利,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利润表的使用,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提供下,无法正确的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改变了企业的原有的财务比率,由于财务报表项目采用不同的折算汇率,改变了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影响财务比率的分析;实务操作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二)现行汇率法现行汇率法的理论基础从子企业观点出发的,海外子企业是一个高度独立的实体,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开展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母公司仅仅关注对该子企业的净投资。
现行汇率法衡量的是母公司在子企业的投资净额上汇率变动的影响。
该方法又称单一汇率法,它是对所有资产负债表项目统一按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所有者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按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项目是平衡扎算的数额;利润表项目按平均汇率折算,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放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权益项目单独列示。
该方法下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使得该方法背离了会计全面收益的原则;外币报表折算理论上是一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不涉及计量属性的改变,但该方法对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采用一致的汇率,则改变了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负债的计量属性。
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资产负债表采用单一汇率进行折算,保证了资产负债项目的比例;与实体理论相吻合;实务操作简便,实施成本较低。
该方法的缺点是,资产负债表项目采用单一的汇率进行折算,使得企业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承受相同的汇率风险,没有反映各个项目真实的汇率变动风险。
同时,由于对资产、负债采用单一的期末汇率折算,使得折算后资产、负债既无法代表历史成本、又无法代表其现行价格,只是简单的一个数据的累加,无法代表其真实的意义,特别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严重影响报表信息的使用;该折算方法与外币业务处理的方法不一致。
二、我国的现实环境分析(一)我国对外投资经营情况境外投资规模扩大,独立自主境外经营实体增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实施的“引进来”战略下,实现了国外资本、技术、人才的引进,促成了我国经济30年来的高速增长。
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革,中央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适时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在国家战略指导下及政府的支持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经营取得可喜的成就。
根据商务部《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中国130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境外企业1.6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对外投资累计净额3172.1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5万亿美元。
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名列按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第五位(含香港则为第二位),存量投资位居第17位。
伴随我国国内成本的上升、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优秀人才难于获得等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国内发展空间受限,为扩大发展空间,获取境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原材料,我国企业已经由过去的贸易领域投资为主,逐步扩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农业开发、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开发等各个领域。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逐步加强,并成为我国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对外投资的企业不再是我国国内企业的对外延伸,简单从事国内商品的销售,而是在境外具有独立自主经营能力的经济实体。
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分析闵科根 中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摘要:2006年财政部对于外币报表折算业务的处理,首次以具体准则的形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准则,该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前两者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外币报表折算实际采用现行汇率法。
本文通过对目前主流的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分析,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如此选择是否合适。
关键词:外币报表拆算;方法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208-02财经纵横(二)资本市场情况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我国资本市场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壮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借鉴西方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
在 2011 年全球交易所全年成交额排行榜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名列第三,成为全球六大交易所中唯一一家来自新兴市场的交易所。
我国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不同资本交易需求。
1998年我国《证券法》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逐步发展壮大,证券交易由最初的主板交易市场,发展到现在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交易市场,以及场外的三板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实现了多种股份交易平台,具备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雏形。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我国产业发展初期优秀中小企业的资本需求,以便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2004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承办的中小板市场正式开设,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融资平台,同时也迈出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第一步。
为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以及自主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并为风险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者建立新的退出机制,2009年3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创业板。
为了保障其他股权的交易,我国在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之外创立了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
这些资本交易市场的成立与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反过来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与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资本市场上投资的决策。
(三)会计准则现状会计准则逐步完善,各种计量属性充分运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形成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这些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我国会计实务的核算,大大改善了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与国际准则的接轨,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等会计计量属性及减值准备方法在新的准则中充分体现。
这些方法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的现时成本的一种计量方法。
目前多种计量属性的运用,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按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进行反映,减少了物价变动对会计要素价值的影响。
目前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运用相对较广,企业的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负债的计价可采用公允价值处理,在非货币交换及债务重组时应该运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进行核算。
同时对应收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报表项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减值准备。
这些计量方法及减值准备的运用是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即会计信息应该真实的反映资产、负债的未来经济价值情况。
三、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结论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各有优缺点,在理论上暂时还无法做出谁优谁劣的比较。
在会计实务的运用中只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折算方法。
我国的会计准则《外币折算》中仅仅规定使用单一汇率的现行汇率法。
笔者认为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从我国现实情况做出的比较务实与合理的选择。
笔者认为,采用现行汇率法是从我国国情的现状出发,进行的必然选择。
经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海外投资已经由贸易投资,逐步扩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农业开发、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开发等各个领域,并且跨国并购的趋势加强,海外投资企业不再是我国国内企业的对外延伸,而是在境外具有独立自主经营能力的经济实体;我国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收益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普通投资者比较关注企业的会计利润的实现情况,而时态法下,报表的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管理当局容易采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来对企业的盈余进行操纵,容易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及减值准备的充分运用,使得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按现时成本或现时价值进行反映,减少了物价变动对会计要素价值的影响。
同时从实务的角度,采用现行汇率法可以简化外币报表折算工作,便于实务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第四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3]梁杰,郭新.外币报表折算中的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J].商业研究,2002(02):66-67.[4]王军法.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之我见——简评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J].财务与会计,2011(02):30-32.[5]卢曦,李钰.小议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比较和选择[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11):94-95.[6]周海涛,丁艳涛.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的多维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04):62-64.[7]林洁.“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与思考[J].北方经济,2010(14):86-88.[8]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2011.[9]辛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经营面临升级中国贸促会发布《2011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经营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对外贸易,2012(05):43-45.[10]潘企忠.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新趋势及对策[J].大经贸,2007(06):86-87.[11]詹骞,席敏.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思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37-41.[12]何亚楠.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10.[13]杨靖,隋鑫.会计信息含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真的存在吗?——来自沪市A股1997年至2007年的经验证据[J].才智,2012(13):22-26.[14]刘颛.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83.。